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长期以来,品德教学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受语数课程教学方式的束缚,失去了应有的生活化特征,内容教条化,这不仅违背了儿童道德行为养成规律,也使儿童对此产生厌倦;再加上品德课大多是兼职的,各校缺乏具有广度与深度的学科研究,更使品德教学重形式轻实践,重传授轻落实,重课内轻  相似文献   

2.
在新课改理念指导下,品德教育正向生活化方向延伸。所谓品德教育生活化,即品德教育直面现实生活,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生活才是优良品德成长的现实土壤,是品德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由此,品德课应该打破原来的教  相似文献   

3.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标准》")指出:品德教育"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反思以往的品德教育误区,对照新课程标准,  相似文献   

4.
正如课程标准所指出的,“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识”,而且,“良好品德的形成必须在儿童的生活过程之中,而非在生活之外进行”。要提高品德教育的实效性,就必须让教育活动植根于学生的现实生活之中,在学生的现实生活之中,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引起学生真实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掌握认识世界的方法,确立价值观,感悟做人的道理,从而“为他们在价值多元的社会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5.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标准》”)指出:品德教育“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反思以往的品德教育误区,  相似文献   

6.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标准》")指出:品德教育"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反思以往的品德教育误区,对照新课程标准,  相似文献   

7.
学校的品德教育如何依据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的规律,综合学校、社会、家庭各方面教育资源在有限的时间内系统地、全面地向学生传授道德知识和道德理论,并为学生提供一种以实践体验为主的道德培养的途径呢?这就是:回归生活。新课程所倡导的是回归生活的品德发展、社会性发展的教育;新课程所反对的是脱离、背离生活的道德规范教育、社会知识等教育。“回归生活”正体现了新课程在基本理念上的变革。  相似文献   

8.
随着"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引入,小学品德教育课程发生了一些变化,应对教师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学生和教师是生活化教学的主要参与主体,在教学中加强老师与学生的互动就必不可少。根据"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具体应用,要注意教学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确保课程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9.
小学品德教育作为一门"德育课",在小学新课程改革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小学作为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启蒙性阶段,为学生初中、高中乃至大学的思想品德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小学思想品德新课改给小学品德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在品德教育课堂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改善教学机制体制,构建高效课堂,从而促进教师的有效教学和学生的高效学习。  相似文献   

10.
幼儿品德教育是运用幼儿园的课堂或者课余活动来实现的,其主要目的是帮助幼儿形成基础的道德思想以及行为习惯,使幼儿形成粗略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注重对幼儿的心智培养.本文分析了幼儿品德教育的特点,总结了品德教育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青少年品德培养问题是一个关乎民族兴旺的大问题。我们对青少年的品德培养缺乏一个真实的社会环境,学生接受到的品德教育很多是唱在口头上的,与实际见到的现象有时是不相符的。在这里,我想谈一下在学校中如何创设良好的育人情景,如何使品德课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深入的启迪、影响学生的品德行为。  相似文献   

12.
刘丽英 《教师》2011,(35):8-8
幼儿品德教育应以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为前提,采取移情体验、观察模仿、正面教育、强化重复等策略,以提高幼儿品德教育的适切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农村社会进入转型中,出现一个新的群体——留守儿童。由于留守儿童成长环境、生活环境的不健全与教育主体的弱化,家庭教育存在一定的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学习、生活、人身安全带来不利的影响。当前,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各界较为关注的课题,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协调合作,以品德教育为导向,全面提升留守儿童道德素养,增强学生幸福感。对此,以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提出解决策略,进而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幼儿品德教育应以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为前提,采取移情体验、观察模仿、正面教育、强化重复等策略,以提高幼儿品德教育的适切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考试周刊》2021,(89):121-123
在社会不断进步的进程中,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无论是教育界还是社会都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开展教育的重要意义。高中生物教学基于基础知识,又引入了更多具有专业性的内容。高中阶段由于高考压力的影响,学生需要对知识内容加深理解,重视教学的生活化。文章以高中生物为研究对象,进一步分析提高生活化的策略,促进生物教师教学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16.
美术课堂生活化是《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要求中的一个重要理念。将美术这种复杂的审美创造活动建立在儿童的现实生活之上,美术课堂要建构他们的可能生活,把课堂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促使学生去充分感悟生活,使课堂充满情趣。创设开放自由的学习活动,发展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和审美能力,提高创作技能。引导学生深入体验人的生存状态和生命价值。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深入生活,激发对美术的兴趣。通过观察生活,养成用绘画手账本收集素材,运用文字来记录生活的习惯,为创作积累素材。试图以新课程标准关于美术课堂生活化理论为指引,进行美术课堂生活化的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  相似文献   

17.
传统数学教学中,教师更为重视数学知识的传授,重视学生对于课本上数学内容的掌握,却很少关心学生有没有学会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因为那不是考试内容。其实,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只有落实生活化,让学生从生活中学数学,将所学运用于生活,才能使学生学以致用,巩固所学,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本文将对小学数学生活化策略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8.
生活化教学方法是教学创新的积极探索与尝试,推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走向多元化、开放化,突出了学生的中心地位,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如何提升生活资源与生物教学的适用性是构建生活化课堂教学的关键。现结合教学实际,针对生活资源有效融入课堂教学的途径展开探讨,以期转变初中生物教学形式,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9.
高中数学本身所具有的难点及抽象性,让许多高中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逐渐下降,有的学生甚至想放弃数学学习。导致此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学生觉得高中数学知识不能运用到现实生活中,许多学过的高中数学知识由于没有结合相关生活实践会很快被忘掉。因此,为了提高高中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解决生活中所碰到的数学难题,本文结合相关实例,对高中数学教学生活化进行一系列的策略研究,以期能够让高中生在学习数学的时候不再感到无趣,由此提高高中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20.
教育家陶行知曾说:"教育起源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中心。"语文阅读教学生活化,即语文教学与生活相结合,使课堂教学方式变为学生积极参与、乐于参与的生活过程。在阅读教学中,要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璞归真,让语文回归生活。一、内引:把生活经验引入到阅读中来课文是课本的主体,是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范例。教师在课内指导学生学习课文并进行听说读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