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因为和所以     
<正>因为是因,所以是果,有因才有果。好的因可能带来好的果,坏的因也许带来坏的果。我们要学会趋利避害,种下好因,收获好果。志向是因,坚持是果。项羽"愿做万人敌",于是勤练武艺,百战百胜,成为"楚霸王";戚继光"封侯非吾愿,但愿海波平",于是一生戎马,抗击倭寇,力保一方平安……正是心中的志向给了他们前行的动力,他们才能够坚持不懈。  相似文献   

2.
卒章"不再迷茫",彰显中间"向着高处攀登,寻求更多的阳光与雨露"——以"果"衬"因",凸显主旨。此文还需要升格:不采用"托物言志"的套路,直接讲述自己的独特经历。  相似文献   

3.
一张钞票     
在写出"爱生"之"果"后,能揭示其"因"——"我仔细地看着这张有毛泽东头像的钞票"——这也是"我"说"老师真伟大"的"因"。这"因"不是"老师出了钱",而是"教师用毛泽东思想武装了头脑"。  相似文献   

4.
解数学题时,综合法是由因导果,顺着去寻求题设的"必要条件",而分析法则是执果索因,倒着去探究题断的"充分条件",逆证法则是每一步都在考虑着推理的可逆性,也就是论证着题设和题断互为"充要条件".上述三个"条件"在解题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常常因混淆三个条件而发生错误.  相似文献   

5.
笑对人生     
编者推荐:先写"果"后写"因"——"除了运动场,我还有很多事情可以做"——全文亮点。此文还需要升格:首段可只引述"知残缺者,其人生必不残缺",行文彰显的侯斌"知"——"他天性活泼、好动",再在末段议论强化。第二自然段中的"跳",宜改为加引号的"跃"。标题宜改为"点燃主火炬"。  相似文献   

6.
想妈妈……     
事情很巧,其巧不只"在梦里隐约出现了一个电话号码",还巧在"电话那边的阿姨充当了她的妈妈",更巧在"清晨,阿姨买了生日礼物来到小女孩的学校"——彰显社会"关爱孩子"。此文还需要升格:在写阿姨"关爱孩子"之"果"后,补充阿姨"关爱孩子"之"因",将表述主体转换为"充任妈妈"的阿姨。  相似文献   

7.
以205起港口企业安全生产突发事件为基础数据,分析了突发事件的类型和主要诱发因素;以突发事件的主要诱发因素为"因",以可能引发的突发事件为"果",采用鱼骨图法分析了影响港口企业应急预警的因素,分析结果可为港口企业的应急预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理性思维是一种思维品质,包括思维的本质性、批判性、整体性、独创性等.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教师要引导学生重"果"寻"因"、讲"推"明"理"、涉"点"及"联".不断发掘学生的"思维源",建构学生的"思维链",编织学生的"思维网",让学生摆脱消极思维、走出浅表思维,不断克服思维障碍,接通思维回路.  相似文献   

9.
西瓜     
西瓜堪称"瓜中之王",因从西域引入,故称"西瓜"。西瓜甘甜多汁,清爽解渴,是夏季佳果。西瓜除不含脂肪和胆固醇外,几乎含有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成分,是一种纯净、有营养、食用安全的食品。  相似文献   

10.
魔针     
编者推荐:文中描述了"果"——两个相互呼应的句子"处罚叛徒的方法十分特殊"和"多么古怪的祭典啊",其中的"特殊"和"古怪"专指独特的事物"魔针"。文章还交代了导致此"果"之"因"——"在远离尘世的一片海域中,有一座封闭的小岛"。此文还需要升格:删除最后两个自然段;增补对"特殊"和"古怪"的描述。  相似文献   

11.
<正>"残缺"型试题是一类结论明确,但条件未知或"残缺",需要寻求充分条件的问题.这类问题应从所给的结论出发,执果索因,逆向思维.下面从四个方面来分析归类.  相似文献   

12.
作者采用由"果"求"因"的构思,从而开掘主题,很妙!但是,求"因"的过渡句"因为它并不是生命的凋零,而是一个新的青春世界的萌芽",宜改为"因为它并不是生命的凋零,而是生命的位移"。这样,才能贴切地引出"因"--"后备队员"的故事。最后一个自然段中的"真实"二字宜改为"位移"。文章标题宜更换为"生命位移的凯歌"。否则,不能淡化"咏物+叙事"的大路文章模式。  相似文献   

13.
《国宝——大熊猫》按照由果到因的逻辑顺序,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说明了"大熊猫是我国珍贵的国宝"这一中心。尤其是运用平淡的数字突出说明熊猫"珍贵",深入浅出,富有很强的艺术魅力。一、以异兽种类数量凸现大熊猫的"珍贵"课文的第五小节引用汉代著名文学家司马相如《上林赋》中的一段话说明"咸阳上林苑饲养的近40种异兽,大熊猫名列榜首"。这里用异兽的40种数量来凸现大熊猫的"首位",  相似文献   

14.
宠物辩     
此文中第四、五自然段关于"太孤寂"的内容,游移于主旨之外。怎样将其拉回来,用它去进一步凸现主旨呢?其办法是:变"因"为"果",再求"因"。将第四自然段改为:"是因为他们太孤寂!"再将第六自然段改为:"他们为什么会太孤寂呢?因为他们太聪明!"这样就将第四、五自然段"变废为宝"--既切合题目,又在更深的层面上凸现主旨。  相似文献   

15.
编者推荐:此文作为以"借"为话题的作文,可能是从原本就是现标题的作文变过来的。其变格的措施是:以标题中的"中国制造"作为"果",探求其"因"——"‘创造’是无法借得的"——在原中心句"国家只有拥有了自己的原发思想"前,添加有话题"借"的句子,并在行文中不断强化其意。  相似文献   

16.
运用批注式阅读学习方式进行人物分析时,巧妙地进行追因溯果能够让人物活起来,而进行追因溯果建议从"品读""追问""比较"三方面进行尝试。  相似文献   

17.
母爱不停电     
此文不只用"摇曳着小小的烛光"扣题中的"不停电",也不只用"很小巧的便携收音机——只有两片饼干那么厚——上面有一个‘小电筒’"扣题中的"不停电"。文章用"灯光一断,然后又立即亮起来"写出了"不停电"之"果";用"微弱的灯光掩不住妈妈的一脸愧疚,似乎是她耽误了我的功课"揭示了"不停电"之"因"。  相似文献   

18.
无论是原来"一纲多本"下的多版本教科书(尤其是人教版),还是已经投入使用的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都有一个特点,就是"限于篇幅",历史事件多以结论性文字呈现。而这些结论又往往点到即止,对结论的缘由则未多提及。对于这些结论性文字,一些老师让学生背记观点,这样容易导致学生被动接受历史结论,不会主动探究历史结论的"来龙去脉"。论从史出是历史学科基本理念之一,教科书不会无故给出某个结论。为什么会有这个结论,这个结论是否客观、全面,顺着"瓜"去寻找"藤",执"果"索"因",归纳其得出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和谐社会建设和大学生就业工作是相互联系、彼此影响的关系.文章在和谐社会视角下分析大学生就业工作存在的就业困难群体、就业意愿与现实不符、就业结构性矛盾等"不和谐现象",从分析"不和谐现象"存在的原因出发,以因溯果,提出了促进大学生"和谐就业"的具体措施,指出必须从社会、学校和学生等三个层面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20.
有过程就会有结果,没有结果或者失败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结果,不经历过程就不会产生结果,因此徐斌老师的"重过程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多的结果"和秦文老师的"经历过程本身也是一种结果"观点是相通的,只是侧重点不同。"过程" 是因,"结果"是果,"过程"与"结果"孰重孰轻,这是一个伪问题。新课改以前,其实也会重视过程,说"重视"结果,是因为由"结果"这个事实可以追溯分析"过程"这个观念,完善"过程",是为了获得更丰硕的结果。现在我们更多地强调"过程",是因为"结果"尚不能令人完全满意,强调"过程"是为了收获更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