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反手拧拉接发球技术作为当今国际乒坛一种较为流行的接发球方式,可较好地解决传统接发球技术对于台内小球只能搓、挑、摆短等被动局面,使比赛更早地进入欣赏价值最高的相持阶段,大大提高了乒乓球比赛的美学欣赏价值。相比于西方"横板正宗",直板台内拧拉更是我国乒乓球运动员伟大的发明与创新,同时也是我国人民伟大智慧在竞技体育领域的结晶与升华。一、台内反手拧拉接发球产生的偶然性和必然性分析据唯物辩证法原理可知,必然性和偶然性是揭示和  相似文献   

2.
黄睿航 《考试周刊》2010,(55):157-158
随着乒乓球运动的兴起。反手台内侧拧成为许多人所希望掌握的一项技术。但由于该技术动作大而独特.很多初学者在没有正确理论的指导下不能掌握好该项技术.甚至在学习过程中扭伤手腕拉伤肩部。文章通过运用动力学原理,探讨乒乓球反手台内侧拧的技术原理.以此探究此项技术的正确动作及其优越性和局限性.以让乒乓球爱好者在理论指导下掌握此项先进技术,更好地推动乒乓球运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的乒乓球运动员,在直拍结合弧圈打法方面,其反手位还有许多技术问题有待提高。采用直拍横拉弧圈球技术能够有效的弥补这种技术难题,被视作进可攻、退可守的技术手段。本文对直拍横拉弧圈球技术在乒乓球比赛中的应用,以及直拍横打与传统的直拍反手正面攻的比较等问题进行了具体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考试周刊》2019,(73):114-115
在乒乓球运球技术中,乒乓球正手攻、反手拨、左拨右攻是乒乓球技术中最为基础的技术,是其他进阶技术的基石,也是高水平运动员进入相持阶段后能否在强对抗中占得先机的关键因素,所以学打乒乓球的儿童必须夯实正手攻、反手拨、左拨右攻的基本功。但是众多乒乓球业余兴趣班在乒乓球训练过程中主要沿袭"祖师爷式"的训练方式,以单一的技术训练为主,缺乏体能技能战术(以下称体技战)方面的训练,这也是业余组的队员不敌同龄专业组的队员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教练员越来越重视体技战同步训练。本文要阐述的是业余兴趣组儿童在学习正手攻、反手拨、左拨右攻的过程中体技战同步训练的内容和方法,以及通过体技战同步训练能让队员在实战中达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迁移是体育教学中一种非常广泛的现象,而高校乒乓球公共体育课教学又有着其自身的特殊和规律性.本文对高校乒乓球公共体育课教学迁移规律进行探究,分别探讨了高校乒乓球公体乒乓球课教学中学生态度、品质、公平公正教学的迁移,以及乒乓球三项基本技术(反手推挡、反手搓球、正手快攻)教学的迁移.最后,就乒乓球公共体育课教学中如何促进教学迁移提出相关建议.在公共体育课教学中迁移规律如能被科学灵活的加以运用,将在诸多方面促进体育教学工作的展开,并提高教学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6.
阐述乒乓球直拍反手横拉球技术的现实意义;指出直拍反手横拉球技术的动作要领;介绍了直拍反手横拉球技术的训练方法及训练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采用文献资料、录像观察、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我国优秀乒乓球运动员张继科与王皓在2011年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和世界杯的两场男单决赛共计12局比赛中接发球技战术进行分析,从技术、线路、落点、得失分4个维度对比赛中接发球特征与规律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张继科与王皓比赛中接发球都以进攻性技术为主,控制性技术为辅.但王皓控制性技术的使用率高于张继科,而进攻性技术的使用率低于张继科;张继科、王浩接发球技术均以反手拧和摆短为主;张继科接发球线路使用率前三位的是中路、反手直线和反手斜线,王浩接发球线路使用率最多的是中路;张继科在比赛中接发球落点集中控制在中路长球8号位、反手位长球7号位和中路半出台球5号位,王浩在比赛中接发球落点集中控制在中路长球8号位和中路半出台球5号位;王皓在比赛中接发球的得失分率都要比张继科高,说明王皓在比赛中接发球的侵略性、变化要比张继科强,但王皓接发球的稳定性还不够高,失误较多.  相似文献   

8.
黄廉 《考试周刊》2013,(79):117-118
直拍横打指直拍运动员使用球拍反面的覆盖物击球。特点是能增强拍面控制的灵活性,充分发挥前臂的力量。与传统的直拍快攻打法相比,这种打法的反手技术(如拉、抽、弹、拨、挑等)更丰富多样,极大地提高了反手位的进攻能力,大大提高了直拍运动员在反手受压制情况下的转防守为进攻的能力,改变了直拍运动员在反手进攻上一直处于劣势的局面。乒乓球被称为中国的国球,足见这项运动在我国受欢迎的程度。作为传统优势项目,中国的乒乓球技术现在越来越趋向普及化、平民化和大众化,一直站在世界乒坛顶端的中国乒乓球队在不断更新自己的技术和提高自己的整体水平。直拍横打作为直拍新发展成熟的技术,其发展的趋势势必对直拍运动员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结合案例,简单阐述了队员如何练习乒乓球横拍反手弹击技术。  相似文献   

10.
正一、研究背景及现状随着我国乒乓球爱好者越来越多,横板打法在民间逐渐兴盛,直横对决在中国出现了空前的竞争状态。现在的业余乒乓球爱好者大部分都选择横握:一是我国国家队运动员大多使用横拍,大家的从众心理强。二是直拍没有横板握拍舒服,因为长时间直握拍对手指会有一定的伤害,打球的时间越长对手指的摩擦度越大。三是业余的乒乓球爱好者的基本步伐普遍不好,横板能使自己的防护范围加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自身的缺点。四是横板的反手位相对于直板来说  相似文献   

11.
直拍横打技术,是我国乒乓球技术创新的重要成果,经过刘国梁、马琳、王皓三个代表人物的发展和运用,尤其王皓在重大比赛中近乎完美的表演,使这项技术很快被乒乓球界所接受。它充分利用直拍反面击球在生理上、技术上的可能性和合理性,逐渐发展成拉、打、带、挑、撕等综合技术的运用,弥补了直拍反手的不足,  相似文献   

12.
荣礴  李东奇 《考试周刊》2009,(15):125-127
本文作者通过数理统计方法,对运动员直拍横打技术在比赛中的运用情况与推挡技术进行对比研究,发现直拍横打技术在进攻、防守等各方面均强于推挡球技术,认为直拍横打将是乒乓球反手位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3.
在乒乓球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直拍反手搓球旋转力不强是普遍存在的现象。通过对加转搓球的技术分析。找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难点。提出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4.
对乒乓球与网球旋转的产生、规律、变化及回球的方法进行了初步的剖析,提出乒乓球正手攻球动作和弧圈球动作可以像网球正手上旋球动作那样,蹬地和转腰的速度变快变猛,击球瞬间小臂加速向前收,可加大球的旋转动能,提高出球质量,同样,网球的技术动作也可以模仿乒乓球撕球的动作,抓住击球时间,可以加大摩擦球的力量,使球加速落在对方的近网区,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网球还可以运用乒乓球近台暴冲的技术,加大球体的摩擦造出有力的上旋球效果.  相似文献   

15.
根据乒乓球课程的具体情况,采用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顺序,以及多种教学方法等方式的教学改革,结果表明:实验组总成绩良好率达70.2%,较对照组提高35.2%;反手推挡、正手攻球、搓球和发球(平击球、旋转球)4项基本技术良好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教学改革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技术动作的掌握,提高了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乒乓球运动的飞速发展,使得中国传统的直拍左推右攻打法反手缺乏进攻能力的问题充分暴露出来.在此背景下,通过教练员、运动员和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创造了直拍横打打法,攻克了反手不善进攻的技术难题,使得直拍打法在国际大赛中再放异彩.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旨在通过对当今世界顶尖直板运动员比赛情况进行分析,探讨直拍横打打法的优势和不足,提出合理的对策,以丰富乒乓球理论,为乒乓球运动员的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台州学院公共体育课学生乒乓球反手挡球、正手攻球、反手搓球、左推右攻、往返触台跑的考试标准的实验,结果表明:实验后所制订的评分标准较适合台州学院学生的实际水平。  相似文献   

18.
在乒乓球运动中,接发球技术是重要的技术环节之一,要求及时预判对方发球的拍形、旋转、速度和落点,接发球技术决定着回球的质量。本课题以乒乓球接发球技术的准备动作为主线,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归纳法等对乒乓球接发球技术进行分析和探讨,旨在使青少年学生意识到接发球技术的重要性,更好理解接发球理论知识,提高技术运用能力,合理运用乒乓球预判正确准备动作的教学有利于青少年学生乒乓球接发球技术的动力定型。  相似文献   

19.
《大连大学学报》2020,(3):140-144
教育新常态下,"翻转课堂"是近年来比较新的教学手段,在各级教育阶段都有着非常广阔的应用,由于学科以及教学条件的不同,在实施的过程中会有所差异,本文将结合高校乒乓球课教学实际,探讨"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与效果。将学生分成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相同的教学活动,经过十六周的教学后,对学生进行考核,并对获得数据进行数理分析。结果表明"翻转课堂"教学对乒乓球正手攻球技术和反手挡球技术的教学效果有明显的提升。"翻转课堂"对乒乓球技术教学起到积极效果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亦提出了相应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20.
采用文献资料法、视频观察法及数理统计法,对中外优秀男子乒乓球弧快类打法运动员在国际大型比赛中的比赛视频进行组合技术运用统计学研究分析.研究证明,发球后抢拉和抢冲、接发球控制后转为抢拉、搓中转拉冲等组合技术是直板弧快打法中最常用的组合技术.发球后抢拉和抢冲、反手拉转正手拉冲、搓中转拉冲等组合技术在横板弧快打法中占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