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原则问题上,鲁迅的思想行为是由高度理性的独立意志决定的,这是鲁迅决不会“失去”的“个性”,也是“鲁迅之为鲁迅”的根本特点。认为鲁迅“常常失察而被利用”以及“鲁迅如果活到后来,也会失去个性乃至同流”,这些观点是很难使人认同的。  相似文献   

2.
在鲁迅的河床上驱离鲁迅是时代的悲哀。在平庸浅薄的社会里,当然不需要严肃和高雅,但这至少说明当代文化的堕落。鲁迅永远站在思想文化的制高点上,俯视着芸芸众生,任他们喜怒哀乐、嬉笑怒骂。鲁迅,永远活在时间的堂奥里,活在空间的峭拔上。  相似文献   

3.
《野草》中黑暗与虚无意识的深广度集中体现了鲁迅个体精神的复杂性。本试图分析《野草》虚无意识的来源。《野草》是鲁迅精神世界的集中表现,只有在分析鲁迅前期的个体精神的基础上,才能准确地把握《野草》的精神实质。鲁迅的个体是以群体为内核的个体,在儒家范畴内。鲁迅与尼采的个体精神不同,因为鲁迅反对尼采的极端个人主义。鲁迅与俄罗斯精神本质上也不同。鲁迅延续了儒道的一些精神,没有根本上受佛教影响。  相似文献   

4.
鲁迅和嵇康     
<正>一、1940年,郭沫若先生写过一篇《庄子与鲁迅》;1947年,许寿裳先生写过一篇《屈原和鲁迅》;——这对于发掘鲁迅和古典文学遗产的继承关系上都是饶有意义的。很久以来,我却想写一篇《鲁迅和嵇康》,这是因为,在我看来,鲁迅对嵇康那么爱好,嵇康和鲁迅在思想上以及在风格上又有那么些相似之处,发掘发掘是尤其值得的吧。  相似文献   

5.
鲁迅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一面旗帜,在中国文坛上占有重要地位。但在现代青年中,鲁迅阅读受到青春阅读的反逆和冷落。增强青春阅读的厚重感,体现鲁迅阅读的现代性,才能使鲁迅阅读历久弥新。  相似文献   

6.
有很多原因,使得中学生在面对鲁迅的时候,不能走近他,鲁迅作品本身的艰涩就是原因之一。鲁迅给人的整体感觉是冷峻。这种冷峻感首先是他的作品、他的言说方式带给我们的。用他自己的话说,是自在暗中看一切暗。学者郜元宝说,鲁迅在现在现代文学史上,是一种“月亮”的意象。我的一个业余读鲁迅的朋友说,鲁迅是一个不带麻药的医生。专家也好,读者也好,凡此种种评价,都在表明,鲁迅给人的基本感受是冷,是荒寒。  相似文献   

7.
鲁迅精神一面爱国主义的辉煌旗帜韩国元“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  相似文献   

8.
1936年的10月19日,鲁迅先生的心脏停止了跳动,虽然他永远地走了,然而,他的崇高形象依然活在人们的心中。在为数不多的鲁迅生前照片上,我们仍可目睹这位文化斗士的风采。《鲁迅在上海第二届全国木刻流动展览会上》的鲁迅形象尤为栩栩如生。这组照片就是在1936年10月8日拍摄的。它是鲁迅生前的最后留影。它记录了鲁迅对中国未来新兴木刻界的扶助、关怀和友谊,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文学家鲁迅先生,他的文章对黑暗的旧社会言说是“投枪”、“匕首”,除了内容上的科学性和真理性之外,与表现手法上、思维方式上惊人的逻辑力量,也是分不开的。鲁迅思想研究专家唐弢在《鲁迅杂文艺术特征》一书中指出:“鲁迅的全部杂文都是论战性的,雄辩的,表现了明确、肯定、无可反驳的逻辑力量。”单从鲁迅杂文中的推理形式看,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娴熟的运用了归谬法的逻辑推理;另方面是复合判断推理的巧妙运用。现分述如下:首先,鲁迅娴熟的运用归谬法逻辑推理,主要有四种做法最具普遍…  相似文献   

10.
鲁迅先生不仅是伟大的思想家、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教育家。鲁迅研究,更多令人关注的是学艺术方面。庄严明确地提出鲁迅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始于1956年鲁迅先生逝世20周年纪念大会。郭沫若先生在这次大会上指出:谁也不能忘记鲁迅同时还是一位卓越的教育家,一位以身作则的伟大的教育家。“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便是作为教育家的鲁迅的自画像。  相似文献   

11.
鲁迅先生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和主将,在艺术上也同样有着突出的业绩。他对于传播新的艺术形式不遗余力。他在书籍装帧,木刻,版画,连环画的发展上,起到了领航的作用,对于钢笔的介导,鲁迅先生也是身体力行。在新的艺术观念上,鲁迅先生也同样和谐着新文化运动的节拍,指出了一条艺术的新道路。  相似文献   

12.
鲁迅先生是我国现代学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他的作是中国人的精神财富,通过正当引导,让学生从资料丰富,查阅方便的互联网上了解鲁迅的生平,学生鲁迅作品,是现代学教师的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13.
鲁迅的智慧更多的体现在以“生存”为第一要义上。他的生存策略以进退有据,韧性战斗为主,对“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评价要辩证地的理解,了解鲁迅真实的生存态度,我们才能真正地了解鲁迅。  相似文献   

14.
鲁迅的智慧更多的体现在以“生存”为第一要义上。他的生存策略以进退有据,韧性战斗为主,对“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评价要辩证地的理解,了解鲁迅真实的生存态度,我们才能真正地了解鲁迅。  相似文献   

15.
邓老师:您好!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大家,也是作品收入中学语文教材最多的一位作家。几年前,全国中语会曾与绍兴鲁迅纪念馆合作,召开过一次鲁迅作品教学研讨会,我们还特意邀请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李卫东老师在百草园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观摩课。  相似文献   

16.
感悟鲁迅     
郑民  万金淼 《现代语文》2006,(11):125-126
从小学一直到大学毕业,接触到鲁迅先生的作品已不算少,但遗憾的是对鲁迅先生的了解,也仅限于老师在课堂上的讲解与教科书的解析,只是泛泛了解,谈不上什么感悟。而当毕业之后,自已也执起教鞭,为学生们讲读鲁迅的作品,并为此而阅读了大量鲁迅的章,才真正发现我对鲁迅还是那样的陌生,  相似文献   

17.
从唐宋八大家到鲁迅,我们的散文传统怀着忧国忧民的一腔热血。鲁迅过人的尖锐和思辨力使散文一度发出了狮吼雷鸣之声,透过鲁迅,人们充分认识到,文字也是大力神。这是 20世纪上半叶的力量。如今大力神鲁迅已经被人们虔诚地供奉在文学的神殿上。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但榜样的高度却也是难以超越的,因此我们看到一种非常奇特的现象:人们信仰鲁迅,崇拜鲁迅,却在文字中无声无息地逃避鲁迅;鲁迅这盏民族魂的探照灯照亮了散文的旅途,但旅途上没有什么人。 ——苏童 主持人语:我中学的时候,和现在的你们一样,喜欢一切美好的、柔软的…  相似文献   

18.
意识流手法是鲁迅小说中又一种技巧,鲁迅运用的这种技巧不源于俄国现实主义,而非传统意义上西欧的意识流。鲁迅小说中的意识流很有自己的特色,它跟中国传统现实主义写作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独具持色的“鲁迅式的意识流”。  相似文献   

19.
越民俗文化与鲁迅的文学创作杨礼平鲁迅在创作中,很少花笔墨去描写自然的山水,但在民俗的描写与运用上却颇用心,这一点是很值得注意的,"鲁迅的作品不啻是旧中国社会生活,特别是绍兴的生活和风貌的一部'百科全书,。"①在鲁迅的笔下,不仅有迎神赛会的盛况,也有雷...  相似文献   

20.
三位文学巨匠的笔名鲁迅、郭沫若、茅盾,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三位文学巨匠。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纵观其笔名,曾超过百个。鲁迅是他1918年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开始使用的笔名,尔后凡作以此名为多,何以用此笔名,他自释有三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