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解读教材”这个词汇堂而皇之地充斥了我的大脑、占领了我记事本的头版头条,我有如新生的蝴蝶.经历了破茧的挣扎.才有了自由飞翔的洒脱与美丽。我在教材解读中的“三问”,便是助我破茧而出的一臂之力。  相似文献   

2.
教材"三问"     
当"解读教材"这个词汇堂而皇之地充斥了我的大脑、占领了我记事本的头版头条.我有如新生的蝴蝶,经历了破茧的挣扎,才有了自由飞翔的洒脱与美丽.我在教材解读中的"三问".便是助我破茧而出的一臂之力.  相似文献   

3.
在教材解读时,我们听得最多的就是“教材要反复地读”这一句话。开始我并不是完全理解,怎么说我也有十年的教学经验,难道还读不懂小学语文教材?有必要反复地读吗?而在几次解读教材后,我似乎才明白什么叫“解读教材”,才摸索出解读教材的一些规律。  相似文献   

4.
在教材解读时,我们听得最多的就是“教材要反复地读”这一句话。开始我并不是完全理解,怎么说我也有十年的教学经验,难道还读不懂小学语文教材?有必要反复地读吗?而在几次解读教材后,我似乎才明白什么叫“解读教材”,才摸索出解读教材的一些规律。  相似文献   

5.
王国维先生曾在《人间词话》里这样写道: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这句话本来用以形容诗歌鉴赏中的情景关系,但把它用在文本解读中也不无恰当。在这里,“我”就是教师,“物”就是教材。教师对教材的解读由于受到教师个人人生经验、兴趣志向、阅读方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经历深入的教材解读后,我认识到:教材解读是教师专业提升的过程,而专业的提升有赖于教师专业自主意识,不能太迷信权威,尤其是不可丢了自己。因为.教师只有在自己的人生体验和专业素养的基础上解读教材,才能激活文字、内化文本,才能在课堂上以自己的真知灼见实施教材。而这种“真知灼见”,来源于深钻教材、坚守自我。  相似文献   

7.
经历深入的教材解读后,我认识到:教材解读是教师专业提升的过程,而专业的提升有赖于教师专业自主意识,不能太迷信权威,尤其是不可丢了自己。因为.教师只有在自己的人生体验和专业素养的基础上解读教材,才能激活文字、内化文本,才能在课堂上以自己的真知灼见实施教材。而这种“真知灼见”,来源于深钻教材、坚守自我。  相似文献   

8.
解读教材的策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在解读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的过程中采用了“小中见大”的策略,受益匪浅. 我这里的“大”指“教学理念、思想、方法等”,“小”指“学生”.解读教材时,老师们见“大”容易,但用“大”的思想见“小”不易.  相似文献   

9.
面对一篇文本.我认为教师解读的关键是紧扣教材进行“三问”,以问定教,来设计教学思路。  相似文献   

10.
新的课程标准有一个很大的特色.就是强调“用教材教”。这实际是让教师根据学情和教师的个体风格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结合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丰富、完善教材。但这一切是以教师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教材为前提的。我们经历了不断改进的教材解读活动,从最初的“茫然”到现在的“了然”,走过一段艰辛之路,也取得一些经验,总结起来,解读教材首先要做到“心中有数”和“目中有人”。为了做到这两点,在语文教材解读中,我们遵循了“四结合”的原则。  相似文献   

11.
新的课程标准有一个很大的特色.就是强调“用教材教”。这实际是让教师根据学情和教师的个体风格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结合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丰富、完善教材。但这一切是以教师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教材为前提的。我们经历了不断改进的教材解读活动,从最初的“茫然”到现在的“了然”,走过一段艰辛之路,也取得一些经验,总结起来,解读教材首先要做到“心中有数”和“目中有人”。为了做到这两点,在语文教材解读中,我们遵循了“四结合”的原则。  相似文献   

12.
教材解读,一直以来都是教学工作中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教材究竟该怎样解读。这不是个简单的问题。作为语文教师,我们需要用心思考,才能艺术地解读教材。罗丹一生创作了一系列著名文学家、艺术家的雕像.“巴尔扎克像”就是其中杰出的作品之一。罗丹舍弃一双“举世无双”却“突兀”的手.使巴尔扎克雕像因此而更具艺术感染力,成为罗丹雕塑作品的传世之作,这不能不说是艺术界的一段佳话。罗丹大胆地舍去精华,收获了精彩。这“舍”“得”之间的智慧。不正是我们教师解读教材、对教学内容进行定位时所迫切需要的吗?  相似文献   

13.
和你共成长     
《招生考试通讯》杂志的编辑: 我是一名中学教师.也是一名学生家长.更是贵刊的忠实读者和勤奋作者。作为教师,我每年都订阅《招生考试通讯》,因为这本杂志解读招考政策,预测命题趋势.是我在教学中的好助手.像“连线高校招生”“考场作文”“热点预测”“真题探营”“备考胜经”等栏目,都是我教学中活学活用的好教材。因为充分利用贵刊来充实自己.所以我能站在教学潮头不落伍,深受学生欢迎。  相似文献   

14.
詹丹 《语文学习》2010,(5):42-45
我在此前发表的有关郭沫若《天上的市街》分析文章中.谈到了诵读与解读相辅相成的依存关系。尽管那篇以分析为主的文章,只稍稍谈及诵读问题.但这绝不意味着我对诗歌诵读方式的轻视。诵读既是感性把握诗歌的重要方式,也能把理性的解读重新整合进一个统一的艺术世界。这里,我将以艾青的诗歌《我爱这土地》为对象(上海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反复朗读这首诗”的要求).试着探讨一下解读与诵读相结合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一、在研读教材中形成“独特理解” 1.把握教材的单元组合。语文教师在教每个单元之前,要整体地处理教材,即:单元备课,通盘考虑.、对这些有着同一思想情趣、同一主张、同一表达手法的课文,教师在引领学生解读时如果仅着眼于“此篇”来解读,那无疑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这些课文.只有整合起来教,才能使学生举一反三,  相似文献   

16.
苏志崧 《亚太教育》2022,(23):78-80
整体把握教材结构,深入解读教材内容是教师的基本功,是实现深度教与学的前提。以《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为导向,从解读教材要有“大局意识”、解读教材要有“结构化意识”、解读教材要有“比较意识”、解读教材要有“细节意识”等四个方面,以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解读为例,对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准确把握教材结构、深度解析教材内容、深入挖掘数学本质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7.
近一段时间,于丹从以“心得”方式解说《论语》开始,便触动了人们对如何解读、传播文化经典的不同思考。面对争议.于丹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我的解读是从‘学术金字塔’的塔尖上走下来、与民众分享文化利益的一种尝试,采用的是‘心得’的方式,而非严肃的学术教材,这种解读并未伤害社会的群体记忆。”  相似文献   

18.
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在谈到对文本解读的重要性时指出:“上好语文课。解读文本是第一步。”方智范教授指出:“对广大语文教师来说,应回归语文.练好内功.尽可能正确、到位地理解和把握文本。”审视当下的语文教学.文本解读浮光掠影.蜻蜒点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如何突破“瓶颈”,不拘一格解读文本?笔者作了有效探索.从文本的切人、深掘、...  相似文献   

19.
我们的课堂教学不应仅仅停留在“教教材”的低浅层面上.而应达到“用教材教”的深度.即在对教材进行正确解读与合理分析的基础上活用教材.使之更具生活化、情趣化、动态化。下面笔者就以苏教版新课标教材三年级(上下册)的“认识分数”为例.谈谈自己的一些实践和体会。  相似文献   

20.
一、解读教材人教版教材的每个单元都是一个完整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材料,我们可从这个角度来解读教材。1.解读单元“导读”。本组课文围绕“生命”这一专题展开,这是人类思考的一个永恒主题。这段导读是全组内容的总括,提示了本组的主题,提示了需要重点展开的教学活动:学课文感受生命,体会含义较深的词句,有条件的还可以搜集、了解热爱生命的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