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雨后(节选)     
<正>【导读】周晓枫是当代新散文创作的重要人物。她的写作承续了散文的人文传统,作品以活跃的探索精神和绵密放纵的叙述见长,文字敏锐、精密、繁复、深微、华美。周晓枫是个追求写作风格的作家,她的文章极其强调个人经验、个人见地、  相似文献   

2.
周晓枫最为人熟知的身份,可能就是张艺谋的文学策划。事实上,在成为张艺谋的文学策划之前,周晓枫做了二十多年杂志编辑。她从不以名导的文学策划身份招摇,她的眼光与文字一直老辣,并未因身份的改变圆融。她的散文被视为当代散文写作的珍贵收藏,备受同行称赞。读过周晓枫散文的人会上瘾,真正的好文字让人喜悦,动象,更是让人沉默,辗转,念念不忘。周晓枫说:"情之所至,语无伦次,要更打动我。"她自己也是个矛盾的可爱之人。情怯肠柔,她只与文字起舞。  相似文献   

3.
反复阅读《斑纹》(苏教版必修五),我的思想碎片如同作者笔下那些被复制的斑纹一样,让我头晕目眩。 我不得不从文字中跳出来,回想周晓枫的散文集名称:“斑纹——兽皮上的地图”,作者想让我们沿着这幅地图走向何方?  相似文献   

4.
周晓枫以其独特的极具痛感的文字尤其是众多信手拈来、云谲波诡的修辞和对世间万物极其细腻的体察与感悟.为我们提供了大量颇具先锋意识的散文文本和真实、新鲜的人生经验。因此,阅读周晓枫的散文,成了一件很愉悦。然而又很痛苦的事情。  相似文献   

5.
夏丽柠 《新读写》2023,(3):30-31
<正>周晓枫的《幻兽之吻》既是写实的长篇散文,也是魔幻的想象之作。书中九篇散文,就像爆浆野果,蕴藏着周晓枫积聚多年的爆发力。她认为,散文是一种液态。言下之意,文本肆意纵横与思绪无限蔓延,才是她散文创作的精髓。我与周晓枫的阅读之缘,始于《斑纹:兽皮上的地图》。可以说,她的创作起点就是围绕动物:观察动物、理解动物,与动物交朋友。其后,将与动物“缠绵”所得,反哺于人类自身存在的思考。正因为有了这样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利用生活、网络、图书馆与文本充分对话。1.观察生活中的“斑纹”并用文字记录。2.利用网络和网书馆查阅并下载自然界各类奇妙的斑纹图片,制作成幻灯片。3.搜寻作者周晓枫的相关资料(个人资料和作品资料),重点阅读其散文作品《魔镜》。  相似文献   

7.
周晓枫的<斑纹>是说明文吗?说明文可以这样写吗?传统意义上的说明文不是该板着脸孔正儿八经地说明介绍吗?作为课文的<斑纹>,是节选.它进入了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五的说明文单元,显然其说明文的身份是得到认可的,或许是为了更适应编织说明性文字的需要,编者砍削了原作中大量的抒情议论成分.  相似文献   

8.
<正>再次执教周晓枫的《斑纹》,仍然感觉她的文字既美又难。美在"妖艳",难亦在"妖艳"。各种表达方式,各种修辞手法,此起彼伏层出不穷。纷繁的意象,大胆的修饰,奇异的想象,深厚的意蕴,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她用不到的。初读颇感费力,细品却深陷其中。"在我们意想不到的地方,用意想不到的表述方式,表达出我们意  相似文献   

9.
周晓枫作为成果颇丰的当代散文作家,表面的顺风顺水容易遮蔽她复杂的写作状态:其作品内核始终有着难以磨灭的焦虑和紧张感。从周晓枫散文的写作状态切入,窥探其写作源头、阐释其写作态度、点明其写作位置,串联童年经历、灰色地带以及对身体的关注这三个写作维度。从贴近作家本身的角度出发,研究其写作状态蕴含的深层意义和可贵之处。  相似文献   

10.
猪的理想     
<正>采风的路上,周晓枫问我:"你知道猪的‘三大理想’吗?"我自然不知道,便向她请教。她笑而不答,在随身带的小本子上飞快地写了几笔,递给我。上写:圈栏全拆掉,天上掉饲料,屠夫死翘翘。我莞尔一笑:"这是人性,不是猪性。""三大理想"全是人的视角,是人的自由观、幸福观和生活观;它们均以自我为中心,不含"责任感""使命感"的词根——体现着人的贪婪、任性、专制和一厢情愿。  相似文献   

11.
周晓枫的散文流露出较为鲜明的宗教情怀。因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其宗教情怀具有基督教色彩。不过,她常常在"宁可信其有"的思想基础上,用科学主义的观点来解析宗教,而不是以灵魂皈依的方式来信仰宗教。同时,周晓枫又对此世生活表现出充分的肯定。她的散文真实地展示了一个在宗教情怀和此世生活所形成的张力之间游走的、充满矛盾的灵魂,在主题探索方面为新潮散文开辟出了一片独特的空间。  相似文献   

12.
<正>提及文字,你会想到什么呢?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是中华民族的璀璨星辰——唐诗宋词,还是铭刻在青铜器上的甲骨文?中华文字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美丽的中国文字,承载了数千年的中华文明。同学们想知道甲骨文的故乡在哪里吗?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文字博物馆,走进甲骨文的故乡吧!  相似文献   

13.
《少年电脑世界》2009,(1):124-125
淀粉朋友们看久了方方正正的文字;是否感觉有点审美疲劳了?嘻嘻。要过年了,让我们为可爱的文字设计一件色彩斑斓的“新衣”吧——  相似文献   

14.
最后自然段是出彩点——前面铺垫文字,功不可没。一般作文,能写出前面的文字,但不是为铺垫最后自然段;或者能写卒章的句子,但在前文未能做好铺垫——从记叙文字中找不到句子的植根点:此文能将二者统一起来。但是,第一自然段“喷香的”三字应删除——破坏了卒章的意思;标题应改为“我愿是粒谷子”。  相似文献   

15.
正《斑纹》之所以存在阅读障碍,很大程度上和周晓枫本人的写作语言习惯有关系。她曾说过:"我始终承认自己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修辞爱好者。"周晓枫热衷于词句的建设,她对词汇和语句持有长久的雕琢耐心。只要我们仔细品味文中出现频度较高的词语,便能发现其中的一些奥秘并获得别样的美感。一、模糊性词语:不知道、不为人知、也许、不知晓——将读者的思绪由寻常的已知引向未知,  相似文献   

16.
诗魂     
世界上最美的是文字因为文字所以有了文学之魂——诗——题记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汹涌奔向东南。夕阳的余辉,映在我脸庞,金灿灿;我思绪万千,激情澎湃。这黄河水哺育了  相似文献   

17.
目前有三种文字发展观:文字性质由语言的性质决定;文字是可以按需改造的工具;文字发展自有规律,不可违背。本文运用协同学理论研究汉字的一个子系统——造字系统,发现其形成和发展具有协同现象普遍具有的特点。由此看来,文字发展不是某种力量所能决定的简单运动,而是多种力量相互协同的复杂运动。它显示:文字的基本性质由语言的共性决定:文字的个性则是无数可能经过筛选的结果;人为作用在文字系统不稳定时较为有效。  相似文献   

18.
美到极致     
<正>似乎所有人都默认这样一种说法:美,是脆弱的,是不堪一击的。因为脆弱,所以需要呵护。然而,在周晓枫的视角下,美到极致是一种罪恶。她以蛇为引子,向我们展示了世界上各种奇异斑纹——烧裂的陶碗、瓷器上的开片、碾砣上"巛"形的石质花纹……我们似乎更愿追寻这种略带残缺的美。然而,比起这些,大自然中的各种斑纹所带来的美感似乎更有韵味。蝶翅精湛  相似文献   

19.
《少先队小干部》2013,(11):45-45
中国的阅读传统是多么悠久——从动物骨头、石头上的文字到竹简、木简上的文字。再到白纸上的文字,记录着文字的历史。也记录着中国人阅读的历史。然而,现在有一个奇怪的现象——随着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纸上的文字竟开始渐渐“隐退”了——网上阅读、手机阅读逐渐成为每个家庭、  相似文献   

20.
文字题可分为简单文字题和复杂文字题。简单文字题只含有一步计算,运算方法明显,学生容易掌握;复杂文字题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简单文字题复合而成的,数量关系比较复杂,学生难于理解。如果把语文中的缩句法运用到数学文字题教学中来,学生就易于掌握。 例如:“4乘以9.5的积加上27.6除以6的商,结果是多少?”首先教学生找出这句话的主语、谓语、宾语,学生根据已有的语文知识很快找出主语——积,谓语——加上,宾语——商,教师板书“积加上商”。然后要求学生在句子中找出积是什么?(4×9.5),商是什么?(27.6÷6)。最后让学生把积(4×9.5)与商(27.6÷6)分别代入缩的句子里面,就得4×9.5+27.6÷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