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创新能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基于组态视角,以中国31个省市作为案例分析样本,运用fsQCA方法探讨区域创新能力的驱动因素和因素之间的互动关系。研究发现:高技术是驱动区域高创新水平的必要条件,高技术人才和高技术企业是推动区域创新水平提高的必要条件;形成区域高创新水平的驱动路径共有5条,非高创新水平的驱动路径有4条,两者存在非对称关系;在特定的客观禀赋条件下,政府投入、市场、组织等驱动因素之间具有替代关系,可以通过互相替代以“殊途同归”的方式提升区域创新水平。研究结论有助于深化对我国区域创新水平提高背后多因素间复杂互动本质的理性认识,可为实现区域创新驱动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3.
黄钰婷 《技术与创新管理》2021,42(5):519-526,535
为加速推动数字政府建设,提升政府服务能力和水平,运用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基于我国除港澳台外其余31省份的数据,对我国不同省份数字政府建设路径进行组态分析,探究了不同地区数字政府建设模式与组合路径.研究发现,目前的数字政府建设主要存在3种模式,即多管齐下引领型、核心要素主导型、优势组合推进型,对应了5种不同的组合路径.通过研究得出的不同模式和不同的组合路径,有助于各省政府根据自身实际,采取有针对性的举措,更好地推动数字政府建设发展.  相似文献   

4.
为厘清区域创新网络与知识流动两个层面协同助推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复杂作用机制,并克服传统统计分析方法倾向于关注单个要素净效应的问题,基于组态视角的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整合创新网络层面与知识流动层面的6个要素,以我国29个省份为案例样本探索驱动区域创新能力有效提升的组态构型与发展路径。结果发现,单个要素并不构成驱动高区域创新能力的必要条件,同时,高知识扩散在解释区域创新驱动原理时扮演更为普遍的角色;高区域创新能力的驱动组态路径有3条,即高知识流动下的创新网络均衡型、高知识流动下的网络链接主导型和知识扩散-网络规模主导型;创新网络四要素在解释区域创新驱动机制时存在替代关系,产生非高区域创新能力的组态路径有4条,且与产生高区域创新能力的组态之间为非对称性关系。  相似文献   

5.
6.
以深交所主板26家制造业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fsQCA),探讨6个影响因素及其如何联合作用于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投入.研究显示:制造业科技创新投入强的组态路径有3种:人才导向型路径、内外联动型路径和内部驱动型路径.研究结果进一步验证了科技创新投入强度与影响因素之间的非对称性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7.
县域是中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统筹城乡发展、促进乡村振兴的基本战略单元,是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关键,但从县域尺度以及组态角度对其创新水平提升的相关研究较为缺乏,因此,以河北省136个县(市、区)为样本,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探究影响县域科技创新的关键因素和条件组态。结果表明:(1)县域创新水平的提升需要多种创新要素组合作用;(2)产生县域高创新水平的驱动路径有3条,分别为金融环境驱动型、资金驱动型及主体-金融双驱动型,案例分布均匀且多集中于东部地区,各组态具有多样性但均存在核心作用,且所包含的创新要素间具有互补替代关系,3种条件组合对创新水平的影响差异不大,但都需要注重金融环境的发展;(3)产生县域非高创新水平的驱动路径仅有1条,案例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创新人员、创新条件、经济水平均为核心阻碍因素,且与高产出路径相比具有非对称性。  相似文献   

8.
区域创新能力是加快区域经济转型、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通过完善制度政策环境提升区域创新能力是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基于制度基础观,应用组态思维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sQCA),以31个省、市、自治区为研究样本,选取市场化指数和传统主义文化作为正式与非正式制度要素,探索制度组态与区域创新能力的复杂关系。研究发现:单一制度要素无法构成产生高区域创新能力的必要条件;良好的政治、经济、法律制度构成组态能产生高区域创新能力;传统主义文化可以弥补正式制度要素不足,两者构成组态也能产生高区域创新能力;产生高与非高区域创新能力的制度路径并不对称。研究揭示了产生高区域创新能力的制度路径,有助于全面认识制度组态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以及正式制度要素和传统主义文化间的耦合关系,并为政策制定者提升区域创新能力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
通过探究数字政府建设绩效的影响因素与提升路径,为数字政府建设实践提供借鉴。基于“社会-技术”框架,提出数字政府建设的整合性分析框架。以31省份为研究案例,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开展实证研究。研究表明:高水平数字政府建设绩效的路径可以归纳为五种模式。在未来建设过程中,为提升数字政府建设绩效,省级政府应遵循需求导向,优化数字政府建设底层价值;坚持技术赋能,强化数字政府建设基础支撑;健全制度保障,完善数字政府建设政治环境;促进多元要素协同,探索数字政府建设适配模式。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厘清智库高影响力的影响因素组态路径,对于智库提升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基于政治系统理论构建智库影响力的影响因素分析框架,根据分析框架遴选7个变量作为智库影响力的前因条件,通过48个智库案例的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识别智库高影响力的组态路径。[研究结论]研究发现,单个影响因素不构成智库影响力提升的必要条件和阻碍条件,但是低信息情报能力对智库影响力的提升具有一定阻碍作用,强管理能力对智库影响力提升具有强大推动作用。智库高影响力的组态路径包括信息驱动型、传播倡导型和研究资政型,不同的智库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影响力提升路径。  相似文献   

11.
为探索中国知识产权国际贸易竞争力的提升策略,基于I-CAGE框架,以62个国家为案例国,采用NCA与fs QCA探究中国知识产权国际贸易的组态路径,剖析创新因素、文化因素、制度因素、地理因素和经济因素对中国知识产权贸易竞争力的协同效应。研究表明,不存在导致中国知识产权高出口额和高进口额的单个必要条件,但制度因素对知识产权进口和出口、创新因素对进口发挥着相对重要的作用;对于高出口,存在经济驱动下制度主导型、文化驱动下创新主导型和经典CAGE主导型3条路径;对于高进口,也存在经济驱动下制度或创新主导型、制度和创新主导型和经典CAGE主导型3条路径;推动与“一带一路”国家的知识产权贸易,是提升中国知识产权贸易竞争力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2.
探究企业技术融合程度提升路径,为企业及时调整技术创新战略、提升创新能力提供参考。选取2016—2019年间我国20家综合实力较强的人工智能企业为研究对象,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在“技术-组织-环境”(TOE)框架下探究企业自主发明专利占比、专利数量总和、研发合作广度、研发合作深度、组织知识宽度及所在地区经济外向度6个因素对企业技术融合程度提升的影响路径。研究发现:企业技术融合程度的提升不依赖于单个影响因素,不同影响因素的协同作用具有明显提升效应;存在自主创新导向型和知识共享导向型2条高度技术融合产出关键路径,自主发明专利占比和组织知识宽度分别是两条路径的核心要素,专利数量总和、研发合作广度、研发合作深度及经济外向度起一定促进作用。据此,自主创新是企业实现高度技术融合的永久之路,同时企业要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创新合作力度,而良好的创新环境是推动企业技术融合程度提升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不同区域聚集的产业集群显示出创新效率的差异以及创新能力的差异,不同集群应对应不同的创新效率提升路径。以我国创新型产业集群数据为基础,首先使用数据包络分析(DEA)-马姆奎斯特(Malmquist)指数法计算集群创新效率,分为全面型、技术进步型、技术薄弱型、规模经济型4类集群,再使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fsqca)识别出不同情形下影响集群创新效率的7条路径,并分为全面型、环境型、聚集型,得到不同类型集群的创新提升路径。结果表明:(1)北京的创新型产业集群是唯一属于全面型,福建、贵州、重庆、湖北的创新型产业集群属于技术进步型,内蒙古、吉林、云南的创新型产业集群属于技术薄弱型,江苏、浙江、四川、天津的创新型产业集群属于规模经济型;(2)全面型路径适用全面型和技术进步型集群,技术薄弱型集群适合环境型路径,聚集型路径适用于技术进步型和规模经济型集群,但同一类型产业集群在不同地区可以对应不同路径达到提高创新效率的效果;(3)集群数量、产业联盟数和当年发明专利授权数量是影响创新型产业集群创新效率的主要指标。  相似文献   

14.
构建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是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本文从创新主体、创新环境、功能机制3个层面构建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分析框架,以中国29个省域的高技术产业为样本,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探究产业创新生态系统驱动高产业竞争力的复杂因果机制。研究发现:(1)研发创新主体是产生高产业竞争力的必要条件;(2)产生高产业竞争力的创新生态系统有4类,即环境支持下的研发-运营驱动型、主体-机制联合驱动型、主体-环境联合驱动型、研发-运营主导驱动型;(3)产生非高产业竞争力的创新生态系统有两大类,即主体-技术环境抑制型、研发-运营-机制抑制型;(4)在一定条件下,实现高产业竞争力的创新生态系统要素组合之间具有替代关系。  相似文献   

15.
在乡村振兴大背景下,如何提升乡村的产业振兴质量日益受到学界和政界的关注.为合理匹配问题与方法,基于创业生态系统理论,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和NCA必要性检验方法,以农业农村部2018年公布的首批全国100个典型双创示范县为样本,探析创业生态系统多因素组态效应对乡村产业振兴质量的影响路径及背后的复杂因果机制...  相似文献   

16.
影响人才集聚的各种要素相互交织、相互依赖,具有明显的组态特点,因此聚焦创新生态系统多维要素及其要素间的联动效应,立足于五螺旋创新生态系统理论框架,整合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和必要条件分析方法,以中国31个省份作为案例样本,探究创新生态系统五要素即政府、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公众、自然环境的不同组态影响区域人才集聚的复杂因果机制,明晰促进人才高集聚的路径以及导致人才非高集聚的路径。结果表明:不存在人才高集聚的单一必要条件;实现区域人才集聚所需各要素的贡献水平差异较大,从高到低依次为政府、高校与科研院所、企业、自然环境和公众,其中公众与自然环境水平基本相当;驱动人才高集聚的路径有3类,分别为包容创新驱动型、政产学研联动型和内生增长型,而产生人才非高集聚的路径有两类,为政府公众支持不力型和企业发展滞后型。基于研究发现,最后从“补短板+锻长板”“政府引领+平台赋能”“公共服务升级+公众积极参与”“一流高校为核心+政产学研齐联动”四方面提出促进区域人才集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政府研发补贴是各国普遍采用的促进企业创新活动的政策,如何发挥其应有效能是学术界和政策制定者关注的重要问题。以高端装备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MinDS模型测度考虑非期望产出的创新效率,应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sQCA)研究了各要素联动如何作用于企业创新效率。结果表明:(1)身处欠佳市场环境中的民营企业若能取得政府补贴,无论是事前补贴还是事后补贴都将有助于创新效率的提升;相反,身处良好市场环境的民营企业对政府补贴的依赖较弱;(2)身处欠佳市场环境中且无丰富政治关联的企业,政府研发事前与事后补贴相辅相成才能促进企业创新效率的提升,其中事后补贴起关键作用;(3)身处欠佳市场环境中的企业,如果拥有较多的政治关联,则最好不要借此寻求事前补贴,否则企业会陷入“政治资源诅咒”的漩涡。  相似文献   

18.
物流业已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物流效率是物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为探讨物流效率的提升路径,通过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对我国2020年31个省(区,市)的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效率进行评价,并通过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fsQCA)分析其影响因素的必要性与充分性,研究了不同影响因素之间的组合效应对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效率的影响。不同于传统回归模型分析各因素对于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效率的直接或间接作用,文中创新性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fsQCA)探究各前因变量的组态作用,研究表明,物流效率的影响因素是多重并发的,提高物流效率并不能仅发展一种单一要素,而应注重多方位考虑,全方位发展,从整体宏观角度看待物流效率发展问题。实现高物流效率共有四条路径:高劳动力素质驱动下的科技投入型、高劳动力素质驱动下的对外开放型、高科技发展驱动下的对外开放型、高科技发展驱动下的政府支持型。各省(区,市)可根据自身实际发展情况,有选择性地找出适合自身的路径,提高物流效率,促进物流业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意义]舆情衍生效应使得舆情更加复杂多变,增加了政府舆情治理的难度和风险。因此掌握网络舆情衍生话题的形成路径能够提高对衍生话题的预见性,从而及时有效地控制和应对衍生舆情。[方法/过程]文章构建了以舆情主体和客体为核心的衍生话题形成分析框架,通过采集20个代表性微博话题数据,利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探究衍生话题形成路径。[结果/结论]研究表明,衍生话题的形成存在4种组态路径,舆情主体要素在衍生话题的形成中发挥了主要作用,媒体和公众的参与是衍生话题形成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