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变革过程中,金融机构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绿色金融政策框架的落实主体,是规划绿色发展思路的中坚力量,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保障。文章基于宿迁市绿色金融与低碳发展现状,分析了金融支持宿迁低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筹措绿色资本、引导资源合理配置、撬动资源向绿色低碳项目倾斜等措施,以助力宿迁“双碳”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在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总体目标下,云南能源产业面对全国性能源来源结构、能源消费结构、工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大变局,将迎来众多发展新机遇:水电、风电、光伏、生物质新电源装机建设势在必行、天然气发电装机有望实现零的突破;绿色载能产业与能源产业协同发展将进入高质量阶段;智能电网、多能互补等新技术有望实现规模化应用.  相似文献   

3.
“2060碳中和目标”对制造企业闭环供应链发展提出碳减排的要求,制造企业闭环供应链低碳转型迫在眉睫。为探究碳中和目标下制造企业闭环供应链低碳转型机制,采用文献研究法和DEMATEL-ISM相结合的方法,提取出18个影响因素并对其进行中心度、原因度及层级结构分析,进而构建机制模型厘清各因素间作用关系,揭示碳中和目标下制造企业闭环供应链低碳转型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碳减排策略因素的中心度排名第一而原因度排名靠后,补贴政策的原因度排名第一且中心度排名靠前;(2)18个影响因素分成五层,各因素间联系紧密且存在跨层影响关系;(3)政府、制造企业、零售商、消费者和回收商协同共进,保障制造企业闭环供应链的低碳转型。研究结论为碳中和目标下制造企业闭环供应链低碳转型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4.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将带来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双碳”转型路径是一系列目标、技术、资金、政策等综合驱动的系统行动路线图。随着全社会对“双碳”工作认识的不断深化,我国的“双碳”工作面临全面深化落实的系统推进挑战。文章总结了“双碳”目标引领下的低碳转型新成效与双碳“1+N”政策体系,对实现双碳目标的转型需求和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分析,并从经济体系、能源体系、国土空间格局、建筑和交通、消费模式、技术创新、金融体系、贸易与供应链、治理体系及国际合作等方面提出了系统推进双碳目标深化落实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5.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作为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其实施进程和效果关系到我国的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重塑地缘政治经济格局的实现.保障这一决策的有效实施是科技情报工作者不能忽视的研究需求和议题.运用归纳和分析的研究方法,梳理国内"碳达峰、碳中和"的相关研究现状.从科技情报服务的视角,解析面向"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科技情报服务...  相似文献   

6.
市场机制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基础。通过市场机制,可以全局成本最低实现碳中和。因此,碳中和进程需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我国在各类市场机制方面已经探索并积累经验超过10年,建立了碳市场、绿色电力证书市场、节能量交易市场(即白色证书市场,本文中二者等同)、用能权市场等,同时电力系统也在加大市场化改革的力度。但各市场之间仍然存在制度的不完善和冲突,亟待对这些市场进行理顺,使其能够最大效应发挥协同作用。文章梳理并分析了现有市场机制的现状和之间的关系,阐述了其中的冲突和交叠;在此基础上,提出应该尽快将用能权市场、节能量交易市场等进行合并,对绿证市场和碳市场进行统一,并充分考虑电力系统的市场化进程,令市场机制提高经济效率和减排效果。此外,随着市场机制、供应链全球化和去全球化的演变,对外合作的话语权变得尤为重要。文章进一步从厘清碳责任、加强碳中和对外合作和传播话语权出发,分析了生产端责任和消费端责任2种基本模式;同时,发现全球碳排放中,中国的排放主要集中在生产端,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的排放更多集中在消费端。基于此,认为在全球碳责任划定问题上中国应当坚持采取“受益者付费”的...  相似文献   

7.
数字经济时代下数字技术是实现我国碳中和目标的最佳工具。能源行业是我国碳排放的最大来源部门,如何借助数字技术实现能源行业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广受关注。文章首先阐释了数字技术在碳中和中的重要战略作用;然后,就已有文献中数字技术与碳减排的相关理论研究与应用进展进行了梳理分析,揭示了现有数字技术应用于能源行业碳中和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数字技术推动我国碳中和进程的总体思路,以及大数据、数字孪生、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助力实现我国能源行业碳中和目标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8.
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关于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要求,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倒逼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努力建设全省碳达峰碳中和先行区,本研究以西宁市2015年~2018年温室气体清单研究成果和重点企业碳排放核查报告为基础,分析探讨了西宁市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9.
在“双碳”目标的驱动下,能源系统的低碳转型已是大势所趋。作为支撑低碳能源技术的物质基础,稀土、锂、钴、镍、铂等关键金属的供需矛盾和战略争夺将不断加剧。文章阐述了关键金属对能源低碳技术的支撑作用,识别了我国关键金属供应的风险和卡点;建议将关键金属与低碳能源进行协同管理,通过科技和产业的进步,以及建立由我国主导的国际合作体系,提升关键金属的安全供应水平与支撑“双碳”目标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选取产业结构、技术创新和外商投资等典型因素作为过渡变量,深入探讨能源转型对低碳发展的影响机制和作用逻辑。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能源转型政策的实施,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来适应变化的能源结构并缓解成本压力,但同时可能导致科研资金短缺和减污降碳流程简化等后果。(2)能源转型通过消费需求、投资需求、行业进入壁垒、产业转移和工业内部转型等维度影响产业结构,不同产业之间的相互转化和每个产业的内部调整都会影响区域低碳发展水平。(3)能源转型在限制“高碳排放、高能耗”行业投资的同时,也激励了新的投资优惠政策和创新投资效应的形成,外商投资在引入先进管理理念、技术人才和工艺流程的同时,也可能导致部分欠发达国家成为“污染避难所”。  相似文献   

11.
基于探索式单案例研究方法,从行为主体和微观路径两个层面改进并形成了中国情景下的资源编排理论,以此为框架探析了我国建筑企业参与城市碳中和进程的绿色创新行为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建筑企业参与城市碳中和的绿色创新行为经历了“弱交集-轻互动-强合作”三种模式九种机制的变迁,并存在着“触发因素-驱动因素-创新机制”的行为逻辑。在资源构建阶段下“弱交集”模式里,城市碳中和进程主要关注外部环境构建,企业绿色创新行为则主要进行内部价值蓄力,二者之间的直接互动微弱;在资源捆绑阶段下“轻互动”模式里,随着企业逐步将内外资源深度融合形成创新能力,城市碳中和进程出现政企同向推进的合力,二者之间的互动逐步加强;在资源撬动阶段下“强合作”模式里,城市政府通过多种途径促进企业的绿色创新成果扩散,企业以绿色创新产品推动城市碳中和进程,二者出现了内生力推动的自循环。  相似文献   

12.
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凝练基础研究关键科学问题,集聚力量开展引领性科技攻关,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主责主业。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以下简称“双碳”)目标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文章以中国科学院学部“中国碳中和框架路线图研究”重大咨询项目为具体案例,总结了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凝练“双碳”关键科学问题,以及聚焦“双碳”关键技术需求和逻辑体系,组织多学科协同专家团队,坚持问题导向、加强数据支撑、确保咨询观点全面客观针对性强,强调决策支持目标、多管齐下扩大咨询研究成果应用等方面的做法与经验,为我国碳中和的科技研发、科学组织管理的实践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14.
“碳达峰、碳中和”已经上升成为我国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2021年印发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明确提出重点实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循环经济助力降碳行动、碳汇能力巩固提升行动等“碳达峰十大行动”。由此可见,除能源技术领域以外,循环经济、碳汇等生态环境领域相关的低碳技术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也是至关重要。因此,面向2035年这一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时点,遴选一批优先发展的生态环境技术课题,对于推动科技创新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轮德尔菲调查的技术预见结果,应优先发展8项聚焦“碳达峰、碳中和”的生态环境技术课题,分别是:少水绿色低碳造纸技术,高精度全球变化数据产品,汇碳节水湿地恢复技术,超低排放控制技术,碳排放和减碳的影响评价及成本核算技术,全球碳、氮、水和能量循环与气候变化相互作用机理,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及封存技术,碳分离与能源化技术。德尔菲调查的结果显示,研发投入、法律法规政策和市场可行性是制约上述技术课题完成的主要因素。针对这些制约因素,从经费投入、制度建设、市场发展、国际合作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鉴于碳中和对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提出了新要求,且农户兼业已成为普遍现象,为促进农户采纳低碳生产行为,利用对黑龙江省376份农户深度调研数据,实证分析碳中和背景下农户兼业对农户低碳生产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户兼业促使农户采纳低碳生产的概率提高了12.8%;进一步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解决样本选择偏误,结果发现这一概率值仍然高达14.0%~24.9%,而且在统计上非常显著和稳健,同时当农户家庭成员多、加入合作社、无政治身份、受政府宣传教育影响大、受政府监管影响大时,农户兼业促进农户进行低碳生产的作用更为明显。基于此,提出不仅要拓宽农户兼业渠道、提供农户更多兼业机会,还要发挥政府监管的约束作用,进而发挥农户兼业对农户低碳生产的促进作用,为我国早日实现农业农村碳中和提供路径参考。  相似文献   

16.
碳中和愿景下的能源变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气候变化是当今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已成为全球性的非传统安全问题,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承诺的提出,对我国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面对我国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挑战,文章提出通过能源变革,大力推进能源供给侧的电力脱碳与零碳化、燃料零碳化,以及能源需求侧的能源利用高效化、再电气化和智慧化,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化石能源+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和核能为保障的未来清洁零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  相似文献   

17.
在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要求下,煤炭行业减碳任务任重道远。文章从煤炭加工利用行业的碳排放特点出发,阐述了目前煤炭行业碳排放的主要来源。针对这些高碳排放行业,进一步探讨与之相关的常用减碳技术以及可以进一步推广的减碳新方向,为高碳排放产业实现减碳目标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为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暖,中国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作出2030年前二氧化碳(CO2)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承诺.相关专家学者已对碳中和实施目标、实现路径及可能面临的挑战开展研究,文章根据云南省能源发展状况,梳理了在实现碳中和过程中,能源行业可能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为云南省实现碳中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高雅婷 《科技风》2023,(7):51-54+61
我国已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到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碳达峰与碳中和也逐渐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生态治理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可探索路径之一,在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引领下,本文对生态文明思想的生态治理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梳理了碳中和与生态治理具有耦合性、协同性与整体性三维关系,深入挖掘碳中和对推动生态治理目标的内在因素。  相似文献   

20.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将带来经济社会广泛而深刻的系统性变革。科技是支撑碳中和目标的核心驱动力。文章在梳理碳中和相关概念基础上,分析了发达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碳中和的战略行动和科技布局特点,发现:各主要国家通过立法监管、能源战略、技术路线图、碳市场等政策行动全面推动碳中和目标;在科技方面,重点布局可再生能源、氢能、储能、先进核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等变革性绿色低碳技术,抢占未来绿色工业革命科技制高点。文章针对实现碳中和的“减排”和“增汇”两条根本路径,围绕“构建零碳能源体系”“再造低碳产业流程”“生态固碳增汇/负排放”三大方向提出了需要重点布局的14个重要科技问题研究,以引导超过70项关键技术突破。在分析碳中和国际行动和关键科技问题基础上,围绕加强碳达峰、碳中和行动顶层设计,强化面向碳中和的科技研发体系,建立零碳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构建低碳产业体系,前瞻部署生态固碳等负排放技术,以及加强系统性解决方案在碳中和行动中的应用6个方面,提出了加强我国碳中和战略科技布局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