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科学装置作为“国之重器”,在推动基础研究和产业创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案例研究和比较分析法,研究广东大科学装置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主体-模式-路径”3个维度将广东大科学装置产业化模式分为校企合作模式、企业自主模式、产业平台模式、联合开发模式和科学城产业化模式,将产业化路径分为原始技术创新、技术共享公用和技术产业化3个环节,总结广东在推动大科学装置产业化过程中的经验。以期为大科学装置产业化运营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对当前医药行业中的研发效率危机进行梳理和成因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传统研发流程和环节进行解构,利用开放式创新理论,对各研发阶段和研发环节的特征进行分析,确定各研发环节适用的开放式创新模式的类型,据此提出医药研发组织创新与重塑的三种组织模式,并分析三种模式的特点和适用情境,为我国医药研发组织模式的创新和重构提供借鉴,同时对我国政府对医药研发政策的影响和启示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科技创新的进步推动湾区经济的发展。本文从研发投入、创新主体、创新政策、产业结构和开放式创新五个方面,对比分析和总结归纳了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和粤港澳大湾区的科技创新发展情况。最后从研发支持力度、城市协同发展、创新主体合作和人才引进等方面对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的一次重大历史机遇,大科学装置的“高密度科技创新资源聚合体”功能,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了有力抓手。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内大科学装置布局过于分散,并且,中国大科学装置现有的管理模式和投资模式,与当前以“城市群”、“湾区经济”为主体的发展趋势不符。集中布局大科学装置,探索建立以中央政府为主导、湾区城市群合作的大科学装置投资和管理模式,基于大科学装置整合多项国家科技政策和战略规划资源,是粤港澳大湾区基于大科学装置构建创新引领发展模式的可选策略。  相似文献   

5.
《内江科技》2013,(8):25
<正>资中县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八大精神和加快创新体系建设的一系列战略部署,坚持把推动科技创新驱动发展作为重要任务,坚定不移走创新发展之路,加快建设创新型资中,为资中科学发展、富民强县提供强大的动力。深入实施技术创新工程试点,分类指导、分层次推进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在县域企业布局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引导新型中小微企业,自建或联建企业研一是大力实施企业创新主体培育工程。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研发机构企业化改制视角出发,探讨了组织属性、公司治理和经营模式对创新主体研发投入的影响机制与作用路径,并结合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年报数据以及TOBIT回归模型做实证分析与稳健性检验。研究结果发现,研发机构企业化改制(1)有利于通过公司制经营丰富市场参与主体、激发产业创新活力;(2)有益于通过股份式管理推动跨界协同发展、提升企业创新动能;(3)有助于通过专业化外包集中发展核心业务、释放创新资源潜力。上述研究结论不仅对促进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具有理论指导意义,还为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提供了实践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内容,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的开展将大大推动我国区域特色的创新体系建设发展。国外先进城市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方面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如韩国大田通过支持各研发主体的创新发展,促进其在体系内外的网络联系,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国内创新型城市应从园区建设、高端研发资源聚集、政府职能转变以及建立实验室企业等方面开展,加快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8.
技术创新链视角下我国产业共性技术研发管理创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洪民 《情报杂志》2013,(2):196-200
产业共性技术是介于基础性研究与市场化产品开发之间的技术,在技术创新链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源头和保障。尚未明确的产业共性技术供给主体,缺乏有效的机制支持和政策保障,缺乏专业的人才队伍和持续稳定的资金支持等使产业共性技术研发成为我国技术创新链上最薄弱的环节。加强政府顶层设计,完善产业技术创新链条,以体制机制创新促进产业共性技术研发管理创新是提升我国产业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中集集团的"集中管理、分布研发、分布制造"的技术研发组织的特征、优点和不足之处进行分析,为中国企业集团技术研发模式和创新体系建设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对全球创新链进行测度,能够准确衡量各国(区域、企业等主体)的创新水平,并对其创新实践进行指导,但现有相关研究尚缺乏对全球创新链测度的探讨,制约了该领域的量化研究。本文构建了全球创新链测度体系,根据创新链相关理论,将其分解为“科学—技术—产品”环节,提出了“环节—联系—链条”的三层次全球创新链测度体系,用以对国家、区域、企业等主体在某一创新领域的全球创新链中创新情况进行测度与评价。在此基础上,通过AI领域全球创新链的例子解释全球创新链测度体系的应用,并基于AI领域案例对中国在AI领域全球创新链中创新状况进行了解读。研究结论丰富了全球创新链研究,并为各创新主体明确发展方向以及国家创新政策制定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高校新型研发机构是提升国家高素质人才培养水平、推动重大原创性科技创新的有效载体,其发展历程体现了创新逻辑、学术逻辑和教育功能逻辑的不断演变。与一般意义上的产学研合作不同,高校新型研发机构强调高校系统内外因素的互动和支撑作用,主要体现为高校与企业共建协同创新平台、高校与地方政府共建研究院、大学衍生企业、大学科技园等多种模式。鉴于多模式的高校新型研发机构在产学研教等领域具有协同性、灵活性相统一的特点,做大做强高校新型研发机构有必要进一步加强政府顶层设计、调动高校积极性、提升高校新型研发机构自身建设能力,通过调动相关因素的积极性,激发共同推动高校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的合力和动力。  相似文献   

12.
民营大企业研发体系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营大企业在我国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民营大企业要实现长期创新发展,离不开企业自己的研发力量,因此,建设研发体系是民营大企业持续创新发展的根本保证.从科技部等三部委评出的202家创新型企业中选出规模超过100亿元的8家民营企业作为典型企业,总结出科层集中式、中央主导式和网络开放式三类企业研发体系模式,并分析各个模式的基本特征,及其启示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科技创新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科技金融作为创新养料的直接“供应商”,将在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提升过程中发挥愈发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与科技金融支持关系的梳理,从资金支持、信息管理与风险管控三个角度探讨科技金融对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提升的总体作用机制。进一步构建基于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结构的科技金融支持框架,从创新链的角度深入解构科技金融对国家创新体系能力与效率提升的支持路径。最后,结合现实背景,从激励企业成为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提升主体、借助金融科技深度推动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提升、构建科技金融生态系统等角度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为从金融角度推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声音     
《科学中国人》2022,(19):8-9
<正>大科学装置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仪器设备,它的核心仪器一般通过自主研发完成。建设大科学装置可以提高技术研发能力,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同时,在技术研发的过程中,还可以培养一大批创新人才。可以说,建设大科学装置是未来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共享这样的科学设施,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从整个科学发展的历史来看,更多、更大、更好的大科学装置也是建设科技强国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在广东以深圳光启、华大基因等为代表,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了一批建设模式新、体制机制新的新型研发机构,作为广东省产学研结合的高级形式,成为广东省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力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引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新突破。根据建设投资主体不同,新型研发机构的建设模式可分为政府主导、高校主导、科研院所主导、企业主导、社会组织、团体或个人主导等形式,政府应根据其各自不同的优势与劣势进行分类支持。  相似文献   

16.
科技创新的进步推动湾区经济的发展.运用对比分析和总结归纳法,从研发投入、创新主体、创新政策、产业结构和开放式创新5个方面,分析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和粤港澳大湾区的科技创新发展情况.研究发现,粤港澳大湾区具有科研机构和企业等创新主体数量上的优势,同时财税支持力度较大、对外开放度高,但存在企业研发投入水平偏低、高素质人才欠缺、创新主体之间合作存在阻碍等问题.最后从研发支持力度、城市协同发展、创新主体合作和人才引进等方面对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突破以往关于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研究大多考虑单一研发模式和单一知识广度或深度的影响,基于企业实际,从异质知识基础视角,将合作创新和自主创新两种研发模式进行对比、结合知识基础的广度和深度两个维度,探究企业在异质知识基础导向下不同研发模式对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为企业选择研发模式提供参考。以2015—2020年中国88家医药制药行业上市企业为样本,采用三阶段数据包络分析(DEA)和Tobit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合作创新更能提升医药企业的技术创新效率;在异质知识基础导向下,对于大宽度低深度类和小宽度低深度类企业而言,相比于自主创新模式,合作创新更能提升技术创新效率,而对于小宽度高深度类企业而言,自主创新更能提升技术创新效率,但对于大宽度高深度类企业,两种研发模式都并没有显著性优势。由此得到启示:企业需注意提升知识基础水平,选择合适的研发模式持续创新。  相似文献   

18.
基于民营上市企业数据,实证结果得到以下主要结论:第一,环境规制显著促进了企业研发投入;第二,政治关联企业研发投入水平更低,政治资源抑制了企业创新投入;第三,政治关联的负向调节作用弱化了环境规制对企业研发投入的激励效应.基于实证结论,监管者应强化环境规制督察职责,避免民营企业通过寻租手段规避环境规制并提升企业创新行为的激励以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和长期竞争力提升.  相似文献   

19.
基于价值链的视角,构建了研发创新活动的双环节理论框架,在此基础上采用基于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随机前沿技术对2004—2009年的中国工业行业研发创新双环节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工业行业研发创新转化效率大于转换效率,但转换效率总体呈现上升趋势,转化效率却出现下滑势头;中国工业研发创新双环节效率存在较大的行业差异,其中转换效率的行业差异在不断扩大,而转化效率的行业差异在不断缩小;企业规模、市场竞争、FDI是促进研发创新双环节效率提高的主要因素;国有产权对研发创新效率的抑制作用仅体现在转化环节,R&D投入对研发创新效率的促进作用则仅体现在转换环节;国外技术引进有利于行业研发创新转化效率的提升,而对转换效率的改善具有抑制作用;中国工业行业消化吸收能力较弱,但双环节的研发创新活动并未显现FDI逆向技术扩散的不利局面。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中小城市战略新兴产业研发机构布局模式简单、空间无序与领域扎堆等问题,应用案例分析与定量分析方法,以江苏省常州市为例,从空间辐射、产业匹配与功能耦合等视角,研究了中小城市战略新兴产业研发机构布局优化问题。研究发现,研发机构布局密度应与经济承载力相匹配,布局领域应与产业分布相匹配,布局功能应与创新价值链相匹配。结果表明:中小城市研发机构布局,应依据产业体量、财政能力、产业领域及价值功能,按照空间辐射半径合理布局,避免同类研发机构密度过高,充分利用有限研发资源,据此形成区域研发价值链。研究成果可为提升中小城市战略新兴产业研发资源区域规划与配置能力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