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天,四岁的儿子小鹏吃过饭,就把碗筷一一收拾到水盆里,然后满有信心地问我:“爸爸好讲故事了吧?”我这才恍然,原来我曾这样要求过孩子:你把碗筷收拾好,我就给你讲故事。这时,我当然履行了诺言。这件事也提醒了我,通过诱导,孩子是能愉快地参加适当的家务劳动的。  相似文献   

2.
当家长告诉自己的孩子去把地上的玩具收拾起来的时候,孩子会找出许多不愿做的理由:“我等一会儿再收拾。”“我太累了,妈妈您替我收拾吧。”……做父母的常常很容易让步,但这会使孩子们得到这样的认识:下一次父母还会替我做的,只要能找到借口,父母就会让步。  相似文献   

3.
一位小男孩豆豆,买了一罐易拉罐饮料,打开没喝两口,便喝到一只死蟑螂……豆豆十分生气,回家后,便要爸爸妈妈把这个易拉罐的工厂告上法庭。妈妈听了,惊讶得嘴巴能塞下一个苹果。过了一会,妈妈摸了摸豆豆的额头,说“:没发烧啊!怎么这样胡言乱语呢?”豆豆听了妈妈的话,一把甩开她的手,说“:妈妈,我是说真的!”爸爸听了后,便说“:好,如果你能靠自己的能力打赢官司,就帮你告。”爸爸以为这样就能难倒豆豆,谁知他一口便答应下来“:好!一言为定!”爸爸便把工厂告上法庭。在等待开庭的日子里,豆豆努力地做着准备。终于到了开庭的日子,那家工厂请到连…  相似文献   

4.
分工合作     
今天吃了午饭.妈妈叫我和姐姐分工合作收拾碗筷。我们不知道“分工合作”是什么意思。妈妈说等我们收拾好了就知道了。于是,姐姐收拾饭桌上的碗筷,把它们放在水池里.然后把桌子擦干净。我把水池里的碗筷洗干净.放进了碗橱。妈妈笑着说:“刚才你们所做的一切就是分工合作。”哦,我们明白了“分工合作”就是一件事情由两个人或更多人分开做,然后共同完成。  相似文献   

5.
陈洁兰 《湖南教育》2004,(14):44-44
星期六上午,四岁的儿子把玩具弄得满地都是,我气得真想把他狠狠地揍一顿。可转念一想,揍他并不能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我就说:“寅寅,假如你是个好孩子,你就应该主动地把玩具收拾好。”他选择了做好孩子,自己把玩具全部码放到玩具箱中去了,  相似文献   

6.
豆豆     
刘嬛 《作文》2024,(1):11-12
<正>以前,我有一只小狗。它是黄色的,名字叫“豆豆”,这是我和妹妹一起给它取的名字。我们去哪儿,它就会跟到哪儿。豆豆第一天到我们家时,躲在纸箱里。直到外公拿来了午饭,豆豆才肯出来。它先闻了闻,试着尝了一小口,然后才放心地吃起来。下午放学后,我和妹妹出去玩,本来想带上豆豆一起,可它一直躲在桌子下面,仿佛在说:“我不出来,不出来。”晚上,我们吃完饭准备去散步。豆豆又躲在桌子下面,不肯出来,还在桌脚下撒了一泡尿。睡觉前,外婆拿了些旧衣服给豆豆做了一个温暖的床。  相似文献   

7.
全家总动员     
正寒假一转眼就过去了,可一想到我们家进行的总动员,我就不禁笑起来。妈妈首先当上了"司令员"。她指挥爸爸扫房,摘窗帘,挂窗帘,擦灯,擦玻璃,擦门;她指挥我收拾自己的房间,摆放好家里的玩具;她指挥自己洗窗帘,洗被罩,洗床单,洗沙发罩,扫地,拖地,擦桌子。在妈妈的指挥下,我们三人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这真  相似文献   

8.
一次,孩子玩好了玩具一点没有要整理玩具的意思,我原想说“你不要乱丢玩具,把它整理好”,但话到嘴边突然灵机一动改了口:“我们一起来把玩具整理好。”孩子听了感到很奇怪,看看我。这时,我平静地说:“玩具理整齐了多好看啊,下次玩就不用东找西找了,大家都会夸宝宝爱整洁。”这时孩子用询问的目光看着我说:“我们一起来。”我微笑着点点头。于是两人一起理,很快就把玩具理好了。我抓住时机,又和孩子一起分析玩具玩好后是整理好还是不整理好,让他懂得整理玩具的好处。后来,每逢玩玩具结束,我总是主动说:“我们一起把玩具整理好。”孩子也跟着我说,几次下来,孩子养成了收拾玩具的好习惯。  相似文献   

9.
●要求明确指导孩子做家务,父母的要求一定要具体明确,做什么,什么时候做,做成什么样,父母都要明确指出来。如“现在去把被子叠好”就是一个明确的要求,而“把床收拾收拾”就比较模糊,孩子可能不明白到底怎么样才算收拾,很可能干脆就把被子推到墙角了事。●先作示范有些比较复杂的家务活儿,父母要给孩子做示范。比如炒菜、煮饭、钉扣子等,在给孩子示范时,父母要  相似文献   

10.
五六岁的孩子,他们会帮爸爸妈妈做家务,会给敬爱的老师写贺卡,会把糖果分给小朋友……他们已经能用自己的方式体验到感恩的快乐—母亲节到了,5岁的豆豆给下班回家的妈妈一个大大的拥抱,在妈妈耳边小声说:“妈妈,我爱你!”然后跑去帮爸爸把菜端上桌。吃完饭,豆豆说:“妈妈累了,我帮你捶背。”妈妈体会着豆豆小手的力量,感到非常幸福。感恩是一种观念,更是一种情怀,它不仅让孩子懂得自己的幸福生活是很多人、事、物的共同功劳,从而学会珍惜和善待其他的人和这个世界;这也让孩子的自我幸福感得到提升,获得宁静的心灵和为社会、为他人的幸福而努…  相似文献   

11.
豆豆的话:画画嘛,还是比较好玩的,可以自己设计超厉害的飞机和火箭!有时候妈妈听不懂我说的话,我就画给妈妈看。 妈妈的话:老师说过“画画也是一种表达方式”,我非常赞同。我很愿意去看豆豆用画笔说了些什么,孩子在家里得到的总是交流和肯定。无拘无束地涂和画已经成为豆豆的习惯。作为不懂画画的妈妈,我看重豆豆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他的想法和他对事物的理解,分享豆豆画画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嘉琳 《中学生博览》2022,(27):70-71
<正>家长留言板:蜜糖妈妈:我是一位初一学生的家长,孩子马上上中学了,听说中学的课程特别多,科目多,孩子压力也大。我觉得还没开学,我就比孩子都焦虑了。达维爸爸:我家孩子妈妈对孩子确实特别关心,但我觉得关心得太多了!我儿子都初三了,他自己的屋子不会收拾,开学前的文具啊,书啊,本子啊,都是他妈给他弄的。我一提这些事情,我老婆就说,让他自己弄更麻烦,赶紧收拾完得了!唉,我就想问问老师,家长怎么做才好。我老婆不听我的,老师说的她肯定能听。  相似文献   

13.
精灵:豆豆,你好!最近有什么新鲜事吗?豆豆:唉,一说到事呀,就想起那件心烦的事!精灵:快说快说,我最喜欢听别人说的事了。豆豆:最近我们召开了家长会。精灵:家长会我也经历过,不就是家长到学校里听老师“告状”吗?然后学生回到家里被家长一顿“军训”。豆豆:想不到你也有同感。精灵:家长开会期间我们心里都悬着。豆豆:对、对、对!精灵:不只是我,相信所有的同学都有这样的感受!那我们把这件事写下来,也为自己的成长日记添上一篇“家长会”的华章。豆豆:这个主意好!那让我先来说说我们这次家长会的经过吧!“当当当……”的铃声响起,家长会开始了…  相似文献   

14.
遵守规则     
郭俊彬 《小学生》2007,(6):8-39
魔法小故事 星期天,小羽和豆豆凑(còu)在一起玩儿。他们每人折(zhé)了一只小船,放在光滑的桌面一边,要比一比看谁先把船吹到桌子的另一边。“一、二、三,开始I”俩人都鼓起腮(sāi)帮子,用力地吹起来。眼看小羽的船马上到终点了,豆豆一着急,用手把自己的小船推到了桌子边上。[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编辑方竹玲浙江湖州一位母亲来信说:我女儿今年13岁,原来脾气不错,也听话,可近年来,动不动就与我顶嘴,有时比我还凶。叫她把自己的书桌、床铺收拾一下,她却不耐烦地说:“烦死了,烦死了!”好好跟她说:“电视不要看得太多,功课要管好。”她却回你一句:“不用你管,我知道的。”总之,她很烦,我们也很恼,不知这是怎么回事?答:其实,烦恼始终伴随着孩子,只是青春期的孩子烦恼更多。我们要宽容一些,引导她、帮助她。1.帮助孩子正确认识烦恼。让她认识到不少烦恼,其实只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比如,把自己的房间收拾干净,花不了多少时间,但会让你心情…  相似文献   

16.
儿童的创造力被心理学家描述为“回忆过去的经验 ,并对这些经验进行选择 ,重新组合 ,以加工成的新的模式、新的思路或新的产品”的能力。怎样引导幼儿的想象和创造意识呢 ?孩子淘气是他们的天性 ,也许他会把你刚擦干净的桌子上涂个色彩斑澜 ,也许他会把你刚收拾好的衣橱翻个底朝天…… ,这时候 ,我们最好不要责怪他“放肆”、“不乖”,而应该知道 ,这种行为是孩子好奇心的驱使 ,是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原始表现。正确的方法是抽时间和孩子一同去拼智力拼图 ,或找些碎布片让孩子发挥想象 ,去缝制出自己喜爱的布娃娃 ,积极地诱导孩子创新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17.
我是一位中班老师。我班上有个叫冬冬的孩子,在幼儿园各方面都不错。但是有一次他妈妈告诉我:孩子在家里把碟片、书籍、玩具都搞得乱七八糟的,从来都不知道收拾。我就告诉冬冬妈妈,针对冬冬的这种情况,家长要随时提醒孩子,如看完碟片以后及时放好,不能随手乱扔。开始的时候妈妈可以帮他一起收拾,养成习惯以后冬冬就可以自己收拾了。没想到冬冬妈妈反问我:“我们工作这么忙,我这样整天盯着他,我不是成了专职保姆了?”她的这种想法实在太出乎我的意料了,当时我都不知道怎么回答了。我想告诉这位妈妈,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妈妈的呵护和教育。为了孩…  相似文献   

18.
芊芃 《早期教育》2004,(11):26-27
有了小孩子,家里难免会乱糟糟的,虽然孩子很小,他的东西可不少,而且零零碎碎的,爸爸妈妈收拾的时候要花大半天工夫,可是不要半个小时孩子就会把刚收拾好的整洁的家打回原形。怎么办呢,我建议您在家里备几样孩子专用的置物用品,这样既便于收拾,又可以借此培养孩子的主人翁意识,让他管理自己的这些东西。  相似文献   

19.
阿姨逗豆豆:“豆豆,叫我好阿姨,我给你买巧克力糖吃。”叔叔逗豆豆:“豆豆,让叔叔刮一下你的小鼻子,叔叔就带你去公园看大象。”  相似文献   

20.
吴军 《成才之路》2012,(15):98-I0018
培养孩子的责任心,也就是要求孩子勇于对自己的言行负责。不论孩子有什么样的过失,只要他具备承担责任的能力,就要勇敢面对,不能让他逃避和推卸,更不能由大人越俎代庖。 有一次和家长聊天,一位家长说:“孩子不喜欢收拾东西,给他买的那套玩具他很喜欢,可是玩后又丢得到处都是。”我就问这位家长:“那你接下来是怎么处理的呢?”她说:“我只能帮孩子收拾好呀!”很多家长都是这样,在遇到孩子不负责任的行为时,基本上都是先讲道理,不听就批评,再行不通就责骂,接着就自己无奈地收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