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庄子给我们留下了众多宝贵的清廉思想资源,其清廉思想包括三重境界,即孤高自赏的隐士姿态、物无贵贱的平等意识、天地一体的无我之境。从独善其身的心灵逃避,到摆脱清高的普遍尊重,再到泯灭自我的无私状态,庄子清廉思想经历了一个逐步提升的发展过程。这一发展过程也是庄子在黑暗纷扰的世界中,思考人的心灵如何归依、人的精神如何安顿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2.
初中语文阅读和阅读教学应努力追求三重境界。"读懂作者"当是第一重境界。阅读的过程就是一种对话,一个平等交流的过程。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必须先要"读懂作者"。任何一篇文章都毫无例外地凝聚着作者的思想情感和智慧心血,作为读者,我们必须循着文字逐渐走进作者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3.
初中语文阅读和阅读教学应努力追求三重境界。读懂作者当是第一重境界。阅读的过程就是一种对话,一个平等交流的过程。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必须先要读懂作者。任何一篇文章都毫无例外地凝聚着作者的思想情感和智慧心血,作为读者,我们必须循着文字逐渐走进作者的精神世界,去聆听,去触摸,去感受。这又是一个还原的过程,我们要准确无误地破译作者在作品中呈现的对现实生活的最  相似文献   

4.
《故乡》是鲁迅先生的经典文章,也是初中语文教学的名篇.因为经典,所以对本文总有着不断深入的解读,每次教学总会有新的感受;又因为学生的认知基础不同,所以每次教学时总会遇到新的问题.而从另一方面来看,当我们从不同的出发点实施同一个内容的教学时,我们会发现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总会大致经过三个阶段,结合这三个阶段对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把握,可以发现语文学习更为一般的规律.  相似文献   

5.
6.
《庄子》散文中以庄子自身活动为材料的寓言故事凡二十四则,占《庄子》寓言总数的较大比 例,从这些寓言中可以大体看出庄子其人的生活境况、志趣追求、处世方式和哲人智慧,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 史料不足的缺憾。要理解庄子思想形成的原因。这类寓言的价值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7.
<正>一篇文章缘何能够入选课本?一篇课文如何解读才能让学生喜欢?《画山绣水》是杨朔的一篇美文,笔者认为教学达到如下三重境界,自然就回答了这两个问题。一、山是山,水是水课文以对"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评价入手,因此,解读《画山绣水》,不妨就从山水开始,毕竟,"画"与"绣",本身就是对山水描写的一种意境。从山水开始,意味着要带着学生领略文中所描  相似文献   

8.
《齐物论》中“天籁”既有形下意义,亦有形上意义,也指作为人的境界的道。从文本出发,“天籁”切合齐物思想,可分为三层境界,这是“吾丧我”即得道的过程:第一层境界为自形下体道,通过形下实有的“天籁”发觉其可作为不被主体作用的客体而单独存在,从而意识到道的存在,使“吾丧我”发生;第二层境界为顺道通形上,是在察觉到道的存在后,顺应主体和客体的自然状态,通过偏缺的样态中的道,闻得无声的“天籁”,进入“道枢”的形上境界中,实现“吾丧我”;第三层境界为形上形下贯通,在已进入形上世界后,现实中的人以形上齐一的视域再来接触万物,道显现于万物之中,“三籁”皆属于作为无限的道的“天籁”,最终通过“吾丧我”得道。  相似文献   

9.
《庄子·大宗师》中说:“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我认为,庄子眼中的爱,有三重境界。第一重境界是“相濡以沫”。就像两条鱼活在车辙的水中,眼看水将涸、命将休,这两条鱼为了生存,就相互呼着湿气,滋润着对方。这样的爱情在人类生活中不鲜见,男女双方越是在困难的时候,爱情越是牢固不破。  相似文献   

10.
庄子从物“有用”而招其害,“无用”而成其大用;人“有用”而丧其身,“无用”而自逍遥的角度来阐明了人与物之间的微妙关系.认识到人的生活状态中所蕴含的三大境界——功利境界,妙悟境界,逍遥境界.庄子对这三种生活境界有不同的态度,也对它们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庄子的境界     
在教育中运用技术,怎样才算是最高境界?有人说,“教育中技术运用的最高境界是技术的消融”。就仿佛黑板、粉笔,当我们使用它们的时候,是那么顺其自然,那么得心应手,甚至不会意识到它们的存在。一个事物的最高境界可能很难达到,但却给我们指出了一个方向。只有当我们心中有一个“最高境界”的时候,我们的奋斗才不会迷茫。  相似文献   

12.
黄健先生在《读书的两种境 界》(见《跬步斋读思录》,江 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出版)一文 中给我们讲了一个有趣的读书故 事:孔子曰:“古之学者为己, 今之学者为人。”他在读大学一 年级时曾望文生义地解释为: “古代学者读书学习是为了自 己,现今的学者读书学习是为了 别人,我们应该摒弃‘古之学者’ 的个人主义,像‘今之学者’那 样,端正学者的目的。”后来经 过洪诚先生的指点及读了杨伯峻 先生的译著,才知道自己的理解 全“拧”了。本意应该是,古代 学者学习的目的在于修养自己的 学问道德,现代学者的目的却在 装饰自己,给别人看。  相似文献   

13.
谢静 《天津教育》2013,(15):48-49
有位哲人说过,教育不是要改变一个人,而是要帮助一个人。作为教师,如何让学生在教育中享有尊严,获得发展,感受快乐,是一个永恒的命题。  相似文献   

14.
《人民教育》2006,(21):12-13
  相似文献   

15.
师生关系的三重境界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当教育是事实世界时,教育什么都是,唯独不是其自身.在事实世界中,教师与学生被迫打交道,教学过程是一个预设和构架的过程,师生关系表征为我--他关系,教师把教书看作一个赖以养家糊口的职业.而当教育是生活世界时,教育是一种具有教育意义的行为,旨在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在生活世界中,教师是体验者,学生是能学者,师生关系表征为我--你关系.于是,教书育人职业是教师能去干的职业.当教育是其自身时,教育能撞击生活的边界,让生活本身不断生成意义.在教育世界中,教师和学生都是聆听者:去聆听教育的真谛,然后按照教育的真谛去实践教育.在此,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是我--我关系,教师把教书育人这个职业看作是乐在其中的职业.当下,师生关系正从我--他关系走向我--你关系,但我--我师生关系不需要建构,因为它与教育同在.  相似文献   

16.
职业道德境界由低到高可以相对地分为谋生、责任、乐业三重境界。这三重境界在基本内涵、职业责任、职业纪律、职业利益观、职业理想、职业情感、职业幸福观和精神境界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层次性差异。  相似文献   

17.
胡安锋、杜传柏在《教学与管理》(小学版)第7期上撰文认为,教育需要批评,但更需要表扬和鼓励,表扬是艺术,也是学问。对学生进行表扬有三重境界:一是善于发现优点,及时表扬。  相似文献   

18.
<正>我的初中语文老师曾在课堂介绍王国维的“三境界”论,从怅惘茫然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到锲而不舍的“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再到豁然开朗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无论治学、立业还是人生,常常需要如此经历几重波折,才能至于理想的境界。求学20载,我遇到过许多知识渊博的语文老师,他们出口成章的才华、个性鲜明的风采,  相似文献   

19.
20.
婚姻有三重境界.第一重境界:和一个自己所爱的人结婚;第二重境界:和一个自己所爱的人及他的习惯结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