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日前在幼儿园看了两个教育活动。其一是“角色游戏”。游戏一开始,教师分配一组孩子玩“娃娃家”,另一组孩子玩积木,这时一个幼儿提反对意见,说不想玩“娃娃家”,要玩“理发店”,老师说“现在  相似文献   

2.
孩子,别哭     
午睡后,看着孩子们睡眼惺忪的样子.我决定组织一个游戏调动一下大家的情绪。 于是我说:“今天我们玩一个熊和石头人的游戏!大家想玩吗?”只听到孩子们稀稀拉拉地回应道“想”。刚开始游戏进行得还算顺利,但到第二轮“大熊”出来时.高唱凯、唐梓萌几个孩子竟然躲到了一块花布下面,  相似文献   

3.
杜婧 《学前教育》2023,(Z1):68-71
<正>升入大班以来,牛牛和一群要好的小伙伴对飞行棋十分痴迷,每天的区域游戏时间都聚在棋类区,玩得不亦乐乎。冬去春来,季节交替,幼儿园里落满了杨树花“毛毛虫”。一次户外时间,牛牛捡来了大量毛毛虫摆来摆去。不一会儿,一个一个用毛毛虫拼成的格子图案出现了。“牛牛,你摆的是什么?”元元问。“我想拼个棋盘!就是飞行棋那种棋盘!”牛牛说。“飞行棋棋盘?那能玩吗?”元元问。元元和牛牛的对话吸引了旁边几个孩子,大家都凑了上来。“能玩!特简单!等我拼完就能玩!”牛牛开心地说。几个孩子都兴奋起来,一起嚷嚷着:“我们要玩毛毛虫飞行棋!”  相似文献   

4.
“挤狗屎”,大概是孩子玩的一种很老的游戏了。尤其是在冬天,孩子们特别愿意玩。所谓“挤狗屎”,就是一大帮孩子一个紧挨着一个,排成一长溜,顺着一个方向往一起挤,看把谁从中给挤了出来,被挤出来的人便自然是“狗屎”了。冬天天冷,用这种挤成一团的方法连玩带取暖,一举两得。当然,现在沉浸在激烈刺激又程序复杂的电脑游戏中的孩子看来,这实在是太原始单调的游戏了,早就不会去玩它,对它不屑一顾,或根本就不知道有这么一种游戏。但是,我小时候,常常玩这种“挤狗屎”的游戏,起码在小铁小时候还是玩这种游戏的。正是因为这个“挤狗屎”,小铁才闯…  相似文献   

5.
好玩是小学生的天性,为此教材编入了一些游戏活动,旨在通过“玩”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应用数学,但并不能简单以为学生想玩,活动中就一定能玩得出效果来。事实上,想玩只是个前提,游戏活动中还要让学生能玩,直至会玩,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出游戏的作用。那么怎样才能提升数学游戏的有效性,让孩子能更好地“玩”呢?,下面试结合“玩跳棋”的游戏活动谈谈自己的一些思考和体会。  相似文献   

6.
指导游戏是一种艺术。指导得好,可以使孩子们始终保持愉悦的情绪,并从中学得很多东西;指导不好,甚至去硬性阻止,那效果就会大不一样,孩子们也会感到兴味索然的。记得有一次,我们班的几个小朋友正在玩开汽车游戏。他们自己当司机,把转得飞快的转椅当火车,边转边喊:“快点!再快点!”突然,一个小朋友摔倒了,我急忙跑过去扶起他,随即就告诉小朋友别玩了。这样,游戏被迫停止了,孩子们只好垂头丧气地走开。前几天,那几个男孩又玩这种游戏。同上一次一样,转椅转得飞快,其中一个孩子又大声地喊:“再加快油门,我们的车子要开得更快些。”这孩子是汽车司机的儿子,看他那煞有介事的样子,俨然像是一个手握方向盘的“小司机”。  相似文献   

7.
从“泡泡游戏”的发展历程看.只有发现孩子的玩、在玩中发现孩子、支持孩子的玩、在玩中支持孩子.采用适宜的介入幼儿游戏的方法才能与幼儿心心相印.才能在帮助幼儿玩出品质的过程中提升我们的游戏素养。一、发现孩子的玩以一颗“幼儿的心”,发现孩子在玩耍中的无穷乐趣,才能心心相印,满足幼儿共同游戏的需求。科学区里的泡泡水玩具一直深受小一班孩子的欢迎。一直独自玩耍的孩子最近开始三三两两聚在一起,兴奋地讨论着泡泡,我意识到孩子们渴望拥有一个与同伴交往的泡泡游戏环境,于是在科学区里悄悄地放了一盆可供数个孩子共同游戏的“泡泡水”。  相似文献   

8.
不少幼儿园老师感到开展角色游戏难处多。事前要用很多时间制作或购买玩具;游戏开展时,为确立主题,丰富内容,组织游戏而煞费苦心;待游戏结束,总感觉自己和孩子们都好象在演一台不成功的戏,十分做作。怎样使老师从“紧张繁忙”状态中解放出来,使孩子玩得轻松自然活泼愉快呢? 在角色游戏中充分发挥孩子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孩子成为游戏的主人,是极为重要的。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庭,有各自的经验和喜爱;  相似文献   

9.
童年游戏     
和20世纪七八十年代出生的人相比,现在的孩子拥有的玩具可谓丰富,但是游戏却少得可怜,很多孩子似乎更习惯一个人闷在家里,摆弄一些买来的或他们自己“册封”的玩具。于是,我们就不由怀想起自己童年时代玩的那些游戏。  相似文献   

10.
最近看了《幼儿教育》杂志“星月书屋”栏目上的介绍后,我阅读了黄全愚博士的《玩的教育在美国》,感触颇深。书的开始就将中美孩子的玩作了比较,从中美孩子所享受的物质条件、拥有的玩具、玩的游戏形式来看,几乎已看不出有什么差异;但细细一想,其中的区别却很大,最大的差异可能就在于:一个是“有多少时间玩”;另一个是“怎么玩”。中国孩子玩什么、怎么玩,很少能摆脱家长、老师的控制,什么可以玩,什么不可以玩,玩到什么程度,玩到什么时间,都有明确的规定。而美国的孩子拥有更宽松、更自由的生长环境,玩得更像是“玩”,玩得更像回事,用中国话说:“玩出了圈。”读到此处,我不由得想起了上次和女儿去玩沙的情景。那天,我和丈夫带着不满三周岁的女儿玫玫拎着工具来到公园里玩沙。公园里虽然有许多大人、孩子在散步,但偌大的沙坑却空无一人。女儿追不及待地脱掉鞋子,光着小脚丫,跑进了沙坑,一边玩一边喊:“妈妈快来,我俩一起玩吧!”听到女儿欢快的叫喊声,我也赶紧脱掉鞋袜,和她一起疯玩起来。我先用纸杯装满了沙,然后倒扣下来,做成了一个圆柱形的小沙堡。玫玫看到后,抢着也要做沙堡,但她做了两次都没有成功,做好的沙堡很快就倒塌了一半。  相似文献   

11.
游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游戏进行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玩是孩子的天性,教师要放手让孩子去玩,让孩子"玩"出好成绩。要想玩能产生正效应,就需要看得准,要看什么时候玩,玩点什么和怎么玩。列举了一些适合课堂和课间玩的游戏,让学生在玩的同时能学得更好。  相似文献   

12.
孩子都爱玩,玩就是一种自发的探索。孩子在玩中所体现出来的积极主动性正是孩子认识自己、认识世界的起点。这是一种需要爱护和发扬的学习动力。对孩子的玩,若不加引导,就可能发展为“调皮捣蛋”,惹来麻烦;若精心引导,不仅能把握好方向,还会收到出乎预料的效果。因此,我们“玩个GO”栏目会陆续刊登一些家庭游戏,让家长与孩子一起动起来,让孩子在游戏中“认识环境,接触环境,以致创造环境”。  相似文献   

13.
跳水     
“哈哈哈哈……”耳边传来孩子一阵阵银铃般的笑声,回头一看,孩子们一个个排着队正有序地从梯子上跳下来,梯子下方放着一块蓝色的垫子。“老师快看,我们在玩跳水呢!”原来梯子和垫子的组合这么有趣,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然而随着“跳水”游戏的不断深入,问题开始接二连三地涌现。  相似文献   

14.
杨延花 《考试周刊》2009,(37):230-230
游戏在儿童生活中具有极重要的意义,具有与成人活动、工作和劳动同样重要的意义。教师如何引导孩子开展成功的游戏活动:首先,为孩子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其次,在“玩”的过程中,给予必要的引导和帮助:再次,帮助幼儿养成游戏时善始善终的良好品德。在幼儿期,我们应让孩子学会玩,让孩子在自由自在地玩中开展想象,让孩子在玩中充满激情,让孩子在玩中学会做事,学会做人。  相似文献   

15.
最近,笔者一家到市区购物,疲惫之余进入一家快餐店休息,幽雅的氛围、轻松的游戏、热情的接待,让我们一家其乐融融,不由自主地消费一番。更让四岁女儿开心的是:当天的值班经理蹲下来对她说:“愿丁添羽小朋友玩得开心!”并与她一同游戏。女儿玩得非常高兴,作为父亲的我,也感受到一种尊重,分享着女儿的欢乐。 “蹲下”,简单的一个动作,使快餐店和孩子的心贴得更近,赢得了孩子、更赢得了声誉,以至于在全球快餐业中独占鳌头。由此反思我们的教育:面对众多的孩子,教者是否有所触动?教学中,教师高高在上者有之、对学生训斥辱骂者有之、体罚或变相…  相似文献   

16.
当你看到一个孩子正独自在屋里兴致勃勃地来回奔跑,却向你解释说他正在和小朋友们玩开飞机的游戏;当孩子们不停地要求我们“吃”他们做的“饭”;当他们拎着篮子、提着包,要去“买菜”、“上班”;当他们递上一张折叠的包装纸,说是给你“送鲜花来了”……你千万别太惊讶,因为玩这种假扮游戏,在2~6岁的儿童中是一种极普遍的现象。最初的假扮游戏需要较多的道具,有较多的动作相伴随。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和认知能力的增强,假扮游戏更多地以孩子头脑中的想像为主,有时只需要简单的道具甚至完全只借助语言来进行。假扮游戏是儿童发展其心理能力的重…  相似文献   

17.
板栗游戏     
《双语学习》2013,(7):15-17
“板栗游戏”是英国和爱尔兰的一种孩子玩的传统游戏的名称。这种游戏要用马栗树的种子,它看起来像我们能吃的那种平常的栗子,但要坚硬得多。Conkers这个词的意思是马栗树的种子,同时也是游戏的名字。  相似文献   

18.
一天中午,邻居那个四岁的孩子用细绳牵着一个空铁皮罐头,一边在走廊里走,一边嘴里“呜——”地叫着。他显然以火车司机自居,那空罐头在地板上发出“哐啷,哐啷”的声音,犹如火车在飞跑。孩子的父亲听到那吵人的声音,怕影响邻居休息,便叫孩子不要玩。可孩子玩得正起劲,不肯停下来。做父亲的二话不说,一脚把“火车”踩扁了。孩子“哇”地大哭起来。我知道情由后,把孩子抱了过来,告诉他最好的火车开起来是很轻的,他这辆“火车”很差,开起来声音那么响,要影响人家睡午觉的,以后我们做一辆开起来声音很轻的火车玩。孩子破涕为笑了。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他们在游戏中认识世界,接受知识。做父母的要正确对待,积极创造条件让孩子玩好。孩子玩得不适时,要善于根据孩子的心理状况进行引导。这位父亲如果开始就对孩子说“火车到站了,旅客们坐火车  相似文献   

19.
托尔斯泰曾说过 :“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 ,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为把激发学生兴趣放在重要位置 ,我认为在小学英语教学中适时、适量地做一些游戏是非常必要的。一、游戏符合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游戏是具有较强吸引力的教学手段 ,也是寓教于乐的最有效形式。孩子的天性是玩 ,游戏正是迎合了孩子的这种天性。他们活泼好动 ,爱表演 ,很少害羞 ,乐于接受新奇、趣味性强的事物。因此 ,在组织学生做游戏时 ,要充分体现“玩”字。如在教“cat”和“dog”这两个单词时 ,我先让他们学猫和狗叫 ,看谁学得最像…  相似文献   

20.
玩,对于孩子的成长,就象维生素一样必不可少,玩,是孩子最喜欢的活动,是适合孩子人格健全发展的活动。我们随处可以发现,孩子在玩时部很投入,很快乐。虽然是在玩,但却象认真的做事。对于孩子来说,游戏并非是成人眼里的随意玩耍,而是一种“严肃的工作。”孩子是把“严肃”的日的与游戏过程中快乐的情绪结合起来,而成人往往只注重后者,忽略前者。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游戏在儿童生活中具有极重要的意义,具有与成人活动、工作和劳动同样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