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才竞争力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也是支撑“一带一路”建设的关键因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才竞争力平均水平低于全球平均水平;“一带一路”各区域间人才竞争力发展不平衡,亚洲、大洋洲和中东欧地区较强,而南亚、非洲和拉美地区则较弱。我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才竞争力排名表现中处于中上水平。我国在推进“一带一路”人才开发与合作时,需要关注人才竞争力的区域(国家)差异特征,把握各自的优势与不足,规避不必要的风险,保障合作实效;同时,应当强化高等教育合作,促进全球人才流动,拓展第三方市场资源,助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才竞争力提升,支撑“一带一路”建设。  相似文献   

2.
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经济形态,深刻影响着全球资源配置与经济结构调整,为世界竞争格局变化赋予了新动能。虽然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宏大,但目前数字经济价值链及其发展质量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尤其是数字人才匮乏已经成为制约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瓶颈。在数字中国建设背景下,当前我国数字人才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高端复合型数字人才匮乏,区域、城乡和三次产业数字人才结构失衡,数字弱势群体与数字优势群体之间存在数字鸿沟三个突出问题。职业本科教育因其具有的高层次性和高等教育性,应承担起培养数字人才的重要使命,具体做到:着力打造新型数字基础设施,构筑数字人才培养的新基石;满足企业数字化转型需求,着力培养高端复合型数字人才;增强职业本科教育适应性,提升数字人才供给的均衡性;提升公民数字素养,填平弱势群体数字鸿沟。  相似文献   

3.
党的二十大胜利闭幕开启了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新时代。新时代研究生教育肩负着自主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支撑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建设;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建设研究生教育强国,形成国际研究生教育新格局,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扩大全球影响力、吸引力等新使命。研究生教育要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适度扩大研究生教育规模,提供拔尖创新人才支撑;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注重优化学科结构布局,构建区域研究生教育高地,发挥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性、先导性、引领性作用。  相似文献   

4.
人才是支撑企业大厦的支柱,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力量源泉.目前,全球已进入了迅猛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发展一方面使传统产业的劳动力过剩,另一方面又使高新技术人才严重短缺,因此争夺人才优势的竞争正在愈演愈烈.为了争夺人才优势,许多企业尤其是高技术产业都把培养和争夺高技术人才作为企业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不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不断调整和改革人才机制,想方设法造就、招募、吸引各方面的人才,力争在人才竞争中取得强大优势.本文就此谈一谈新形势下的高技术产业如何建立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用人机制.  相似文献   

5.
李叶青 《留学生》2011,(7):41-41
广大的海外华人专业人士在全球各地学到的很多宝贵的知识和技能,成为我国当今国家发展和产业升级的宝贵财富。我国的人才引进政策特别偏重吸引科研和科技创业人才。然而当今世界处在全球合作和竞争的时代,我国要想在这种背景下实现现代化建设,还迫切需要在全球各地大力吸引和培养具有全球人脉的高端人才,尤其在政治、经济、文化和非政府组织等方面国际交流的成功,  相似文献   

6.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2012—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从11万亿元增长到45.5万亿元,数字经济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由21.6%提升至39.8%。数字经济、数字技术的发展离不开人才创新引领和人才支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强调要强化人才支撑,培养创新型、  相似文献   

7.
为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名城,南京市需要加快推进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建设,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南京市人才制度体系建设还存在瓶颈与短板:市场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用人主体聚才用才意识不强,整合效应尚未完全形成,科教人才优势转化乏力,人才竞争比较优势不足,高层次人才集聚度不高。分析前瞻需求,提出以一个主攻方向集聚和释放高层次人才创新动能,加快建设强政府、强市场、强新区的"三强"对策,优化人才法治新环境、开启人才融资新模式和开拓人才开放新通道的"三新"保障为基本框架的南京市人才制度体系建设方略。  相似文献   

8.
在人才环流和国际人才竞争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改变对海外高技能散居群体的态度,不再将其视为最终的"人才流失",而是国家获得高端经济、人力资本以及全球竞争优势的"潜在资源".散居者政策成为当前以促进海外高端人才环流为目标的新公共政策.这一政策体系通过重构公民类别、赋予有限的公民权利,强调文化/种族归属的意识形态认同,以及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和职业发展机会等政策工具,充分发挥散居群体在国家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和人才强国建设中的作用.在具体的实践层面,不同国家根据自身的特点形成了各具特点的政策体系,印度形成了以国家认同体系为特征的散居者策略,以色列形成了以吸引高层次人才回流为特征的散居者策略.  相似文献   

9.
创新型人才是国有企业未来发展的关键,要吸引并留住创新型人才,必须营造适合人才发展的环境,包括制度环境、人文环境、工作环境和学习环境,从而克服国有企业难以吸引创新型人才,人才流失严重等问题,充分发挥创新型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我国国有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当前,数字经济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之一,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建设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特别是在当前形势更加复杂严峻的情况下,我国数字经济的新动能作用更加凸显,成为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从微观来看,工商企业的数字化变革势在必行,并产生了对数字化人才更大规模和更多样化的需求。立足于数字经济背景,分析了数字经济对企业商业活动在运营管理、商业模式、市场需求三个方面的影响,并分析得出了数字化商业人才的需求规模、需求类型及需求特点,对于探究数字化商业人才的特点,培养适销对路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有重要意义,并最终为数字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任占华 《考试》2010,(7):124-126
1.5月25日至26日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在京举行 胡锦涛强调切实做好人才工作,加快建设人才强国,是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重要保证,是确立我国人才竞争比较优势、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选择,是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2.
西部高校拥有大规模的人才资源,担负着引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历史使命。而这些宝贵人才曾经的一度流失,成为了严重制约西部高校发展地区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瓶颈。当前,人才竞争愈演愈烈,西部高校要在新一轮的竞争中取得优势,就必须大幅度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实现跨越式发展。而要提高核心竞争力,人才是关键,高层次人才是关键中的关键。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构筑学科基地,培养、稳定和吸引高层次的优秀人才,形成一批创新研究群体和学术梯队,是西部高校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主要内容。要解决好这一问题必须解放思想,采取超常规的措施,大胆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和改进人才激励机制,增强为人才服务的意识,吸引和留住人才。  相似文献   

13.
人才高地理论是关于人才发展的基础性理论,是改革开放以来人才理论创新成果之一,目前仍然处于发展完善的过程中。把我国建设成为国际人才高地,是人才强国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人才高地建设目前主要处于吸引海外留学生归国服务阶段,人才理论工作者应着重对此展开创新研究,并对吸引外国人才、建设国际人才高地开展前瞻性研究。  相似文献   

14.
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需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经贸类专业人才是加快建设贸易强国、培育我国国际与区域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重要支撑,高职院校经贸类专业必须重视开放型人才培养。针对当前人才培养中存在问题以及国际贸易对从业者的素养需求,高职院校要积极落实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精神,借助树立教育理念、架构课程体系、开发课程资源、探索教学模式、建设师资队伍、完善治理机制等对策加大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开放型经贸人才培养力度,推动我国经济由高速发展走向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丹麦传统教育思想强调平等,但由于人口老龄化与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需求,丹麦政府越发重视天才教育。2014年,丹麦通过了天才教育项目相关法律,使得人才发展进一步成为丹麦政府和高等教育机构的重要议程。丹麦天才项目多在研究型大学的硕士教育阶段开展,通过与校外机构或企业展开合作,强调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与就业经验。  相似文献   

16.
在"数字全球化"发展的新阶段,传统工业的发展基础和优势正在数字化浪潮中被全面更迭,美国NSF提出"利用数据革命"重点研究计划,欧洲正在通过不断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以谋求"数字化工业高地",全球范围内的新兴经济体亦有望依托数字经济红利实现超速跨越。在此进程中,不同国家或区域对数字人才的培养及其能力的重塑成为竞争的关键。作为"数据赋能工程教育"系列研究的第三篇,本文将视角从欧美等主要发达国家转向新兴经济体印度,以期发现"数字印度"战略实施过程中,新兴经济体国家如何依靠先期的数字人才红利进一步发展成为全球数字技能中心。本研究选取印度四所典型院校进行比较分析,尝试识别出印度面向未来的数字人才培养有效模式,并结合我国数字人才培养前期基础和产业应用基础,为我国面向数字化的工程教育转型提供相关参考。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人力资源大国,但不是人力资源强国。如何将人口压力变为人才优势,事关小康大业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成败。在人才培养中我们应该做好四个方面工作:热心发现人才,做到唯才是举;用心培养人才,做到人才辈出;诚心吸引人才,做到才为我用;善于使用人才,做到才尽其用。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了国内外工程教育改革的现状基础上,提出了人才培养中面临的主要问题。结合同济大学的学校定位,提出创新人才与应用人才培养兼顾的培养方案,以基地建设为核心改革应用人才的培养,依托基地建设吸引企事业的项目及人力资源和培养青年教师的实际工程经验。结合同济大学的愿景及学院的国际合作基础,提出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人才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英国十分注重制定与学校发展战略相匹配的人才战略,通过吸引一流人才,提升其国际竞争力。英国高校人才管理的发展趋势是:创建完善的平台,注重人才引进;制定更加完善合理的制度,打造一流人才队伍。借鉴英国经验,我国高校应进一步加强学校人才工作的统筹力度,推动学校内部教学和科研机构的整合,加大人才引进开发力度。  相似文献   

20.
王辉耀 《留学生》2012,(3):30-30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在各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由于人才建设滞后干国家发展,所以我国经济规模达到全球第二,核心竞争力却不是高新产业与知识经济,不是人才的创新与创意,而是廉价的劳动力与土地以及低端制造业。当今中国亟须新的转型,而人才战略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驱动力。从世界发展的潮流来看,全球化在经历了贸易全球化和资本全球化之后,现在又开始进入第三阶段,即人才的全球化流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