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全球矿物资源日益紧张的背景下,热泵技术作为一条节能与环保并重的途径,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学者关注的焦点。青岛市在热泵技术研发和产业发展方面具有优越的区位优势、良好的学科及产业基础,但其发展仍有很大的空间,亟需在关键共性技术攻关、热泵产业链部署、热泵推广应用示范、财政资金引导等方面进行统筹协调。  相似文献   

2.
稀土是支撑高端技术创新和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原材料,也是国际争夺的重要战略性矿产资源。2011年以来,美西方加大稀土供应链及产业链“去中国化”的步伐,世界稀土多元供应格局正在加速形成。文章立足于全球稀土的全产业链视角,系统开展对稀土全产业链的国际格局现状分析与演变研判,剖析识别稀土在大国博弈中的战略价值,为构建我国稀土全球化发展战略提供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3.
氢能与燃料电池发展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氢是一种洁净的二次能源载体,氢燃料电池具有能量转化率高、噪音低以及零排放等优点。氢气是连接可再生能源与传统化石能源的桥梁,通过氢能与燃料电池,可以实现未来洁净能源利用变革的愿景。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氢能的发展。目前,氢能和燃料电池已在部分领域中初步实现商业化。氢能燃料电池和燃料电池车的研究和商业化发展在日本、美国和欧洲较为迅速,他们不断在氢气生产、氢气储存和氢气利用方面进行创新。在氢能和燃料电池方面,中国紧跟世界发达国家的脚步,然而国内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链的不完善导致电池成本较高。因此,要加强关键材料研究,实现核心材料和部件的工业化和本土化,建立生产线,尽快完成产业链。中国已经在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链中部署了整车、系统和电堆,但燃料电池零部件的相关公司仍然很少,尤其是基本关键材料和部件,如质子交换膜、碳纸、催化剂、空气压缩机、氢气循环泵等。虽然国内公司已经开始涉及,但与国际先进产品相比,在可靠性和耐用性方面仍然存在很大差距,大多数关键组件仍然依赖进口。此外,氢气生产和运输的高成本、加氢站等基础设施的不完善,以及技术标准、检测体系的不健全,都限制了燃料电池车的发展。我国燃料电池汽车发展路径要通过商用车带动加氢站建设,降低氢气与燃料电池成本;发展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集群,促进全产业链发展。在保障措施与政策需求方面,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全面规划氢能燃料电池发展途径;加强研发投入,确保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统筹产业布局,引导产业链协调发展;加强标准制定,支撑技术进步与产业发展。文章分析了国内外氢能产业链结构以及氢燃料电池的发展现状,从产业化和技术两方面分析了国内氢能与燃料电池的发展现状及问题,并结合技术与产业特点提出了发展氢能与燃料电池的对策建议,对我国氢能与燃料电池的发展作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基于产业链分析的中国铟锗镓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挺  刘璇  张艳飞  李颖  黄翀  黎斌林 《资源科学》2015,37(5):1008-1017
铟、锗、镓资源在信息通讯、新能源、现代航空、现代军事等高新技术领域具有广泛应用,是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资源,中国是三种资源的主要供应国,但产业发展面临诸多问题。本文通过战略环节分析和产业链类型分析,首先确定铟锗镓产业的战略环节和产业链类型,同时通过对中国铟锗镓产业战略环节和非战略环节的分析,提出面临的问题和对策建议。分析认为:①尽管铟锗镓产业的原材料是稀缺性的矿产资源,但产业链属于产品导向型产业,战略环节为深加工及元部件产业;②中国铟、锗、镓产业战略环节发展呈现出有好有坏、总体向好的趋势,但仍面临多种技术问题;③中国铟锗镓初级产品严重过剩,从短期来看,国家收储和泛亚有色金属交易所提出的铟金融化能够消化过剩产量,但长期仍需依赖下游产业发展增加国内需求;④铟、锗、镓是伴生资源,未来极有可能因为铅锌、氧化铝等产能过剩及其他问题引发原材料供应不足,应有意识限制初级产业发展,逐步发展回收产业;⑤提出了打造一条以深加工、元部件产业为核心,以初级产业、回收产业两种原料供应模式为基础、以废料合理回收为补充的循环产业链,实现铟锗镓制造业新升级,使资源在中国内部循环,使产品在全球流动,实现铟锗镓资源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加速推进,我国工业领域绿色转型发展面临巨大挑战。铜有色金属是重要工业原材料,铜产业是实现工业化的支撑产业之一,也是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本文立足新时代“双碳”战略目标背景,全面分析了鹰潭铜产业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的现状,以及铜产业结构、碳排放强度和低碳技术等方面面临的挑战。在充分分析的基础上对未来鹰潭铜产业绿色低碳发展的实施路径进行了研判,提出了推动铜基新材料产业、发展再生铜产业、延伸产业链、强化技术创新等发展路径,以及建立绿色制造体系、健全和完善相关政策和配套设施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对深圳市龙岗区二次电池产业的企业分布、产业规模、产品结构、产品研发、配套产业政策等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指出龙岗区二次电池产业已具有实现产品系列化和规模化,并形成产业聚集效应,但仍属于劳动力密集型的高新技术企业的特点.目前尚存在整个产业缺乏统一规划、产业链不完善、新产品研究与开发滞后、技术创新能力不强、产品同质化严重、缺乏高附加值产品和知名品牌、市场竞争力一般、产业应对环保政策准备不足等制约因素.结合该产业对当地环境质量和职业安全的影响,以及世界电池市场和技术的发展趋势,提出提升二次电池产业链、加快产品的更新换代、推动关联产业化、构筑电池产业"软能力"平台、促进清洁生产和环境保护等发展战略建议.  相似文献   

7.
对深圳市龙岗区二次电池产业的企业分布、产业规模、产品结构、产品研发、配套产业政策等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指出龙岗区二次电池产业已具有实现产品系列化和规模化,并形成产业聚集效应,但仍属于劳动力密集型的高新技术企业的特点。目前尚存在整个产业缺乏统一规划、产业链不完善、新产品研究与开发滞后、技术创新能力不强、产品同质化严重、缺乏高附加值产品和知名品牌、市场竞争力一般、产业应对环保政策准备不足等制约因素。结合该产业对当地环境质量和职业安全的影响,以及世界电池市场和技术的发展趋势,提出提升二次电池产业链、加快产品的更新换代、推动关联产业化、构筑电池产业“软能力”平台、促进清洁生产和环境保护等发展战略建议。  相似文献   

8.
续航能力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关键,受到了广泛关注。基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角度,建立了以提升续航能力为目标的合作研发和非合作研发博弈模型,认为合作研发更为有效,为实现产业链合作研发设计了研发成本分摊契约、约束电池价格的研发成本分摊契约。结果表明,研发成本分摊契约和约束电池价格的研发成本分摊契约均能实现新能源汽车续航能力高于合作研发决策时的续航能力,而约束电池价格的研发成本分摊契约还能实现产业链利润大于合作研发决策时的利润,是更为有效的产业链合作研发契约。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研究结论,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张伟 《科研管理》2013,34(12):39-47
在新的技术经济条件下,知识创新推动资源型产业链的升级发展。本文从动力机制和实现途径的视角对资源型产业链的知识创新问题进行研究。在分析产业知识价值链和供应链的基础上,本文提出资源型产业链知识创新的动力机制和实现途径:资源型产业链的知识创新是在知识价值链的驱动下,通过产业的知识供应链,实现产业链上各个节点企业之间的合作和知识共享的情况下完成的。最后,本文以瓮福磷化工产业链的生产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为案例,对资源型产业链的知识创新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生鲜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频发,其中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中原材料供应紧缺的问题是不可忽视的因素。本文应用演化博弈论方法分析了在市场的原材料供应有限的条件下,农户和加工企业行为策略的动态演化过程。研究结论:市场的原材料供应约束是影响生鲜农产品供应链质量安全的重要因素,原材料供应紧缺可能会引发质量安全问题;在紧缺的原材料供应和放松的质量安全监管条件下,生鲜农产品供应链质量安全问题必然会发生;通过加强对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的监管,可倒逼农户努力提高原材料质量,从而提升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质量安全水平。本文提出生鲜农产品供应链质量安全监管的政策建议,为我国生鲜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政策制定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发展好人工智能产业对数字经济及整个国民经济至关重要,但针对中国人工智能芯片产业发展,特别是如何应用落地方面的对策研究较少。为此,通过梳理分析相关发展现状可知,通过政策扶持、机构设置、企业布局等措施的实施,中国人工智能芯片产业取得了较大进展,但仍存在核心技术薄弱、产业全而不强、产业链不均衡、商业落地难、人才缺口大等方面问题,面临较大的挑战;在此基础上,通过相关文献研究和专家咨询,提出促进中国人工智能芯片技术发展的对策和建议,包括加强核心技术攻关、建立完善的产业链、加大投资和政策支持促进落地应用、培养和吸引多层次复合型人才等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不断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对高质量情报研究的需求也日益增多。面向政府战略决策角度分析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情报研究的必要性和意义;从市场、产业链和技术体系、产业技术跟踪和评价、技术预见、技术研发攻关等方面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情报研究的工作模块,并从产业技术政策研究、科技计划专项前期研究、重点专题领域研究等方面阐释如何利用情报研究有效支撑政府战略决策。最后,针对政府决策需求提出几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在“双碳”目标的驱动下,能源系统的低碳转型已是大势所趋。作为支撑低碳能源技术的物质基础,稀土、锂、钴、镍、铂等关键金属的供需矛盾和战略争夺将不断加剧。文章阐述了关键金属对能源低碳技术的支撑作用,识别了我国关键金属供应的风险和卡点;建议将关键金属与低碳能源进行协同管理,通过科技和产业的进步,以及建立由我国主导的国际合作体系,提升关键金属的安全供应水平与支撑“双碳”目标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刘宏笪  张济建  张茜 《资源科学》2021,43(4):652-668
碳中和目标下,基于供应链调整各国间的碳排放关系,明确中国碳排放责任与形象,对于中国深化绿色发展、实现低碳转型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全球供应链视角,引入生产与贸易中的碳排放问题,并构建碳供应链测度分析模型。本文基于2008—2014年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WIOD)数据,首先,明确中国在碳供应链生产端的国内生产长度、国外生产长度,以及中国在碳供应链贸易端的碳出口、碳进口规模;其次,测算并总结中国、美国等19个世界主要国家碳净出口与国内碳排放情况,对比分析上述国家碳泄漏与碳减排情况,从而剖析并刻画中国碳排放责任与形象;最后,基于19个世界主要国家碳供应链生产、贸易端的情况,总结得出各国碳供应链国内、国外情况,进一步探究中国在全球供应链视角下的碳排放责任与形象调整方向。结果表明:①中国国内生产长度呈现二、三、一产业梯次化衰减特征,国外生产长度明显趋短,且能源、电气等关键产业陷入低端锁定困局;②中国年均碳出口、碳进口分别达880.375 MT、401.328 MT,碳规模位居世界前列;③中国贡献了41.21%的碳净出口份额,美英日法则形成686.511 MT的碳泄漏缺口,中国以全球最大的碳净出口国家身份,在全球供应链体系中承担积极的碳排放责任;中美俄国内碳排放达到1000 MT以上,但中国碳减排率达3.79%,显著高于美国2.07%、俄罗斯-1.05%,中国以较高的碳利用率呈现碳减排形象;④中国国内、国外碳供应链均处于“野猪型”状态,碳供应链质量有待提升;发达国家国内碳供应链多以“水牛型”状态出现,萎缩的经济降低了生产能力与碳排放量;国外碳供应链中,发达国家多呈现“乌龟型”特征,碳减排乏力且碳排放责任推诿。因此,中国须针对生产环节调整产业结构,摆脱产业依赖,继续秉持大国碳减排责任、呈现积极的碳排放形象。  相似文献   

15.
在双积分制背景下,通过构建产业链自制式决策和外购式决策模型,研究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乘用车生产企业和电池生产企业的最优决策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消费者支付意愿的提高、电池生产企业研发能力的提升、市场上新能源汽车积分交易价格的上涨,都有利于两种决策产业链中新能源汽车续航能力的提高,其中自制式决策更有效,但外购式决策产业链可以通过提升消费者支付意愿、提高电池企业的研发能力来达到自制式决策产业链利润的效果,在外购式决策产业链中引入政府补贴机制有利于实现产业链良性发展。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给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不断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对高质量情报研究的需求也日益增多。本文面向政府战略决策角度分析了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情报研究的必要性和意义,从市场、产业链和技术体系、产业技术跟踪和评价、技术预见、技术研发攻关等方面分析了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情报研究的工作模块,并从产业技术政策研究、科技计划专项前期研究、重点专题领域研究等方面阐释了如何利用情报研究有效支撑政府战略决策,最后,针对政府决策需求提出了几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在双积分制背景下,通过构建产业链自制式决策和外购式决策模型,研究了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乘用车生产企业和电池生产企业的最优决策问题。结果表明:消费者支付意愿的提高、电池生产企业的研发能力的提升、市场上新能源汽车积分交易价格的上涨,都有利于两种决策产业链中新能源汽车续航能力的提高;自制式决策更有效,但外购式决策产业链可以通过提升消费者支付意愿、提高电池企业的研发能力来达到自制式决策产业链利润的效果。在外购式决策产业链中引入了政府补贴机制,实现产业链良性发展。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杜建国  王文轩 《软科学》2024,(2):124-133
在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背景下,分别构建了整车制造商和换电运营商不同权力结构的供应链Stackelberg博弈模型,探讨了电池租赁月数,换电市场均衡电池比率,退役电池剩余梯次利用价值和成本分担比例对制造商和运营商利润及其定价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1)消费者选择电池租赁的时长增加可以使电池租赁价格不断降低,且逐步提高换电技术研发水平;(2)换电市场均衡电池比率和退役电池剩余梯次利用价值是企业利润与决策的重要影响因素,对换电运营商的影响更为显著;(3)合作研发与梯次利用均可提高换电站的服务效率;(4)双方合作研发为换电模式最优发展情形,该情形下的供应链最优利润、电池租赁价格、技术研发水平和市场规模均达到最优,且固定市场内需要建的换电站数量最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从产业发展角度来审视和解决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存在的问题,为更好地服务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贡献更大力量。【方法】通过文献挖掘、内容分析等明晰中国科技期刊全产业链的内涵与构成,以此为基础从资本、组织、技术等方面阐述科技期刊出版产业的薄弱环节并提出优化建议。【结果】中国科技期刊全产业链的构成覆盖科技期刊内容的供应、编辑、出版、传播和应用,出版产业在组织、资本、技术等方面存在薄弱环节。【结论】科技期刊全产业链不仅突破将期刊产业链局限于编辑、出版环节的桎梏,还从市场客观需求的角度来架构和调用一切要素以更好地发挥产业链的功能作用。以此高度来审视中国科技期刊出版产业的薄弱环节,需加强科技期刊政策供给与创新、激活和优化链上资源的市场化配置、加快建构基于全过程的技术链。  相似文献   

20.
有效利用专利文献对产业链进行分析,能够清晰地发现产业链中涉及的研发主体有哪些,以及各主体的研发重点和方向,有利于把握整个产业的技术创新发展趋势。文章从申请趋势、技术分析、申请人、地域分布等多个视角对碳化硅产业链进行了全方位分析,从专利的角度阐述了碳化硅产业当前发展态势和研发主体情况,为第三代半导体产业链的创新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