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新型研发机构国际化是复杂社会经济技术环境下的非结构问题,现有研究对其评价关注不多,不利于新型研发机构国际化进程的推进。鉴于新型研发机构的多主体联合共治、多功能融合等特性及其国际化的复杂性,通过梳理借鉴新型研发机构、传统研发机构、企业和高校教育等已有相关国际化指标,基于软系统方法论,从顶层战略出发,通过调查分析,在综合考虑受益者、执行者、转化过程、价值导向、决策者、环境限制六大要素的基础上,构建涵盖战略设计、资源流动、活动举办与参与、机构投资、科技成果发表、国际专利申请等核心内容的顶层模型,并逐层分析得出实现战略目标的关键行为主要包括效力、效率和效果3个方面,最终提炼出一套包含6个二级指标和22个三级指标的新型研发机构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以期为加快我国新型研发机构的国际化进程和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现代社会的专业分工促使研发机构日趋面向市场,面向多用户的专业化技术需求。中国自1999年开始的科研院所企业化转制,大大推动了这一进程。本文从分析市场化研发机构的特征出发,参考Leinonen的绩效评价体系设计流程(Leinonen,2001),设计了市场化研发机构的绩效评价体系,并对其实施问题做了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为增强新型研发机构的研发核心竞争力,便于政府分类管理和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组合运用因子分析法和系统聚类法,尝试构建新型研发机构分类评价指标体系,并对福建省147家新型研发机构开展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基于研发基础实力、学术吸引力、研发认可度、研发效益水平可初步划分综合水平高、较高、中等、一般等4类新型研发机构;福建省综合水平中等以上的20家新型研发机构主要是事业单位、国企以及少数非国企大型企业,大部分新型研发机构的综合水平仍然较低;尽管福建省的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比重偏低,但省内院地合作与校地合作共建新型研发机构的模式凸显了资源优势和建设成效。 相似文献
5.
6.
近年来,在广东以深圳光启、华大基因等为代表,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了一批建设模式新、体制机制新的新型研发机构,作为广东省产学研结合的高级形式,成为广东省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力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引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新突破。根据建设投资主体不同,新型研发机构的建设模式可分为政府主导、高校主导、科研院所主导、企业主导、社会组织、团体或个人主导等形式,政府应根据其各自不同的优势与劣势进行分类支持。 相似文献
8.
9.
10.
新型研发机构作为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地方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载体。本文以2022年度广西新型研发机构运营管理数据为基础,分析了广西新型研发机构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广西实际,从建立差异化协调机制、构建有效的培育发展机制和构建更加灵活的人才吸引机制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促进广西新型研发机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1.
12.
运用文献调研法和内容分析法,梳理其研究的变迁过程,可为未来研究提供方向。现有关于新型研发机构的研究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政策与理论指导;其研究变迁过程呈现功能研究的拓展性、支持研究的时代针对性、运行机制研究的整合性、提质增效研究的深刻性、评价研究模型建设的可测性、研究趋势的具体性与实用性等特点。随着结构变迁,其模式、政策与资金支持、内外协调上出现新的情况。未来可开展促进新结构模式建设、推进新结构支持性政策、增进新结构协调机制的研究,以适应新的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13.
14.
文章基于新型研发机构产业化导向的特点以及建设需求,综合德尔菲法设计了科学的新型研发机构共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此外,运用ANP法,借助Super Decision软件计算了各项指标的对应权重,从研发条件、创新活动、创新效益以及人力资源等四个维度设计了产业化导向的新型研发机构共建绩效评价模型。研究发现:(1)成果产业化是新型研发机构开展科学研究活动的首要目标;(2)政府的政策扶持仍是影响新型研发机构建设的主要因素;(3)与传统的科研机构突出学术论文研究不同,新型研发机构的共建绩效评价更加注重研发产出、成果转化情况以及人才培养等关键指标。 相似文献
15.
新型研发机构是解决科研与经济发展脱节问题的重要桥梁,其在经济转型升级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尽管新型研发机构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是其在融资、运行体制机制、人才引育、关键技术攻关能力等方面仍然存在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需要政府、科研院所、新型研发机构等三方共同努力,协同解决新型研发机构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推动新型研发机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高校新型研发机构是提升国家高素质人才培养水平、推动重大原创性科技创新的有效载体,其发展历程体现了创新逻辑、学术逻辑和教育功能逻辑的不断演变。与一般意义上的产学研合作不同,高校新型研发机构强调高校系统内外因素的互动和支撑作用,主要体现为高校与企业共建协同创新平台、高校与地方政府共建研究院、大学衍生企业、大学科技园等多种模式。鉴于多模式的高校新型研发机构在产学研教等领域具有协同性、灵活性相统一的特点,做大做强高校新型研发机构有必要进一步加强政府顶层设计、调动高校积极性、提升高校新型研发机构自身建设能力,通过调动相关因素的积极性,激发共同推动高校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的合力和动力。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我国政府部门和非政府组织提出的多个高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研究,发现高校绩效评估理论基础比较薄弱,绩效评估持续进行取决于政府部门的愿意,没有建立评估法律制度,绩效指标重视投入和科研评价忽视了高校多样性。应该根据我国高校发展实际,针对不同类型的高校所分类评估,在保持共性指标的同时,设计彰显个性特征的评估指标体系,同一指标在权重、不同学科性质的观测点须有所不同。引导高校办出特色,提升办学质量和绩效水平。 相似文献
18.
通过考察新型研发机构的运转现状和已有的理论认识,可以发现其背后体现了思维和实践两种不同的逻辑演化,思维的逻辑演化经历了从独立性创新思维向协同性创新思维、学术人文思维向学术资本思维、就业思维向创业思维的转变,实践的逻辑演化经历了从知识技术的单向流动向双向流动、松散性合作向稳定性合作、契约性合作向一体化合作的转变。新型研发机构是地方政府、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发挥各自优势力量融合发展的系统体,创新是新型研发机构的主要驱动力。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发现,新型研发机构的发展需要运用各方特长,发挥协同优势,解决好融资能力不强、造血能力不足、人才效率不彰、关键能力不突出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20.
我国汽车企业研发人员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发人员是汽车企业实现技术创新、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结合汽车企业研发人员工作特征,建立了一套包括工作业绩、工作能力、工作态度等三方面的研发人员绩效评价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