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首先研究越轨创新概念的提出及其内涵,分析越轨创新与技术创新、公民组织行为的区别,在此基础上探讨越轨创新的前因、过程和结果,并建立越轨创新的过程模型。最后,基于现有研究,提出越轨创新的管理启示及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2.
重大工程已成为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平台,但由于创新过程复杂、投入大、风险高,以设计单位、施工单位为主的承包商作为核心主体在创新过程中积极性不高,造成工程领域技术进步缓慢、创新投入产出效率低,重大工程远未体现其创新驱动功能。为此,选取青藏铁路、港珠澳大桥、杨房沟水电站为案例,结合专家访谈对重大工程创新实践进行挖掘,基于“动机-机会-能力”(MOA)理论,从动机、能力、机会3个维度对承包商创新行为关键驱动因素进行分析提炼,构建重大工程承包方创新行为的前因机制模型。结果表明,制度压力和工程本身复杂性是承包方创新的直接驱动力,知识基础和吸收能力为其创新活动提供重要支撑,业主支持和创新网络结构则构成承包方创新行为的机会条件。因此,为有效激发重大工程中承包商创新行为,政府和业主方要遵循压力与动力并举的原则强化承包商创新动机,不断完善承包商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并加大对承包商创新行为的资源支持。  相似文献   

3.
数字经济时代下,企业跨界创新研究日益丰富,但理论研究远滞后于实践,而且主题零散细碎、缺乏系统梳理。为促进企业突破现有创新范式来创造全新价值,整合分析企业跨界创新领域研究现状及其前因后果。通过运用扎根理论的编码技术对2000至2022年7月底中英文数据库收录的51篇相关文献进行数据处理与提炼,发现已有相关研究的核心主题主要由概念维度(concepts,C)、前因(antecedents,A)、行为与决策(behaviors,B)、作用机制及结果(consequences,C)4个知识模块构成,在此基础上构建CABC知识框架。其中,从概念界定、维度划分和测量方法对企业跨界创新概念进行区分;从环境、企业和个体(团体)层面探究不同跨界创新主体之间产生行为差异的原因;从战略目标和战略决策两方面分析企业跨界创新应采取什么样的战略行为;从绩效结果、非绩效结果、作用机制和情境因素探讨跨界创新的效果、作用路径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概念方面,企业跨界创新的定义逐渐转向结果和过程的综合考虑,倾向从资源异质性、空间距离、知识基特征等方面深入挖掘其多维构念,并通过专利引用、问卷量表来测量;前置因素方面,企业跨...  相似文献   

4.
新质生产力是在传承、吸收和发展传统生产力的基础上演变而来,是现阶段中国高质量发展目标下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创新的带动引领作用,从而实现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融合及创新链产业链资源链深度融合的新型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是新时代生产创造过程中的新力量,它的形成和发展遵循条件刺激、机体感知、行为响应的基本逻辑,但目前缺乏对此作出系统理论阐释以及响应机制的相关研究。而在“刺激-机体-反应(SOR)”模型中,刺激、机体和反应三者之间因果明确、逻辑清晰,能够很好地分析在不确定环境影响下生产力发生颠覆性变革的成因和响应机制。因此,尝试利用SOR模型阐释新质生产力形成发展的理论逻辑:从理论和历史的角度探析新质生产力形成的条件刺激,从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剖析新质生产力形成的机体感知,从现实逻辑出发寻找新质生产力形成的行为响应;基于此,构建新质生产力形成发展的“5R”响应机制,包括科技创新响应机制、高素质人才响应机制、智能数字响应机制、现代化产业响应机制、新型要素响应机制,并从加强科技创新驱动、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完善新介质传导机制、加快培育现代化产业、强化资源设施基础等5个方面提出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5.
创新扩散模型的研究进展与展望(上)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相似文献   

6.
基于柯布-道格拉斯模型分析的企业规模与创新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柯布-道格拉斯函数研究企业规模与企业产品创新和过程创新之间的关系,发现产品创新的边际回报与企业规模无关,而过程创新的边际回报与企业规模之间是正相关的;同时论证了熊彼特关于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更多地愿意将研发费用投入过程创新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负责任创新”是继“可持续发展”之后欧美国家提出的新的发展理念,其主要内容是将企业的社会责任同技术创新实践密切结合,从伦理角度有效评估和影响技术创新的各个环节,以保证技术创新成果的可持续性和社会可接受性。通过评述“负责任创新”理念提出的时代背景和内涵,阐述其理论框架和方法,分析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可以展示“负责任创新”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对我国的技术创新活动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8.
综述创新过程的研究历程,以新视角参考构建创新过程与组织关系模型,在实证调查的基础上,利用结构方程模型,研究创新过程内部关联与组织职能内部关联对创新的影响。得出创新过程是一个连续发展的过程,前后互相关联,创新过程与组织职能之间互相作用,共同影响创新效果的结论,为企业创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数字创新作为制造企业创新的新范式,其关键内涵和实施过程正成为学界和业界重点关注的研究问题。基于数字创新、数字化能力文献以及战略—能力匹配理论视角,探究制造企业数字创新战略实施重构其关键数字化能力的作用机制和路径。通过格力电器的纵向案例研究发现:第一,制造企业数字创新实施过程分为数字流程创新、数字产品创新和数字服务创新三个阶段,数字创新战略可分为效率型、新颖型和融合型三种类型导向;第二,数字协同能力、数字创新扩散能力和数字价值化能力三种数字化能力分别起到主导作用,数字化能力重构的方式包括进化式重构、替代式重构和共创式重构;第三,在不同数字创新阶段,数字创新战略实施重构数字化能力的过程机制存在差异。具体体现为,在数字流程创新阶段,企业效率导向的数字创新战略通过进化式重构方式形成数字协同能力。在数字产品创新阶段,企业新颖导向的数字创新战略通过替代式重构方式形成数字创新扩散能力。在数字服务创新阶段,企业融合导向的数字创新战略通过共创式重构形成数字价值化能力。本文打开了制造企业实施数字创新战略重构其数字化能力的过程“黑箱”,为制造企业开展数字创新活动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10.
针对我国创新共同体知识产权治理存在“悬浮”与“空心化”的问题,探讨创新共同体知识产权治理中异质性主体知识产权治理结构的布局以及各方利益的合理分配,为应对合作创新中知识产权控制与开放的双重挑战、提升聚合主体知识产权治理效能提供解决方案。基于整体治理理论构建“目标-结构-行动”分析框架,对创新共同体知识产权集群管理进行功能目标设定、权力结构配置和行动方式规划,明晰知识产权集群管理的嵌入方式。分析认为,创新共同体知识产权集群管理可采用“一体两翼”的管理结构架构布局,着眼于“合作-分享”(促进知识流动)与“信任-控制”(强化组织韧性)机制构建和具体目标确定,共同体不同组成部分基于各自的职能分工采取不同的行动方案,共同服务于总体目标实现。  相似文献   

11.
基于SOP模型的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指标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之后,国内许多城市也纷纷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城市"的目标,以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十二五"规划中,又明确提出了"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为我们建设创新型的国家和城市指明了方向.文章分析国内创新型城市在实践和基础理论研究方面的不足,提出创新型城市建设的主体-对象-过程(SOP)模型,并据此构建一个城市创新能力的基本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2.
开滨 《情报探索》2014,(12):91-93
以山东女子学院图书馆为例,利用灰色GM(1,1)理论,将2009-2013年该馆8类图书的采购量统计数据作为样本数据,建立了图书馆图书采购模型,经过后验差检验该模型精确度符合要求。然后利用该模型对2013年及未来3年8类图书的采购量进行了预测,结果发现:学校学科结构控制会影响图书采购量;学校重点学科及新上本科专业相关图书应加大采购。  相似文献   

13.
在“双循环”经济发展新格局下,为更好地引导金融避虚向实、服务实体经济创新投入,从国内国际双循环视角分析数字金融对区域创新的影响路径。利用2011-2019年我国31个省份平衡面板数据,采用回归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并引入区域金融监管和产业结构升级因素进行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数字金融及其分指数都能正向促进区域创新,其中使用深度促进程度最大、数字化程度次之、覆盖广度最小;数字金融通过“双循环”促进区域创新,在内循环方面通过促进居民消费和提高信贷水平产生促进效应,在外循环方面通过提高对外直接投资水平、外商直接投资水平和促进国际贸易产生促进效应;在高金融监管强度和高第二产业占比的情况下,数字金融的促进效应更强。最后从加快传统金融业数字化转型、形成供需协同的区域创新水平发展动力、科技驱动型金融监管创新和数字金融与实体经济结合四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混合式教学作为一种将教学场景、师生情感、生生情谊共同构建于情境下的灵活、及时和持续的线上、线下共同整合的教学模式,已然成为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实施过程中的重要抓手。以EST理论框架为基础,以三度课程建设为目标,通过对EST理论建构以及课程深度、课堂饱和度和学业紧张度的深度挖掘,提出EST理论框架的课程三度建设混合式教学创新模式模型。  相似文献   

15.
姜骞  吴冰野 《科教文汇》2021,(10):3-4,7
混合式教学作为一种将教学场景、师生情感、生生情谊共同构建于情境下的灵活、及时和持续的线上、线下共同整合的教学模式,已然成为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实施过程中的重要抓手。以“EST”理论框架为基础,以“三度”课程建设为目标,通过对EST理论建构以及课程深度、课堂饱和度和学业紧张度的深度挖掘,提出“EST”理论框架的课程“三度”建设混合式教学创新模式模型。  相似文献   

16.
陈悦  宋超  徐芳 《科研管理》2019,40(1):12-21
正确认识科学、技术和经济三者之间的关系,把握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间相互作用的规律,有着极其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基于此背景,本文从科学与技术交互的视角,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脉冲响应函数以及方差分解的方法,试图对我国科学、技术和经济产出三者间的动态关系进行模型分析。研究结论显示,科学产出和技术产出之间相互促进;相比技术产出,科学产出可以更好地促进经济产出;经济产出促进技术产出的效果要好于对科学产出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得出,“科学-技术”交互效应是存在的,并且对经济产出具有重要推动作用,经济发展情况对“科学-技术”交互效应的实现也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为进一步揭示数字化差异化发展的机理,基于“技术-组织-环境”(TOE)框架,结合区域数字化发展的前因条件,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以中国31个省份为例,分析各省份数字化发展背后的驱动机制,得出推动区域数字化发展的组态路径。研究发现:(1)区域市场化水平是影响区域数字化发展的单一必要条件;(2)高区域数字化发展水平的4条驱动路径分别为环境主导型、组织-环境型、均衡型和组织主导型,多以财政资源供给和技术市场发展水平作为核心因素;(3)区域数字化高质量发展需要多个条件变量发挥协同作用,单一或少数变量难以对发展绩效产生影响;(4)各组态间的条件变量均存在潜在替代关系。根据研究结论,最后提出发挥财政资源供给的基础作用和完善技术交易市场体系建设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企业的产学研合作原始创新过程为研究对象,在总结国外经典创新过程模型的基础上,基于系统理论,构建了包含选择过程、运行过程、绩效评价过程和系统演化过程的创新过程模型(SOEE)。该模型描述了企业的产学研合作原始创新过程的动态性、开放性及超循环系统性,适用于目前我国企业的原始创新及其持续性创新活动。SOEE模型的构建不仅完善了创新过程模型的完整性及系统性,而且能为企业的产学研合作原始创新活动提供实践指导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9.
柳亚平 《科教文汇》2012,(27):74-75
围绕如何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这一问题,提出了基于工作项目过程的课改模式,简要分析其所具有的优势特点,分析探索了构建工作项目式教学模式的两个核心问题:项目内容与如何组织实施。最后,以实例介绍了基于工作项目过程的"数字电子设计"课改的具体构建内容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现代以来,科学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知识追求,科学发现往往也是新技术。这一类基于科学的创新,与过去得到很多研究的基于技术的创新,存在很大的差异。认识这两类基本的创新模式的差异,对于理解各行业的技术变化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这篇文章提出了一个理论框架来分析这些差异。这种框架将使理论与政策讨论能够引进行业差异的视角。此外,这篇文章中的分析说明,科学-技术关系并不存在普遍的模式,而不如被理解为存在着部门模式,在不同的部门中,科学与技术存在不同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