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中语文第四册《就是那一只蟋蟀》一诗中.流沙河暗引了宋代姜夔《齐天乐·蟋蟀》中的“笑篱落呼灯,世间儿女”句。课本只对“呼灯篱落”一语作了出处的简注,句意作何解,需寻波探源,作进一步查阅、研究。  相似文献   

2.
乡愁,这种深切思念故土家园的情结,是中国诗歌乃至中国文化中一个历久常新的主题。无论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的忧伤,还是"故乡遥,何日去,家在吴门,久作长安旅"的无奈;无论是"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的苦思,还是"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的怅惘,乡愁,从遥远的过往缓缓流淌而来,吟唱千年,成为漂泊者的心灵家园和文化记忆版图。  相似文献   

3.
教学理念: 围绕教学文本的“中心思想”,将多篇相同或相似的作品(或文学作品,或歌曲)在课堂教学中围绕“导入新课、进行新课、总结拓展”等运行轨迹恰当地穿插交替出现赏析,以实现深化文本的思想内涵,丰厚学生的知识底蕴,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进行多角度、有创意的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在读者与文本之间建立起多向互动的阅读结构,以实现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相似文献   

4.
人在家中坐,愁从心上来;心有千千结,诗有千千解。“愁”在诗人心中是无意喷涌的一丝浪花,诗在读者心中是有意掀起的层层涟漪。越是忧郁的言语,越容易产生心灵的反应;越是伤情的诗句,越可能形成感情的共鸣。重读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乡愁》,笔者沉郁其中,非借助言语而不能平静。  相似文献   

5.
袁秋生 《中学文科》2008,(5):150-151
人在家中坐,愁从心上来;心有千千结,诗有千千解。“愁”在诗人心中是无意喷涌的一丝浪花,诗在读者心中是有意掀起的层层涟漪。越是忧郁的言语,越容易产生心灵的反应;越是伤情的诗句,越可能形成感情的共鸣。重读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乡愁》,笔者沉郁其中,非借助言语而不能平静。  相似文献   

6.
7.
18世纪德国浪漫主义诗人偌瓦利斯说:“哲学原本就是怀着一种乡愁的冲动到处去寻求家园。”那么有着相似经历的两位诗人,是不是用诗歌阐述了一种叫做“爱国”的哲学?  相似文献   

8.
被选入八年级课本的《乡愁》是一代台湾人的心灵独唱。余光中在这首诗歌里利用了四个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把抽象的思乡情绪转化为具体可感的事物,  相似文献   

9.
人生有黑白两面。社会也是有黑白两面的,那么我的爸爸呢?呵呵,他就是一只熊猫,也有着黑白两面。 他是一个情绪多变化的人,特别是在喝醉酒后。人活在世上,谁还没有点忧愁?爸爸在忧愁时总爱喝点小酒。  相似文献   

10.
余光中先生的诗作《乡愁》选择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次第放大的意象来吟咏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对新婚妻子的依恋和对祖国大陆的眷恋。全诗用“情感”维系,从个人经历来思考民族的命运、人类共同的命运,意蕴层面由“小我”到“大我”得以升华。一般鉴赏类辞书中把《乡愁》主题定位于渴望家园统一之情。这种隔不断的两岸情是缘何而起的呢?“我”是漂  相似文献   

11.
别人帮助了你,你要用不同的方式去帮助更多的人。——题记  相似文献   

12.
《听听那冷雨》是台湾著名“乡愁诗人”余光中先生的散文经典名篇,作者以其极富密度和弹性的诗一般的语言营构了一个意蕴丰厚的“冷雨”世界。在文章的标题里,作为全文核心意象的“冷雨”,得到了醒目的凸现,给读者带来一股透心彻骨的凄凉之意,有一种直逼人心的艺术感染力。自古迄今,写雨的诗文,可谓不胜枚举,但写得如此丰富细腻、情思斑驳又率真感人者,似乎并不多见。文中的“冷雨”时空交织,繁复错落。  相似文献   

13.
翻开相册,这是一张有些发黄的照片,拍摄于1980年初夏,照片上小船后排右侧那个笑得最灿烂的大男孩便是我。记得那是一个星期一的上午,由班委和团支部组织全班同学到龙亭公园举行游园活动,在波光粼粼的龙亭湖面,我们拍下了这张难忘的照片。一张老的照片,就是一段难忘的记忆。1979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个春天,我有幸搭乘刚刚恢复不久的高招快车,参加了全国统一招生考试。由于录取学校与所报志愿相去甚远,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使本来性格内向的我,深深地陷入到失落和自卑的情绪之中。在这世上有一种温暖叫集体的温暖,有一种温馨叫家庭的…  相似文献   

14.
中国艺术歌曲《那就是我》由当代著名作曲家谷建芬谱曲、陈晓光作词。本文从音乐学分析的方法入手,选取艺术歌曲《那就是我》中三种不同的意象美进行阐释,希望为人们理解作品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5.
一、教学设想《听听那冷雨》是苏教版必修二"慢慢走,欣赏啊"专题"一花一世界"板块中的一篇文章。这一专题以活动体验为重点,要求引导学生围绕专题人文内涵和学习要求来学习教材,开展丰富多样的语文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品味、探究,在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而"一花一世界"这一板块则更注重让学生于细微处去品读,品味散文的语言,赏析散文的表现手法和意境。  相似文献   

16.
惠特曼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他的诗《一只默默坚韧的蜘蛛》是 《草叶集》重要佳作之一。本拟通过解读该诗,并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来揭示惠特曼孤独而又坚韧的诗程心路。  相似文献   

17.
《艺术人生》栏目,遵循着“用艺术点亮生命,用真情温暖人心”的宗旨,使这一栏目折射出中华民族深邃的文化底蕴。文章从亲情、友情、爱情的绽放,深切的人文关怀,集体记忆与个人记忆的揉合三个方面探究了该栏目的深层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8.
《杀死一只知更鸟》出自于美国杰出作家哈伯·李之手,于1957年正式问世,并在4年后斩获了普利策大奖,同时在1962年根据其改编的同名电影上映,当时美国正处于黑人维权运动时期。由于当时的美国人对黑人存在着与生俱来的歧视,这种鄙视与种族间的不平等,在美国大众的日常生活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基于这样的背景,本文通过解读《杀死一只知更鸟》中知更鸟的象征意义,来更好地帮助读者深入了解这部作品是如何呈现20世纪60年代中期美国南端最为真实的种族歧视现象的。  相似文献   

19.
作家白先勇由于特殊的出身一直都处于漂泊中,在一次次的离别辗转中他逐步对乡愁有了更深切的体会,本文以漂泊背景下的其中一个短篇《一把青》为出发点,谈及生发在女主人公朱青身上的包括时间、地点、身份等多重变化引起的乡愁情绪,进而从一个群体认识上来分析这样的乡愁流露归属,以及乡愁情绪的产生与文化认同之间的关系,以此加深对这样一段历史情感的认识和对文化在社会变迁中的深思。  相似文献   

20.
牛华 《语文天地》2012,(1):12-14
有一位诗人,在台北厦门街的小巷里,高吟乡愁;有一位散文家,时常举目望星天,作逍遥之游;有一位评论家,拿起锐利的笔,声称要剪掉散文的辫子。这个人就是余光中。余光中一生从事诗歌、散文创作,又兼做评论和翻译工作,以此构筑成自身创作的四度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