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态文明是人类实践活动的创新成果,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返本开新,深入挖掘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中的基本观点及其生态文明意蕴,对于理解生态文明的本质、确立科学的生态文明观及探索更好更优的实践路径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生态文明是人类在认识和改造自然,以造福人类自身过程中,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取得的全部成果。生态文明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是人类在马克思主义实践基础上对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新突破,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伟大创造。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式,以尊重和保护生态环境为主旨,以可持续发展为依据,以未来人类持续发展为着眼点,是人与自然相互协调、共存共荣的进步状态。生态文明建设对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实践具有巨大而深刻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生态文明是人类对工业文明带来的负面影响进行反思与纠错的理性选择。大学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力军,有效进行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增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提高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促进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世界观和价值观的现实需要。以生态文明教育实践教学为突破口,探讨改变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弱化的现状,寻求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4.
资源与环境问题,与其说是生态危机,不如说是文化和文明的危机。人类只有扭转现代工业文明的发展方向,强调生态和人文价值取向,建设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生态文明,才能解决自身困境。然而,人类社会能不能突破生态危机,走向生态文明,教育是基础,"生态人才"是关键。通过低碳绿色生态文明教育和低碳绿色环保实践等"组合拳"策略,把高校建设成"发展低碳经济、建设生态文明"的先导社区和社会模范,为打造我国"经济升级版"培养输送具有可持续发展理念和技能的"升级版人才"是我们的新责任与新使命。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南,引领中国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不仅深刻地改变着中国,而且在国际社会引起强烈反响,为全球环境治理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擘画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新格局,凸显出厚重而深远的世界意义。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实践,为应对全球生态问题、化解全球生态危机提供了新范例、新参照,必将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作出新贡献。  相似文献   

6.
资源与环境问题,与其说是生态危机,不如说是文化和文明的危机。人类只有扭转现代工业文明的发展方向,强调生态和人文价值取向,建设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生态文明,才能解决自身困境。然而,人类社会能不能突破生态危机,走向生态文明,教育是基础,“生态人才”是关键。通过低碳绿色生态文明教育和低碳绿色环保实践等“组合拳”策略,把高校建设成“发展低碳经济、建设生态文明”的先导社区和社会模范,为打造我国“经济升级版”培养输送具有可持续发展理念和技能的“升级版人才”是我们的新责任与新使命。  相似文献   

7.
工业文明为人类带来丰富物质财富的同时,所引发的生态危机也日益严重。人们一直在积极探索生态危机的根源和寻求生态危机的解决途径,在技术、文化、制度等方面取得了较多成果。在上世纪的前半叶,自然界被看成是确定的,很少有人注意其不确定性。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涉及许多要素和环节,不确定性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和思路。从不确定性的视角去思考和分析生态文明建设的途径,把系统的不确定性作为一个突破口,启示人们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研究,拓宽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视野。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的实践自然观蕴涵着丰富而深刻的生态文明思想。马克思实践自然观向社会主义具体实践的转化,必然会体现在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导和行动指南之中。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的认识进展过程,是我们党对马克思实践自然观及其生态文明思想认识的不断深化和发展的进程。马克思的实践自然观对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启示与实践启迪。  相似文献   

9.
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规律、推进社会和经济、文化发展所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生态文明与中华文明内在要求相一致.我国高校教育对生态文明建设应承担起相应的责任:要教育广大青年学生树立自然中心主义生态观;要引导学生重视知行统一的生态实践;要丰富人文教育,努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加强学生心灵的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0.
当今,中国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突出地位,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个方面和全过程,这就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了一个“总体性”高度。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具有世界观意义,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追求。因此,这一“总体化”进程有助于我们深入反思生态中心论、生态社会主义,以及由人性危机所导致的生态危机等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生态文明建设在当代中国的认识发展以及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探索,从建立生态文明建设的保障机制,构建行之有效的生态文明建设模式,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参与度,提升生态文明建设的科技创新力,不断增强生态文明建设的产业成效等方面总结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经验.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论、实践论、方法论的总集成,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建设人类美好地球家园的助推器,是我们党的理论与实践创新成果。这一科学理论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从认知维度阐释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从目标维度擘画生态文明建设的美好蓝图,从策略维度深刻指明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路径。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内涵要义,需要从发展与保护、环境与民生、生态与政治、中国与世界等维度深入理解。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于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为解决全球生态环境治理问题提供了中国智慧和实践样本。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念与实践关联着意识形态属性,具有不同于一般性或普适性生态文明理念与实践的内在规定性."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本体依据,"人民中心"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立场,"自然资源公有"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经济基础,"共产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保障.  相似文献   

14.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实践路径,需要从其内部结构和外部联系进行探究。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理念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先导;构建科学的生态文明制度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保障;践行理性的生态文明行为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协调好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关系是搞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5.
徐茜  龚正华 《中国德育》2023,(23):43-47
生态文明教育是助力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力支撑,中小学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是构建生态文明社会的应有之义和基本要求。在创建生态文明社会之际,需要厘清中小学生态文明教育的理论内涵,明晰中小学生态文明教育对新思想、生态文明建设和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意义。在此基础上,推动中小学生态文明教育需要构建生态文明教育课程化、实践化、生活化的育人体系,筑牢生态育人根基;强化从理论与实践“两手抓”的教师培养力度,完善主力保障;建立家校社“三位一体”育人格局,创新融合与驱动模式,助力角色联动。  相似文献   

16.
吴勇  高健 《哈尔滨学院学报》2009,30(12):131-135
目前,人类面临着严峻的生态危机。生态危机又导致了人类生存危机,也提出了道德教育的新话题——生态道德养成教育。加强大学生生态道德养成,是提高全民族生态道德水平的基础工程。文章揭示了加强大学生生态道德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公民生态道德素质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道德诉求,而大学生生态道德养成教育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程,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的客观要求,更是高等教育推进内涵建设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7.
价值观念的转变基于人类对自然界、对自身的深刻认识,反映了人类理性思维的相对独立性和自由自觉。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生态文明重建人与自然的关系,完成价值观生态范式的转变即人与自然共同进化的目标。这不但是实践的体现,更是智慧的结晶。生态文明价值观是包含自然价值的新价值理念,强调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互惠共生。工业文明状态下的生态危机,就是那个时代由人类生存范式所引发的环境危机。要想化解这种危机,就要反思过去人类的生存范式,实现生存范式和社会关系范式的生态转向。  相似文献   

18.
深层生态文明教育是符合生态文明理念的教育范式。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然要求,也是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现实选择。但当前我国生态文明教育是浅层化的,本质上是一种浅层生态学指引下以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为基础的浅层生态文明教育。在深度反思浅层生态文明教育的基础上,再以深层生态学为思想基础,以实现人和社会的生态化发展为出发点,以培养生态公民为目标进行深层生态文明教育,同时立足“自然—人类—社会”系统,倡导践行人与人多元共存的命运共同体理念、人与自然融合共生的生命共同体理念以及人与社会绿色共享的发展共同体理念引领深层生态实践,实现全机构推进、全领域拓展、全过程贯通的生态文明教育。  相似文献   

19.
生态伦理的勃兴是对生态危机日益严重的反思,而生态文明的提出则使生态伦理由理论开始向实践转变.高校生态道德教育可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使生态文明观念深入人心,转变过去主客二分的哲学思路.文章主要论述了高校生态教育的内容以及生态教育对生态丈明建设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生态文明超越工业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阶段,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持续发展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生态文明反思当下的生态环境问题,不是着眼于一般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或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它是对今天人类对自然界的透支所产生的生态及心态的危机而进行的反思,着眼于生态系统的整体和谐、人类社会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和谐、持续发展以及公平正义都是生态文明的核心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