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北京携手张家口举办北京2022年冬奥会,河北张家口是本届冬奥会雪上项目的举办地.作为本届冬奥会主办地的河北省级主流媒体,长城新媒体集团从议题设置、可视化传播、互动传播、共情传播等层面,探索全媒体时代的对外传播规律,借助冬奥跨平台对外讲好中国故事,为今后国际性重大活动中地方主流媒体对外传播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提供了借鉴与...  相似文献   

2.
2022年北京冬奥会作为全球性的媒介事件,对于展现我国国家形象、争夺国际话语权具有重要意义。CGTN作为我国外宣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期间保持新闻专业度的同时积极转变话语方式,重视“Z世代”群体的媒介使用习惯,借助视觉符号、微观视角,利用社交媒体增进互动交流,立体生动地向世界讲述北京冬奥故事。本文以CGTN北京冬奥会的相关报道为例,探究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的国际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3.
曹彧  刘戈  轧学超 《传媒》2023,(S1):36-39
北京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的成功举办让北京成为世界首个“双奥之城”,并留下了丰富的物质和人文遗产。在本届冬奥会上,传统媒体和数字媒体联手为世界人民奉献了一场精彩绝伦的“体育盛宴”。5G云转播、VR体验、8K直播等数字技术的运用,成为此次冬奥会的亮点。面对传播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传播形态的不断迭代,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发表重要讲话,果敢作答信息时代命题,前瞻擘画我国网信事业发展蓝图。北京2022年冬奥会数字媒体平台的加入,让赛事转播的媒体矩阵更丰富,传播覆盖面更广泛,同时受到更多用户,特别是年轻受众群体的欢迎,赛事媒体受众人群已开始向数字媒体转移。  相似文献   

4.
2022年北京冬奥会是2022年2月4日-20日之间最为热点的话题。为研究2022年北京冬奥会在微博上高热度的原因及影响因素,本论文基于扩音器效应理论,以“2022年北京冬奥会”在微博上传播的用户内容数据为基础,通过对2022年北京冬奥会2月4日-20日期间以冰墩墩和谷爱凌在微博上传播度与扩音器效应数据为基础进行分析,探究信号信息在网络传播过程中的扩音器效应规律,即研究信息信号源与扩音器对于信息信号传播度的影响。经过两者对应分析,总结得出如下结论:首先整体上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微博传播度符合扩音器效应理论;其次扩音器效应高峰是微博词条热度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最后词条传播度高峰期节点通常晚于信息信号扩音器效应出现的时间点。  相似文献   

5.
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是我国重要历史节点的重大标志性活动。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组织委员会(以下简称“北京冬奥组委”)自2015年年底成立以来,始终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以下简称“北京冬奥会”)筹办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严格按照北京冬奥组委主要领导同志提出的工作要求,在国家和北京、河北各级档案部门的支持下,以保障筹办工作顺利推进为目标,以档案资源建设为核心。  相似文献   

6.
奥运会是世界上影响力最大的体育盛会,2022年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并探索了讲好中国故事的新路径、打造了数字化国际传播新模式、全面多角度阐释了奥运传播新内容。北京应该抓住作为冬奥会主办城市的良好契机,全面总结2022年冬奥会国际传播的成功经验,继续探索讲好中国故事的新路径,进一步提升我国可信、可爱、可敬的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7.
随着媒体技术的革新,体育不仅仅局限于现场观众的体育,逐渐发展成为世界范围内观赏性盛宴。受地域、气候与场地设施等因素影响,冬奥会更依赖于媒体传播。媒体技术发展为冬奥会全方位传播架构了桥梁。为呈现出更好的观赏性,为展现出更好的可视化效果,打造出符合传播规律的产品,扩大影响力,一些冬奥会项目及规则配合着改变。同时,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冬奥会更好的进行全方位、多维度传播。伴随社交化网络媒体兴起,冬奥会的传播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本文通过选取典型的冬奥会媒体技术革新点、媒体新技术的应用,对照冬奥会项目的发展与演进,揭示媒体技术发展对冬奥会的影响,以期为2022年冬奥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不仅促进了国内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践行了“体育强则中国强”的理念,也为弘扬中国文化、传播中国声音作出了贡献。体育赛事解说是传播体育文化、弘扬奥运精神的重要窗口。在技术赋能下,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体育赛事解说风格呈现多样化的发展态势。在数字化传播语境下,赛事解说的内容体系不断嬗变,丰富的话语表达、多角度的话题选择、独特的解说风格呈现出新的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9.
2014年2月7日至23日,第22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俄罗斯黑海海滨城市索契举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和北京、张家口联合申办2022年冬奥会,令本届冬奥会成为继北京奥运会后,最具中国元素,并充分展示中国精神的国际体育平台。  相似文献   

10.
2022年2月4日,第二十四届北京冬奥会在国家体育场鸟巢盛大开幕。国内主流媒体采用了多种形式报道本届冬奥会,并采用全媒体传播方式实现了主流媒体的创新与突围,为受众多方位展现了这场举世瞩目的冰雪运动盛会。其中,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对北京冬奥会的相关报道发挥了重要作用。《新闻1+1》《面对面》以其权威性、时效性和现场感为受众播报北京冬奥会相关新闻,助力了新一轮全民冰雪体育热潮的掀起,为世界展现了双奥之城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情绪传播角度,以2022年北京冬奥会为例,对微博平台上的媒体报道内容进行量化实证研究,通过用户反馈分析出用户的情绪特点,以此来探寻用户的网络情绪表现特征。寻找到大型体育赛事下,受众的情绪传播特点与规律,并据此提出相应的情绪引导策略。  相似文献   

12.
彭瀚翔  刘英杰 《视听》2022,(4):170-172
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作为大型事件之一,受到媒体的广泛关注.许多媒体通过短视频的形式从体育建筑、中国夺冠历史到习近平总书记有关体育强国的访谈、中国传统文化与体育运动的融合等角度,对北京冬奥会进行重点宣传.短视频建构了冬奥会中的国家形象,并促成了国家形象的媒介奇观化,唤醒了观众的集体记忆,增强了观众的身份认同和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3.
曲茹  孔亮 《新闻与写作》2022,(8):97-103
作为冬奥会期间展示中国和北京形象、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平台,2022北京新闻中心将数字孪生为核心创新理念的元宇宙技术应用于新闻采访等诸多场景,为元宇宙与国际传播的未来演进施划了路径与方向;以内聚焦视角搭建的共情叙事场景和以可爱为核心的共情传播,建构了情感共同体,有效提升了国际传播与跨文化传播效果;以城为媒,以多维视角和身体经验形塑北京,全息传播北京城市形象。对2022北京新闻中心的多角度观察与多维度探析,将为北京进一步发挥“双奥之城”独特优势、推进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4.
2015年7月31日,我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见证北京成功申办2022年冬奥会的那个难忘时刻依然历历在目。时光如梭,如今距离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开幕已经越来越近了。很快,我就将作为中国青年报的特派记者,亲临北京冬奥会的报道现场,从而完整经历北京冬奥会从申办、筹备到举办的整个过程。  相似文献   

15.
四全媒体背景下,河北广播电视台对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报道,在内容及形态上有很多创新。全程媒体,实现了从片段刻画到全程拷贝的变化:多样式报道——尝试更多报道体裁,以“新闻陆战队”方式作战;多维度报道——站位不同思维角度,输出立体感官体验;多元化互动——双屏合一,打造全网报道模式。全息媒体,从离身视听到切身体验:科技助力,让观众拥有“沉浸式体验”;变换录制方式,构图适应新媒体要求。全员媒体,从传播者主导到全员冬奥:电视节目作为传播的“航空母舰”;新媒体平台变身传播全员冬奥的“尖兵”;线下活动成为全民冬奥“助燃剂”。全效媒体,从忽略效果到多效兼顾:故事赋能,效果炸裂;与北京冬奥组委深度合作,扩大节目影响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中国、英国、美国主流媒体在北京冬奥会新闻报道中所构建的中国国家身份和形象,探究其话语策略及语用动因。【方法】自建小型北京冬奥会语料库,语料来源主要为中国主流媒体China Daily,美国主流媒体The New York Times和英国主流媒体The Times中关于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新闻报道。运用AntConc对语料进行检索和对比,并以语用身份论为理论框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三国主流媒体报道中对中国国家身份的构建存在较大差异,其话语方式分为显性手段和隐性手段,显性手段包括特定称呼语等,隐性手段包括预设手段等。总体上均构建了中国日益强大的世界大国身份,但英美媒体还存在负面建构。【结论】我国在对外宣传报道中应注意语用效果,丰富话语策略,适当运用语用策略提升我国国家身份建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简婕 《视听》2022,(4):7-9
随着中国5G正式进入规模商用时期,5G与体育赛事的结合带来了观众观赛体验的优化升级.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举办期间,以咪咕为代表的转播商充分借力5G,让新技术和体育转播相结合,取得了良好的转播效果,也充分展示了5G在未来体育赛事转播中的巨大能量.  相似文献   

18.
2月4日晚,2022冬奥会在北京盛大开幕.本届冬奥会开幕式以"低碳、环保、简约"为理念,构思别出心裁,以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倒计时,匠心中饱含深意,画面呈现精美绝伦,向世界传递了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奥理念,成为向国际社会展示中国的重要窗口.  相似文献   

19.
北京冬奥会是第一届全过程践行可持续性的奥运会,充分体现了中国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本文结合议题设置、共情传播等传播学理论,探析可持续发展议题下,北京冬奥会对外传播的路径和策略。  相似文献   

20.
媒介仪式作为展示国家形象的重要场域,通过传播象征符号的共通意义空间,加深参与者的集体记忆.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作为建构国家认同、树立民族自信的重要媒介仪式,发挥出媒介强大的仪式传播作用.其运用电视直播的形式,借助多元化的科技元素,让观众成为仪式参与者,获得沉浸式的观看体验.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不仅传递了奥林匹克运动与中华民族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