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看了这个标题,你也许会感到悬乎:我不是诗人,不会写诗,能具备这种“心”吗?我说:能,一定能。你也许暂时还称不上诗人,但你一定是有感情有特定智慧的人。把你的深情厚谊和思想火花凝聚起来,再用真挚简练的语言表达出来,那就是诗啊!你也许不曾写过完整的诗,但你一定唱过歌,不在口上唱也在心里唱;你一定会说些俗话、谚语、名言、警句,更有顺口溜,而这些美好的语句就是诗啊!  相似文献   

2.
有的人写了很多诗 ,却不是诗人 ;有的人即使不写一句诗 ,也象个诗人。诗是一种气质和情怀 ,一个人有了这种气质情怀 ,写不写诗就不重要了 ,他已从这种气质情怀中感受到生命的深度和意蕴 ,诗在他的生命中 ,在他的呼吸中。不写诗 ,他已是个天然的诗人 ,他很可爱 ;若写诗 ,他除了自己感受诗还要把感受到的诗记录下来让别人分享 ,他就更可爱了。姚轩鸽就是这种可爱的诗人。我总认为 ,真正的文学家、诗人 ,是一些“超额完成任务”的人。比如屈原 ,做政治家他是个忧国忧民悲天悯人的好政治家 ,他的政绩肯定出色 ,他已完成了任务 ,但他除了关注现世…  相似文献   

3.
做一个诗人     
已经很久听不到——贸然以诗人自居发言了。不信你看看,在社会的各个阶层,各种角落,到底还有多少人,敢于站出来,不羞愧地说:“我是一个诗人!”至少,我现在是把“诗人”作为一种概念,一种尺度,和一种考察对象,来认识和理解的,、面对诗歌,我看到了这样的情况:一些正在写诗的人不屑说自己在写诗,而声称是写字;一些曾经写过诗的人,则若有其事地问:现在还有人写诗吗?谈到诗,以前可能有一  相似文献   

4.
也许是灵感不喜欢与懒汉交朋友有一位青年很喜欢写诗,但他总写不出好诗来。他埋怨灵感不登自己的大门。一天,他走在路上时,偶然遇到了苏联诗人马雅可夫斯基。这时,诗人正在一边走路,一边构思一首诗。青年赶上前去,同马雅可夫斯基搭话:“诗人先生,听说您非常富于灵感,而我为什么总得不到呢?”诗人幽默地回答:“是吗?也许是灵感不喜欢与懒汉交朋友。”  相似文献   

5.
在这个“非诗”的年代里 ,似乎人人都谈经济 ,个个都想金钱。其实 ,“贫穷”的诗歌周围还是聚拢了那么多的人。细察之下 ,圈里圈外也是色彩纷呈 ,什么样的人都有。单就写诗的来说 ,大约可以分成这么几类 :有诗做得专业做得响 ,人却做得极偏狭的 ;有诗写得不怎么“在行” ,做人却极体贴极温存的 ;诗和人都好的 ,极少见 ;人与诗俱差的 ,没遇见。后两类不表 ,单说前两类。台湾诗人向明主张 :“尊敬每一位诗的创作者” ,“只在诗艺上竞争”。我很赞成这个观点。如果有人自以为诗写得好 ,便鄙视而不是尊敬旁人 ,他的东西再好 ,我也很难看得进去。…  相似文献   

6.
有老师问,学生读诗多、爱写诗,好不好?这是个古怪问题,我听那意思,是有学生很爱诗,有时作文语句像诗句一样。这个问题一时不太好回答,我们不能因为学生一时的兴趣就急于判断“好,还是不好”。基础教育中,有些现象,评价的出发点在于“需要不需要,适时不适时”,可能无所谓“好,还是不好”。  相似文献   

7.
不会写诗,因为在众多的培训班中偏无诗人速成班,而工农出身的父母没遗传给我任何作诗基因,也没有哪位神仙赐给我江郎的神笔。酒量更是有限,既不能“斗酒”,何采“诗百篇”?初中时有一  相似文献   

8.
南宋爱国诗人陆游曾说过: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其含义是说,即使有写诗的基础,也不一定会写诗;诗言志,只有有了诗外的功夫,才有源头活水,才有永不枯竭的灵感,诗的意境才会脱颖而出,才能写出好诗。在家庭教育中也包含着相同的道理。  相似文献   

9.
理学家是不赞成写诗作文的,北宋理学家程颐就说过“作文害道”,不愿意作这些“闲言语(指作诗)”。南宋理学家朱熹也不例外。有一次,朱熹和一位朋友游衡山,二人不觉诗兴大发,唱和达一百多首,朱熹不无忧虑地说:“我们二人这样唱和,是不是在荒废工夫?”所以当有人把他列为“十大诗人”的时候,朱熹大为不悦,并且发誓再不作诗。可事情一过,还是忍不住手痒。据有人统计,朱熹一生写了1300多首诗。这一数量即使放在宋代诗人中也是相当可观的了。不过,理学家写诗毕竟与普通诗人写诗有所不同,说是写诗,其实是在“悟道”,所以有时难免会把诗歌弄成枯燥…  相似文献   

10.
张志民的诗歌创作始终与政治结缘。如果把张志民在新时期提出的“诗魂=血滴”说看成是政治诗人对诗的相知,那么张志民诗歌创作的坎坎坷坷,就简直是政治与诗的“苦恋”了。张志民的挫折和成功说明:诗,不能脱离政治,但政治,就其核心而言乃是人民的心声;诗,不能脱离生活,但生活,唯有被正确认识才能被正确反映。人民的心声,需要用“我”的心灵去感受,这里断不可缺少真诚;生活的真实,需要用“我”的思想去认识,这里断不可缺少真知。因此,写诗,对无产阶级的政治诗人来说,也同样是自我身心的全部投入,是自我生命的灼灼燃烧  相似文献   

11.
<正>继清华“九歌”、微软“小冰”之后,华为推出可以“自学成材”的AI诗人“乐府”。人工智能写诗,从形式上讲,是创意的进步,但从内容上看,是诗意的退步。其实,人工智能写诗水平不低,而且随着它的更新换代,其文学水平也许还会上升。那么,为什么说人工智能写诗是诗意的退步呢?诗起于创造,没有创造力的诗人不能长久。之所以有一部分人认为人工智能写的诗文学水平不俗,是因为它套用前人思想成果,博采先辈之所长,  相似文献   

12.
为你写诗     
我要为你写诗 尽管浅陋 尽管我不是诗人 但我还是要借着诗的名义写给你 因为只有诗的美丽格律 才当得起你卓越的才华  相似文献   

13.
讲两个有趣的小故事: 第一个故事:诗人海涅办了个诗刊。有一回,他收到了一份诗稿。作者写道:“编辑先生:我这个人不大拘于小节。只写了诗,标点请您给我补上。”诗人海涅马上给他回信:“亲爱的先生:以后你要写诗的时候,只需寄些标点来即可,诗我们会写。”  相似文献   

14.
不少文学青年都喜欢说:“写诗要有感情。”这话并不错,不过说得不够全面,须知没有感情固然不会有好诗,但光有感情也未必就能写出好诗来。“我痛苦啊!”“我高兴啊!”尽管说的人确实感到十分痛苦或快乐,但它留给别人的印象恰恰是苍白的,一点也不动人。正是鉴于感情的直接渲泻常常导致概念化,鲁迅才会语重心长地说:“我以为感情正烈的时候,不宜做诗,否则锋芒太露,能将‘诗美’杀掉”(《两地书》)。怎么办?怎样才能充分“体现”诗美?有创作经验的诗人们总是一方面保持旺盛的感情,另方面又  相似文献   

15.
教学《村居》这首诗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理清诗脉,解决难点所谓诗脉,就是诗的脉络,也就是诗人写诗时的思路。为了帮助学生理清诗歌脉络,教师可以这样进行教学:“村居”是什么意思?(在乡村里居住。)准在乡村里居住?(诗人。)这就告诉我们是诗人居住在乡村的时候写下了这首诗。诗人先写了什么?然后又写了什  相似文献   

16.
忽有学生到办公室向我告状:“张玉龙写诗诅咒您!”我又惊又喜。惊的是被学生“诅咒”。诅咒,多么恐怖的一个词儿!我到底做错了什么,以致让一个12岁的孩子如此怀恨在心? 喜的是,我的学生竟然能写诗,而且把诗当作“批判的武器”!这不是“学语文,用语文”的典型范例吗? 一种伯乐的心态驱使我急于一睹诗作的风采,然而理智告诉我,现在不是时候。面对一只惊弓之鸟,更瀛难道还不够残酷吗? 然而告状的学生似乎欲罢不能,犹豫了  相似文献   

17.
读者     
门人问慈明大师:“未审谁是知音者。”师云:“路逢剑客须呈剑,不是诗人莫献诗。”这么说,“只有写诗的人才读诗”这句嘲笑当代诗歌界的话,或诗界自嘲的话,早被古人说过。几千年来诗一直是全民读物——在火边,在马背,在床头,在战场,“不学诗,无以言。”诗不久前还是文化的标记。小说属于市民阶级,诗属于文化贵族。小说总得“有诗为证”。如今人们说诗的作者比诗的读者多——但是,这种窘境已延续几代,诗的读者/作者队伍并没有再进一步减员。即使没有明显重新增加,至少没有再进一步减少。或许社会中总有一定比例的人在生命的某个阶段想做诗人?…  相似文献   

18.
正被我们称为"诗人"的人,大概可分三类:诗人、诗匠、写诗的人。第一类诗人中,又可分两类:写诗的和不写诗的。杜甫属于写的,李白属于不写的。不写的意思是不作意写,或没有"写"的痕迹。如果玄之又玄,那么众妙之门在于另有一类诗人:根本无需写诗,此人活着就是诗,以其生命创作,无需写亦无需知道什么叫诗人,不知所以然而然。此类可称之为"诗人外的诗人"。  相似文献   

19.
忽有学生到办公室向我告状:“张玉龙写诗诅咒您!”我又惊又喜。惊的是被学生“诅咒”。诅咒,多么恐怖的一个词儿!我到底做错了什么,以致让一个12岁的孩子如此怀恨在心? 喜的是,我的学生竟然能写诗,而且把诗当作“批判的武器”!这不是“学语文,用语文”的典型范例吗? 一种伯乐的心态驱使我急于一睹诗作的风采,然而理智告诉我,现在不是时候。面对一只惊弓之鸟,更瀛难道还不够残酷吗? 然而告状的学生似乎欲罢不能,犹豫了  相似文献   

20.
周益民 《江苏教育》2012,(14):45-46
诗人是令人敬慕的。其实,教师也在用心血写诗,而且写着人们最关注的明天的诗——不过,那不是写在稿纸上,而是写在学生的心田里。——李吉林童年,"遇到"李老师"人的童年提出了他整个一生的问题,要找到问题的答案却需要等到成年。我带着这个谜走过了30年而没有思考过它一次,今天我知道在我开始出发时,一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