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阳运康 《考试周刊》2012,(26):46-47
议论文的论证,是一个通过对论据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分析,推理、归纳、总结出中心论点的过程。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恰当运用关联词进行逻辑推理,能使学生掌握多种论证方法,进而开拓学生的论证思路,使学生更科学更有效地运用论据对论点进行全方位论证。  相似文献   

2.
论证必须借助于推理来进行,从逻辑推理的角度划分,论证可分为归纳论证、演绎论证、类比论证。但论证方法的划分不仅限于从逻辑推理的角度。从论据的性质,即从论据和论点的关系来划分,又可分为例证论证、对比论证、因果论证、引证论证、比较论证等等。由于是以不同的标准划分的,所以在各种论证方法中,就有可能出现交叉重合的现象,有的文章和教材在介绍论证方法的时候,不介绍划分的根据,并将归纳论证、演绎论证、类比论证、例证论证、对比论证、因果论证、引证论证、比喻论证、比  相似文献   

3.
逻辑推理课是小学自然八种课型之一,其教学过程,一般是先给学生提供感知的事实,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推理,然后论证。重在训练学生探究问题的思维方法,培养逻辑推理和论证的能力。现就《记载地球历史的万卷书》(第五册第二十课)为例,谈谈这类课型的教学程序。一、提供事实、促进感知事实是推理的依据。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可感知的事实,为积极思维创造条件,为推理奠定基础。教师结合课文中研究的同  相似文献   

4.
论证是以论据证明论点的真实性(或非真实性)的一种推理形式,论证能力则是这种推理过程中显示的潜在能力。因为历史论证题的论据要从史实中概括出来,所以,我们必须研究一下历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论证能力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对于形式严格的逻辑推理,学生难于理解;他们还不习惯几何学中的逻辑推理论证;不会使用几何语言叙述并推理……随着所学几何概念日渐增多,对逻辑推理论证的要求更高,就会导致学生对几何学习产生畏难情绪.时间一长,逻辑推理能力就成为学生几何学习的一个严重障碍.所以,培养逻辑思维并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是一个迫切的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6.
推理判断题要求考生根据文章提供的线索和事实进行逻辑推理,推测作者未提到的事实或某事发生的可能性,将间接论据连贯起来,得出一个合理的结论。合理,就是论,推理有事实根据,而不是读者主观臆断的。  相似文献   

7.
逻辑推理作为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是形成数学结论的重要方式.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构建数学知识体系、培养数学思维的严谨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逻辑推理的条件与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亲身体验猜想、实验、推理、论证等一系列数学活动,并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逻辑推理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素养,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打牢基础.  相似文献   

8.
立体几何作为高中数学的必修内容之一和高考必考内容之一,一直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素养和直观想象素养为首要目标。笔者以《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一课为例,让学生按照“直观感知、猜测结论、推理论证、解题运用”的认知过程,使学生通过对空间图形的观察、想象、推理和论证,理解并掌握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进一步促进学生直观想象、逻辑推理等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  相似文献   

9.
从2002年开始,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考试说明中对能力的考查方面增加了推理能力,要求考生能够根据已知知识和题给事实和条件,抽象、归纳相关信息,对自然科学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或做出正确的判断.这就要求学生在考试中能正确应用各种逻辑推理方法去分析和解决各学科问题.从近几年高考后试卷分析来看,许多学生因对具体的推理方法掌握不够,从而对相关问题无法进行正确推理而导致失分.为帮助广大考生更有效地备考,本文拟对常见的几种推理方法进行介绍,并举例说明其在解题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逻辑推理能力是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根据推理过程的复杂性,以及学生使用逻辑推理的两轮推理特征,影响学生进行逻辑推理的要素,学生在推理过程中的思维参与和行为表现,进一步得到评价学生逻辑推理能力水平的三级指标,为学生的逻辑推理过程提供一个可评价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物理解题就是根据问题的条件,利用物理概念和规律,进行一系列的推理,从而获得结论的过程,因此,推理是物理解题的核心.考试大纲对推理能力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能够根据已知的知识和所给物理事实、条件,对物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或作出正确的判断,并能把推理过程正确的表达出来.近年来各地的高考试题也确实出现许多推理的题目,因此物理备考要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逻辑推理的基本形式有如下几种:  相似文献   

12.
高中作文教学要改变学生议论文写作中普遍存在的"事实论据叙述不严谨,不能透彻证明观点""一些与观点无关的句子,造成论证不够集中""对事实论据不会合理分析,造成论证不深刻"这三个问题,日常作文训练中应该有意识引导学生聚焦关键词语,即:以观点或关键词语为核心,准确选择和叙述事实论据;以观点或关键词语为标尺,剔除无关观点的语言;以观点或关键词语为焦点,对事实论据进行精准的推理分析。  相似文献   

13.
付钰 《中学数学月刊》2024,(1):50-56+63
代数的“意义”来自数量和变量之间关系的表达方式.“数量之间的关系”和“代数推理”在数学中无处不在.让学生学会代数推理,对其未来的代数学习,乃至数学学习都有重要的影响.本研究建立的代数推理测评框架主要包含内容维度(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能力维度(发现模式、表示模式、论证)、情境维度(真实情境、其他情境).通过对646名八年级学生的代数推理能力进行调查后发现:80%参测学生的代数推理能力处在400~600分之间,且能进行符号化的学生或能给出一般性论据的学生的代数推理能力与其他学生的代数推理能力呈现了显著的统计学差异.由此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提高学生符号化能力,引导学生去尝试给出一般性论据;教学活动中加强代数推理的“推理”环节;从程序性学习转向理解性学习.  相似文献   

14.
议论文是一种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体,它通过列举一定的事实材料和运用逻辑推理,表明作者对问题的观点和态度,阐述作者对事物的理解和认识。一篇议论文通常包括论点、论据和论证三个要素。论点是议论文中作者要阐述的思想观点;论据是议论文中用来证明论点正确的事实和根据;论证是议论文中对论点与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揭示,也就是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论点、论据和论证这三者之间关系紧密,共同构成一篇议论文。  相似文献   

15.
林武 《福建教育》2009,(9):49-50,63
合情推理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不全依据数学公理体系和数学定理进行,所得命题不像逻辑推理所得命题那样严密和客观,真假尚不确定,常常带有局限性,甚至似真实假。因此,长期以来数学教学注重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而忽视合情推理能力的培养。其实,合情推理是“发现”的工具,是逻辑推理的前奏,逻辑推理是论证的手段,是合情推理的升华,  相似文献   

16.
运用结论评估的推理实验范式,以大学生为被试考察了逻辑课程学习对信念偏差效应的影响.研究结果初步表明,无论是时间推理问题还是三段论推理问题,逻辑课程学习对学生的逻辑推理成绩没有显著影响,也没有改变学生在推理中信念偏差效应的强度与表现模式.从本研究结果来看,信念偏差效应不仅与被试的逻辑推理能力有关,被试抑制无关信念的执行控制能力也是影响信念偏差效应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张小燕 《成才之路》2013,(33):37-37
推理是指基于一定的经验、知识、判断、规则等被证明是真实且有效的定义出发,利用各种思维方式推导出未知的东西或结论的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逻辑推理能力是学生参与社会化生活、解决生活问题以及进行交友沟通的基本方式。而小学数学是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培养和发展的核心课程,不仅将推理能力的培育始终贯穿在教学中,而且还提供了学生参与逻辑推理的试验平台。因此,为了进一步提升小学数学逻辑推理教学的有效程度,笔者将结合教学实践,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18.
学习逻辑能够帮助学生更快地适应小学数学的学习,而掌握推理能力则是学生在小学数学学习中需要掌握的学科核心素养能力。而提升小学数学的逻辑推理能力,成为教师进一步开展小学数学的重要教学目标。而如何开展小学数学逻辑推理的教学实践,变得十分重要。从"兴趣为引",有效活跃学生的思维;"概念认知",初步建立的逻辑思维;"实践训练",扎实学生的思维认知三个方面,紧紧围绕小学数学逻辑推理的教学实践展开系统论述。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数学常被看作一门系统的演绎科学,教师的注意力往往过于集中于严谨论证,以培养学生的严谨逻辑推理能力,而忽视学生合情推理能力的培养。在新课标下,《数学课程标准》给了合情推理以应有的关注。通过合情推理的学习,将有助于学生更完整、更准确地认识到数学不仅仅是演绎科学,还经常会用合情推理去猜测和发现结论,探索和提供思路;有助于对数学正确的认识;有助于学生培养创新精神,为将来合理地提出新思想、新概念、新方法奠定好基础。  相似文献   

20.
“发展逻辑思维”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提出的课程目标之一,但不少学生在论述文写作中往往不擅长运用逻辑规则进行判断、推理,而习惯于用列举事实代替议论,或停留于语言形式的模仿阶段。紧扣推理与论证的辩证关系,旨在通过考场写作实例逐步深入地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进行逻辑推理,提升论证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