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学数学教育》2012,(7):109-111
“倍的认识”是人教版教材二年级上册第76页的内容。“倍”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也是承前启后的重要概念,“倍”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它是学生今后学习分数、百分数、比、比例等知识的重要基础。罗素在《教育的目的》一书中写到:“儿童教育中所教的概念少而重要……儿童应该使这些概念成为他自己的概念,并且...  相似文献   

2.
画图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文以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倍的认识》的教学为例,通过设计“倍”的串联问题,引导学生采用画图法,建构“倍”的概念,学习“倍”的相关知识,在逐渐抽象中实现思维的进阶,最终领悟本质。  相似文献   

3.
“倍”是一个重要的数学概念,它可以表示两个量之间的比较关系。在教学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倍的认识”时,教师可以以学生的已有知识与生活经验为基础,由“相差关系”引出“倍数关系”,引导学生感知倍的认识;再通过取球活动等例子丰富学生对“倍”的感知,从而建立“倍”的概念;最后让学生结合巩固拓展练习,强化倍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倍的认识”是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教师通过分析教材编排逻辑以及学生认知基础,确立了教学目标,并引导学生经历“从多元表征中建构倍的直观模型、从变式比较中理解倍数关系、从直观模型中抽象倍的数量关系”的过程,使抽象、推理和模型等数学思想的培养贯穿教学始终,从而帮助学生有效理解倍的概念,精准把握倍的本质,真正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倍的认识”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在比较两个数量的关系时,有两种基本方法:一种是比较它们的大小关系(相差问题),另一种是比较它们的比率关系(倍比问题)。“倍”是由两个数量相比较而产生的,它的本质是两个量之间的关系,以一个量为标准,另一个量有这样相同的几份就是它的几倍。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而言,这是第一次接触比率,理解起来比较抽象。如何帮助学生建立“倍”的概念,深入理解“倍”的本质,是本节课教学中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基于以上认识,我们进行了多次教学实践,下面呈现两次典型的教学过程及思考。  相似文献   

6.
如何培养学生解应用题的能力,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注意应用题的阅读指导,培养审题能力。有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比较抽象,而且复杂多变,常有学生因审题不准而将题解错,怎样审题呢?1.指导学生读“准”题。例如:①学生到公园铺草坪,五年级学生铺了164平方米,比三年级学生铺的3倍多8平方米,三年级铺草坪多少平方米?②学生到公园铺草坪,五年级学生铺了164平方米,比三年级铺的3倍少8平方米,三年级铺的草坪多少平方米?③学生到公园铺草坪,五年级铺了164平方米,三年级比五年级的3倍多8平方米,三年…  相似文献   

7.
“时分的认识”是小学数学二年级的教学内容。此课要求学生认识钟面、时针、分针和秒针,知道1时=60分,会看钟表。对于小学二年级的学生而言,时间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不容易理解。因此,在教学中存在着“时间单位抽象、进率难理解”的困难。为了解决这个困难,我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8.
倍的概念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非常抽象。这个阶段的学生的思维模式以形象为主,概念教学必须引导学生通过摆拼、画图等活动化抽象为具体,直观的建立"倍"的概念表象,从而实现对"倍"的理解与建模。  相似文献   

9.
设计背景:“倍的认识”是人教版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中的内容,是学生接触“倍”的概念的第一节课,目的是让学生经历“倍”的概念的形成过程,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涵义,初步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维,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推理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0.
“小数的意义”一课编排于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在三年级通过具体情景初步认识了小数;另外小数在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孩子们有较为丰富的生活经验。但作为一节概念课,本课对学生来说还是比较抽象。如何激活学生的已有经验,充分挖掘概念本质,让孩子们亲历知识的完整构建过程,成为笔者执教“小数的意义”一直试图突破与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正>“周长的认识”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是“图形与几何”领域概念教学的重要部分,注重让学生体会一周、感悟边线,真正理解周长的概念,并能灵活计算周长。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立足于整体视角,以生活情境展开,让学生经历“具体—抽象—具体”的探究过程,旨在:一是要让学生体会周长概念的本质,明晰“一周”的含义;二是要让学生深刻理解只有封闭的图形才有周长,加深对“封闭”一词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一、说教材《倍的认识》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数学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76页例2、例3的内容。“倍”是小学数学中比较抽象的一个概念,对二年级学生来说是陌生的、抽象的,好在前面有了乘法的认识以及几个几的教学,为本节课做了铺垫。例2的教学引出了“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例3则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所以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为后面学习求几倍数的问题和用倍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科学课》1997,(2)
○你用“概念是抽象出来的”这句话为题,打算说明什么问题? ●从中年级开始教学生形成科学概念,“概念”是什么?我们如何教学生形成科学概念?在我们的教学中,概念是抽象出来的吗?是由谁抽象出来的?是在什么基础上,怎样抽象出来的?许多问题值得研究。 概念同表象相比,表象是通过感知在头脑中形成的  相似文献   

14.
“倍”是抽象的数学概念。在小学低、中年级有关“倍”的应用题教学中,学生初学时往往迷惑犯难。怎样解开“倍”之谜,带领学生从“倍”的困扰中走进解析“倍”的自然王国呢? 一、分析“倍”的含义 1.建立“倍”的概念。根据学生的认知心理,利用浅近易懂的实例,辅以生动、形象的实物、图形演示,引发学生的“直觉思维”建立“倍”的概念,是认识“倍”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15.
“时分的认识”是小学数学二年级的教学内容。此课要求学生认识钟面、时针、分针和秒针,知道1时=60分,会看钟表。对于小学二年级的学生而言,时间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不容易理解。因此,在教学中存在着“时间单位抽象、进率难理解”的困难。为了解决这个困难,我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16.
简评     
建立“倍”的概念的关键,在于联系学过的“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的知识,真正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而这对于思维能力还比较薄弱的二年级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难以理解的。因此,如何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考试周刊》2015,(85):80-81
<正>一、背景分析"倍"是小学数学比较抽象的一个概念,也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概念。"整数倍"的学习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比率,小数倍、分数(表示率)、百分数、比的内容,都可以看成是对"整数倍"的扩展。本单元内容原来分散在二年级上册和二年级下册,修订后教材把倍的知识后移,集中放在三年级上册,它不再受所学乘、除知识的限制,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教学内容也更具逻辑性。本节课的关键是联系"一个数里面包含几个另一数",通过迁移建立倍的概念和简单的数学  相似文献   

18.
倍数应用题教学应注意的问题曲靖师范第一附属小学王丽端在倍数应用题中,“倍”的概念及相应的“求甲数是乙数的几倍”的内容是最基础的知识。教学中,要充分运用直观教具、学具,引导学生观察操作,逐步一抽象出“倍”的概念。要准确地把握每个例题的作用。如“倍”的概...  相似文献   

19.
初中数学概念课的教学,重在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概念的基础上,灵活运用概念解决相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归纳、抽象、概括等一系列思维活动,从而获得概念.本文以苏科版教材八年级“立方根”教学为例,让学生感受概念的自然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20.
三年级作文片断训练之我见福建同安县教师进修学校翁耀波一、指导观察.选择材料。处于由练习写话向写片断过渡的三年级学生,初写作文最大的困难就是“无话可说”、“无材料可写”,如果仅靠教师传授抽象的写作知识,是难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的、因此,教师加强观察的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