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育是培养学生拥有正确审美意识、形成正确审美能力的教育,也是素质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单单是美术、音乐等学科的教学任务,在“五育并举”旗帜下,各学科都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让每个学生都能全面发展.数学学科的严谨性、简洁性与客观性,也是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资源.因此,数学教师也要创新教学方法,探索美育与数学知识的契合之处,既要凸显数学教学的逻辑,又要彰显数学的美,给学生的学习带来更满足、更自豪、更幸福的学习感受.  相似文献   

2.
欧清燕 《亚太教育》2022,(23):60-63
自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被提出之后,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中也开始重视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以及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养成。学科教师也开始从教材内容、课外教学资源等多个角度入手,为学生挖掘德育元素,使德育教育和学科教育同步进行。实践证明,开展德育教育能够让学生受益终身。在初中阶段地理课堂上,教师也应当重视德育的渗透,使学生能够养成各种情怀和道德,同时对资源观念、环境观念等也要形成正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德育是初中地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正确的价值观有着重要的意义。地理教师要利用初中丰富的地理资源,充分利用学科优势,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科学的思维和良好的品德。  相似文献   

4.
实验是化学的灵魂,通过化学实验,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化学概念,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熟悉实验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实验操作基本技能。实验是化学学科的重要内容,但学生更是实验过程中的重要资源。在实验过程中,重视学生资源,是提升实验教学效果的关键。教师要从学生学习的需要出发,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从而有效的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对此,教师可对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资源的利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劳动教育肩负着培养新时代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使命。核心素养是新课改对学生能力培养的最终目标,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培养侧重点,物理学科作为教学基础学科担负着培养学生科学能力的责任,所以其核心素养的培养可以依托科学社团,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进行策划,以形成系列创新课程。即一方面,教师要全力挖掘生活资源,以改进教学设计;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引导学生感知、思考、表达和交流,然后在师生和生生交流过程中将思维引向深入,如此可培养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中的科学思维、科学态度与责任。  相似文献   

6.
木永顺 《云南教育》2005,(17):27-28
德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思想观念,形成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的教育。学校德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关系到我国未来的社会风气、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小学的学校德育,主要是通过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来实施的,但其他学科也有责无旁贷的责任。地理学科是一门关于自然、社会和环境的综合学科,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课程资源,可以配合思想政治课,为学校德育工作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7.
王小亮 《中学科技》2023,(9):66-67+70
<正>在“三新”改革背景下,化学教学不仅要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也要注重对学生的能力、素养进行培养,通过探究教学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思考,促进学生学科素养、综合素养提升。高中化学学科素养作为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中的关键,也是学生综合素养的体现,教师有必要在实验探究过程中为学生传授知识,发挥化学学科素养为学生提供的学习支持,不仅有利于学生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培育正确的学习思维和学习态度,还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为今后化学知识探究学习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现代教育注重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已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地理学科是以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和人地关系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核心是人类活动,所以地理学科在培养学生人文素质方面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基于此,教师在地理教学中应不断探索,努力挖掘高中地理学科中有助于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显性或隐性的课程资源,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进而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9.
《考试周刊》2017,(20):176-177
有人说:"学科素养的形成,是学科知识积淀的结果",也就是说,作为新时期的高中政治教师,我们要通过多种活动的组织来为学生的发展做好基础性工作。所以,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做好教材的研究工作,要从多角度入手来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理性精神、法制意识、人文素养和在公共参与意识的培养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为学生健全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从初中语文的教学内容和学科特点出发,初中语文教学在弘扬民族精神和培养民族意识方面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比拟的优势。本文笔者认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语文学科的优势,在语文教学中充分渗透德育,大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品格,帮助学生形成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以及崇高的理想和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相似文献   

11.
小学科学教学中渗透项目式学习机制,符合学生学习实践的具体要求。教师要建立正确的教学认知,对项目式学习方式展开科学规划,确保教与学能够顺利贯彻和执行,让学生顺利进入到深度学习环节,并在多方互动交流中形成学科认知能力。学生对项目式学习有比较强的敏感性,教师要做好学情调查,以便做出匹配性设计。  相似文献   

12.
金星 《科幻画报》2022,(11):229-230
如何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充分发挥数学学科的教育本质作用是每位数学老师必须要足够重视而且认真对待的课题。本文通过回顾数学学科历史,立足数学学科现状,放眼数学学科未来,强调在数学学科课堂教学中凸显德育教育,从各个层面对学生的意识形态进行影响与打造,使其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从而完成数学德育教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朱映梅 《天津教育》2022,(18):52-54
<正>初中生即将要迈入独立意识更加强烈的青春期,其思想意识方面的发展也非常迅速,而道德与法治学科作为一门有益于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念以及高尚情操的重要学科,其课程的开设大大有助于锻炼学生的良好学习和生活习惯。与此同时,时事资源作为信息时代的重要产物之一,有着即时性、社会性等特点,但也有着不稳定的导向性,可能会对学生思想观念形成造成不良影响的因素,也因此这就意味着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师在融入时事资源教学时要更加谨慎,要能确保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引导学生更加有效地品悟时事资源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思想品德因生活而形成,其教学资源也都蕴含在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之中。因此课程标注也相应提出要构建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生活化,其主要缘由便在于要学会从现实生活中开掘课程资源。要从生活中开掘资源,引入典型事例;从教师中开掘资源,强化情感认知;从学生中开掘资源,矫正错误行为,从而为提升品德与社会这门学科效益奠基。  相似文献   

15.
语文学科是我们的母语学科,更是学生从小学到中学甚至到大学都要进行学习的一门重要学科。在小学基础教育阶段,语文学科是培养学生识字认字、文字表达和语言表达和沟通等多方面能力的重要学科,并且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和文章具有较强的德育教育功能,这对小学生正确人生价值观念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应将语文学科作为向学生渗透德育教育的良好途径,使学生通过语文学科学习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为社会培养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打好前站。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改革全面展开以来,强调要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本文立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出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师要以学生为本,结合教材内容,善于挖掘德育资源,善于多维度渗透、点滴浸润,让语文学习不仅是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过程,而且是完善品德修养、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陆安 《山东教育》2008,(6):22-23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历史课要想唤醒学生理智的学习兴趣和持久的求知欲望,就必须实现“内外迁移”,即将课堂教学的视野拓展开来,一方面实现学科内的迁移,凡事力求“合并同类项”,通过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让学生形成尽可能完整、系统的历史认识,另一方面追求学科外的迁移,将学生在社会生活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积淀下来的“缄默知识”激活,充作历史课程的资源,  相似文献   

18.
孙玲玲 《考试周刊》2011,(78):163-163
目前,初中德育工作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初中思想品德课是关系着中学德育工作的一门主要学科。它对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由于思品学科本身的特点、性质,在教学中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科知识教育与德育教育相结合,知与行相统一。  相似文献   

19.
邱修庆  徐嫄 《广西教育》2007,(4B):18-19
新课程主张“课程发展就是教师发展”,强调课程与教师一体化,鼓励教师要创造性地用好教材,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融入自己的学科精神和智慧,对教材知识进行教学重组和整合,选取更好的内容对教材进行深加工,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来,充分有效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将教材的知识激活,形成有个性的教学,真正发挥教材给学生增长知识、提升能力的作用。本文就驾驭建构教材和开发利用课程资源,从如下三方面谈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20.
环境教育旨在帮助人们形成正确的资源、环境观和人口观;规范人们的环境行为,提高人们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也是基础。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基本问题,以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在教学实践中,地理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在教学中不断渗透环境教育的理念,把地理教学和环境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本文对此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