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著名的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在他的《教育漫话》一书中有这样一段发人深省的话:“儿童一旦懂了得尊重与羞辱的意义,尊重与羞辱对于他的心理便成为最有力量的刺激。如果你能使儿童爱好名誉,惧怕羞辱,你就使他们具备了一个真正的原则,  相似文献   

2.
家教名言     
一个人不应受名誉、金钱和地位的诱惑,去忽视正义和其他德行。——柏拉图儿童一旦懂得尊重与羞辱的意义之后,尊重与羞辱对于他的心理便是最有力量的一种刺激。——洛克  相似文献   

3.
当代青年教育专家魏书生认为:差生是可以转化好的。他说:“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却有不负责任的教师。”那么,教师应如何针对差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教育呢? 一、尊重学生的自尊心,消除自卑心理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过:“儿童一旦懂得尊重与羞辱的意义,尊重与羞辱对于他们的心理便是最  相似文献   

4.
“因材施教”历来为教育家所看重。优秀教师总是能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施以不同内容和方法的教育。与不同水平、层次学生的谈话也必须采取“因材施教”的原则。一、对“后进生”应采取积极的教育,注意发现学生的长处,寻找其闪光点,想方设法地激励他,言词间注意不要挫伤学生的自尊心。英国教育家洛克说:“儿童一旦懂得尊重与羞辱的意义,尊重与羞辱对于他的心理便是一种最有力的刺激。”积极赞扬后进学生任何一个微小的进步,会使孩子勇气倍增,并能调动其潜在的积极因素,使之积极投入班集体的各项活动。人不仅有水平的差异,智力、能力的发展也…  相似文献   

5.
几乎每所学校的每个班级都有几个比较调皮、后进的学生,一般表现为品德不良、学习成绩差.我们称这类与大多数学生不同的少数学生为个别生.尽管为数不多,但教育不好,给整个班级工作带来的麻烦却不少.因此,个别生教育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都会碰到的课题.本文就此谈点看法.一、尊重是个别生教育的前提英国教育家洛克说:"儿童一旦懂得尊重与羞辱的意义,尊重与羞辱对于他们的心理便是最有力量的一种刺激."尊重学生就是对学生自身力量的信任,这是新型尊师爱生关系的具体体现.个别生的自尊心往往被自卑感所掩盖,对他们的尊重与信任尤  相似文献   

6.
带好班级,教好学生是班主任的基本任务。一个班的学生总的来讲总有好、中、差之分。教育学生时,不能都用同样的方法。一、对差生宜用关心法差生在班级中人数不多,但教育难度大,应把差生列为教育的重点。英国教育家洛克说:“儿童一旦懂得尊重与羞辱的意义,尊重与羞辱对于他的心理便是一种最有力的刺激。”对待差生应首先动之以情,然后再晓之以理。对后进生要以真诚的心去激起他们情感的浪花,取得他们的尊重和信任,开启他们心灵的大门,要用热情的话语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弃旧图新;要认真了解和分析他们存在的问题的原因,对症下药。…  相似文献   

7.
尊重儿童已成为当今教育界的共识,在实践中教育者也正在努力实现对儿童的尊重。然而,何为尊重儿童?如何正确理解对儿童的尊重而不失之偏颇呢? “尊重”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重视并认真对待”,成人在使用此词时也基本沿用此义。例如“相互尊重”、“尊重你的意见”、“尊重你的选择”等等。由此可见,尊重儿童应该是对儿童心理表现、儿童的任何行为都重视并给予认真的对待。  相似文献   

8.
尊重儿童的天性 当你问到儿童的作业时,他常会直截了当地回答:“我把做作业的事忘了。”你不必惊奇。这是因为有些新的、未知的东西使他入了迷,占据了他的全身心。  相似文献   

9.
■在教育流浪儿童的过程中,始终做到尊重孩子、信任孩子,即使孩子犯了错误,也不当众羞辱,更不实施体罚或变相体罚,而总是千方百计创设条件,让孩子自己认识错误,自觉改正错误。这是革命人道主义的教育方法,也是被实践证明了的行之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姚灶华 《中国教师》2012,(21):34-36
<正>"如果你使儿童爱好名誉,惧怕羞辱,你就使他们具备了一个真正的原则,这个原则就会永远发生作用,使他们走上正轨。"——摘自约翰.洛克的《教育漫话》外在管理的效果总是有限,人最强大的是内心,如果我们能想办法改变学生的内心,那就等于找到了一个永久的原则,它能在人生中长久地发生作用。教育者认为"名誉"可以担当起这一责任,因为"名誉"是人内心的需要。正如  相似文献   

11.
采用中国和加拿大学者合作编制的问卷,以288名中国与加拿大儿童青少年(7~14岁)为被试,考察他们对父母在家庭教育中使用的纪律教育方式所做的判断和推理,结果发现,中国和加拿大儿童青少年普遍对爱的撤回给予较低评价,而对教育诱导的纪律教育则有较高认可度。随着年龄的增长,被试对羞辱和爱的撤回的家庭教育方式的评价会更低,认为这是一种"心理控制",对儿童的自我价值感和幸福感有不利影响。在对羞辱方式的评价中,只有10~11岁年龄组对社会比较羞辱的评价高于连带羞辱。对父母纪律教育方式的评价和对心理伤害的知觉有一定文化差异。两国儿童青少年对家庭纪律教育方式的道德判断与推理共性大于差异。  相似文献   

12.
敬畏生命     
想必你见过这样令人心醉的场景:明媚和煦的春光中,在远离闹市的一块青草地上.一个学步儿童脸上洋溢着幸福,迈着稚嫩的双腿,走向一朵无名的小花……那一刻我好感动:这就是生命!你可能知道“尊重儿童”的教育理念,但看到这一幕,也许你会明白尊重儿童莫不如尊重生命!  相似文献   

13.
人是宝贵的社会财富,无论过去还是现在,不尊重人、不提高人的价值的教育,是真正落后的教育,是不人道的教育。在为了儿童发展的前提下,教师有最大的自由。正如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引用比埃默森的说法:教师"尊重儿童,尊重他到底,但是也要尊重你自己……关于儿童的训练,有两点要注意:保存儿童的天性,除了儿童的天性以外,别的都要通过锻炼搞掉;保存儿童的  相似文献   

14.
尊重自我     
现在老师们总是问:“我如何能让学生尊重我?他们在见到我之前就已经决定当我走进教室时表现得不尊重我了。”很明显,你是无法让所有人都尊重你的。你可以去要求他人尊重你,可这是无法强迫的。儿童已经理解了这个概念,所以他们偏要执拗下去,反抗你要求尊重。  相似文献   

15.
斯宾塞是19世纪英国著名的教育家、哲学家和社会学家,他是倡导尊重儿童权利的先导,认为尊重儿童的权利,是他成功进行快乐教育的主要原因。他的儿童权利观有其独特之处,他认为儿童具有说话的权利、渴望得到公平的权利、自尊受到尊重的权利、机会均等的权利、独立思考和判断的权利以及自我选择的权利。研究斯宾塞的儿童权利观,能够使我们更明确地理解与尊重儿童的权利,使儿童权利得到更充分的保护和对待。  相似文献   

16.
儿童与大自然之间所具有的神圣的关联乃至于神秘的融合可以用我—你关系来定位。这种关系的特征主要通过二者之间呈现出的非对象性关系、二者之间的本体相融性以及儿童对于大自然的无意识性体现出来。只有尊重儿童与大自然之间这种我—你关系,才能捍卫儿童精神的神圣性与完整性。  相似文献   

17.
像上帝     
有一个长者,心态平和,对一切都充满爱心。凡是他做的事,总是结局美满。大家都很尊重他,经常有人来向他请教。长者的一个邻居非常嫉妒他。有一天,这个邻居来到他面前,盛气凌人地问他:"我富甲一方。可为什么大家更敬重你呢?你看,我像谁?"长者笑了笑,友好地说:"你像上帝。"邻居得意地笑了,但他还不解气,想再羞辱一下眼  相似文献   

18.
教育者对儿童问题行为的管教方式可分为非正面管教和正面管教,前者以压迫和强制的手段使学生服从,后者则是在尊重和平等的基础上引导儿童自主改变。正面管教是以相互尊重与合作为基础,坚持和善而坚定的原则,在孩子自我控制的基础上,培养孩子自我教育能力的管教方法。在应对儿童问题行为时,正面管教以尊重和鼓励为基石,以帮助儿童体验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为关键,以培育儿童形成良好品德所需的能力为目的。在实际教育中,可采用四个策略对儿童的问题行为进行正面管教:坚定而和善的原则,让学生感受尊重与被尊重;构建相互支持和尊重的班集体,使学生在互帮互助的集体中改正错误;停止外力干预,引导学生在错误中自主学习和进步;审视情绪反应,提供针对性帮助。  相似文献   

19.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活动,教育应当尊重儿童的需要和兴趣,使儿童从教育中、从生长过程中得到乐趣。然而,当前教育中的儿童却明显缺少快乐感与幸福感。教育要尊重儿童的天性,满足儿童正当的要求或欲望,尽可能发现儿童的优点,帮助他们成功,同时帮助他们学会面对挫折和失败。  相似文献   

20.
<正>1."点击"图例——尊重教材,促成人本对话。教材中的图片讲述的是儿童的家庭生活事件和学校生活事件,如与同学闹矛盾、游戏耍赖皮、跟爸妈发脾气、被老师误解等等,每一幅图中的主体都是儿童,图片暗含着对儿童的示范和指导。因此,教师必须尊重教材,创造条件促成学生与文本对话,让教室里的儿童与教材中的儿童形成"你我"之间的对话关系,一起面对并尝试解决成长过程中的烦恼和问题,共同享受成长的幸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