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音乐审美体验是人们的一种心理活动,是音乐审美者在创作和欣赏音乐作品时所产生的心理上的想象、感受、理解的活动,其中由这种心理活动所抒发的审美者的情感与想象对音乐中的审美体验产生了尤为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大量的前人实践结果例证的方法,阐述了人们在创作和欣赏音乐艺术作品时自身和对被观察者的一系列的思想倾向和反应,论证了情感性、想象性与音乐审美体验的关系,得出了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的过程中,创作者和欣赏者由内心的情绪与思想所引发的情感性与想象性在其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这个结论。  相似文献   

2.
欣赏者没有想象力便谈不上艺术欣赏。本文就在绘画欣赏中,如何运用各种想象类型去欣赏作品,谈谈笔者粗浅看法,旨求共识。  相似文献   

3.
一、在聆听与欣赏中,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一)在聆听与欣赏中,发展学生的听觉想象和视觉想象音乐欣赏离不开听觉想象,学生只有通过听觉感知作品形象,然后与自己头脑中的表象储备即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对接,获得音乐和情感体验,产生想象中的形象。因而,音乐欣赏呈现在人们面前的不仅是听,还有看的内容,这就是文艺心理学中的视  相似文献   

4.
想象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天赋,在人类一切创造性的活动中,尤其是科学、技术、文化和艺术,想象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在音乐中想象尤为重要,没有想象,音乐是不会有生命力的,通过想象从作曲家、表演者、听众三个角度来阐述想象的艺术感受和美的体验.想象是音乐艺术中必不可少的因素,通过想象,音乐才是美妙的,让人们感受音乐带来的无穷乐趣.  相似文献   

5.
肖强 《师道》2009,(7):74-75
美国作曲家、指挥家科普兰说:“如果你要更好地理解音乐,再也没有比倾听音乐更重要的了,什么也代替不了倾听音乐。”倾听也是为了更好地欣赏。音乐欣赏教学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部分,学生通过聆听感受、参与演唱演奏或表演,可以丰富音乐知识,培养音乐感受能力和鉴赏能力,充分发挥想象能力,进而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李漫 《早期教育》2007,(12):47-47
想象情境,指的是能激发幼儿想象的热情,留给幼儿自由想象空间的教学情境。歌德说过:“一件艺术作品是由自由大胆的精神创造出来的。我们也应尽可能地用自由大胆的精神去观察和欣赏。”音乐是用声音来塑造形象的艺术,但在音乐形象体系中并不存在音乐形象与现实形象的对应关系。因此,只有通过艺术想象,音乐所包容的内涵才能在音乐形象的世界里得以体现。  相似文献   

7.
张铭明 《山东教育》2005,(28):50-50
“音乐想象”是一种心理现象,它是音乐由押象感受到形象感受的一座桥梁,人们在欣赏、演奏或演唱音乐作品时,往往通过“音乐想象”来重新塑音乐中的“形象”,从而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达到审美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文学创作离不开想象,对文学作品的欣赏理解同样离不开想象,想象可充实作品原本含蓄的描述,使之情感变得更丰满,想象甚至还可以充实情节,使之更具有广阔的思想内涵和丰富的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9.
音乐艺术欣赏的过程,就是对艺术的再创作过程?音乐艺术欣赏的这种再创作往往是从情感体验开始的,在欣赏过程中,又逐步开始了认知.思考,继而产生联想和想象.从而达到有了通感和共鸣的层次。章探讨了人们在艺术欣赏过程中对艺术再创作的心理现象.指出艺术欣赏中,显露出来的不同的审美感受,乃是欣赏个人长期的生活知识的积累、审美理念、趣味等众多因素发挥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针对组织教学、基础训练和欣赏教学这三个教学环节,阐述了本人在日常音乐课堂教学中有所成效的一些做法:一、利用课间时间,借助音乐的渲染性,以乐感人,营造音乐氛围来组织教学;二、通过创设情境,增进创造性来丰富基础训练;三、展开想象,借助文学的外套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鉴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