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现代中国社会物质产品大为丰富,整个社会由原来的卖方市场转变成为买方市场.在改革开放的这几十年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不变价年均增长率持续的高速增长.中国成为世界上增长最快的消费市场,消费成为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此而言,中国将要进入消费社会.本文阐明我国将要进入消费社会之时,消费社会下的文化和消费文化之间的关系--和谐消费文化引领消费社会下文化的健康发展,即社会文化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带动社会文化传播的良好运行,促进社会文化消费者的素质全面发展以及推动社会文化风气的良性运转.并且,提出在建立和谐消费环境、提高人的素质和消费力以及建立健全消费价值评价体系和社会保障机制三方面构建和谐消费文化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美国消费社会初期的男性消费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末期。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个现代消费社会在美国逐步兴起与发展。消费成为美国生活方式和大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人们普遍相信消费是一种女性化行为。而忽略了男性作为消费者的角色。但高涨的消费浪潮将美国男性卷入了不同层次的消费活动中。男性开始成为美国现代消费社会的一部分。随着20世纪的推进,男性消费群体的兴起逐渐获得了社会大众的普遍认同。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鲍德里亚《消费社会》文本的细读,认为其在对消费社会进行总体性分析时,始终贯穿着对文化的关注和分析。他认为“符号消费”背景下的消费社会的文化,以商品和媒介的形式存在,主要表现出平面化、日常化、同质化、非现实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在世界范围内的拓展,消费社会的端倪也日渐浮出水面。消费社会的形成、涵义、特点以及消费社会对人的异化作用等,逐渐步入人们的视野,并为国际社会所关注。消费社会对人的重塑作用及消极影响是本文关注的焦点,也是探讨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余妍 《海外英语》2011,(5):323-324,332
在当代中国,随着社会上物质基础的日益丰盛,人们日常生活中所进行的消费,一方面反映了消费者的经济行为与生活方式;另一方面,在消费社会大众媒体的鼓吹与宣传下,对品牌物品的消费还反映出消费者社会身份的认同。越来越多的人将符号消费视为一种能够建构自身身份与提高社会认同的途径,试图通过消费某种品牌的产品来显示自己的社会身份与地位。该文结合波德里亚关于消费社会的符号消费研究理论,试析中国社会现存的符号消费现象,研究认为:在消费社会,人们不仅被大众文化的消费话语和符号操控下进行符号消费,并且这种异化的,虚假的消费模式,在不久的将来会导致整个社会乃至世界承受资源匮乏的压力。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消费社会在国内悄然兴起。消费社会的观念冲击着整个社会的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如何应对消费社会兴起中的道德教育?这势必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前瞻性课题。本文旨在通过反思消费社会观念的演进、消费社会在国内的兴起及对德育工作的影响,继而提出消费社会视域下道德教育的应对策略,对社会转型期的德育工作进行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消费社会与女性消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费与女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当今社会,女性是一个很大的消费群体.消费与女性的关系是由社会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消费社会在国内悄然兴起。消费社会的观念冲击着整个社会的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如何应对消费社会兴起中的道德教育?这势必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前瞻性课题。本文旨在通过反思消费社会观念的演进、消费社会在国内的兴起及对德育工作的影响,继而提出消费社会视域下道德教育的应对策略,对社会转型期的德育工作进行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消费"是现代人最熟悉的词汇之一,消费业已成为人类生活须臾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当今社会,消费已经走向社会前台,成为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但也应该看到,人类不良消费模式所带来的消费问题不仅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们的生态环境,更严重的腐蚀了我们的社会风气。因此,合理界定人类真实的消费需要,摒弃不良的消费模式,塑造生态消费的消费模式在今天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蒋学杰  祝坤 《文教资料》2012,(20):72-74
大众文化是商品经济时代的文化特征,凸显了整个社会文化的转型,是社会变迁的文化表达。作为大众文化的一种重要的表征,城市生活体现出明显的消费社会特征。消费社会及其变迁对大学生的文化影响日渐深入。受不良消费文化的影响,过于关注消费容易使大学生忽视精神领域的追求。在这种新形势下,必须寻找、保障、张扬社会核心价值的消费文化,避免消费社会对大学生的不良文化影响。  相似文献   

11.
现代社会正在由传统的熟人社会转为陌生人社会,人们为了把自己和别人区别开来而进行的炫耀性消费便成为消费的重要内容.炫耀性消费是一种系统化的符号操作行为,有其存在价值和社会功能,蕴含着群体团结和社会控制力量,本质上是社会分层和社会区隔的反映.可以说炫耀性消费背后的意义和内涵在现代社会日渐突出,甚至会超出物的占用和使用本身.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们正在进入一个消费社会的时代。在消费社会中,女性的身体消费活动呈现出了一些新的特征。从福柯的规训视角来分析消费社会中女性的身体消费活动,探究女性身体消费新特点出现的原因,能够揭示当代女性身体消费活动背后所蕴含的权力关系,了解男性在这种权力关系下支配女性所采取的权力技术与规训手段,探索女性在当前消费社会中的地位与处境。  相似文献   

13.
消费社会是鲍德里亚对资本主义社会样态的基本判断。随着互联网、大数据在生产流通领域广泛应用,平台消费成为主导型消费样态。从符号消费到平台消费两者之间不是替代关系,而是深层资本逻辑的继续和剥削样态新近演化的结果,其中蕴含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条隐线,即加速逻辑。增殖而且是加速增殖是资本的“唯一生活本能”,刺激消费而且是加速刺激消费是资本增殖的内在需要。对社会消费样态的不同理论判断影响着对资本主义超越路径的探索。象征交换是鲍德里亚超越资本主义社会的路径设计,而平台则成为当代左翼加速主义超越资本主义的基本技术“超信”,主张在当代资本主义技术速度的基础上再加速,以冲破资本主义外壳抵达后资本主义社会。  相似文献   

14.
消费社会的审美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费社会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许多思想家对"后工业社会"、"信息社会"、"晚期资本主义社会"的一种称谓,它的要义就是从消费的角度来分析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特征,认为这一历史阶段的发达资本主义社会已经进入以消费为主导的社会发展阶段.消费社会的主要特征就在于:社会的高度商品化,社会生活的高度娱乐化,社会思想的高度平面化.消费社会必然引起人们审美观的根本性变化,消费社会的审美观的特征主要在于:审美的日常生活化,审美的感性快感化,审美的大众时尚化.消费社会的审美观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同时也具有发展的局限性.在中国当代的社会之中,消费社会的主要特征已经由于全球化的趋势而日益凸显出来,不过,中国当下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与发达资本主义的"消费社会"有着本质的区别.因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之中,我们应该对于"消费社会的审美观"采取扬长避短、积极引导的态度,在日常生活的审美化的过程之中,以真正的美和审美净化人们的日常生活,升华人们的感性快感,陶冶大众的审美时尚,努力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身的和谐,全面自由发展每一个人,从而使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理论揭示了消费主义的意识形态逻辑是“生产和驾驭社会符号的逻辑”,由此建构的是一个符号编码控制的虚拟世界,现代社会正面临着社会生态平衡丧失和人类精神异化的危机。因此,反思现代消费社会的价值异化及其困境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6.
消费社会视野中的大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果说在以生产为主导的产业社会中,大学的使命是培养生产者;那么在以消费为主导的消费社会中,大学的使命则是培养消费者.在消费社会中,消费不再是生产的一个后继环节,却象征着地位,意味着一种新的道德.作为对产业社会的一种超越,消费社会在迎来物质丰裕的同时,也导致人们精神上的贫乏.在盲目"拜物"逻辑所主导的消费主义的意识形态下,目前关于大学的话语方式逐渐商业化,大学所付出的主要代价就是普遍的不安全感,并影响到自身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消费,消费增长是社会生产发展的基本动力,没有消费的增长,生产的增长显得没有必要.消费社会的生产主要是满足人类无限增长的消费需求,这种消费的需求已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生存需求,而是一种符号需求,即消费的物品或服务代表着幸福、美好、个性、地位,等等.因此,消费社会的生产,除了满足人们基本生存需要的使用价值的生产外,更大程度上是一种符号价值的生产.  相似文献   

18.
波德里亚,被誉为“后现代主义大祭司”,是和德里达、福柯、利奥塔等学者齐名的世界上最具影响的后现代主义理论家之一。波德里亚一生著作颇丰,其中以消费社会理论和后现代性的命运方面尤为著名。波德里亚的消费社会理论指出:消费社会的前提是物的丰盛,人们不再消费物本身,而更多地对隐藏在物后面的意义或者意义的差异进行消费。本文试图揭示其消费社会理论的核心,即符号消费的理论及其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早在1907年,经济学家帕腾就宣称“新的美德不是节约而是消费”,从而预见了一个消费社会的到来。在传统社会形态下,如果将消费看成美德,一定会被视为异端学说,但在进入工业社会以来,人类无止境地进行生产,以创造更多的财富,于是生产了就要消费,人类社会步入了一个消费社会的形态。伴随着工业革命,这种现代消费不同于以往之处在于它不是受生物因素驱动,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上世纪西方发达国家进入消费主导的时代,消费不再简单地只是经济学和社会学意义上的需要———满足的活动而构成消费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工具理性的成就和物质的丰裕为表象,借助大众传媒与消费大众心理的里应外合,大众消费被成功地规划和组织并被纳入社会生产体系,同时有力地证明了社会的合法性。对于消费意识形态应该有如下的认识,即它是一定社会历史的产物,它是社会控制形式变迁的结果,它也是消费文化的现代表达,同时它也促生了新的人的自我异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