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近些年,学生的各种问题频发,打架、厌学、早恋、自闭、多动、沉溺网络……我们看到的是孩子身上的问题,想着要如何解决眼下我们看到的孩子身上的症状,但是效果却反反复复,好了再犯,或者根本无效. 学校设立心理咨询室已两年有余,通过一些家庭的案例,我们可以概括这样一种现象:"家长有病,孩子吃药".是的,如果根源在家长身上,那么给孩子吃多少药当然都是效果不佳的.  相似文献   

2.
在我们身边常常会看到一个现象:有些孩子学习很积极,几乎不用家长操心,同时学习成绩也非常优异;而另外一些孩子学习很被动,家长为此伤透了脑筋,天天催着他学习,可是学习成绩却往往不好。很多家长对此归结为“人家的孩子听话”。其实不然,这涉及到学习的自主性问题。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  相似文献   

3.
正一、智力障碍儿童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智力残疾儿童所进行的特殊形式的家庭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不同的。智力障碍儿童未来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的早期教育,可以说孩子未来的命运掌握在家长的手里。孩子是家庭的希望。如果教育得当,智障孩子同样能够拥有美好的明天。儿童的社会交往活动,首先从与父母的交往开始,而且与父母交往的频率最高,他们学习的第一个老师就是家长。这些对家长来说做起来特别困难,缺乏借鉴的  相似文献   

4.
劳肇燕 《教育导刊》2004,(22):27-29
“儿童多动综合症”,又名“儿童注意多动障碍或脑轻微损害综合症”,俗称“多动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心理疾病,患病率甚高,发病率为3%左右。“多动症”患儿自控能力差,主要表现为活动过多、注意力不易集中、冲动任性、学习困难。近年来,患“多动症”的孩子数目不断增加,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常有家长反映,甚至忧心忡忡地向我们诉说:  相似文献   

5.
目前有相当多的幼儿园在给幼儿布置家庭作业,而我却给家长布置作业。因为在工作中我看到不少幼儿家长缺乏科学育儿知识,在家庭教育中往往不顾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教育规律,例如在生活上对孩子百依百顺,过分溺爱孩子;在学习上则强要求、高要求,强迫孩子学这学那。为了帮助家长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我们曾尝试过各种做家长工作的方法。但由于我们地处山区,人口居住分散,开办家长学校,召开家长会有一定的困难;开设家教宣传栏,与家长口头交流等方式对于接送孩子的家长能起到一定的作  相似文献   

6.
如何帮助孩子学好功课,是家长最关心的话题。特别是有些孩子智力正常,脑子不笨,学习也很努力,可无论家长、老师怎么教,他们的成绩也上不来。这些孩子因自己不如别人而感到自卑,其父母为此更是着急。根据现代教育工作者研究发现,这些儿童与其他儿童在智力上没有什么区别,所不同的是这些孩子存有学习障碍,教育心理学称这样的孩子为“学习障碍儿童”。学习障碍(Learning Dis-abilities简称LD)一词是1963年美国柯克(Kirk)最早  相似文献   

7.
“儿童多动综合症”,又名“儿童注意多动障碍或脑轻微损害综合症”,俗称“多动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心理疾病,患病率甚高,发病率为3%左右。“多动症”患儿自控能力差,主要表现为活动过多、注意力不易集中、冲动任性、学习困难。近年来,患“多动症”的孩子数目不断增加,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常有家长反映,甚至忧心忡忡地向我们诉说:他的孩子整天坐不住,特别好动,东跑西看,什么东西都要摸一摸,玩具到处扔,叫他坐下来听故事,但往往坐不到五分钟又跑了;有的家长说他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上课小动作多;还有的说他的孩子是个“捣蛋鬼”,到处捣…  相似文献   

8.
所谓“学习困难”,通常是指智力正常而学习效率低下,处于持续困难状态。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越易出现“学习困难”现象,到了初中,学习困难者一般占23%左右,即使学习成绩中等的孩子,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学习困难。就家庭而言,相当数量的家长在对待学习困难孩子方面,至少存在着以下的五种弊病。 1.“亡羊补牢”。患此“病”者平时不关心孩子的学习,不留意孩子学习过程中的异常现象,即使发现孩子学习上有问题也掉以轻心,待到孩子学  相似文献   

9.
1.什么是多动症?儿童多动症又叫儿童多动综合征、注意力缺陷障碍、轻微脑力功能失调、多动性障碍等,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心理疾病。其症状以注意力涣散、活动过多、冲动任性、自控能力差等为主,并有不同程度的学习困难,但患儿智力一般都正常或接近正常。引发多动症的病因有:①脑神经递质数量不足。②脑组织器质性损害。③遗传因素。④其他因素。如家长教育方式失当;过多食用人工色素、防腐剂、保鲜剂等;环境污染导致的铅、铝及化学物质中毒等。2.好动与多动症有什么区别?不少家长与老师对平素喜爱活动、较为顽皮或不大遵守纪律的孩子动辄冠以“…  相似文献   

10.
越来越多的家长们都已经开始认识到,家庭教育是少儿成长的首要环境和重要环境,家长们都觉得自己在全力以赴。与此同时,孩子们讨厌家长、讨厌学习与心理疲劳现象却日益增多。这就是独生子女家长过急的心理和采取过激的家庭教育方式的必然结果。一、对待孩子学习上的过急与过激行为1、包办代替。在学习上的包办代替,是智力正常学生造成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主要表现:替孩子检查作业,替孩子答(难)题,甚至替孩子擦作业,替孩子整理书包等,或在孩子做作业时陪在一边。家长心理:纯粹是以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为主要目的,能拿出漂亮…  相似文献   

11.
<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又称儿童多动综合征,简称多动症。近年来,疑似多动症或自闭症的"特殊学生"逐年增多,作为拥有二十年教龄的班主任,笔者对此深有感触,对于多动症儿童的教育成为摆在学校面前的新难题。一边是学校的无奈、教师的心力交瘁,一边是孩子的无辜、家长的无助。家长和班主任如何对多动症儿童进行疏导?笔者谈谈自己的看法。一、家长对多动症儿童要有耐心和爱心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也是孩子的第一位教师。  相似文献   

12.
顽皮的孩子显得可爱,顽劣的孩子令人头疼,不知疲倦的孩子却让家长束手无策,如果你有一个多动的孩子,千万别以为这都是孩子的过错……据美国国家健康研究院的报告,儿童多动症影响3%  相似文献   

13.
生活中,会经常看到我们的孩子在公共场所肆无忌惮地喊叫、奔跑和吵闹,而很多家长却漠然视之。让我们看看北欧的孩子和家长是如何做的吧!最近,我到北欧四国旅行.对那里无所不在的儿童"公共意识"留下了深刻印象。从芬兰的赫尔辛基国际机场排队安检去  相似文献   

14.
重视音乐启蒙教育促进幼儿智力发展西北师大实验幼儿园沈一梅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学习音乐的孩子越来越多,而且年龄越来越小,这无疑是一个可喜的现象。然而,与此同时却出现了很多值得注意的问题,不少家长强迫孩子接受音乐教育,不顾孩子愿意与否,花高价购买...  相似文献   

15.
目前钢琴教育以其对儿童各方面的益处成为了广大家长为孩子选择素质教育的首选.但在广大琴童中不一样的孩子所体现出来的学习效果却并不一样,有轻松优秀的,也有吃力困难的.本文就会对这种现象的成因——学习习惯加以阐述,以说明不同的钢琴教育会对儿童的学习习惯产生完全不一样的影响.进而使广大家长对钢琴教育对儿童学习习惯的重要性有一个清晰的理解,以选择真正能使孩子受益的钢琴教育.  相似文献   

16.
学习是少年儿童的主要任务。关心孩子的学习,重视孩子的成绩,是每位家长所看重的问题。但是,好多家长只重视孩子得了多少分,而对孩子的智力情况,对孩子学习优秀或不佳的原因,却很少分析,很少关心。成绩好便一好百好,高枕无忧;成绩差便不问青红皂白,一通指责呵斥。这种偏重知识、偏重现象,而轻视智力、轻视分析的做法,不仅会影响孩子今天的学习成绩,还会影响到孩子今后的工作能力。所以,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一定要树立正确的观点,采取正确的、有效的方法加以引导。而要想达到这一目的,就要了解、学习一些心理学知识。学习是…  相似文献   

17.
<正>一、儿童水墨画教学现象扫描随着家长越来越重视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许多孩子开始了琴棋书画修学之路,有不少孩子选择了学习水墨画。这对于我们美术教育工作者来说,应属幸事。但我们也发现,不少孩子在学习水墨画的道路上,走得并不顺利也不顺心。现象扫描1:一些学生的水墨画  相似文献   

18.
家园合作,是幼儿园和家庭都把自己当作促进儿童发展的主体,双方积极主动地相互了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通过幼儿园与家庭的双向互动,共同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而在幼儿园,常常有这样一些孩子,他们在某一方面或某些方面发育落后于正常孩子,例如,智力落后、学习困难、语言障碍、情感行为障碍等,常把这些孩子称为特殊儿童。因为孩子的特殊性,如何做好正常儿童和特殊儿童的家长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不论是正常儿童还是特殊儿童家长,都是班级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合作伙伴,只有家园双方相互配合,勤于沟通,才能全面了解孩子的情况,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和谐一致的环境,只有家长之间彼此接纳、互通有无,才能真正帮助特殊幼儿在融洽的班级氛围中友好相处,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19.
一、儿童水墨画教学现象扫描 随着家长越来越重视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许多孩子开始了琴棋书画修学之路,有不少孩子选择了学习水墨画。这对于我们美术教育工作者来说,应属幸事。但我们也发现,不少孩子在学习水墨画的道路上,走得并不顺利也不顺心。  相似文献   

20.
作为教师和家长不要轻易地给一个孩子下定论,譬如这个孩子很聪明,那个孩子脑袋不够用,因为智力的高低与成就的大小之间并不一定是等号.当然,我们不能否认智力高的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的优越性,但作为孩子本身,他们不会意识到这些,他们认为大家都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事实也证明了,聪明的孩子并不是个个都有出息,相反,智力不出众的孩子却因自己的努力而收获成功的例子并不少见.因此,每一个孩子都应该被呵护,特别是对于后进生,更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的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