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现场师:老师这里有两个玩具球,一大一小。我们用它们来代表10磅重的铁球和1磅重的铁球。这两个铁球同时从同一高度落下来,结果会怎样?(教师做两个玩具球同时下落  相似文献   

2.
按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理论,让两个重量不同的木球和铁球,从相同的高度自由落下,铁球落得快,木球落得慢。伽利略发现了问题,向亚里士多德理论发出质疑.实际上是从逻辑推理开始的。  相似文献   

3.
在理解中操作在操作中理解──谈《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一文的难点突破湖北冯发柱,刘文芬引导学生理解下列三个句子是教学《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六年制小语教材第八册21课)一文的难点。1.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的一定先着...  相似文献   

4.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这一课,我们大家都学过,它介绍了伽俐略用科学的实验方法,推翻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的一直被人们认为是真理的论断——“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同时从同一高处落下来,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的10倍”。(注:1英磅=0.454千克)  相似文献   

5.
如果让一张纸和一个纸球同时从同一高处落下,那么孩子们肯定会说纸球先着地,因为纸球是个球体,受空气阻力小,而纸会飘,所以下落速度慢,实验过后确实是这样。如果让一个轻的铁球和一个重的铁球同时从同一高度落下呢?从孩子们的猜测记录上发现:重的铁球先着地,轻的铁球后着地,为什么这么猜?解释:因为重的物体下落速度快一些。真是如猜测的一样吗?准备实验了,做几次呢?有的说两次,有的说三次,或者更多,听到一个声音“越多越好”,是的,取得的数据越多越能说明问题,至少五次吧。孩子们开始实验了,他们有的站在桌子上,有的站在椅子上,小组内有同学…  相似文献   

6.
案例(人教版高中哲学下册31页):亚里士多德认为,如果物体由同一高度下落(介质都是空气),重物落得快,轻物落得慢。伽利略对此表示怀怀疑。他提出一个设想,作了如下推论:假如把两个物体绑在一起(图 m_1+m_2),让它在同样条件下自由下落,会出现两种情形:  相似文献   

7.
比萨悬案     
有一个很熟悉的故事,我们很小就听过:16世纪末,意大利著名物理学家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做了一次公开实验:他的两只手中,拿着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一个十磅重,一个一磅重,两个铁球同时脱手,而且同时着地。这个  相似文献   

8.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一文叙述的是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在青年时代怎样追求真理,大胆地用事实来推翻当时权威人士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的关于“铁球落下的速度跟铁球重量成正比”的错误结论的故事。在学生理解了上述内容后,我先就书中的关于亚里斯多德说的话进行了讲解,...  相似文献   

9.
语文世界里有两个句子一有机会碰在一起,就互不服气,常常争个不休。一个句子叫扩句,另一个句子叫缩句。扩句常常拍着胸脯说自己能耐大,能把没出息的短句子变成内容丰富、信息量大的磅礴长句,而这正是表达意义所需要的。缩句轻蔑地说,寸有所长,尺有所短。他能把复杂冗长修饰太多的哕唆句子,删繁就简变成一朵二月花呢。  相似文献   

10.
教学要求 :1 自学、感悟伽利略敢于破除迷信和献身科学事业的精神。2 结合课文内容 ,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 :通过自主、合作、研讨性学习 ,弄清伽利略是怎样不盲目迷信权威的话的 ,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具准备 :教学插图、语段卡片课时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自主读书 ,诱导感悟1 同学们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的课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大家已经预习过 ,现在书就在你手边 ,想不想把课文再读一次?哪就请大家读吧。你想怎么读就怎么读 ,可以默读 ,可以放声读 ,也可以同桌一起读 ,对你喜欢的语段还可以多…  相似文献   

11.
【课例】这是《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第二课时的教学,教师在简单复习之后向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伽利略是一个什么样的年轻人?请大家认真读课文,画出相关的句子,体会一下。学生在认真地朗读与思考  相似文献   

12.
<正>【课例】这是《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第二课时的教学,教师在简单复习之后向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伽利略是一个什么样的年轻人?请大家认真读课文,画出相关的句子,体会一下。"学生在认真地朗读与思考  相似文献   

13.
一年两个台阶,是形容帝舵的跃升速度比一年一个台阶还要更快,也是指帝舵表在产品外观和功能两个方面齐头并进。如果将5年前生产的一只帝舵表和今年的新款帝舵表放在一起。任何人都会大吃一惊,因为差距实在太明显。另外,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每年的表展帝舵都不会被媒体列为重点关注对象,但是如果这种势头保持下去,相信用不了多久情况就会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4.
句式杂糅是指把几种结构或几个意思硬凑在一个句子里,使句子结构混乱,表意不明。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两句混杂,二是前牵后连。一、两句混杂同一内容往往可以有不同的说法,如果把两种说法都用上,糅到一起,就形成两句混杂。示例一:  相似文献   

15.
一位贫农听孩子说今天的语文作业用“以前”造句得了个“甲等”,就问孩子造的是个什么句子。孩子说这句子是:“我家的生活比以前好。”他要孩子说说怎么想起造这句子的,孩子回答:“你不是常对我们讲,我们家解放以前受地主的压迫和剥削,一年到头吃不饱穿不暖,现在有吃有穿,过的日子多幸福!生活不是比以前好吗?”他又问孩子家里的生活为什么比解放以前  相似文献   

16.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这篇课文,记叙的是十七世纪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伽利略解放思想,破除迷信,重视实践,相信科学,打破了亚理斯多德关于“物体轻重不同落地速度也不同”的结论,取得科学研究上新成就的故事。伽利略,生于公元一五六四年,一六四二年逝世,是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有“实验物理学之父”的称号。主张研究自然界必须进行观察和试验。他通过多次反复试验,推翻了向来奉为权威的亚里斯多德认为物体落下的速度和重量成比例的学说。研究了许多力学上的基本问题,首先是关于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相似文献   

17.
英文是一种含糊的语言,有些英文句子,有时有两种不同的含义,这种句子就需要译者运用理智,加以抉择,否则会张冠李戴,弄出笑话来。例如:The man turned out athief.如果把rurn out看作及物动词时,意为“他是一个小偷”;如果把turn out看作不及物动词时,意为“他毕竟是一个小偷”。又如:They were entertaining woman.如果把  相似文献   

18.
17世纪意大利伟大的物理学家伽里略发现的自由落体规律,在《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一文中作了生动的记述。该文论理性较强,长句子较多,给四年级学生的自  相似文献   

19.
两个旅人     
很久以前,两个朋友一起旅行。在树林里,他们边聊边走。突然,他们在路上发现了一把做工精致的斧子。其中的一个人把它捡了起来,说:“瞧!我拾到了一把斧子。”另外一个人说:“不要说我,是我们拾到了这把斧子。我们是朋友,我们应该互相分享。”  相似文献   

20.
周建成 《语文知识》2002,(10):26-27
我们在报刊上发现了两个有病的转折复句,不敢过分自信,于是另选了几个正确的句子,把它们与病句混在一起,让几位同行和所教班级语文基础较好的同学辨认,要求从每组中各选出一个病句。原题选项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