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哈代的小说《德伯家的苔丝》的副标题为:“忠实地介绍一位纯洁的女人”,这一概念使小说问世之初遭到了不少非议。故事编排了苔丝的种种悲惨的磨难:被亚列克诱奸后,她失去了孩子;同安杰尔结婚后,丈夫在听到她的自白之后,一怒之下遗弃了她;最后,出于绝望,她被迫用匕首刺杀了亚列克。如哈代所述,苔丝身上有一种主要的特质。虽然哈代这部小说的撼动人心的结尾,仅仅是一种艺术创造,但这个可怜的女人所受的苦难,取自他的祖母,玛丽·哈代的生平。她生于伯克郡的福莱,在她24岁时迁居雷丁,于1796年在那里生下  相似文献   

2.
哈代(1840--1928)是英国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一位伟大的小说家兼诗人,出身于贫寒的劳苦之家,父亲是石匠,后来当了乡村包工头,母亲当过侍女、厨娘。哈代靠刻苦努力,自学成才,在小说和诗歌方面都取得了极其出色的成就,成为英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并且像劳伦斯一样,是难得的在小说和诗歌方面都有很高成就的大作家。[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哈代(1840--1928)是英国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一位伟大的小说家兼诗人,出身于贫寒的劳苦之家,父亲是石匠,后来当了乡村包工头,母亲当过侍女、厨娘。哈代靠刻苦努力,自学成才,在小说和诗歌方面都取得了极其出色的成就,成为英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并且像劳伦斯一样,是难得的在小说和诗歌方面都有很高成就的大作家。  相似文献   

4.
苔丝悲剧的现代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从《苔丝》看哈代的悲剧思想 哈代对西方明的大胆批判和对生活的坦诚表现使得他的小说弥漫着浓郁的悲剧气氛。由于他从自己对生活和人的认识与思考出发,歌颂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赞扬人们同命运抗争的精神,哈代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悲剧思想。他的这一悲剧思想与悲观主义截然不同,而且不同于古希腊人的悲剧命运观。[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正>如许多研究者关注到的那样,余华的作品中不乏血腥和死亡意象的书写,也正是由于余华在作品中的这种倾向性书写,引起了本文对余华童年时代创伤性体验的关注。从文艺心理学的角度来讲,人生的经历一旦成为一种体验,将是终生挥之不去的一种心理视角。如果成为作家的话,那种童年体验将会不断参与到其虚构的故事中,不断生成类似体验簇,其人物命运、情节与事件显现出一种强迫性的重复行为。余华便是这样的作家中的一位。  相似文献   

6.
生命范畴是文化研究的一个核心领域.潜藏在中国古代典籍以及汉字之中的中国文化的生命范畴是与黑色联系在一起的,而非我们常常误以为的红色.这一"生命-黑色"意象渗透于古代文化的方方面面,而尤其体现在"玄"、"娩冥"、"幼黝"、"嫁以昏时"、"母晦"、"墓暮"等语词的系联之中,构成一个严密的体系.这一意象实际上成了中国文化的某种原型,支配着中国人,尤其是古人的哲学、审美以及日常生活.  相似文献   

7.
20世纪下半叶乃至21世纪初期,对"花"意象的研究成为红学领域中一个独特的审美阐释视角。桃花的象征意象多元而丰富。曹雪芹在继承古人佳作的基础上,将桃花的悲情意象与作品水乳交融般的结合在一起。桃花不仅作为园林背景存在于小说中,它与大观园中众女子的命运也息息相关,特别是林黛玉。桃花就是林黛玉灵魂的寄托,只有懂得黛玉对桃花的情感,把握两者之间的关系,才  相似文献   

8.
2021年《大理文化》全年12期共刊发散文44篇,约42万字.我们沉浸在这些作品中,一次又一次地被这些真诚、动人而又充满性灵的文字打动,仿佛透过《大理文化》在与作者的灵魂直接对话.因为这些作品渗透着创作者生命的本真,他们燃烧着自己生命的力量,让真诚的情感和真实的生命体验充实着单薄的文字、丰盈着脆弱的纸页,让沉默的文字发...  相似文献   

9.
读者如果想从一张英国地图上找出托马斯·哈代在他的小说中提到的城镇或乡村的话,那么一定会感到失望。人们熟悉的地方,如:梅尔切斯特——《无名的裘德》中,裘德·范立修复大教堂的地方;《远离尘嚣》中,人们认为特洛伊中士淹死在那里的路尔温德河湾;卡斯特桥的集市小镇;沙埠  相似文献   

10.
余冰 《寻根》2012,(1):37-40
《熔炉》,1928年12月创刊,主编徐霞村。大32开本,146页。徐霞村(1907~1986年),原名徐元度,湖北阳新人,生于上海。1925年夏天,开始翻译欧美作家哈代、法朗士的短篇作品,同时也写散文、小说,初涉文坛。  相似文献   

11.
正世界各地的人们会举行各种各样的仪式,这些习惯、风俗和典礼,在生命中指引着人们。在这个不断变化的世界上,新的一代不断改造和创新着仪式。而不论古代抑或现代,仪式都为我们标记了生命中最重要的那些时刻:出生、死亡、婚姻……仪式拥有着改变我们的力量,为我们打开一扇通往新境界的门。  相似文献   

12.
正世界各地的人们会举行各种各样的仪式,这些习惯、风俗和典礼,在生命中指引着人们。在这个不断变化的世界上,新的一代不断改造和创新着仪式。而不论古代抑或现代,仪式都为我们标记了生命中最重要的那些时刻:出生、死亡、婚姻……仪式拥有着改变我们的力量,为我们打开一扇通往新境界的门。  相似文献   

13.
吕超 《世界文化》2005,(9):25-27
“织女”意象是指女性“编织”或“纺织”,它是中西文学中的重要意象之一。在中国农桑社会背景下,它起源于民间传说中的织女原型,多体现温柔、勤劳、善良的传统女性气质;在西方,它则和古希腊神话中的命运三女神以及复仇女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象征着命运、死亡和复仇,血腥色彩非常浓重。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当代小说里的农民形象,20世纪20年代表现为麻木中显示愚昧;30年代在土地上流泪;40年代通过斗争取得胜利;50年代在获得土地体验劳动欣慰的不久就面临着合作化的彷徨;60年代在浮夸中挣扎求实;70年代的农民形象是个空白;80年代的农民在市场上开始走向物质与精神的富裕;90年代农民在世纪之交整理着自己一个世纪的记忆。  相似文献   

15.
正世界各地的人们会举行各种各样的仪式,这些习惯、风俗和典礼,在生命中指引着人们。在这个不断变化的世界上,新的一代不断改造和创新着仪式。而不论古代抑或现代,仪式都为我们标记了生命中最重要的那些时刻:出生、死亡、婚姻……仪式拥有着改变我们的力量,为我们打开一扇通往新境界的门。而探索如何去爱,如何放手,如何找到归属……答案或许就在一个个非凡的仪式中。——龚峻  相似文献   

16.
正世界各地的人们会举行各种各样的仪式,这些习惯、风俗和典礼,在生命中指引着人们。在这个不断变化的世界上,新的一代不断改造和创新着仪式。而不论古代抑或现代,仪式都为我们标记了生命中最重要的那些时刻:出生、死亡、婚姻……仪式拥有着改变我们的力量,为我们打开一扇通往新境界的门。而探索如何去爱,如何放手,如何找到归属……答案或许就在一个个非凡的仪式中。  相似文献   

17.
正世界各地的人们会举行各种各样的仪式,这些习惯、风俗和典礼,在生命中指引着人们。在这个不断变化的世界上,新的一代不断改造和创新着仪式。而不论古代抑或现代,仪式都为我们标记了生命中最重要的那些时刻:出生、死亡、婚姻……仪式拥有着改变我们的力量,为我们打开一扇通往新境界的门。而探索如何去爱,如何放手,如何找到归属……答案或许就在一个个非凡的仪式中。  相似文献   

18.
正世界各地的人们会举行各种各样的仪式,这些习惯、风俗和典礼,在生命中指引着人们。在这个不断变化的世界上,新的一代不断改造和创新着仪式。而不论古代抑或现代,仪式都为我们标记了生命中最重要的那些时刻:出生、死亡、婚姻……仪式拥有着改变我们的力量,为我们打开一扇通往新境界的门。而探索如何去爱,如何放手,如何找到归属……答案或许就在一个个非凡的仪式中。  相似文献   

19.
正世界各地的人们会举行各种各样的仪式,这些习惯、风俗和典礼,在生命中指引着人们。在这个不断变化的世界上,新的一代不断改造和创新着仪式。而不论古代抑或现代,仪式都为我们标记了生命中最重要的那些时刻:出生、死亡、婚姻……仪式拥有着改变我们的力量,为我们打开一扇通往新境界的门。而探索如何去爱,如何放手,如何找到归属……答案或许就在一个个非凡的仪式中。  相似文献   

20.
正世界各地的人们会举行各种各样的仪式,这些习惯、风俗和典礼,在生命中指引着人们。在这个不断变化的世界上,新的一代不断改造和创新着仪式。而不论古代抑或现代,仪式都为我们标记了生命中最重要的那些时刻:出生、死亡、婚姻……仪式拥有着改变我们的力量,为我们打开一扇通往新境界的门。而探索如何去爱,如何放手,如何找到归属……答案或许就在一个个非凡的仪式中。——龚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