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批林批孔运动的推动下,遵照毛主席关于“新中国要为青年们着想,要关怀青年一代的成长”的教导,今年上半年,我们在上海市委领导下,组织十三所高等院校,为战斗在农村、边疆的广大知识青年开办了函授教育。几个月来,广大知识青年一边战斗,一边学习,既学政治理论,又学文化技术,提高了阶级斗争、路线斗争的觉悟,增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本领,坚定了扎根农村一辈子的决心,在农村广阔的天地里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为上山下乡知识青年举办函授教育,是在批林批孔运动和无产阶级教育革命中出现的一个新生事物,我们对它的认识是在实践中逐步加深的。开始时,有些同志一听说要办函授教育,就认为“现在教育革命那么忙,那有精力去搞函授教育”,而没有看到它的深远意义。今年春节期间,上海有二三十万知识青年回沪  相似文献   

2.
高校学生作为知识青年持何种人权观去适应当代社会,关系到社会文明和发展的程度。在复杂、多变的当代中国,高校学生处于风头浪尖,因此必须进行人权教育。人权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中国人所追求的基本价值,也是人类的普遍价值诉求。人权教育有利于依法治国和民主政治的发展;人权教育是引导中国知识青年走向和平、安宁、幸福的必然途径。  相似文献   

3.
高校学生作为知识青年持何种人权观去适应当代社会,关系到社会文明和发展的程度。在复杂、多变的当代中国,高校学生处于风头浪尖,因此必须进行人权教育。人权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中国人所追求的基本价值,也是人类的普遍价值诉求。人权教育有利于依法治国和民主政治的发展;人权教育是引导中国知识青年走向和平、安宁、幸福的必然途径。  相似文献   

4.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造就了中国社会文化的重大迁徙。作为文化观念形态之一的知青小说深受文化迁徙的影响,上层的审视和下层的归化在知青小说叙事中得到了统一和升华。  相似文献   

5.
“五四”先进知识青年群体,留有一条明晰的思想升华的轨迹,构成文化品格跃迁的3个台阶:基础性的文化品格是忧患意识;实践性的文化品格是爱国主义;鉴别选择性的文化品格是接受并实践马克思主义。这3次跃迁影响了中国现代史的整个进程。  相似文献   

6.
为了巩固和发展厂社挂钩,集体安置知识青年这一新生事物,充分发挥知识青年在农村三大革命运动中的作用,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新型劳动者,株洲县黄龙公社于今年上期创办了一所知青业余林业大学。组织知识青年沿着毛主席指引的“五·七”光辉道路,既学政治,又学林业科学知识,也学军事体育,使广大知识青年提高了路线斗争觉悟,学到了更多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本领,在林业生产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建党的特色文化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精髓———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指导下发展成熟的。在经济全球化时期发展中国特色文化,要回顾中国共产党革命、建设、改革三个历史阶段的文化建设是如何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精髓指导下获得成功的,根据历史经验和现实需求提出传承中国式文化、继续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文化大众化,推动文化产业的繁荣,促进中国特色文化建设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文化是推动社会发展的软实力,也是加速革命进程的动力。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大力开展根据地文化建设,发展先进的革命文化,推动了革命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9.
本刊这期发表了三篇抓好上山下乡知识青年业余学习的经验,供大家研究参考。伟大领袖毛主席指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党的十大号召:“要继续抓好上层建筑包括各个文化领域的斗、批、改”,“做好上山下乡知识青年的工作”。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要认真学习,坚决贯彻毛主席的指示和十大精神,会同有关部门认真做好上山下乡知识青年的工作。  相似文献   

10.
发展中国大众文化的最终价值导向是文化的和谐,从而对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中国大众文化对于促进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发展不是单向的,而是和谐互动的关系.一方面,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具体形式、内容不断推动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建设,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对中国大众文化的发展也起着规范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发端于20世纪50年代初,初以动员农村青年回乡参加农业合作化为出发点,有效地促进了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50年代末逐渐扩展到城镇知识青年,成为探索城镇青年就业、培养有文化的新一代农民的新途径;"文革"中,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在错误理论的指导下,席卷全国城乡,弊端百出;"文革"结束之后,新的中央领导审时度势,毅然结束了这场举世罕见的人口逆向迁徙运动,率领全党、全民走上了新的强国富民的康庄大道。  相似文献   

12.
早在1979年1月国务院批转教育部、中央广播事业局关于全国广播电视大学工作会议的报告中就曾指出:“对于知识青年学习科学文化,应当关心和重视。”同年11月国务院批转的第二次全国广播电视大学工作会议的报告又明确提出:“知识青年人数很多,是我们国家的强大劳动后备力量。继续提高他们的文化科学技术知识,有着重大的意义,广播电视大学应该在这方面发挥作用。可以从知识青年中招收正式学员。”辽宁省人民政府认真贯彻国务院的上述指示精神,批准了省高教局,省计委等六个部门的报告,从1980年开始在全省广播电视大学系统中招收应届高中毕业生,开力电大普通知识青年专科教学班。  相似文献   

13.
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文化观,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需要,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需要,是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化的需要,是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需要,是推动中华文化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需要。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文化观需要我们培养大学生科学的文化继承观、科学的文化创新观、科学的文化传播观。  相似文献   

14.
CCDIS是旨在反映中国文化国情的定量化体系,其测评结果表明,当前我国文化国情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1)稳健发展、文明转型发展正在建构当前中国文化总体发展的趋势性和制约性特征;(2)中国文化发展的软硬环境同时改善,文化创新能力和文化基础设施是推动中国文化发展的正向驱动力量,文化人力资源、社会文化参与和文化保护传承是未来推动中国文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共同构成中国文化发展的动力结构;(3)主要文化机构的自身营收能力正在形成,政府的文化财政投入仍是主要收入来源,它们构成支持中国文化发展的收入结构;(4)西部地区的“提升发展”与东部地区的“寻优发展”,构成了深化开放型条件下中国文化发展的新空间结构特征;(5)农村文化建设“补差式发展”正在深刻影响中国文化发展的质量结构,提高和优化农村文化发展的速度与质量结构,成为中国文化发展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5.
许荔仙 《鸡西大学学报》2012,12(7):54-55,66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具体实施路径。高校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引领者和排头兵。高校要切实担负起推动实施文化强国战略的历史使命,积极探索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途径,以实际行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16.
如何认识和推动中国传统文化走向现时代是当前我国文化建设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正确分析和把握推动传统文化走向现时代的动力,对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有着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当代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实国情证明,中国传统文化走向现时代不仅是传统文化自身价值的体现,也是当代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推动中国传统文化走向现时代,不仅有利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也有利于推动中国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7.
从历史角度看,当代中国文化发展具有自身的逻辑,它是近现代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具体说,现代化构成了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动因,“分合”交替是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形式,文化重建是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道路,而文化强国是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目标.正确把握当代中国文化的发展逻辑,不断推动文化建设与政治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对于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基本实现现代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为了帮助广大下乡回乡知识青年结合三大革命斗争实际学习革命理论和文化科学知识,扶植和发展上山下乡这一革命的新生事物,在批林批孔运动的推动下,南县县委和县革委会,经过近两个月的筹备工作,开办了一所业余农业大学。南县业余农业大学,坚持贯彻执行毛主席的《七·二一指示》和“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采取自愿报  相似文献   

19.
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高度,提出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文化育警是公安机关提升素质、树立形象、推动工作不断向前发展的关键环节。公安院校是警察培养的摇篮,担负着培养合格人民警察的重要职责,必须充分发挥育人阵地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的理论武器和科学指南。这一重要思想系统回答了在新时代,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什么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怎样发展中国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