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华夏少年(简快作文 )》2020,(48)
义务教育法新规要求改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获得与城市子女公平对等的教育权利。但是,由于环境、文化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家庭教育这一块还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例如,亲子关系疏远、缺乏有效的家校沟通等。就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家庭教育现存问题进行分析,并由此提出相关的改善对策。 相似文献
5.
家庭教育是对少年儿童教育的基础,它的成功与否会直接影响学校教育的效果。幼儿教育是整个教育阶段中最基础、最重要的,对于儿童的健康成长具有无可比拟的作用。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融合,双管齐下,搞好儿童教育工作是时代赋予的要求。本文针对外来务工人员这一特殊群体,分析解决其子女教育的现实意义,进而提出新时期建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新型协作模式的思路,促进其子女能平等、健康的成长。 相似文献
6.
刘上连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31(12):133-136,150
随着新疆经济快速发展,内地省份劳动力大量流入,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也日益凸显。通过对新疆呼图壁县的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子女的调查,发现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庭教育状况并不乐观,面临家庭教育环境差、教育方法不当、家长与学校互动少等诸多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政府、外来务工人员自身共同努力提升随迁子女家庭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7.
在江苏省等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最集中的省份,其义务教育问题始终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但是随着户籍学龄人口的持续增长,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接受义务教育的难度越来越大、入学中地方保护性质的不公平现象依然存在、师资和学位紧缺更成为客观障碍、随迁子女义务教育质量不高等,成为目前随迁子女义务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亟须排除一切障碍,增学校、扩学位,以公平为原则完善积分入学等政策,提升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9.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参加中高考的现实困境及政策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霓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2,33(2):107-112
目前,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完成义务教育后不能继续参加升学考试的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尽快得到解决.本文基于国家和政府相关部门颁布的有关政策文献、统计数据和实地调研数据,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总体情况、接受义务教育后的升学状况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国家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应做到包含城镇和农村两类户籍群体人员,同时针对大量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已经面临升学问题的迫切形式,提出通过分阶段,分情况,从渐进的改革到整体推进,使得这一问题逐渐缓解并彻底解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11.
流入地政府作为主要责任人,其履责不力是造成农民工随迁子女上学难的主要因素,表现为管理责任履行不力、投入责任落实不到位、对公办学校监督不力.尽管财政、土地等方面的压力是流入地政府所面临的客观现实,可是,流入地政府的主观努力程度同样不可忽视.从官僚经济学理论的视角来看,流入地政府履责不力的主观因素包括:责任划分的模糊性,导致了流入地政府的抵触性;预期收益的不确定性,抑制了流入地政府的主动性;管理的复杂性,降低了流入地政府的积极性;地区之间的竞争性,造成了流入地政府的排外性.问题的化解应从四个方面进行,即增加流入地政府自有收入;合理划分政府间的责任;完善流入地政府的政绩评价体系;建立政府体制外的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2.
对于国家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所提出的"两个为主"的政策,人们对"以流入地政府为主"的认识存在理解上的偏差,而对"公办学校为主",则存在决策上的偏差。这些偏差对各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均带来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我国高度重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推进义务教育实现公平、优质、均衡发展的关键在于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政府财政支出责任,确保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具备充足、可靠的资金和制度保障.借鉴"缺口补助"和外部性理论,对随迁子女义务教育财政责任在中央和地方政府间的分担现状、经费缺口和补助方式进行实证分析,发现"钱随人走"政策下的财政责任超过95%落在流入地政府,中央补助力度和指向性与"奖励金"政策相比反而减弱,在某种程度上属于一种"逆向补贴".这需要进一步厘清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边界,重构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合理分担比例,根据地方财政供给能力以及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的外部效益发生范围,将随迁子女的教育财政支出责任适度上移到更高级别的中央财政,适度加强省级统筹的事权和支出责任,避免基层政府支出责任过重.地方财政分担比例的下调并不是在省、市和区/县不同层级财政之间进行平均分配,而是一方面要减轻基层政府财政支出责任,另一方面适度上移省级统筹的分担比例,由此比较合理地重构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支出责任. 相似文献
14.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家庭教育涉及孩子的心理健康与人格健康,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家庭教育现状进行了研究并制定了相应的帮扶策略有助于学困生的有效转化,也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是对学校教育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15.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流入地完成义务阶段教育后,就陷入升学难的困境。具体表现在随迁子女在流入地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的选择空间有限、在流出地升学面临知识不衔接等问题。其原因包括制度改进滞后、缺乏指导性的政策等。为了保障随迁子女能够获得公平的升学机会,可建立基于成绩折算的异地考试制度、相应的奖惩和补偿制度以及构建城市高中阶段教育资源信息平台,以解决随迁子女高中阶段的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16.
目前,越来越多的农民工选择进城务工,农民工随迁子女的受教育问题也日益凸显。农民工随迁子女在城市流入地如何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也成了社会一大热点问题。究其原因,实质是在受教育权利实现的过程中出现诸多利益相关者及其各自的利益诉求,这就容易产生利益冲突,从而导致农民工随迁子女上学难的问题。只有在统筹兼顾原则的基础上对主要的利益相关者进行利益协调,才能有望解决农民工随迁子女上学难的问题,保障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权利的实现,促进教育公平的真正体现。 相似文献
17.
家庭教育是促进农民工随迁子女融入城市的重要因素。通过对农民工聚居地的问卷和访谈调查发现,农民工随迁子女在家庭教育总量、学习环境、教养行为和亲子关系方面存在明显不足。研究分析影响农民工随迁子女家庭教育的因素,从政府、家庭、学校、社会层面提出构建农民工随迁子女融合家庭教育的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8.
当前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阶段的受教育权还得不到平等的机会,这体现在入学机会的不平等、享受教育条件的不平等和教育效果的不平等三个方面。为了实现"同在蓝天下"的梦想,有关部门应做到:第一,建立中央财政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的转移支付制度并设立专项资金,完善教育救济制度,使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能享受到相对平等的教育资源,真正获得免费的义务教育;第二,完善现行的教育法制和教育政策体系;第三,提高打工子弟学校的地位,改善学校的教育教学条件;第四,进城务工人员家庭自身有必要对子女做教育规划,重视教育,争取平等的教育机会。 相似文献
19.
城镇基础教育发展必须与城镇化进程同步——陕西省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情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陕西省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城镇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数量逐年增加,比例大幅提高。大量随迁子女进城使城镇基础教育不堪重负,城镇基础教育发展必须与城镇化进程同步,才能满足随迁子女对义务教育的需求。建议加大城镇基础教育资源配置,改善城镇教育管理体制,改变经费拨付办法,建立随迁子女教育经费投入机制及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20.
由于进城务工人员的社会地位、身份特征和工作性质,使其子女在受教育权利的保障上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进城务工人员下一代的成长和发展,对整个中国未来的发展将会产生深层次、潜在的不良影响。应该高度关注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受教育权利问题,将其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帮助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享受到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