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谢兵 《文教资料》2008,(12):162-164
通识教育是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标,使学生具有广博知识和人格修养的教育形式,尤其对于本科教育形式,它与培养学生专业素质和能力的专业教育在地位上应并驾齐驱.通识教育的课程体系设计和教学模式是关系通识教育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开展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研究,构建"研思行"的教学模式将为通识课程提供有效教学的实践保证.  相似文献   

2.
目前轨道工程专业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存在课程设置不科学、教学方法落后以及学生不感兴趣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就如何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改进以及提高学生理解轨道工程专业的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等方面提出了一些看法。结合具体实践教学,探讨轨道工程专业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建设中如何改革该课程教学方法,改善教学内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轨道工程方向的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从多方位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是土木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包含理论教学、课程设计、实验教学三个部分。其中,课程设计是对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也是从理论知识向实验教学的过渡。文章以武汉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专业道桥方向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为例,介绍了课程设计在选题设计、具体执行和考核过程中的一些教学改革措施,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实现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4.
开展外语通识教育是近几年外语专业改革的方向,其中零起点外语专业面临的挑战尤为艰巨.面对可能出现的师资短缺、学生负担过重等一系列问题,在不增加教学任务的基础上,零起点外语专业应该将"通识"化为教学理念融入教学的全过程,教师在保证语言教学效果的同时,注重知识的广度、情感态度、思维与能力的培养,培养出一批符合新时代要求的优质...  相似文献   

5.
研究生通识教育模式影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在"三创"背景下探讨通识教育培养模式更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从我国研究生通识教育的特点和时代内涵、通识教育模式的不足及模式的构建三方面,对我国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通识教育进行了分析。指出研究生通识教育时代内涵在于创新批判意识的培养与健全人格的形成。针对目前我国研究生通识教育存在的课程体系与制度不完善等问题,构建了基于显性和隐性教育的土木专业研究生通识教育培养体系,并提出了新时代通识教育模式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在许多高等学校中蓬勃开展的通识教育为高等学校的素质教育找到了专业教育之外的又一个坚实的落脚点。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都是高等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识教育承担的是学生"做人"的教育,专业教育承担的是学生"做事"的教育,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密切配合是高等学校素质教育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7.
通识教育是一个多层面的概念,它首先是一种教育理念,对于教师教育专业来讲,培养学生具有广博的专业基础和文化背景,提高学生的价值观念、历史视野、认知风格和学习能力,使学生能够生成知识、自我更新、适应社会对教师的职业需求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从而实现个人的最高价值".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必须走出"通识教育等同于人文教育;通识教育等同于通才教育;通识教育等同于泛泛的知识教育"的误区.开展通识教育,至少要考虑"学校、教师、社会和学生"四个因素,这四个因素直接影响其教育效果;要认识到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并非对立的关系,而是相互支撑的关系,前后是交叉包容.地方师范院校教师教育专业的通识教育应该是专业下的通识教育,做到"一个学会一个精通":学会学习,精通专业.学会学习是大学的共同文化教育,精通专业就是表现出的个性与多元性.  相似文献   

8.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是土木工程本科专业的主干专业课,是学生将来从事土木工程设计、施工和管理工作所必须的专业基础知识。从一定程度上讲,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的教学质量直接决定了该专业毕业生水平的高低。同时,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为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需要对课程进行剖析和定位,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论述地方学院应培养素质高、基础好、知识广、能力强、有个性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基础上,采用树型人才培养模式优化机械动力大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即筑建广博的"科学 人文 艺术"通识课程平台、宽厚的"工程 管理"学科基础课体系、精深的"技术 特色 创新"专业方向课程模块,配套教学与生产相结合的实践创新教学体系,形成四面一体的人才培养方案。实践表明,应用树型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拓宽通识教育,夯实学科基础,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灵活专业方向,发展学生个性,增强学生的工作适应性与就业针对性。  相似文献   

10.
桑雷  马蕾 《机械职业教育》2020,(4):44-46,54
在学生核心素养培育过程中,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缺一不可。当前高职院校核心素养培育中存在"重专业轻通识"的现象,集中表现在缺乏系统化的设计、存在严重的专业壁垒、存在因人设课的现象。为此,高职院校需要重新审视通识教育在学生核心素养培育中的功能和定位,重塑通识教育目标,从"集成"到"嵌入";重构通识教育课程,从"拼盘"到"知识串";重整通识教育团队,从"合作"到"共同体"。  相似文献   

11.
通识教育课程(简称通识课程)是指根据通识教育目的和所要达到的目标而专门设计的课业及其进程的总称,是实施通识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学校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针对工科院校非理工专业的学生基础、兴趣以及理工类通识课的跨越式目的要求,通过"生活中的材料科学"通识教育课程的教学实践,进行课程及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堂管理方式、考核评价方式等方面的研究性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跨学科类通识课的教学质量,切实达到通识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通专结合"是通识教育改革深化和优化的方向。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改革中,如何平衡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受到高等教育研究者和高校教育实际操作者的关注。文章首先廓清了美国通识教育近一个世纪来从通专并存到通专平衡,再到通专融合的演变进程。其次,分析了美国五所一流大学新一轮通识教育改革的特征:追求卓越、服务社会,对通识教育价值理念进行再塑造;跨越学科、兼容并包,对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进行再融合;文理并重、巩固基础,对通识教育课程体系进行再重整。最后,从"以学生为中心"的视角给出美国通识教育的启示:以学生发展为基础,构建塑造核心价值观的通识教育价值理念体系;以学生学习为导向,构建激励学习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以学生学习效果为目标,构建科学评估、协同优化的通识教育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3.
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核心理念与标准出发,以专业认证标准中目标达成度为导向,对“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建设中教学大纲修编及基于教育产出培养目标的课程教学问题开展研究,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培养解决土木工程实际问题能力的课程教学与实践体系。  相似文献   

14.
生命科学教育是高校通识教育的重要领域,暨南大学是拥有境外生最多的高等侨校,其独特的生源结构和专业设置,使学生的教学背景和文化基础存在着很大差异,同时也给通识教育教学带来了难题。本文以"基因与生活"这门通识课程为例,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考核形式等方面进行改革与实践,探索侨校生命科学通识教育的模式,为加强大学生生命科学的素质教育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5.
文章在对通识教育理念的本源和20世纪初的发展进行梳理的基础上,以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观(认识论和政治论)为切入视角,分析了通识教育目标与专业教育目标从冲突到对立再到统一的整合过程。同时,文章从知识构成、学生学习的角度提出大学通识教育目标的核心维度是要帮助学生建立起知识"跨时代维度""跨文化维度"和"跨学科维度"的联系。  相似文献   

16.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本文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特点,结合"卓越计划"对人才培养的要求,针对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围绕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这一目标,从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实践教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四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了合理化建议,为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通识教育不应仅仅关心知识的广度.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之间并不总是一种此长彼消的关系.开掘专业课程中的通识内涵,是贯彻通识教育的重要方面.教育的广度要以深度为载体;通识教育必须以具体的专业知识为载体.通识教育的要义之一是求通.唯有在足够深度的基础上才可能使学生领悟通达之道.大学教育必须拒绝肤浅.通识教育必须在少而精的课程框架内贯彻.不同意"淡化专业"的口号.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开放教育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教学现状的基础上,介绍了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在教学中的应用,将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的教学与ANSYS的数值仿真技术紧密结合在一起,使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教学中难以讲解清楚的现象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使教学中的概念更具体化和形象化,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理论和基本概念,同时提高了学生力学分析的基本技能和计算机操作与软件应用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通识教育是一个开放的概念,需要在行动和反思中持续创造和成熟。如果说通识教育是教师指向学生的教育活动,那么"通识学习"则是学生自己的学习活动。经由学生的通识学习,通识教育严密与完美的设计在每一个学生身上效果都大打折扣。阻碍通识学习的障碍是专业主义和功利主义,促进通识学习需要教师开放心灵,需要适度空去学生的专业束缚。通识教育本质中蕴含着重要的元素就是选择,包括学生在未来人生中的不断选择和当下教育中的选择,这意味着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和国家高等教育系统需要持续深入改革。  相似文献   

20.
求索通达之道——论通识教育的深度层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之间并不总是一种此长彼消的关系,我们要重视专业课程中通识内涵的开掘。通识教育不应该仅仅关注知识的广度方面,教育的广度要以深度为载体。通识教育的要义之一是求通,唯有在足够深度的基础上才可能使学生领悟通达之道。大学教育必须拒绝肤浅。通识教育的优势不但体现于专业领域之外,更为重要的是要使学生有可能从中汲取一份更加通透的感悟,从而在专业的思考上也能够胜人一筹。通识教育必须在少而精的课程框架内构筑,不应提倡"淡化专业"的口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