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当今建筑设计出现了"全盘西化"、"临古仿旧"的两种极端现象,本文分析了这种现象的出现原因,尝试从中国建筑设计需要本土化着手,阐述了后现代设计思想对中国建筑的影响,展示了中国建筑业发展所面临的现状。认为后现代设计观念为中国建筑本土风格的完善和成熟提供了一条可供思考的路径,并将逐步成为中国设计界重要的创新理念。  相似文献   

2.
在共生观念中,传统与现代是一脉相承的,传统与现代的实质就是继承与创新,继承是手段,创新是目的。设计师只有在共生观的指引下,对传统文化内涵进行深入的研究,多借鉴他人经验,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从多方面进行艺术创造,才能不断设计出符合人的时尚追求,适应人们审美文化需求的设计作品。  相似文献   

3.
伴随社会经济的发展,全球一体化浪潮的推动,人类文化以更为多姿多彩的形式繁荣起来。如今,中国建筑伴随社会整体发展而步入了高速发展的新时代,设计理念、设计思想层出不穷,设计师更加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窗作为建筑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价值不仅体现在硬件功能(诸如通风、采光、防盗以及隔音等)方面,而且基于其自身艺术性,能够通过调节室内光效、建筑物气氛而兼具空间营造的艺术性特征。至今,我国建筑窗洞文化发展由来已久,从空间层面而展开的,综合多种美学研究形式的窗洞文脉研究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4.
建筑是建筑技术、建筑形式与文化价值的统一体,建筑的文化内涵是建筑设计理论的一个重要方面。美术建筑图像与建筑设计具有文化学意义上的通感式联系。以建筑空间为切入点,以当代中国油画为例,研究当代中国建筑设计,认为建筑功能性空间及其传达的建筑美学价值,依然应当作为当代建筑设计首要考虑的问题及前提。美术建筑图像带来的若干启示,既重新肯定了作为建筑第一要义的功能性属性,又强调了莅临空间的人的感受的存在性及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传统中秋节视觉营造的现代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秋节为例,分析节日视觉营造中典型视觉形象的特征和属性,对中秋节的传统视觉营造的表现形式和手法进行研究,在吸纳和借鉴的同时,运用现代视觉设计理念,提出中秋节视觉设计在现代境遇下的应用原则和方法,对传统节日中的视觉设计理论加以丰富和拓展,探索中秋节视觉设计的现代化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6.
标志设计是企业识别系统中的核心设计,在设计过程中如要将企业的文化、形象和地域历史结合在一起,最有效的设计方案就是将建筑元素在标志中进行融合。从宏观的建筑元素和微观的建筑元素两个方面出发,设计师可以结合企业的自我定位,更形象、更有效地进行标志设计,从而更好地让大众直观了解企业历史、文化、定位。同时,通过标志设计对建筑元素提炼和升华,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建筑的魅力。  相似文献   

7.
中国文脉     
中国文脉,是指中国文学几千年发展中最高等级的生命潜流和审美潜流。这种潜流,在近处很难发现,只有从远处看去,才能领略大概,就像那一条倔强的山脊所连成的天际线。正是这条天际线,使我们知道那个天地之大,以及那个天地之限,并领略了一种注定要长久包围我们生命的文化仪式。因为太重要,又处于隐潜状态,就特别容易产生误会。必须要纠正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论述了视觉传达设计与视觉思维。我国的视觉思维和视觉传达设计还处于初级学习阶段,没有完全学习国外的创新技术,国内的视觉教学模式没有赶上时代发展潮流。因此,根据本国的发展文化和结合国外先进的技术手段,大力发展视觉传达设计。  相似文献   

9.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调整的时期,伴随着经济、政治、文化的转型发展,青年思想出现新变化和新发展。当代中国青年立志为国家建设而奉献,爱国观作为推动青年奉献社会的重要精神力量,也发生相应的变化。时代呼唤青年爱国观要努力实现三个“结合”,即开放性与自主性相结合、全面性与专业性相结合、科学性与创新性相结合。因此,当代中国青年践行爱国观的途径要把握好以下几点: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增强自身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0.
胡洁 《文教资料》2008,(9):63-64
在当今新的艺术思潮和理论冲击整个艺术领域时,雕塑家应当在吸收这些外来艺术思潮精髓的同时,仍然要继承我们古代雕塑的意境和好的传统,寻找到东方与西方、古代与当代新的艺术契合点,与这些新的思潮相结合创造出属于与自己本民族的又可以被国际社会认同的中国当代雕塑.  相似文献   

11.
视觉文化已成为当代文化中最具活力和影响力的文化形态。然而在视觉文化背景下,人的创造力、情感、趣味和民族性在一定程度上都遭受到了较大冲击。这无疑影响了人全面的发展,构成了视觉文化对当代美育强有力的挑战。因此,直面挑战,积极应对,已成为一个重要的时代话题。  相似文献   

12.
都市的发展给油画创作提供了新的表现题材。探究当代都市油画创作的内容、构图方式、色彩表现形式等方面,可以了解当代中国油画发展的现状和问题,进而对油画创作有更深刻的认识:当代中国油画创作要贴近都市生活,表达画家真实的情感体验,不断探索适应时代潮流的视觉表现形式,反应当代社会的精神面貌和文化立场。  相似文献   

13.
谷玉文 《文教资料》2009,(26):93-94
城市景观设计是将视觉事物或事件加以组合和表达,从而使景观的形式、意象和意义均能得以有效地呈现.本文对工业景观的视觉元素、空间属性和当代工业景观设计中的视觉审美倾向进行了论述,系统阐述了当代工业景观的视觉设计.  相似文献   

14.
周勤 《考试周刊》2010,(5):50-51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经过五千年的沧桑岁月,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被传承和发展下来,如今人们的吃穿住用都具有浓郁的“中国传统元素”味道,“中国传统元素”已经深深融入了我们的骨髓里。如何认识传统中国元素艺术与视觉传达设计的关系,使其在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更为广泛和深入,开创多元化的设计潮流,增加视觉传达设计作品的意蕴.加强民族化的风格特点.已成为新一代设计师们所面临的课题。  相似文献   

15.
《上海教育》2007,(8A):49-49
他是中国当代最具盛名的艺术家,他对视觉产业集团公司的尝试也开了中国艺术家的先河。他用绘画让世界了解了中国独有的品格与气质[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旅游建筑景观是一个景区(点)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其它建筑景观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即更注重文化内涵与地方特色的体现。这要求我们与自然对话,科学解读地理文脉密码,创造性地运用旅游地蕴含的丰富地理、文化信息和各种方法进行构景,将旅游建筑打造成具有一定审美观赏价值的建筑精品。文章对旅游建筑景观基于地理文脉策划与设计的原则、思想方法和基本技巧进行了论述,并进行了举例说明和论证。认为优秀的旅游建筑景观策划与设计应科学解读旅游地的地理文脉,力求使之具有"地标"意义乃至"遗存"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具有五千年悠久的文明史,在人类的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不可估量的独特作用。中国悠久文化传统的主题可以概括为天道与人道,体现了中华民族关注"天人合一"的核心价值观。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我们优秀的宝贵财富,应该要充分加以利用,使传统文化得以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18.
当代的报纸,在电脑编辑、数字传输、胶版印刷等技术的推动下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版面也随之焕然一新.国内一些优秀的都市生活报,版面清新、色彩优雅、阅读舒适、版面设计极富艺术性,是新闻传播与版面视觉设计成功结合的典范.回顾中国报纸发展的过程,从故步自封、停滞不前到日渐强大;从报纸的一枝独秀到如今多媒体的百花齐放,报纸正处在从内容到形式不断创新、与时俱进,和其它媒体不断竞争且相互融合的过程.过去报纸是人们获得新闻信息的主要媒介,也是其他媒体获取新闻资讯的重要来源之一,但众多新媒体成长壮大以后,又会对报纸形成挑战并影响报纸.新媒体拥有比报纸更全面的视觉符号系统和更强大的传播功效:广播拥有听觉性符号,电视又加上视觉性符号,网络不但视听符号兼备,而且还有强大的链接功能和无限的信息容量.如今,在新媒体的冲击和影响下,报纸为了扩大信息量,不可避免的进入厚报时代,常规日报、都市生活报可达64版、30万字以上甚至更多.如果是逐条阅读,时间相当可观,但很多读者通常采用快速浏览或者部分阅读的方式30-60分钟之内就看完报纸,折算平均每版的阅读时间不到1分钟,这时报纸如果依旧要"强迫"读者通过精读的方式来获取信息,就会导致阅读效果的低下甚至放弃阅读,这样的后果无疑是对社会资源的严重浪费并致使报纸日益衰落.中国美术学院陈晓蕙教授说":报纸要做到向速读方式的转变,就要更多地采用非写作方式,更多地以视觉方式传递新闻信息.报纸必须具有良好的功能界面,条理清晰、层次分明的版面构成,才能促进、维系读者的阅读行为."基于这样一个传播的目的、受众与语境的变化,报纸重视读者对视觉化信息的需求,做优报纸的视觉传达设计可以说是必然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广西传统干阑式建筑是集环境条件与经验智慧为一体的石木构架建筑,其结构空间理实秩序、变化灵巧,层次丰富,富有审美意境,体现了建筑对环境的适应性与协调性,反映了广西地区的人文特色,极具地域特征。从自然适应性、人文适应性两个方面对材料、结构与人文情感提出更具民族性、地域性的设计启示,阐述其当代建筑技术与时代审美特征,探索传统干阑式建筑在当代建筑设计中的传承与发展,丰富当代建筑匠技与形式的可持续性创新。  相似文献   

20.
风筝作为中国民间传统艺术形式之一,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艺术特征。其制作工艺、设计理念根植于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土壤,作品琳琅满目、丰富生动、寓意深刻、魅力独特,民族艺术风格鲜明,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通过挖掘中国传统风筝的文化属性和艺术特征,在招贴、插画、IP形象、文创产品等视觉传达设计中借鉴、创新、融入其视觉元素,可以丰富作品的表现形式,为其注入民族文化内涵,引领大众的审美导向,推动风筝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