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瑞雪  靳玉乐  艾兴 《中学教育》2022,19(1):104-112
世界各国在构建基础教育监测体系上纷纷做着积极的探索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国外基础教育监测体系的构建以"消除教育不公平"为核心理念,遵循"循证决策"的监测取向,推动实现监测权力的去中心化和监测主体的多元化。基于此,国外基础教育监测体系立足于三大观测点进行监测,即学生发展质量、教师队伍质量和学校办学质量,并凸显了监测方式的可持续性、监测工具的标准化和监测标准的连贯性。国外有益经验为我国基础教育监测体系的"高质量"建设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建立督政、督学、督评一体化的运行机制;赋权学校,激发办学主体的积极性与能动性;以教育监测信息化引领教育改革现代化;将"一贯式"测评结果作为完善监测体系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围绕当前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主题,如何充分发挥教研体系的支撑、引领、辐射作用,以及"十四五"期间构建全省高水平教研体系的目标和思路,本刊记者专访了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傅湘龙. 《广东教育》:傅院长,广东构建新时代基础教育高水平教研体系的背景和总体思路是什么?  相似文献   

3.
随着国家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的深入推进,构建区域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体系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务。受质量监测机构建设缓慢、质量监测专业人才缺乏、质量监测方法技术落后、质量监测效果低下等方面的制约,区域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工作进展缓慢,难以适应国家构建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体系的需要。基于省域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四年来的探索,从机构设置、队伍建设、工具研发、程序设计、报告反馈等五大要素构建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的基本框架,为推进区域基础教育质量监测,构建科学合理的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体系提供一种参考。  相似文献   

4.
2013年6月18日,应该是基础教育工作者必须记住的一个重要日子。这一天,教育部宣布启动"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将在全国推行新的评价指标体系。这一新体系的核心就是,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将从原来的重视学生学业水平转向重视学生品德、身心、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全面发展。这在中国基础教育史上无疑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  相似文献   

5.
建立科学完善的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体系是推进教育发展的重要举措。在当前国家推进全国性的基础教育质量监测试点的大背景下,构建区域性的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体系已经成为教育改革发展的迫切需要。当前,区域性的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体系建设尚不成熟,主要表现为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的机制建设不够健全,缺乏有力的组织机构,没有明确的机构职能划分,特别缺少有效的运行保障机制。基于此,构建区域性的基础教育质量监测机制框架,有效推进基础教育质量监测评估的首要任务就是设置有力的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组织机构、科学配置划分相关组织机构的职能、建立健全顺畅的质量监测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6.
基础教育质量的提高和改革是近年来各国基础教育发展中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就英国、法国和德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体系进行研究,对其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体系的形成背景,各自特点进行了分析,以期对建立我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体系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江苏基础教育的质量之所以能持续地走在全国前列,是因为江苏基础教育的教研水平持续走在全国前列。"教研必须先行"已成为江苏基础教育工作者共同的价值追求和鲜活的教育教学实践。江苏基础教育基于教研,构建了正在走向全面的质量监测体系;依托教研,开  相似文献   

8.
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学业评价制度分析视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基础教育发展需要有效的教育质量监测的导引,需要国家立法对基础教育质量进行评估和监督。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的主要目标是改革基础教育质量评价制度,建构与完善中小学学业成就评价体系。完备的学业成就评价体系可划分为四大系统:监测目标系统、评估系统、报告系统和支持系统。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体系建设应体现国家教育方针的政策性、监测工作的专业性及运行机制的独立性等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9.
基础教育质量监测是提高质量和促进公平的一项基础工程,各国或国际组织根据自身实际开展了形式和内容各异的教育质量监测,对我国具有重要启迪。近些年来,我国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地方层面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工作上都做出许多有益尝试,在中国特定文化场域中,应该建立既符合国际趋势又具有中国特色的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体系,以学生全面发展和社会需要为价值取向,研制科学的监测技术路线,建立完善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0.
体育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领域之一,如何对其进行监测是国家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应该考虑的重要问题。新西兰国家学生学业成就监测(NMSSA)中的健康与体育(HPE)教育质量监测,从批判性思维、运动学习、主观幸福感3个维度展开,多维度反映学生学业成就,注重监测结果的分析与关联,根据监测结果不断完善课程标准。NMSSA-HPE对我国体育学科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的启示是:在监测内容上,完善聚焦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监测体系;在监测实施上,重视学生在家庭社区的生活劳动技能实践融入;在监测结果应用上,适时公布监测结果,引导全社会树立健康的教育质量观。  相似文献   

11.
当前世界各国的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目标越来越指向国际竞争;监测内容转向学生能力的发掘;监测方法与技术日渐科学化;突出和强调监测的反拨作用。而我国的基础教育监测普遍存在着监测内容不全面、监测机构不独立、监测范围不广等问题。借鉴国际经验,立足本国国情,我国的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应进一步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建立独立于教育行政体系的监测中介机构、深化评价制度改革、制订教育质量国家标准,从而推动国家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抢占国家未来发展的战略先机。  相似文献   

12.
基础教育监测是当今世界教育的热点问题,OECD完整的教育监测体系为世界各国教育提供了框架性指导.本文通过介绍OECD教育发展监测框架,分析了INES联合监测、LSO数据驱动平台、CIPP指标体系和GPS可视化系统,阐述了监测体系各部分的功能和特点.在此基础上,总结了OECD教育监测体系在中国的适用性,以期对我国基础教育监测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3.
学生发展环境影响因素作为教育质量监测中的重要内容,充分体现着质量监测的政策咨询和绩效问责作用。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体系需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更需要立足国情。构建纵横交错的"学生"、"教师"、"学校"和"区域"四水平,以及"标准与评价"、"条件与资源"、"过程与实践"和"结果与状况"四层面的环境因素测评框架,基本可以涵射影响我国基础教育质量的整体环境系统,藉此所构建的测评框架可以较好地平衡环境因素监测内容的稳定性和针对性。在监测体系的创建中,规范测评工具的研发流程和技术标准,严谨使用相关数据结果,对科学监测学生发展环境影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柳州师专学报》2015,(4):115-118
美国基础教育SBAC学业质量评价体系,充分体现"为升学和就业做准备"的理念,旨在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学习和改善教学。该体系,对我国不断改进测量评价指标体系、推进"促进学校、师生和谐发展"的有效教育评价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广西教育》2011,(11):4-4
本刊讯 3月28日,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来柳州开展学校督导评估培训,监测中心用最新的《普通中小学学校督导评估指标体系》对柳州各学校基础教育质量的状况进行监测评估。  相似文献   

16.
随着首份《中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报告》的发布,我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制度建设的推进走到了重要的历史关头。借鉴国内外的历史经验,在该制度建设的战略设计中应切实把握好监测的根本定位、内容导向、主要发展原则、实施布局及长效发展的侧重点。同时,需建立从国家到省、地市、县区的体系保障,区分各级的"为"与"不为",建立内外相合的监测结果应用环境,切实推动我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制度的长效发展。  相似文献   

17.
安徽是一个农业大省、人口大省和资源大省,发展基础教育的重点在农村.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的基本目标是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核心,转化农村基础教育评价管理体制,根本任务是要建构与完善农村中小学学业成就评价体系,以建立有效的农村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体系.农村基础教育质量监测需要制度立法和政策规制,体现国家教育方针的政策性、监测工作的专业性、运行机制的独立性等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8.
第一章总则 广东省"十五"电教科研课题是根据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提出的.要求"全国实施中小学‘校校通'工程,努力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校校通'工程的目标是用5年到10年时间,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建设,使全国90%左右独立建制的中小学校能够上网,使中小学师生都能共享网上资源,提高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为推进广东基础教育信息化,为实现广东教育强省的战略目标而开展研究的."十五"电教科研课题从内涵发展和外延拓展上都具有鲜明的攻关特征,将体现广东省基础教育"十五"科研课题的科学性、规范性、系统性和应用性的效益.  相似文献   

19.
上世纪末期以来,伴随各国对本国教育质量的关注,以及各国间教育交流和竞争的加强,不少发达国家都开展并实施国内范围和国际性的基础教育质量评估.本文通过比较美国的"国家教育进展评估"(NEAP)和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的异同,重点总结PISA在美国基础教育质量评估体系中的贡献,并指出PISA是全球化背景下基础教育质量多元评价体系中的一种重要实践,对我国建立多元化的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体系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对中国教育学会基础教育评价专业委员会2011年基础教育质量监控专题研讨会的相关文章及研讨情况进行评析,并提出对基础教育质量监控理论与实践工作的几点思考。认为基础教育质量监控,首先是质的评价和保障,其次才是量的追求;基础教育质量监控的达标性质和保障目的,决定了绝对评价是比相对评价更加适宜的评价方法;应从质量标准、评价技术、检测方案、保障制度四个方面,构建教育质量监控体系;基础教育质量监控的评价体系及方法应向着逻辑化、技术化和艺术化方向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