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科生人才培养模式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有力保障.太原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以打造材料科学与工程国家一流专业为目标,根据现阶段该专业创新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探索了以师资队伍为保障、课程体系为基础、创新基地为支撑、人才培养质量为依托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一流本科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2.
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国家一级重点专业.2014年起武汉理工大学成立了材料科学与工程试点学院,制定了更高的培养目标.为适应新时期人才培养需求,文章对比了武汉理工大学和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从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改革探索.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行业、高校及研究所调研,分析了社会、行业对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人才要求;分析了2010年版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措施。提出了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目标任务驱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并在2013级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进行了实施,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知识体系四个基本要素入手,研究了国内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为培养创新人才推进的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归纳总结了本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新举措。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2018级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开设的专业导论课程为例,明确专业导论课“导”的作用及其重要性,提出改进课程教学体系和完善开设课程所需条件的建议。专业导论课程对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了解专业及发展、做好学业规划具有积极的、有效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6.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和实验教学体系建设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和实验教学体系建设在“大学科”背景下。以材料的制备与加工、组成与结构、性质、使用性能等四个要素及其相互关系为基础,构建了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含特色课程)、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工程实践环节为框架的课程体系;以“深化课程基础实验教学、加强综合实验能力训练、注重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为宗旨,构建了大材料学科共同的知识和技能平台实验室。即课程基本知识-专业综合-设计创新三层次实验教学体系,以满足21世纪培养“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基于目前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内容陈旧重复,教学内容远落后于材料科学的发展,材料领域新知识的快速增长与有限学时之间的矛盾等问题,依据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课程体系改革,优化重整合的必要性、原则和途径。通过对课程体系的优化整合,发挥群体优势,建设科学、合理的课程群,将缩减课时,提高教学效益,突出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特点,为培养合格的材料学专业人才提供可靠保障。  相似文献   

8.
在生物医学工程的本科教育中,如何构建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体系,已是当今时代的迫切要求。进一步加强生物医学工程基础教育、科技开发和产业化的结合,构建高素质创新人才体系的平台,在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类型、培养模式改革方面,我们将在教学新性人才,满足社会需求。  相似文献   

9.
"大工程观"理念被工程教育界广泛认同,为现代社会所需要工程师的教育培养奠定了理论基础.以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探讨了在复杂工程背景下基于"大工程观"教育理念的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实践表明,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的推动下,通过多学科交叉融合、强化工程实践教育和创新与个性化培养,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将得到稳步提升.  相似文献   

10.
面向未来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介绍了天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自1997年至2003年七年间在国家教育部、天津市和天津大学三级教育与教学改革项目支持下,利用自身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和高分子材料学科门类齐全与发展平衡的特点,面向未来科技与社会对材料学人才发展的需要,组建面向现代社会发展和面向未来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过程与经验。重点介绍了教育与教学改革的主导思想、人才培养方案的确立、平台课程的建设、实践环节与教学管理的改革等各方面的实践过程与方法。同时也介绍了结合专业建设进行的人文主义教育和全面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1.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课程体系的改革   总被引:15,自引:6,他引:15  
实验课程体系改革是实验教学改革最为熏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该文分析了重庆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课程体系的现状,并围绕重庆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对实验课程体系进行了改革,建立起了与理论教学体系相对独立的实验课程体系,并对改革后的实验课程体系的实施进行初步的阐述。  相似文献   

12.
本文紧密结合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求,借鉴美、欧、日、澳等发达国家和国内相关院校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的先进经验,以注重综合素质、强化能力培养、完善知识结构为指导,制定了涵盖素质、能力、知识3维度24要素的工程创新人才基本要求大纲,探索并构建了以此大纲为核心的EI-QAKE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方面做出一些探索性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俞俭 《考试周刊》2009,(39):178-179
本文主要从人才培养的定位、课程体系的建设、开放型实验室建设和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来探讨应用型本科院校如何培养服装工程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形成自己的专业特色和核心竞争力,适应现代服装行业的发展要求和服装教育面临的激烈竞争。  相似文献   

14.
针对本科院校材料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现状,首先从根源上找出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不足的原因,然后提出当今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是熟悉现代科学知识、管理知识,掌握各类应用能力的高级专业人员。材料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应尽快走出传统的培养学术型、研究型人才的学科系统化课程模式,立足于材料产业的飞速发展和人才市场的需求信息,结合学校、企业资源,构建适应于可持续发展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应用型、实践型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5.
测绘工程本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体系初探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就测绘工程本科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式、思路、途径以及相应体制改革与创新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通过构建高等工程教育监控体系,提高工程教育质量。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和就业市场之间存在矛盾,本科教育与学生发展之间存在错位。通过工程教育认证重新审视本专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不足。从学生为本的角度出发,优化课程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从而更好地培养人才,更利于专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校培养的专业人才很难满足社会的需求,市场对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文章以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到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进行了探索,从而达到培养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我国新能源材料产业高速发展与行业专门技术人才严重不足的矛盾,促使国内高校新能源材料相关专业的建立,但专业人才培养尚处于发展阶段,针对新能源材料行业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尚未成熟。基于国家“双碳”战略需求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背景,以常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对新能源材料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以江苏省光伏科学与工程协同创新中心作为纽带和桥梁,大力推进高等学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和地方政府的深度融合,探索建立适应于不同需求、形式多样的新能源材料人才协同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9.
上海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作为上海市教委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始终坚持教育与产业发展互动,构建了课堂实验、企业实践、大学生创新教育和毕业设计一体化的专业课程教学体系。通过对教学内容、方法以及考核与评价标准进行大胆改革,加强学生的工程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和工程实践能力,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整体项目模式构建新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体系,对传统的教学体系进行了重新规划。根据整体项目模式的要求,将项目贯穿到每门专业课中,以项目BUS形式将实践和专业理论课程联系起来,用每学期的整体项目实践代替大四的传统实训和毕业设计模块。因此,对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课程建设分为公共通识课程模块、项目BUS模块、专业基础课程模块和专业课程模块等四个模块,以弥补传统教学体系和"3+1"类型教学体系中存在的不足,最后指出了学校需要给予政策倾斜,予以人力和物力上的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