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留守儿童耻感问卷》和《应对方式问卷》对537名留守儿童和492名非留守儿童对照组进行测试,探讨留守儿童耻感心理与同伴冲突情境下的应对方式状况及关系。结果发现:(1)留守儿童在行为耻感因子上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在同伴冲突情境下,留守儿童采用退缩、攻击和幻想应对方式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而采用问题解决应对方式则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2)关系耻感能够正向预测求助应对方式;四种耻感心理因子能够正向预测问题解决应对方式,也能负向预测退避和攻击应对方式;行为耻感能够正向预测幻想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留守儿童人际情感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从而为留守儿童的教育辅导提供启示,采用《中国青少年人际情感问卷》对安徽省345名留守儿童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留守儿童人际情感及其下属因子得分均低于全国常模,其中归属感和乐群感最高,合作感和亲密感得分最低;(2)留守儿童人际情感在性别上的差异不显著,但在学业自评上的差异显著;(3)留守儿童人际情感受家庭因素(父母受教育程度)和学校因素(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当前大学生中存在是非不分,善恶不辨,荣耻不知的现象,出现耻感消解,去羞耻化、去道德化的倾向。本文首先阐述了耻的含义,论述了耻感的重要性,然后分析了知耻的实质及其道德价值,进而提出当前大学生道德教育中要突出知耻教育。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一致感、同伴依恋和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对327名西南地区留守儿童施测心理一致感量表简版(SOC-13)、父母同伴依恋问卷(IPPA)中的同伴依恋分问卷和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SSMHS)。结果发现:(1)留守儿童的心理一致感、同伴依恋性别差异显著,女生的同伴依恋、心理一致感均显著高于男生;(2)留守儿童的心理一致感、同伴信任、同伴沟通、同伴依恋与心理健康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同伴信任、心理一致感显著正向预测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同伴疏远与心理健康水平呈显著负相关,前者显著负向预测后者;(3)心理一致感在同伴依恋和心理健康之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4.9%。因此,可通过调节留守儿童的心理一致感和同伴依恋水平对其心理健康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学校联结在相对剥夺感与留守儿童问题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及性别的调节作用,采用相对剥夺感问卷、学校联结量表、长处和困难问卷,对广西746名留守儿童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相对剥夺感、学校联结与问题行为三者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2)相对剥夺感不仅能直接预测问题行为,也能通过学校联结的中介作用对问题行为产生影响;(3)性别调节了相对剥夺感与问题行为的关系,留守男生问题行为受到相对剥夺感影响更大。本研究基于经典相对剥夺感理论、依恋理论和性别角色的社会化理论,揭示了留守儿童问题行为的发生机制及性别特点。  相似文献   

6.
依据倦怠相关的理论文献、访谈和问卷调查,提出我国留守初中生学习倦怠影响因素的结构。通过对668名留守初中生学习倦怠问卷的探索性因素分析和668名留守初中生学习倦怠问卷的验证性因素分析,再通过调查和分析,发现主要有八个因素影响着留守初中生的学习倦怠,它们依次进入回归方程的次序是:学习自我效能感、师源性因素、亲情与管教的缺失、学习方法与目标、学校和班级因素、社会不良影响、个性因素、学业压力。结果表明,本研究编制的农村留守初中生学习倦怠影响因素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相似文献   

7.
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大规模地向城市转移,形成了一个新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法、文献法、深度访谈等收集资料。通过对影响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因素:家庭影响因素、学校影响因素、留守儿童自身因素分析,提出解决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以自填问卷的方式对486名留守和非留守儿童进行韧性特征及相关因素的调查,运用SPSS处理资料数据,结果显示:留守与非留守儿童的韧性差异不显著;留守女童的韧性弱于留守男童的;留守儿童的韧性与亲子关系、同学关系、教师的关心和学习成绩变量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些变量被证明是韧性的显著性保护因素。可以通过干预保护性因素提升留守儿童的韧性,以帮助其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9.
<正>中华传统耻感文化源远流长。孔子的思想和学说,沿承夏商周的文化大流,继往开来,成为耻感文化的源头活水。在较早的经典古籍《诗》《书》《易》的一些文字中,已经体现出耻感意识。《书·说命下》把人内心对羞耻的体会与感觉形象地表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留守儿童自残行为有了蔓延的趋势而且极具危害性。导致农村留守儿童自残的因素很多,有学习压力、感情因素、家庭贫困、父母关系等,家庭教育缺位和贫困是主要因素。但从根本上来说还是留守儿童漠视生命,缺乏生命意义感导致的,所以,要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命教育。  相似文献   

11.
初中阶段留守儿童安全感的特点及弹性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初中留守儿童安全感弹性发展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安全感量表、应对方式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304名初中留守儿童和388名非留守儿童进行测查.[结果]1.留守儿童心理安全感明显低于非留守儿童.2.不同年级的留守儿童心理安全感发展差异显著.3.安全感弹性发展的留守儿童与非弹性发展组儿童在应对方式、自我效能感与社会支持方面呈现显著差异.4.安全感弹性发展与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相关显著,且自我效能感、客观支持、主观支持、自责与退避能预测安全感弹性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不同监护类型留守儿童与普通儿童心理发展状况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农村学生心理发展状况调查问卷、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儿童十四种人格因素问卷,对随机抽取到的农村756名四种监护类型留守儿童和623名普通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人格特征进行比较研究.研究表明,隔代监护和上代监护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较多,隔代监护留守儿童有较多的消极人格特征,单亲监护留守儿童与隔代监护留守儿童在心理发展状况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单亲和同辈监护留守儿童与普通儿童差异较小.建议采取单亲监护方式较好,或改善隔代监护和上代监护家庭教育现状.  相似文献   

13.
郑丽 《考试周刊》2012,(41):108-109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问卷法、统计法及走访询问等方法.对谢坝乡的留守儿童课余体育锻炼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影响课余体育锻炼的因素。结果显示:农村留守儿童体育课及课余体育锻炼现状很不乐观.影响因素包括学校设施不完善,家庭体育锻炼教育观念不够.留守儿童的体育活动经费短缺等。作者从学校、家庭和社会的角度分别提出了一些推动农村“留守儿童”课余体育活动的开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调查表明,由于情感支持的缺失、习得性无助感的形成、人际交往不良、师生互动失衡等因素的影响,"留守儿童"的学习自我效能感普遍偏低。提高"留守儿童"的学习自我效能感,应从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对"留守儿童"进行积极引导,增强自信心,提升学业抱负,端正学习和生活态度。  相似文献   

15.
姜芳  张卫娣 《考试周刊》2014,(65):18-20
自从美国人类文化学家露丝·本尼迪克特撰写的一本研究日本的著作《菊与刀》中出现了"恥の文化"(耻文化或耻感文化)一词,从事文化研究的学者、专家,开始关注不同文化背景下,对待"羞耻"的不同观念和态度。同为东方文化,中日的"耻感文化"也有不同文化内涵,而且形成了不同的社会意识。  相似文献   

16.
了解农村中心小学校五、六年级学生的发展状况,对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进行对照研究,进一步讨论留守儿童的自我认识水平、学习习惯与技能、情绪和社会交往.采用自编问卷、《认识自己问卷》、《学习习惯与应试技能自我测查表》、《儿童孤独量表》、《儿童社交焦虑量表》(SASC)对农村中心小学校五、六级儿童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留守与非留守儿童在认识自己、学习习惯与应试技能、儿童孤独量表、儿童社交焦虑量表及课程成绩的差异性比较上,未呈现出显著性差异.结论是影响留守儿童适应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儿童的主观感受.  相似文献   

17.
日本女大学生羞耻观之分析——以京都女子大学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耻感文化"作为日本文化的根源所在,广泛地深入日本人之心;羞耻型文化是日本传统社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京都女子大学女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探讨日本大学生的羞耻观。调查结果使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14(日文版本)进行了单纯统计分析,描述统计分析和交叉表分析。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潮汕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焦虑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问卷法随机抽取潮州、汕头、揭阳三市农村地区的五年级和初一年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潮汕地区农村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在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水平上没有显著差异,但仅母亲在外打工组留守儿童的状态焦虑得分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2)初一年级留守儿童在特质焦虑维度得分...  相似文献   

19.
耻感就是羞耻感,是人对羞耻的主观感受,是因经历和体验到人性和基本价值被亵渎,而在人格深处产生的一种自我谴责和自我贬低意识。作为一种道德情感,耻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更是一道重要的道德堤防,使人们能够自觉地求荣免辱,在人类的道德养成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耻感教育是指有目的地激发和培育受教育者的羞耻心,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对394名儿童施测社会支持问卷、应对方式问卷和心理健康诊断测验问卷。研究发现,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得分与非留守儿童存在显著差异,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是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预测变量。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通过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可以显著预测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