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课程九年级物理第109页有这样的演示实验: 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小团蘸了乙醚的棉花,把活塞迅速压下去,观察发生的现象. 该实验采用压缩空气引火仪演示,意在说明压缩空气做功,空气的内能增加.  相似文献   

2.
为了证明做功可以改变物体内能,高中物理教学中常用压燃器来演示做功改变了气体的内能。不容置疑,气缸底部的乙醚(或火药)燃烧的直接原因是气缸内空气温度达到了乙醚(或火药)的着火点。怎样的过程使空气温度升高呢?对此众说纷纭,为此,笔者提出如下设想: 外力对活塞做功,活塞动能增加,同时大量气体分子频繁(每秒65亿次以上)撞击活塞,那么,碰撞到活塞的气体分子动将能将增加(就如同乒乓球以速率υ撞到迎面击来的球拍后,以  相似文献   

3.
笔者见过不少关于空气压缩引火仪的文章,大家各有主张,在这里我想谈谈自己在使用过程中的一些体会。初中九年级物理“空气压缩时内能增大”的演示实验,采用的是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面放一小团蘸了乙醚的棉花,然后把活塞迅速压下去,观察发生的现象。现象是棉花被点燃,说明压缩空气做功,空气的内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九年级物理第109页有这样的演示实验: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小团蘸了乙醚的棉花,把活塞迅速压下去,观察发生的现象。该实验采用压缩空气引火仪演示,意在说明压缩空气做功,空气的内能增加。笔者曾见过不少刊物登载过关于压缩空气引火实验的文章,可谓众说纷纭,但大都讨论燃料问题,有的主张用硝化棉,有的主张用乙醚,有的主张用火柴头,等等。其实,燃料固然是该实验的必要条件,但多数人实验失败的原因并不在燃料的选取上,就燃料来讲,低燃点物质如红磷、赛璐珞、火柴头、蜡烛芯、脱脂棉等均可。低燃点、低闪点液体如乙醚、二硫化碳…  相似文献   

5.
在讲授初三物理“做功和内功的改变”这一课时,需要做“空气被压缩时内能增大”的演示实验。为了提高演示效果,在厚的有机玻璃筒里,最好放入浸过乙醚的小棉花团。可是乙醚是一种危险药品,而且不好保存,因此这个实验不好准备。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们千方百计寻找乙醚棉的代用品,最后选用红头火柴,效果很好。方法是:取一根红头火柴,用小刀剥离下火柴头上的红磷,然后将它放入厚有机玻璃筒内,再将活塞插入,在筒内上下活动5~6下,以提高筒内的温度,最后将活塞拔出再重新放入迅速压下,可看到红磷燃烧的火焰,效果非常明显。如果…  相似文献   

6.
正在初中物理"内能"一节的教学中,教师通常采用如图1所示的两个演示实验来说明做功可以改变气体内能。其中,甲实验成功率较低,有时打压十几次才能成功一次,影响演示效果。此外,学生可能会怀疑是由于活塞直接碰撞、挤压硝化棉而燃烧的,并非空气被压缩而升温。乙实验中出现的"白气"现象不明显,且因为教师通常在讲台上演示,实验器材较小,离学生较远,现象持续时间很短,所以学生不太容易看清楚。为此,笔者在教学中对做功改变气体内能的实验  相似文献   

7.
"在一个厚玻璃筒里放一块浸过乙醚的棉花,把活塞迅速压下去,棉花就会燃烧。这是因为压缩筒内空气做功,使空气的热能增加,温度升高,达到了乙醚的着火点,浸了乙醚的棉花才燃烧起来。""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小团硝化棉,把  相似文献   

8.
人教版高中物理第二册(必修加选修)“物体的内能热量”一节中,用活塞压缩玻璃筒内空气使火柴燃烧的方法,来演示气体内能的变化。做该实验时要用很大的力向下压活塞,不易操作,火柴燃烧时也容易发生爆炸,实验成功率较低。为此我们自制了一个电子温度计,测量被压缩空气的温度变化,显示气体内能的改变。  相似文献   

9.
物理通报版初中《物理》第二册第21页图2-7有一个“空气被压缩时内能增大”的演示实验,是用空气压缩引火仪来完成的。实验的原理是:活塞压缩空气做功,使空气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达到棉花的燃点,使棉花起火燃烧。棉花燃烧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要达到棉花的着火点;第二,要有充足的氧气。在这个实验中,采用普通棉花看不到燃烧现象,用  相似文献   

10.
用压缩空气引火仪不仅能演示绝热压缩即外界对筒内气体作功时气体温度升高,还能演示气体绝热膨胀时的降温,即气体对外作功时气体本身内能减少。先往压缩空气引火仪底部注入一、二滴酒精或乙醚,然后将活塞插入筒中,缓缓压下,直到活塞离筒底不到1厘米时停住。然后突然放开手,使引火仪中空气自动膨胀,  相似文献   

11.
在热学教学中,有一个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经典演示实验——在厚玻璃筒的底部放入乙醚棉球或硝化棉,然后用活塞迅速压缩空气,导致空气升温而将乙醚棉球或硝化棉点燃。可是用乙醚棉球或销化棉所做的实验有两个不足之处:一是成功率不高,不易点燃;二是乙醚这种化学试剂在一些学校不易找到,如用硝化棉制作则很麻烦。为解决这问题,我们找到了既演示效果好,又取材方便的其它物品来代替乙醚棉球或硝化棉作易燃物,这些物品包括:硫、硫化氢、烟墨、重油、火柴头、汽油、煤油、乙醛、纸、烟草、干草、乒乓球、二硫化碳、白磷的二硫化碳饱和溶液、白磷等,凡是液体的就做成液体棉球,凡是固体的就做成碎片或碎粒。经过反复几十次做实验,结果表明:用火柴头、白磷的二硫化碳饱和溶液棉球、白磷等三种物品作实验用易燃物效果较理想。三种物品所做的实验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12.
1压缩空气使内能增大实验在这个实验中,采用普通棉花看不到燃烧现象。用浸过乙醚的棉花,南内只冒白烟。也看不到棉花燃烧,实验效果都不理想。改用硝化棉来做,把活塞猛然压下去,硝化棉立即燃烧起来,发出耀眼的火花,实验效果非常明显。硝化棉的制作过程如下:将98%的浓硫  相似文献   

13.
教材中演示“改变物体内能”的实验是: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小团棉花,迅速压缩厚玻璃筒里的空气,使空气温度升高,棉花燃烧起来.这一演示实验的成功率低,不易达到预期的效果.为此我们制作了一个易操作、效果明显的实验装置,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4.
气体液化有两种方法 :一是降低温度 ,二是压缩体积。压缩体积使气体液化 ,必须通过实验演示 ,才能使学生接受。气体液化实验的难点是 :先使液体汽化 ,许多教师在做汽化实验过程中 ,注射器的活塞即使向外拉到顶端还是有液态乙醚存在 ,实验易失败。我认为 ,做好此实验关键要注意以下几点。1 注射器密封性要好当注射器用针头吸入液态乙醚后 ,取下针头排尽空气 ,用橡皮帽堵紧注射器的小孔 ,向外拉活塞时 ,感觉用力很大 ,说明注射器密封性好 ,因为只有液态乙醚上面的气压非常小 ,才可能达到液体完全汽化的效果。2 注射器要大 ,液态乙醚要少  …  相似文献   

15.
在初、高中《物理》课本中都介绍了这样的实验:利用“压缩空气引火仪”,演示压缩筒内空气做功,使空气热能增加,从而温度升高,达到乙醚燃点,使浸有乙醚的棉花燃烧起来.该实验虽然仪器、操作都较简单,但却不易成功。笔者经过多次实验,总结出了简单易行的办法,演示几乎能全部成功。现介绍如下。取少量普通药棉(团实后有绿豆粒大小),浸上乙醚,用手紧捏,将多余乙醚挤掉。然后将棉花扯得蓬松一些,放入筒底,装好活塞,迅速下压,一般即可点燃。若效果尚不明显,可将活塞提出筒外,让新鲜空气进入后,再装活塞下压。如此做几次,一定会成功。(一个棉团可燃4至5次后再换)。  相似文献   

16.
1压缩空气引火在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教学中"压缩引火"实验是教师常做的但学生对硝化棉(或蘸有乙醚的棉花)被压燃总认为和钠在空气中燃烧一样是一种特殊物质的性质所至,从而质疑棉花被"压燃"这一事实,实验的信度低。为了提高该实验的可信度,我用家用的火柴头替代硝化棉由于被压燃的物质是家里常见的火柴,学生通过亲眼所见就会坚信"压燃"的事实,同时取材也很方便且操作容易。  相似文献   

17.
初中物理教材第二册第27页图2-9有一个“空气被压缩时内能增大”的演示实验,高二物理教材第38页图11-9“压缩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增加”的演示实验,二者实质上是同一个实验,都是用空气压缩引火仪来完成的。很多老师做此实验时,常常会碰上一些尴尬的场面,在课前准备实验时,能一次成功,非常顺利,而拿到教室里给学生演示时,却很难成功,影响了课堂的教学效果。本人从事物理实验教学多年,反复探究该演示实验,认为此实验的原理是:活塞压缩空气做功,使空气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达到棉花的燃点,使棉花燃烧。要燃烧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达到燃点,二是…  相似文献   

18.
例1 如图1,在两端足够长的敞口、绝热容器中,有两个可自由移动的光滑活塞A和B,中间封有一定质量的空气.现有一块粘泥C以Ek0的动能沿水平方向撞到活塞A上,并粘在一起向右运动.由于活塞A的压缩,密封气体的内能将增加.已知A,B,C质量相等,气体体积的最大压缩量为△V,大气压强为P0,求密闭空气内能增加的最大值是多少?  相似文献   

19.
初中物理课本第一册第45页从乙醚蒸气被压缩到一定程度试管内有液态乙醚出现的实验,从而得出结论:压缩体积可以使气体液化.而气体液化的时候要放热,气体的内能减小,温度降低.在第二册第17页则又从压缩空气,使玻璃筒里棉花燃烧起来的实验得出结论:压缩空气,空气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二者是否矛盾?那么压缩气体时,气体的内能到底是增大还是减小?为什么有的气体被压缩时会液化,而有的气体却保持气态不变呢?原来,每种物质都有一个特有的温度,在这个温度以匕,无论怎样增大压强即压缩体积,气态物质也不会液化.在这个温度以下…  相似文献   

20.
大纲版教材演示"气体膨胀做功内能减少"实验的传统方法是:放在铁架台上的倾斜大试管中有适量的水,将其塞上橡皮塞后用酒精灯在试管底部加热,开水沸腾后汽化的水蒸气膨胀,对活塞做功,试管内内能减少,温度降低,管内沸腾的水顿时停止沸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