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列夫托尔斯泰曾经指出:“人们用语言互相传达思想,而人们用艺术互相传达情感。艺术是以下面这一事实为基础的:一个用听觉或者视觉接受别人所表达的感情的人,能够体验到那个表达自己感情的人所体验到的同样的感情,……艺术活动就是就建立在人们能够受别人感情的感染这一基础上的。”对于新闻节目主持人来说,有声语言中所蕴含的强大的情感力量是感染观众的最强的力量。新闻节目主持人的语言表达切忌冷漠与苍白失去了情感性,新闻节目主持人的语言就失去了感染力,语言便成为没有生命的空壳。同时,新闻节目主持人的艺术情感追求应遵循一定规则,以使有声语言的表达达到最佳效果。一、持久的创作热情是新闻节目主持人表达好有声语言的前提热情,  相似文献   

2.
有声语言是广播电视诉诸接受主体听觉系统的主要传播手段。从传播主体和接受主体的双方关系来看,广播电视有声语言有别于报刊杂志书面语言的新闻传播特性,至少有三点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一是交流的相对直接性;二是报道的相对现时性;三是表达的相对主观性。  相似文献   

3.
播音创作按信息传播方式可以划分为广播电台的广播播音和电视台的电视播音。广播播音和电视播音是同出一辙的语言艺术,都是将文字稿件变为有声语言。但是,作为有声语言的艺术创作,广播播音和电视播音又存在各自不同的艺术特点。广播播音是播音员通过有声语言传达信息,用无线电波传输,受众以听觉感受;电视播音是将播音员有声语言信息通过光电变幻系统与图像和色彩同步传输,受众以视觉和听觉共同感受。  相似文献   

4.
广播是以电波所传送的声音为媒介的大众传播工具。广播声音一般由有声语言、音乐、音响三要素构成。有声语言是广播传递信息的最重要的手段。广播语言是一种听觉艺术,故笔者认为,听众收听广播,通过有声语言理解接受  相似文献   

5.
闫海洋 《青年记者》2007,(14):132-132
电视是“以视为主、视听结合”的传播媒介,它作用于人们的综合感官,自然是少不了听觉感官。视觉只能接受一个信号,而听觉可以同时接受几个信号。由此可见,听觉在人们接受信息中的地位。画面的局限,使语言文字具有了很广阔的活动范围。人们在接受解说词传递的信息时,本能地把它同画面上的形象联系起来,解说词写作除了要考虑电视的特点,进行整体构思,发挥综合效应外,还要注意语言的运用。  相似文献   

6.
冯莉 《新闻前哨》2012,(4):67-68
电视主持人以其个性化的形象出现在屏幕上,以其鲜明的个人身份代表节目行使着话语权。话语是通过一定的语言符号和形式进行的。传播学者和心理学者把这种符号和人际交流的形式分为:语言与非语言,即有声语言与无声语言。电视是门视听艺术,主持人在节目中的"言"与"行"是被观众的听觉、视觉一并接受的。有研究表明:在信息交流中35%是通过语言获得的,  相似文献   

7.
所谓无声语言,是指有声语言以外,可以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感受到的姿态、音容、笑貌、气味、颜色及其他所有传播信息符号的总称,在传播学中被称为非语言符号。  相似文献   

8.
新闻播音的语速是播音专业的一个术语,具体指的是一个新闻播音员以有声语言在传播新闻内容时给受众听觉的一种接受速度。新闻播音的语速究竟要达到每分钟多少字才算合适?笔者通过收集、整理资料发现,这个速度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一样的标准。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没有电视,人们的信息来源主要来源于广播电台。  相似文献   

9.
周志鹃  邱蔚 《视听界》2006,(5):98-99
从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来看,有11%的信息是通过听觉获得的,83%是通过视觉获得的;要精确地表达一个信息应该是7%的语言 38%的声音 55%的表情和动作等无声信息。而这与人体有关的表情、动作即为体态语,又称人体语言。电视最吸引受众的便是它的可视性。在信息传递过程中,节目主持人本身就是一种语言符号,不仅用有声语言传递信息,也利用自己的体态表情达意。“近取其神”重在眼神及笑容。在取中景、近景镜头时,最能抓住观众眼球的便是主持人的眼睛及笑容,这是最能传达人的情感信息的部位,主持人的任何心理活动通过面部表情的细微变化被电视镜头放…  相似文献   

10.
以"声音"为主角而出场的有声读物,其声音形态不仅是叙事语言中的有机构件,还逐渐从视觉文本中剥离出来,直接参与到内容叙事全过程.有声读物的听觉语境以不同样态的"声音"为叙事工具,在声音传递和听觉环境中运用独特叙事手段和阐释功能,搭构了与传统"视读"迥异的"阅听体验".文章聚焦有声读物叙事过程的声音之维,从叙事工具的征调呈...  相似文献   

11.
在电视传播过程中,主持人肩负着“窗口”和“门面”的重要作用,其作用直接影响到节目的传播效果。观众收看电视节目时,主持人的“言”与“行”是被观众的听觉、视觉一并接收的。无疑有声语言是播音主持中审美表达的主要手段,但无声语言与之相辅相成,不可或缺。因此,作为主持人必须了解和掌握无声语言,并能灵活运用无声语言,做到“言”、“行”一致,以最佳的美学表达来提升电视节目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2.
电视节目主持人与体态语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态语是人类交往中非语言交往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电视节目主持人传播的一个重要方式。观众收看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言”与“行”是被观众的听觉、视觉一并接收的。主持人的体态语在传播信息、交流思想感情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与有声语言相匹配共同达到传情达意的目的。那  相似文献   

13.
电视新闻是靠图像和声音向人们提供新闻事实的,因此也就决定了有声语言在电视新闻中的主要职责是服务于主题,服从、协助或引导画面的表达。有声语言的表达,要力求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广播由于诉诸听觉的特色要求,决定了广播在语言运用上呈现出有规律的表现形态。人们常常形容某人说话抑扬顿挫或者铿锵有力,就是对有声语言规律的一种认识。广播在便于听、便于理解的传播过程中逐渐对语言的运用、选择形成了一些规律。语言是思想的直接表达。“语言的生动性.主要是指语言的运用灵活多样、新鲜别致、活泼动人,能用各种修辞手段把事物的情状生动地描绘出来,使人易于理解和接受。”(以群《文学的基本原理》第339页)。毛泽东同志在《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中指出:“我们党所进行的一切宣传工作,都应当是生动的,…  相似文献   

15.
电视新闻与报纸、广播新闻相比具有独特的优势:它的表现手段不是单纯的文字语言,而是由动态画面和有声语言有机结合组成的电视视听复合语言。它把声音和画面有机结合在一起,诉诸于受众的视觉和听觉,将新闻事实的本来面目真实、形象地层现在观众的面前,声画并茂,使受众极易产生身临其境、耳闻目睹的现场感。这便是电视复合语言的优势,而形成这一优势的关键便是画面与有声语言的有机结合。因此,要充分发挥电视复合语言的优势,就必须正确处理画面与有声语言的关系,特别是要处理好画面与解说词的关系。如果忽视了这一点,我们在电视新闻采编过程中,就会大大削弱甚至湮没电视复合语言的优势。例如:  相似文献   

16.
广播是通过有声语言及现场音响与听觉感官发生联系和产生效应的。这里有声语言指的是记者与被采访者的谈话录音。现场音响包括两方面:一是人们活动的声音由于人们的活动而发出的声音。如人的走动、表演、游戏等都属于人的活动声;而机器声、打击东西声等则属于由于人的活动而发出的声音。二是自然界  相似文献   

17.
浅谈广播语言的想象魅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播是听觉媒体,它通过有声语言向人们传递信息。与报纸、电视等媒体相比,它具有稍纵即逝和“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弱点,但从有声语言的特点和规律来说,却又具有“以声取胜、以情感人”、激发听众思维、给听众以极大想象空间的优势。因此,在媒体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研究如何增强广播语言的想象魅力,  相似文献   

18.
从审美角度感知汉语,一是视觉(文字、书法),二是听觉(有声语言),缺一不可.然而综观汉语研究的历史,我们发现,东汉已有《说文解字》,而南北朝才讲四声,《切韵》到隋朝才定下来,宋朝才有《通志·七音略》.我国很早就形成了专门的学科“诗学”“词学”“汉语音韵学”,直到20世纪后期专门研究“有声语言”的“朗读学”“朗读美学”才建立起来,由此可见,自古以来“重形轻声”“重文轻语”是我们民族审美心理结构中一个不大引人注意的倾向;而当今,广播电视业内“重采编轻播音”;各类学校“重作文轻朗读”;大众传播“口语至上”,所谓“怎么想就怎么说”,认为有声语言是“不学而能”的;人们更关注新闻传播内容的社会功能与政治意义,而忽略了新闻播报中有声语言传播本身的文化传承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一、电子读物天造地设地为儿童的认知能力服务 纸媒读物,针对的是人们的视觉,并且,展现的形式是静态的;有声读物,针对的是人们的听觉;而电子出版物可以说是一种“立体读物”,它用可视的与动态的形象、可闻的音响,全方位地将读品展示在人们面前。 人的思维发展一般都是从具体到抽象。即如一个成人,在运用本国语言时已经非常娴熟,一旦要学习外来语,却也往往要用幼儿“看图识字”的方法,借助单词、短语,最好再配上图片,来步入一个新鲜的语言环境。对于儿童来说,正处于形象思维比较发达、抽象思维尚在培育的阶段,用鲜活的形式表…  相似文献   

20.
音像档案是运用活动连续的画面和声音相结合的方法来记录、表达和传播信息,有着文字、摄影无法比拟的优点,可以同时刺激和调动人的视觉和听觉两种感官.提高感知效率。实验表明.人们若仅靠听觉接受信息,三小时后能保持70%,三日后能保持10%;若仅靠视觉,三小时后能保持72%,三日后能保持20%;若综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