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郑成功的死因中外众说纷纭,但总的来说,不外乎毒杀说和病死说。通过对郑成功死亡的各个疑点的分析,可以明确地得出郑成功是正常死亡,且是得伤寒病病逝的。  相似文献   

2.
光绪帝的突然死亡是近代史上一谜。从文献资料和当时情况作一推断,可知光绪是在慈禧的策划下,中毒身亡的。一方面,多年来有不少记载说明光绪确实死于非命,即是被谋害致死的,如《慈禧外纪》、《瀛台泣血记》、《我的前半生》等书均持此说;另一方面,从当时清宫内光绪死亡前后几天的活动可以判断出来些许问题。  相似文献   

3.
祥林嫂是一个非常有争议的人物,尤其是她的死因,历来说法纷纭,各有说辞。本文综合各种分析,结合当时的社会环境,以及祥林嫂自身所体现出的性格,进行个人的理解与分析,其目的是想更真实更深层次理解作品。  相似文献   

4.
人们对王国维的死因进行了见仁见智的分析,形成了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局面。总结各家各派对王国维死因的分析。有利于对王国维学术成就和死因做出更深入的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5.
祥林嫂因何而死,很多人将目光锁定在外因或表层的内因上,诸如穷困潦倒,饥寒交迫;“政、族、神、夫”四“权”的束缚;封建礼教观念的摧残;儒、释、道文化的吞噬……祥林嫂于是不堪重负,走向死地。但为什么这样的压迫就会导致祥林嫂的死亡,鲜有触及到精神层面的深度分析更别说对之加以辩论探察了。文章从人物形象、春天意象、作品氛围、题目反讽等多重视角予以透视,认为祥林嫂死于希望的被凌迟、被摧毁。在这个悲剧性的过程中,除了浇薄人情,炎凉社会,礼教观念的摧残,祥林嫂本人也在不知不觉中参与了对自我生命希望的屠戮。这无疑延续了鲁迅对冲破生存“铁屋子”的庄严思考,还有对“致吾人于美善刚健”的深层叩问与探求。  相似文献   

6.
本对杨修死因定说提出质疑,继而剖析了曹魏立嗣中杨修补杀的直接原因,并从曹魏立嗣标准中进一步说明为曹植进行才策包装的杨修必死无疑。  相似文献   

7.
吴玠是南宋初期主持西北抗金的重要将领。吴玠并不是死于挟妓和吸毒,而是死于腑脏寄生虫病。在这一问题上,《宋史》论述有失偏颇。  相似文献   

8.
曹雪芹不是死于生活中的丧子之痛、嗜酒之狂,而是死于小说创作情感的巨大冲击。《红楼梦》自始至终处在哭成的状态中,特别是第七十七、七十八两回叙述晴雯之死,达到了前八十回叙事情感的最高峰。剧烈的心理震撼致使作者无法承受,不能自拔,终于未尽红楼而绝笔离去。  相似文献   

9.
小狗的死因     
小春 《良师》2010,(4):14-14
狗家族出了一条很有志气的狗,它向整个家族宣布:要去横穿大沙漠!所有的狗都跑来向它表示祝贺。在一片欢呼声中,这只小狗带足了食物、水,然后上路了。  相似文献   

10.
从当时的历史事实出发,通过分析韩复榘与蒋介石之间关系的演变,来揭示韩复榘被杀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列举了关于王国维死因的种种说法,分别是“殉清说”、“殉道说”、“感情性格复杂矛盾说”、“主因诱因说”、“罗振玉逼债说”、“家庭矛盾说”,指出每种说法的由来、代表人物以及学术意义;钩稽了王、罗两家后人对王氏死因的看法,排除了“罗振玉逼债说”、“家庭矛盾说”;用心理分析、文化性格研究等方法研究王氏遗嘱的意蕴,综合当时与王氏密切接触者的描述资料,认为陈寅恪主张的“殉道说”最能准确地揭示王国维自杀的真正原因。这一观点对研究社会大转变时期士人的矛盾心态也富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光绪帝死因问题是学界百年公案,2008年科技检测证明光绪帝系砒霜中毒死亡。科技手段的介入推动了史学研究的进步,并得到广泛认同。随着学界认识的趋同,其研究重点迅速由"是否被害"转而为"凶手是谁"。而数十年来借助文献档案研究的主流观点是光绪帝死于疾病,这与科技检测之间形成鲜明的对立。尽管学界也有文章利用文献档案等历史文字资料进行研究得出光绪死于谋杀的结论,只是这一结论未能占据主流,难以被广泛认同。文献档案资料的最大不足在于内涵的多歧性,这就要求史学工作者要付出更多的艰辛,去伪存真。文献档案与科技手段相结合昭示着史学的光明未来,史学研究方法多样化是未来史学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3.
关于王朝云死因,苏轼在《惠州荐朝云疏》中认为:"遭时之疫,遘病而亡"。今人结合苏轼文集有认为死于瘴疫,有认为死于恶性疟疾。其实朱彧《萍州可谈》明确记载为乃误食蛇羹呕吐而死。我们比对《萍州可谈》中关于朝云死因的单则材料和另外关于苏轼的十余则材料,认为朱彧的记载并无不实。苏轼之所以要如此记载,主要是因为朝云虔诚信佛,误食蛇肉,本为犯戒,又因之致死,为亲者讳,自然不必实书。  相似文献   

14.
在《小霸王怒斩于吉》一中,讲述了孙策斩于吉的原冈、经过和结果。从中可知,孙策其人好多疑、心胸狭窄、不能容忍他人。而于吉乃真神仙也,在天旱之时竟能祈得风雨解救万民,在平日能救人万病且在江东数十年没有犯过错误……因而众人仰之于吉,但孙策不能容忍于吉便杀了他,因此失得民心,更使众人惧之。试想若孙策在当时能容忍于吉且纳其为奇才,  相似文献   

15.
从当时的历史事实出发,通过分析韩复榘与蒋介石之间关系的演变。来揭示复榘被杀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介子推隐居原因是洁身自好,孤芳不群;隐居地点在今山西省万荣县孤山;死因是为雷电所击.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就《宋史·吴玠传》中吴玠“晚节颇多嗜欲,使人渔色于成都,喜饵丹石,故得咯血疾以死”的记载,旁征博引,列出多条理由,证明吴玠死于嗜欲好色,《宋史》记述不误。  相似文献   

18.
乐府诗《孔雀东南飞》的女主人公刘兰芝最终以奔赴清池来结束个人生命,缘由大致是以下几端合力的结果:焦刘两家迥异的家庭管理模式潜隐着她的必然结局;无后不孝的文化意识对她的彻底否定注定了她的结局;仲卿的恋母情结与焦母的恋子情结合铸成了兰芝的命运;长兄为父的道德义务与贪图财势的个人利益又催化了她的死亡选择。  相似文献   

19.
金圣叹,江苏苏州吴县人,我国明清时代卓有成就的文艺批评家,妇孺皆知的是他对《水浒传》的精彩评点。这位江南怪才在55岁时被清政府杀害于南京。金圣叹之死,其导因似与“哭庙抗粮案”有关。但事实上,也缘于他离经叛道的性格,当时紧张的政治氛围和来自阴险刻毒官员的迫害。当然,更为直接的原因是江南归附不久的一些所谓正人君子对金圣叹的攻击诽谤,使得他的声誉一直处于负面的险恶氛围之中,稍有风吹草动,种种原因便会纠合在一起,最终造成了金圣叹弃市于南京三山街头的悲剧。  相似文献   

20.
邓沛 《语文知识》2005,(10):28-28
关于现代学大师朱自清先生的死因.长期以来流行的说法是他坚决不吃美援面粉而饿死。这是因为毛泽东《别了,司徒雷登》一中有这样一段话:“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我们应当写闻一多颂.写朱自清颂,他们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