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9 毫秒
1.
饶圆  朱慧涛 《北京档案》2007,(12):26-28
一、质疑:"档案职业边缘化"? 近年来,律师边缘化、股市边缘化、学术(者)边缘化、文学(作家)边缘化等转眼间让"边缘化"成了"红人",不少人在为这种种的"边缘化"扼腕叹息.与此同时,档案学界也出现了"档案职业边缘化"的提法,对此笔者不敢苟同.  相似文献   

2.
饶圆  朱慧涛 《浙江档案》2007,(12):16-18
近些年来,"边缘化"一词颇为走红,档案界也出现了"档案职业边缘化"这一概念。本文从质疑这一提法入手,分析了档案职业只不过是处于"式微"的困境而非"边缘化",并反思了档案职业发展的应然趋势,一是建立档案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二是进一步拓展档案职业的新空间。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图书馆员没有职业化,何来"去职业化"及研究?中国图书馆还没有进入"职业化"——法律的界定,"图书馆员去职业化"及研究是"非理性"的。然而,中国图书馆和图书馆员事实上的职业化是存在的,图书馆员职业是图书馆员赖以生存的物质来源、是图书馆员善心悦目的精神基石、是图书馆员朝夕相伴的职业港湾。业务外包是图书馆员去职业化的风险投资与不当支出,图书馆员"职业边缘化"及研究具有客观性,"图书馆员去职业化"及研究却是虚妄的。面对着中国图书馆职业"边缘化"的趋势和风险,应该推进图书馆员职业化,而图书馆员"去职业化"研究应该滞后。  相似文献   

4.
图书馆职业边缘化分析——兼谈对图书馆学教育的启迪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晓新 《图书与情报》2006,(4):34-38,43
文章从“图书馆职业是一种专业化职业”这一命题出发。分析了来自职业内部对图书馆职业的。自我歧视”,并认为这种职业边缘化现象将导致图书馆活动质量的降低和图书馆教育方向的迷失。文章在对目前图书馆学教育中的一些问题分析的基础上,认为教育的边缘化是图书馆职业边缘化的重要原因。提出图书馆学教育应遵循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规律。关注图书馆职业发展的需要。同时,图书馆职业也应通过制度、机构等途径。为图书馆学教育校正方向、修正方法。促进图书馆学教育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指出公共图书馆事业"边缘化"认识中的偏颇之处,认为公共图书馆事业并非处于"边缘化"状态.分析了西部地区"边缘化"人群的信息文化需求,提出公共图书馆应建立嵌入式服务体系,为西部城区"边缘化"人群服务.  相似文献   

6.
[目的/意义]根据图书馆员刻板印象的研究结论,对当今图书馆事业边缘化相关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方法/过程]综合图书馆员刻板印象系列研究的成果,对与当今图书馆事业边缘化相关的4个议题--图书馆学理论和教育与实践相脱节、尴尬的图书馆学学科地位、图书馆员自我边缘化、图书馆学学生职业背离进行分析.[结果/结论]研究表明:①创造机会让学生深入参与实践,加强研究理论和教育对图书馆实践的专业化改造,可以解决图书馆学与实践脱节的问题;②专业化职业价值的展示与传递,是提升学科专业地位的潜在路径;③恢复图书馆学专业在实践中的话语权,重拾职业的专业自信,是解决图书馆员自我边缘化问题的最根本途径;④取消本科教育与提升未来职业者的专业认同感,是解决职业背离现象的可行方案.总之,解决图书馆事业边缘化诸多问题的根本途径是重塑对职业专业化的信仰.  相似文献   

7.
中国档案工作地位边缘化、档案学术研究得失不均、档案高等教育面临危机等现象引发中国档案学边缘化言论,在剖析上述现象背后原因的基础上,笔者提出了中国档案学位处边缘但并非边缘化的观点,并就中国档案学如何摆脱"边缘化"质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职业的出现是以社会需要、社会分工发展为前提的,它的形成和发展会随着社会进步在其实践活动中渐进变化,档案职业也是如此。随着社会发展和信息需求的扩大,档案服务的社会化已经成为档案事业发展的关键,尤其是当前信息技术发展、政务信息公开等赋予了档案职业新的环境与条件,带来了新的变化,这对处于边缘化现实的档案职业来说无疑是长期的挑战。探讨档案职业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夹缝时代"的发展问题,关乎档案工作价值功能的发挥和档案事业的未来。一、新时期档案职业的现实困境首先,档案职业的客体——档案信息资源的价值发挥存在局限性。档案职业客体即档案信息资源的多少、优劣,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档案职业  相似文献   

9.
李艳红 《新闻记者》2012,(12):42-48
本研究借助职业/专业社会学的相关概念,通过回顾和考察欧美英文学术界针对网络新闻业所做的经验研究,对1990年代中后期以来兴起的网络新闻业的职业模式做出解析。本文通过对专业的认知维度的考察,发现传统新闻专业的核心采编能力在网络新闻实践中被边缘化。不过,在此"远离专业"的过程中,也交织着结合技术优势,重回新闻本质的努力。  相似文献   

10.
目前学术界有观点认为图书馆员正在走向“去职业化”,面对着中国图书馆职业“边缘化”发展的趋向和涌现出来的风险,论文界定了图书馆员职业化概念,提出应在职业资质、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素养方面推进图书馆员职业化建设,而图书馆员“去职业化”研究应该滞后。  相似文献   

11.
根据"图书馆员刻板印象研究"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就有关被试个人基本信息、图书馆员自我刻板印象、图书馆工作刻板印象、相互关系4部分内容,从理论基础、研究步骤、研究内容、对策分析等角度进行了描述性介绍和分析。研究发现:图书馆员自我刻板印象表现为偏爱自我和贬低工作;学历、年龄、健康状况和职业状况是影响图书馆员自我刻板印象的关键因素;提升职业的专业化水平和图书馆服务水平是解决图书馆员自我边缘化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高校学报编辑是信息和知识的传播者,其"职业高原"现象令人堪忧.其表现形式及自身特点,既反映了期刊编辑纵向发展机会短缺,又体现了期刊的边缘化地位,同时也表现了编辑的自我矮化和个人价值实现的低需求.要改变这一现状,就需要积极推进体制改革,进行岗位轮换,修正目标、调整自我期待,做好职业规划.  相似文献   

13.
《北京档案》2006,(6):46-46
2006年第3期《档案学通讯》贺军的章指出,我国档案职业的现状不客乐观,其边缘化趋势愈来愈明显。其客观原因有三:一是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的发展。打破了信息垄断,开放式的信息获取基本能满足大众需要;二是社会的民主意识增强,对档案部门不作为、不负责的行为和存在的体制弊端敢于说“不”,通过舆论宣传,影响档案职业声誉;三是档案职业客体在飞速发展的信息社会中“时滞性”更加突出,同时也加剧了其边缘化。  相似文献   

14.
引言 自图书馆诞生以来,图书馆的核心职业经历了很大的变迁。所谓图书馆核心职业,就是对训练和学习要求最高,在图书馆业务活动中居核心地位的职业。比如,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图书馆的核心职业是文献分类编目。其后,文献检索不断发展,逐渐取代文献分类编目成为图书馆职业的第二代核心,并一直持续到本世纪前五年。近年来,文献检索快速边缘化,社会交流开始受到图书馆界的重视,第三代图书馆核心职业正在形成。  相似文献   

15.
论"边缘化"     
最近,新闻出版总署署长石宗源同志在不同场合多次讲到防止我们工作的"边缘化"问题,引起了业界同志的关注和重视. 何谓边缘化?"边远之谓也",即处在远离核心层的边沿地带,由于这种位置与核心层拉开的距离,决定了它在事物运动、运作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减弱,功能衰退,甚至呈现出可有可无的状态及趋势.当这种状态和趋势从偶然发生到时有时无,再到普遍发生并持续已久的时候,边缘现象则就大而化之,称之为"边缘化"了.  相似文献   

16.
dv纪录片创作边缘化倾向主要表现为创作题材、创作主题和审美三个方面.其边缘化的倾向体现了dv纪录片创作多元化的局面,有助于个体精神的自我表达;关注和关怀弱势群体,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传媒歧视"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颠覆和解构传统大众传播媒体的话语霸权.  相似文献   

17.
专业影视频道的边缘化危机 随着电视竞争的愈演愈烈,电视媒体的生存环境发生了急剧变化,而各地的专业影视频道则不同程度地呈现出被"边缘化"的生存危机. 从影视频道外部环境看,从2004年开始,央视、各省卫视与地面频道为吸引观众眼球,纷纷加大影视剧的购买力度与编排技巧,央视、湖南卫视等更是对大剧进行"买断"、"独播".  相似文献   

18.
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背景下,人们对档案信息的需求以及获取方式都在发生重大变化,然而档案部门相对封闭的管理方式和传统的人力资源配置使这一职业缺乏内在的应对机制、档案职业主体构成素质不容乐观,档案职业边缘化日益加剧。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展档案继续教育与培训工作,对优化档案人力资源配置、促进档案事业发展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档案管理活动演变历程出发,探析档案职业空间拓展的路径。文章指出,档案职业人员数量减少、档案职业客体资源“稀缺”和档案职业中女性占比大并不一定意味着档案职业的“边缘化”。文章分析了档案职业中女性所占比例较大的原因和意义,同时提出欲扩展档案职业的发展空间,“人”的因素至关重要。文章认为,档案馆领导的个人能力、专业背景和档案馆馆员的人员结构等是拓宽档案职业发展空间的关键,从档案馆领导和档案馆馆员方面改善档案职业主体的构成和内在素质,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美编这个曾经风光一时的职业群体,现在已日渐被边缘化。既要承受体制的压力,又要面对社会上的行业竞争。如何去化解这些危机?如何发挥自身的优势走出困境?本文自有一套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