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以家庭为单位构成的村落中,“门”所具有的出入开闭功能,即使家庭庭院与村落联成一体,又使每个家庭庭院在村落中具有元素的独立性。历经千百年形成的“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白族民居院落出入口的“三滴水”门楼,既壮观秀美又坚实永固,既在物质层面上起到出入开闭、实用安全的作用;又在精神层面上起到彰显房主身份地位、经济实力的作用。闻名于世的“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六合同春”等建筑样式就是明清时期成熟固定的白族建筑经典。“三滴水”门楼就是适应与“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匹配的需求,为满足白族彰显身世和经济实力的精神需要而产生、发展、完善以至达到尽善尽美的程度的。  相似文献   

2.
在百度里键入"严家民居"四字,立即就会跳出无数条相关内容来,可见其知名度之大。大凡来到喜洲古镇的人,都会被其古朴大气,精美典雅的民居院落所吸引,那是白族建筑艺术文化的精华所在。2010年夏天的一个中午,我来到喜洲,在严家民居二楼的一间办公室里,我终于见到了大理喜洲严家民居旅游有限责任公司的"掌门人"严氏第二十世后裔严学侯先生。年近七旬的严学侯先生看上去精神矍铄,浑身透着一股浓郁的文化气息,戴着一副茶色眼镜,脸上挂着和蔼可亲的  相似文献   

3.
陈卓坤 《寻根》2014,(6):18-24
<正>潮汕民居建筑是中国建筑史上的一朵奇葩,其宏伟的规模、完美的设计、精巧的工艺、豪华的装饰、独特的风格,都与京城皇宫有相似之处,故有"潮州厝,皇宫起","京都帝王府,潮汕百姓家"之美誉。门楼是建筑物的一个"窗口"。与其他地区的民居风格相比较,潮汕民居的门楼装饰性很强。其中,最引人注目、最能体现宅主的身份和文化取向的是门楼上方突出的门匾字。门匾作为一种文化形式,有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和社会影  相似文献   

4.
成都地区有着精美的传统民居,但随着城市的现代化,这种代表成都人过去生活方式的建筑形式与现代城市的冲突日益明显。如何保护这些传统印记,延续成都民俗文化脉络,让古老民居持续焕发生机,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成都地区在传统民居保护更新方面已经有了很多尝试,这些案例为了适应现代社会需要所衍生出的模式和观念有值得认可的部分,也有不尽人意之处。本文对成都地区传统民居保护更新的几种既有模式进行了归纳和剖析,总结出目前保护更新的现状和问题,并探讨传统民居保护更新的全新模式,使现有模式体系得到补充和完善。  相似文献   

5.
田蓓蓓 《大理文化》2014,(6):94-100
正山青水秀,微风拂拂。青瓦白墙的白族民居如珍珠般分布在苍山洱海之间,有如人间仙境,又如世外桃源,田园风光令人陶醉。而在这青瓦白墙间,那一幅幅淡墨山水画或者浓墨重彩的彩绘亦或是造型各异的泥塑总能夺人眼球,将白族人民热爱艺术,热爱生活的朴素追求彰显出来。在白族村落中,家家户户都十分重视房屋的修建,三坊一照壁的传统房屋格局的院落比比皆是,而在照壁和檐下总是或多或少地绘制着各种各样的图案:有山水  相似文献   

6.
豫西地区民居建筑的砖雕装饰,是明清之后逐渐兴盛起来的,它们装饰了官吏、富豪、地主的厅堂、大门、照壁、山墙等,是建筑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豫西地区地处中原,所以豫西传统民居的砖雕艺术融合了南北多种文化和技艺。既有北方砖雕的大气整体,又兼具了南方砖雕的生动鲜活。豫西地区砖雕色彩质朴淡雅,装饰艺术古拙质朴,工艺纯熟,风格大气、豪放,尽显浑厚庄重之风,在几何构图的基础上,偏爱图形的隐喻,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7.
吴棠 《大理文化》2001,(3):63-64
来到大理喜洲的旅游团队,导游的定点是几所白族民居大院,从早到晚络绎不绝.而在同一块地皮上,离大院并不遥远名叫大慈寺的地方,抗日战争时期曾是华中大学的校址.如今除了70岁上下的老人,连本地人都不知道这一段有关"人文景观"的历史了.  相似文献   

8.
京西古道传统民居雕饰艺术有着深厚的民俗内涵、丰富多样的表现手法和朴素自然的艺术特色,体现了京津冀地区传统民居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也是北方传统民居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建筑形式、民俗内涵和艺术特征等方面对京西古道传统民居雕饰艺术进行分析研究,以期深入了解京西古道的传统民居文化,为进一步保护京西古道的文化遗存提供有效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杨虎 《大理文化》2012,(3):95-97
春节是白族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喜洲人更为看重。有句话说“泽旺过阿旺”,意为“春节要过一个月”。从古至今,喜洲人十有八九走南闯北做生意、外出工作求学,人归家乡马奔厩,春节回家团聚,自然格外热闹。  相似文献   

10.
清末至民国年间,在洱海之滨的喜洲镇,活跃着一个著名商帮--"喜洲商帮".在它的带动下,喜洲工商业十分活跃,出现了由"四大家"、"八中家"、"十二小家"为核心的商业群体.使喜洲成为富甲一方的商业重镇.在这其中,曾出了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就是赫赫有名的白族近代著名实业家--董澄农.  相似文献   

11.
一 大理古城广武路中段,远离南城门景区熙熙攘攘的游客带来热闹的喧嚣,寂静幽深的小巷里,白族院落挤挤挨挨地连在一起,这其间有一座荒芜的小院,虽然是典型的“三坊一照壁”白族民居,却仅存过厅及左右两厢,阵阵秋风吹动屋瓦上的枯草,玻璃破碎的门窗发出吱呀的低吟,仿佛在萧瑟落寞地诉说着无尽的故事.如今小院无人居住,在连片的民宅间虽然略显清冷寂寥,但依稀可见当年的繁盛景况,这里就是大理市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杨杰将军故居.  相似文献   

12.
过去闽东地区一些居民,喜在厅堂中庭或楼门上悬挂一面米筛,并在米筛中分别装放着剪刀、尺、镜、戥秤及弓箭等饰物。究竟这些避邪饰物的功能是什么,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李炳芳 《寻根》2014,(6):60-63
<正>响水白族的求子习俗响水乡是贵州省大方县下辖的一个乡,全称响水白族彝族仡佬族乡,这里居住着白、彝、仡佬、苗、布依等民族,白族是这里的主体民族。2013年7月,笔者到响水乡进行了为期将近一个月的田野调查,访问了不同学历、不同职业的白族村民,全面了解了当地传统的民间求子习俗。响水白族的求子习俗有很多种,本文主要介绍送瓜、偷喜、偷童子和求菩萨这四种,因为这四种传统求子方式在改革开放前是最流行的,时至今日也或多或少存在。一、送瓜在响水乡,若家中有婚后多年还没  相似文献   

14.
沈琨 《寻根》2004,(2):59-66
一柳氏民居是柳宗元家族后人聚居的村落,在山西省沁水县城西南的一片山坳里。深秋时节,太行山里是一派斑斓的秋色,深绿中映出金黄,半崖上栌叶火红。柳氏民居是深山里的一个村落,村名西文兴。从沟底的公路上望,半崖之上,迤迤逦逦的一片村舍,错错落落的楼阁脊吻。拾阶而上,就让你  相似文献   

15.
正金门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的厦门湾内,由大金门、小金门(俗称烈屿)和周围的大担、小担、大嶝、小嶝、角屿、草屿、北碇、南碇等礁岛组成。由于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以及四十多年的军事管制等因素,金门保存了众多的传统民居,是极具发掘潜力的民居保存区域。2011年,笔者实地探访了金门  相似文献   

16.
郭美芬 《大理文化》2011,(10):102-104
巍山的民居,一直以来多为瓦顶和草顶的土木中式结构房屋。式样有"四合五天井"、"三坊一照壁"、"正房两陋阁一照壁"等。正房方位多为坐北朝南、坐西朝东、坐东朝西三种形式。主房一般多为三格一面出厦的两层土木结构楼房。楼上多用来装粮食和家用  相似文献   

17.
杨湛  梅家红 《大理文化》2011,(1):95-100
1943年,杨作霖出生在大理喜洲的一个白族家庭。1961年毕业于云南艺术学院首届大学美术预科班;1966年毕业于昆明师范学院(今云南师范大学)艺术系油画专业;1981年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1981年考入浙江美术学院油画高研班。从事大众文化和大学美术教学近四  相似文献   

18.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日益受到国家重视。本文从文化生态视角,对朝鲜族传统民居因地制宜的选址布局、因材致用的营造技术、崇尚秩序的伦理观念、和合共生的功能交融、见素抱朴的简约风格和趋吉避凶的文化心理等方面所蕴含的文化生态内涵进行分析,阐述弘扬朝鲜族民居建筑生态文化的现实意义及启示。  相似文献   

19.
中国建筑是延续了两千余年的一种工程技术,本身同时也是一种艺术系统,许多建筑物便是中国文化的表现,是艺术的大宗遗产。纵观中国传统建筑、私人住宅,大致可划分为三类:皇家建筑,包括宫殿、园陵、御苑等,其艺术宗旨为“非壮丽无以重威”,强调夸张的形体、夺目的色彩、奢华的装饰,骨子里是“天子”的气质;以苏州园林和徽派民居等为代表的文人士大夫住宅则体现出一种含蓄节制的审美观念,与书法、品茗、琴筝水墨梅兰竹菊一脉相承,是“文人”的气质;以各地民居为代表的平民住宅体现的是浓厚的乡土气息,强调人对土地的依恋,与环境的和谐,表现为就…  相似文献   

20.
镇远位于贵州省东部,舞阳河畔、石屏山麓,是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在这绿水清山之间,保存了相当多的传统民居建筑,仅挂牌纳入政府保护的传统民居就达24处。沿河两岸的建筑形成面街背河的布局。由于临河沿街,建筑横向空间不可能占据过宽地段,均纵向发展。而沿河一面为了争取利用更多的有效空间,纷纷采用悬挑或吊脚楼等处理手法,达到既充分利用河岸空间,又极大地丰富了建筑外观的效果。为了船只停泊的需要,河道每隔一定距离留空一段作为码头。府城码头临街处,历史上均建有各式牌楼,各码头也按牌楼顺序称谓。自东逆河进入镇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