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贾书建 《教书育人》2011,(16):22-23
《中国青年报》(2010年8月12日)登载了一篇题为《郴州一教师挥刀自伤折射困惑的师道尊严》的报道,细陈了事件的来龙去脉。说的是2010年7月27日,湖南省郴州市第九中学教师何海滨在由区教育局主持的与学生家长调解纠纷的会上,用随身携带的多功能折刀当场割伤了自己的左臂,伤及手指筋  相似文献   

2.
在清点读书笔记时,随手打开一页,又看到自己做的王晓春老师的《今天怎样做教师》的摘抄札记,那标记着的第二页、第六页、第十二页……第三百二十页,那一段段文字,那一个个案例,还有自己的一条条反思,感到《今天怎样做教师》真是为我点亮了心灯。  相似文献   

3.
我们都有这样的感受,学生喜欢哪一个老师就愿意接受他的教育,这就是所谓的"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想赢得学生发自内心的尊重、信任和喜欢,必须要有人格魅力.人格魅力可以让老师"一呼百应",甚至"无声胜有声",从而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一个好的教师应该以丰富的学识引导人、以高超的教学艺术打动人、以充满爱的怀抱呵护人.  相似文献   

4.
正寒假期间,我拜读了著名教育家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这本书是李镇西老师25年教育教学思想和智慧的精华集萃,它集中展示了李老师的教育教学思想、艺术和具体操作方法,他从自己身边的故事讲起,朴实形象的语言  相似文献   

5.
历史新课程强调学生主体参与教学过程,要求教师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式,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必要的前提。为此,如何转变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理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就成为每位历史教师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张玉斌 《河北教育》2007,(12):32-32
过去,我们谈论教育、谈论教师,都是由教育专家谈、上级领导谈、教育科研人员谈或者教师自己谈,唯独没有学生的声音.好像学生说不出什么,因而没有必要让他们谈.许多时候,我们强调满足学生的需求,可我们并不了解学生,学生究竟喜欢什么样的学校,喜欢什么样的老师,被我们严重地忽略了.在教育的过程中,学生并没有发言权,他们只是被动地接受.  相似文献   

7.
卢江梅 《湖南教育》2005,(14):25-25
前不久。我参加了一个数学教学观摩活动,其中有一堂课的一个片断一直在我的脑海中回旋。有一位老师在执教“锐角和钝角”时,创设了这样一个教学情境:课件出示夜色中的黄浦大桥,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你看到了什么?”我原以为学生会这样回答:“黄浦大轿的风景真美啊!”可我万万湍有想到,学生一站起来就说:“我看到了角。”“我看到了直角。”我看到了锐角。”  相似文献   

8.
看看国外的许多教学我们往往会发现,在有些国家,课堂上老师讲得并不多,学生看上去也似乎很随意,但老师布置给学生题目一段时间后,学生却能上交具有一定思想深度的作业。也有这样一种现象:某些我们认为学习一般甚或较差的学生被送入国外的同等学校后,反而成了优秀的  相似文献   

9.
这篇原载于《小学语教师》上的章,非常有深度,非常值得一读。虽然作只是谈了《卖火柴的小女孩》一篇童话的教学,但它实际上敏锐地触及了当前我们的中小学教育应该如何把握人精神这样一个核心问题。因此,我们郑重地向各学科老师推荐此。  相似文献   

10.
黄志伟 《宁夏教育》2009,(7):132-132
当教师的人很多,但真正让学生心悦诚服地佩服的有“魅力”的教师并不见得很多。那么。究竞如何才能做一名深受学生喜爱,有魅力的教师呢?为师,必须有德,德需要提升。古人云“德者,安身立业之本”“厚德载物”:今天我们提倡“以德治国”“以德治校”学校教育以德育为首。可见“德”的重要性。而教师要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德就显得比普通人更为重要。教师的衣着外貌,言谈举止,兴趣爱好,思想学识,情感态度,都会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做最好的老师》是李镇西老师25年教育教学思想和智慧的精华集粹,全方位地阐述了李镇西老师教育观、学生观、班级管理、思想工作、心理教育以及语文教学的理念与实践。全书集中展示了李镇西老师的教育思想、教学艺术和具体的操作方法。作者的表达别具一格,语言朴实、诗意、形象而充满激情。李镇西老师擅长把理性的思考倾注于可读性极强的教育故事之中,在一个个跌宕起伏、曲折动人、引人入胜的故事里,作者的教育思想、教育机智、教育技巧、教育情感……浑然一体,读后发人深省,撼人心魄,催人泪下。什么样的老师才是最好的老师呢?在李镇西老师…  相似文献   

12.
读茅卫东先生的《重寻教师尊严》,每每废卷无言:17年的教学生涯,河北江南,体制内外,教过的学生,相处过的同事,呆过的若干个学校,他们竟然,都从字缝里,让我看见!  相似文献   

13.
林高明 《福建教育》2011,(11):56-58
最近读了一些台湾教育学者的教育文章。觉得是轻浅有韵,在轻松自然的叙说中,寓含着幽微玄妙的教育教学的智慧与真谛。杨茂秀先生的《好老师是自己找的》就是用很轻浅的方式来表现一种很有内蕴的思考,深入浅出、举重若轻。  相似文献   

14.
赵勇 《中国德育》2017,(11):48-51
约翰·杜威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今天的教育和老师不生活在未来,未来的学生将活在过去。”这就是今天我为什么耍存这里和大家一起思考“未来教育”,对话“未来教育”。  相似文献   

15.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大凡新教师上第一节课,往往是在黑板上写自己的大名×××,并说我教××科,今天我们学习前言。如此自我介绍,如此“杀”入主题,一般不会有好的效果。因为,学生对新教师有极高的期望值,有难以言表的神秘感,都很想知道老师过去、现在和将来。因此,新教师作好自我介绍显得尤为重要了。  相似文献   

16.
我国绝大多数教师都是爱岗敬业,关爱学生的。他们辛勤耕耘在教育第一线,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了众多人才。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学生思想的不断变化,教育实践中也出现了许多新问题。有些教师对教学工作产生倦怠感,有些教师对学生缺乏爱心,甚至有个别教师用各种办法伤害学生。师生关系的紧张,已经成为较为普遍的现象,不能不引起大家的关注。  相似文献   

17.
陈鸿祥先生的《王国维传》,用大量翔实、生动的历史资料,全方位、多层面地向我们展示了一代大师的超逸风姿。王国维以"国学"研究闻名于世,但他对于教育教学也有精深的认知与独到的理解,他在并不算长的教师生涯中所做出的不俗教学实践,对同事和学生形成的深刻影响和巨大感召,令人瞩目。更让人感喟的是,他对于教育的思考,并不是在他做了一个"教育人"之后的被动应对,而是出于一个普通国人的社会自觉!这种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情怀,更让人仰视。  相似文献   

18.
蔡莉 《生活教育》2012,(13):89-90
当我读完王晓春老师的《今关怎样做教师》之后,才真正地懂得了——教育者的使命就是让孩子各方面都能和谐地发展,这种和谐发展的前提是对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尊重:“和谐的教育——这就是发现深藏在每一个人内心的财富。共产主义教育的明智,就在于使每一个人在他的天赋所及的一切领域中最充分地表现自己。”曾看到过一则寓言:一只蜈蚣在路上自由地爬着,这时,遇到了哲学家青蛙。青蛙正惊讶地瞪着眼睛盯着他呢,还自言自语地说着什么。蜈蚣很奇怪,  相似文献   

19.
读郭道胜老师的《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一书,深感追求“教育,应让阳光洒满大地,让心灵沐浴在思想圣洁的光辉中,自由地舞蹈、跳跃,让美好永驻人间”的境界,应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努力方向。而追求这种境界的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正如郭老师所说:“儿童的名字叫什么,儿童的名字叫未来,儿童的名字叫发展……”让学生获得发展成长,是教育永恒的主题。  相似文献   

20.
常常听到教师们慨叹:现在的学生真是越来越难教了!这种难教的主要原因是,教师相对于学生的知识垄断被打破,教师相对于学生的传统权威岌岌可危。因此,建立在传统权威上的控制哲学在现代校园里越来越显得左支右绌,在一些学校一些班级甚至发生了教室崩溃的现象,即教师对学生完全失去了控制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越来越多的教师在焦灼地追问:怎么办?我们今天怎样做教师?李镇西的《心灵写诗》,便是回答这种追问的一个经典样例。翻开《心灵写诗》,熟悉的生活场景扑面而来。我和李镇西同在一所生源并不好的私立学校里担任班主任工作。和许多普通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