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写作教育一直是中国古代语文教育的重点之一。在明清时期,科举入仕作好八股文是当时文人学习写作的唯一目标。对于明清时期科举制度以及八股文的写作教育,学者们已经从各个方面撰文研究。然而在此时期出现的与主流写作教育不相同的非主流写作教育思想并未被提及。本文将对明清时期非主流写作教育思想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2.
戴名世八股文写作的心路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名世成为八股文大家的心路历程是悲壮的。一方面发自内心地反感八股文并大力抨击八股文,一方面却不得不花费大量心血总结八股文的写作技法并指导学生;一方面获得了八股文写作的巨大名声,一方面却在科举道路上长久遭遇坎坷。戴名世面对八股文的复杂心态,是无法把握自己命运的中国古代士人的集体缩影。  相似文献   

3.
八股文是明清科举选拔人才所用的一种文体,是据儒家经书(“四书”、“五经”)立论,按固定格式写作的一种议论体散文。它集我国古代各种文体之大成,是中国古代乃至世界的一种独特文化现象。惜自1902年八股文宣告寿终正寝后,很少有人问津此道;喜近几年它已引起一些学人的关注。 本刊1992年和1993年的第10期曾先后发过《八股文与高考》、《八股文与作文训练》两文。为满足广大读者了解、认识、鉴赏八股文的需要和青年学生写作议论文以资借鉴,从本期起将陆续刊发文质兼备、言之有物的八股文,让读者一睹明清八股大家们“戴着镣铐跳舞”的风采,一览中国古代文化的奇景大观。  相似文献   

4.
八股文是明清时期用于科举考试的一种文体。其用语平易,条理清楚,着意于解释题意,同时也重视句式、语音、句子结构等方面的安排,这既符合消极修辞的要求,也体现出积极修辞的部分特点。目前,学界对八股文的评价褒贬不一,从修辞角度对其进行研究,可为客观认识八股文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5.
古代尤其是明清时期的科举考试,规定必须用八股文,且不许考生自由发挥,从而使一些被这种死板形式束缚得头脑发昏的考生,在试卷上写出许多贻笑大方的  相似文献   

6.
明清两朝是八股文与小说共同的繁荣时期,八股文作者在不断接触、阅读甚至创作小说的情况下,有意无意地将小说因素融入八股文,并形成了游戏八股文一类。由于八股文作者的创作态度不同,存在无意渗透小说要素和以游戏态度写作八股文的区别,使游戏八股文蕴含的意旨和趣味也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7.
在对口高考升学班语文教学中,我发现现在的学生作文基本走向两个极端:一种是套话连篇的新"八股文",一种是原生态作文。一、新"八股文"的特点1.选材万能性。不论是什么题目,都列举近几年来被大量重复引用的材料,总是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名人事例,如屈原、司马迁、陶渊明、李白、苏轼,引用的也是已经被用得烂熟的名言警句。  相似文献   

8.
科举制度发展到明朝,又出现了一种新形式的试文,就是八股文。如果说唐、宋(熙宁以前)时期科举考试的核心是诗赋的话,那么明清时期就是八股文了。当时,倘是八股文特别是第一场《四书》艺的八股文通不过,真是“虽孔孟无由而进”了。因此,  相似文献   

9.
在封建社会,科举考试是上层统治集团选拔人才的一种常用手段,也是广大士子借以走上仕途、获取名利的一条途径。八股文是明清时期科举考试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种文体。要对八股现象进行研究须先立足于对文体本身的研究,因此我将从八股文与科举的关系、八股文的特点和影响、文体变异的原因三个方面对八股文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八股文是在综合古代众多文体的基础上产生的,又是一种非常讲究文章技巧的文体,可谓集古代文章学之大成。它的一些技法并没有随着八股文的消亡而消亡,而是潜移默化地进入现代文章,为现代文章提供技法的支持,因而成为现代文章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该文着重考察明代制义大家、八股文选家艾南英对八股文创作弊病的批评及艾氏的选文实践,并以此为切入点,分析明代八股文文风的流变及其因缘。深入到艾南英所处的历史语境之中,可以看到,八股文并非是一种僵化的文体,在其流动、变化过程中,创作主体、评论主体等基于对历史的理解所做的个人选择,与时代观念、社会思潮以及官方意志等多元、复杂,甚至是矛盾的因素相互纠合、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了八股文的发展、完善。  相似文献   

12.
八股文是明清科举考试的一种专用文体,1901年被正式废除,此后十多年,少有人提起它。但随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人们对八股文的关注又开始复苏。伴随着政治文化思潮,二十世纪以来的八股文批判与研究经历了从激情的片面批判到理性的思考与研究。系统地反思八股文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也是二十世纪以来学界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3.
八股文融汇我国古代文学众长 ,堪称“中国一绝” ,有近千年的演变历史。以八股文或制义的演变历史为线索 ,探寻八股文或制义在临川文学中的发展轨迹 ,王安石、陆九渊、汤显祖、四才子、李来泰等八位临川文学家对制义有独特贡献 ,他们的文风特征各异。八股文在临川文学史中亦曾有过耀眼的光辉 ,应进一步深入探讨挖掘临川文化中的瑰宝  相似文献   

14.
八股文肇始于宋经义,形成于明洪武时期,完备于成化期间,盛行于清朝。从其产生到灭亡,前后共经历了五百多年的时间,对中国的文学特别是明清时期繁荣发展的戏曲小说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以时文为南曲”和“以时文为小说”是八股文对戏曲小说影响最为明显的表现,戏曲小说的发展也为八股文的创作注入了新鲜的血液。通过对八股文与戏曲小说关系的探讨,可看出八股文与戏曲小说之间的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5.
孙仁孺的《东郭记》是晚明文化政策和潮流的产物。《东郭记》的主题基本围绕儒家"中庸"思想,在文体上结合八股文和传奇戏曲,也体现出游戏八股文深入挖掘人物内心、关注社会现实的特征。尚奇和讽刺力度深刻是晚明讽刺类喜剧的显著特点,《东郭记》不可避免受这种潮流的影响,作者利用揶揄历史人物的手段讽刺现实社会种种丑陋现象,曲词通俗,风格独特,在同类作品中更胜一筹。  相似文献   

16.
八股文与科举考试制度田启霖八股文作为科举考试的专用文体,它的历史功过只能在科举考试的历史实践中进行考查,否则永远也得不出科学的结论。目前,人们的看法分歧甚大,其根本的原因之一,就是脱离科举考试的具体实践而检验客观真理的唯一标准。那么,我们在研究八股文...  相似文献   

17.
龙海霞 《教育评论》2012,(1):123-125
在中国古代体育项目的种种功能中,"乐""教"关系错综复杂,对其研究可在一定程度上破解一些历史项目的兴废存亡之谜。通常所谓"寓教于乐"的功能组合,仅仅展现了二者构成的一种相互促进的积极关系,它使体育项目得以正常发展并留存至今。尚有教强娱弱等失衡现象,受其消极影响,不少古代体育项目夭折或消失。本文从教育视角揭示体育项目存废兴衰的缘由,正是给予体育的历史项目研究以教育史的洞悉与烛照。  相似文献   

18.
古代尤其是明清时期的科举考试,规定必须用八股文,且不许考生自由发挥,从而使一些被这种死板形式束缚得头脑发昏的考生,在试卷上写出许多贻笑大方的“答案”,而一些主考官又在这些试卷上批下了令人忍俊不禁的批语,十分有趣。  相似文献   

19.
明清之际盛极一时的八股文从它正式出现于中国历史舞台之日起,就与科举制度结下了不解之缘。然而,由于科举制度的种种弊端,八股文遭到了很多人(特别是今天的人们)的唾骂和指责,故与之联袂而举的八股文理所当然地也被很多人目为十恶不赦的祸害,于是厌弃之,毁坏之。很多人羞于谈论八股,目前一些谈文体、讲文学、说科举的文章、书籍即使对八股文偶作介绍,也几乎是千篇一律地使用“无价值”、“敲门砖”之类的贬词来痛斥一通,以示极大的鄙弃和厌恶.我们认为有必要把八股文的风行和影响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讨论,决不能以庸俗的学术态度简单地对八股文予以彻底否定,更不能随便拈来几个贬词不分青红皂白地将它嘲弄讥讽一番,或将它一概骂倒。诚然,八股文形式刻板,作法苛严,在科举取士的过程中引起过种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多元文化并存,尽管有占统治地位的主流文化,仍不乏非主流文化的流行。魏晋时期就是非主流的隐士文化发展的繁荣时期。通过魏晋时期的隐士及其文化创造,我们可知:隐士与隐士文化的产生原因种种,既有客观的原因也有主观的原因。它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主流文化有着密切的“血缘关系”,并对主流文化产生积极的补充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