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和为贵,崇尚中庸”作为中华传统思想的精髓,为我们构建和谐文化提供了丰富的精神基础;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今天在构建和谐文化时,要辩证对待传统和谐思想,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并借鉴国外文化优秀成分,对其进行综合创新。这种传统的和谐思想,无疑对整合矛盾、团结人民、凝聚民族精神起着积极作用,同时对构建和谐社会文化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苗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其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光辉灿烂.苗族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和谐思想.比如,推崇天人合一、以和为贵、和而不同、以和为美的思想.苗族传统文化中的这些和谐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和谐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其产生源自远古先民在与大自然接触的过程中形成的宇宙观、自然观和巫文化.和谐思想逐渐渗透到儒、释、道等文化领域,成为统治者认可并推行的规范社会成员思想和行为的重要思想观念.和谐思想博大精深的内涵为当下我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和奋斗目标.和谐文化是社会和谐的集中体现,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促进社会和谐进步的重要精神动力.布朗族传统伦理和谐精神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大力弘扬布朗族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传统,挖掘和研究布朗族传统文化中传统伦理和谐精神,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维护边疆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新的战略任务.虽然这是我党第一次在党的文献上正式提出"和谐社会",但"和谐社会"并不是凭空提出的."和谐社会"是千百年来人类共同的追求,而"和谐"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并且传承至今绵延不绝,早已积淀成为中华民族的民族特征、优良传统.虽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我们对"和谐"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但这些都是以我们对传统文化中"和谐"思想的认识为基础的.  相似文献   

6.
"孝悌"、"孝慈"、"家和万事兴"的家教文化,"和为贵"的思想理念,"天人合一"的环境文化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的传统文化基础.深入挖掘传统文化中和谐文化的元素,对实现家庭和谐、人际关系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最终实现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的政治和谐思想根植于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动实践。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所代表的相合不散的内核精神,所包含的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以及人自身之间和谐的丰富内容,所体现的"和为贵"的独特价值是毛泽东政治和谐思想最丰富的思想来源。马克思主义关于实现和谐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社会和谐的前提条件、和谐社会的表现是社会各方面的协调并进、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和谐社会的无上境界的和谐思想,为毛泽东的政治和谐思想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8.
和谐文化是一种以和谐为思想内核的价值取向,融思想观念、理想信仰、社会风尚、行为规范、制度体制于一体的一种文化形态.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精神动力、思想保证、舆论支持和文化条件.同样,在构建"和谐贵州"的伟大历史征程中,必须大力加强和谐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浩瀚历史长河中,和谐思想,中庸思想,平和精神在其中闪耀着人性的光芒,大同和谐社会总是处在不断追求奋斗中。现今,我国提出的和谐思想理论,既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又发展创新了中国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0.
张良 《华章》2007,(2):81-82
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必须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弘扬中华民族和谐文化的优秀传统,充分吸纳传统文化中的有利于社会和谐的道德因素,系统理解和阐发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的内涵,借鉴传统文化中先哲们的和谐社会理想.  相似文献   

11.
本文旨在讨论和谐社会与教育之关系问题,基本观点是:和谐社会需要和谐教育。一方面,教育是构成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教育是建构和谐社会的重要工具。前者是教育与社会其他要素之间关系的和谐;后者是教育诸要素自身关系的和谐。  相似文献   

12.
和谐社会呼唤和谐旅游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今后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旅游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部门,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地发挥旅游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应有作用,有效地克服旅游业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确保旅游业健康恒续发展,应该大力倡导和实践和谐旅游。  相似文献   

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仅体现着一个政治的时代,也体现着一个文化的时代。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体现为一种和谐的文化状态。我们所要构建的和谐社会是一个充满开放的社会,一个在集体的共同奋斗中,充分容纳个人的创造力的社会,这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因此,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结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用社会主义文化的力量最大限度地凝聚力量、形成共识。  相似文献   

14.
和谐社会需要和谐的法律作为基础和保障,构成和谐的法律需要法律各价值之间、公法与私法之间、实体法与程序法之间的和谐。  相似文献   

15.
和谐社会需要和谐的经济学用语,新的时代需要符合时代发展特点的经济学概念和观点,对过时的概念、观点和提法确实需要摒弃。本文依据构建和谐社会的原则要求,对目前我国经济学学科中经常使用的九个学术用语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需要修正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构建和谐社会是当前社会文明建设的主要目标,学校作为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样也担负着建设和谐社会的重任。和谐的校园文明应由良好的师师关系、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家校关系组成,本文全面介绍了如何建立一个和谐的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17.
关于和谐社会与和谐哲学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一宏观背景,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不能超越这一阶段。和谐社会虽符合共产主义理想的要求,但不等同于共产主义。所谓“和谐哲学”由于缺乏整体性和追根究底性思考,而不能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对中国传统和合文化的研究,也由于缺乏整体性和追根究底性探索,和合文化目前也只表现为一些理念碎片,因而对其作用也不应过高估计。斗争哲学不是斗争思维方式的产物,和谐哲学也不是和谐思维方式的产物,它们既是差异,又是同一,且有着共同的理论基础,即辩证法。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社会整体保持和谐状态下,也不可避免地出现社会心态失衡、竞争秩序失范、人际关系失调、职业心态失真等心理不和谐问题,促进人的心理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因此,要深刻理解“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充分认识实现心理和谐的人文内涵,正确处理社会需求与尊重个性、精神传承与环境营造、人格塑造与心理疏导的关系,同时要有促进和谐的思维方式,以实现从个体心理和谐到保持整个社会的和谐状态。  相似文献   

19.
要提高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最为重要的是能够具有一种促使"社会和谐"运行的机制。本文从顺畅的社会流动机制、合理的利益协调机制、安全的社会保障机制、有效的社会控制机制和敏感的社会预警机制等五个方面对和谐社会的"社会和谐"机制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