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习了“圆柱、圆锥的体积”这部分知识之后,同学们知道了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是V=Sh,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是V=(1/3)Sh。可是有些同学遇到关于圆柱、圆锥体积的题目时就犯难了,不会运用计算公式,不知从何处入手思考。下面,我们就结合几道例题,说说怎样运用计算公式解题。例1.把一个圆柱的底面半径扩大到原来的2倍,高缩小为原来  相似文献   

2.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同学们,前段时间,我们学习了圆柱和圆锥的有关知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复习一下。出示课题:圆柱和圆锥的整理与复习二、回顾整理1援回顾旧知。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你都学会了什么?在这一单元中,我们主要  相似文献   

3.
一、说教材本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十二册第三单元“圆锥的体积” ,它是小学阶段几何初步知识的最后部分。这个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圆柱的体积和认识圆锥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习这个内容 ,可以为学生升入初高中进一步学习几何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教材通过实验的方法 ,得到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例1是直接利用公式求圆锥的体积 ,例2是一个简单的实际应用题 ,课后练习中安排了层次不同的应用题及操作题。教学大纲对这部分知识的教学要求是 :“会计算圆锥的体积”。教学目标1 使学生理解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初步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  相似文献   

4.
<正>课前思考:“圆柱与圆锥的认识”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教材的编排主要是通过面的旋转了解圆柱与圆锥的基本特征及掌握各部分的名称,感悟面与体之间的关系。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已经通过认识立体图形积累了丰富的图形表象,并通过探究平面图形的特征积累了研究图形的活动经验。因此,本节课完全可以基于学生的原有知识经验,通过自主迁移了解圆柱与圆锥的特征,但这样并不能形成圆柱与圆锥的空间观念。那么学生对圆柱与圆锥的认知起点在哪?我们对学情进行了调研。  相似文献   

5.
开课伊始,老师直接把学生的视线引入小组围坐的实验课桌上。“桌面上都摆了些什么?你能预感到我们今天要学习和研究的将是什么问题吗?”同学们目睹眼前的材料:编号为1~5的圆柱和圆锥模具,一脸盆干沙子,几根小尺子,还有一根胶线和一把三角尺。大家立刻意识到,今天要研究的是关于“圆锥的体积”了。因为圆柱的体积在前面刚刚学过。“你们能用这些材料来研究圆锥的体积怎样计算吗?你打算怎样用这些材料做实验?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想办法!”教师把要探索的问题和材料一下子交给了同学们。同学们马上分小组活动开了。有的把圆锥装满沙子倒入圆柱…  相似文献   

6.
在“活动”中学习学生是认识活动的主体,活动是主体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方式。教师要把学习数学的时间和空间都还给学生,让学生拥有主动权,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在愉快的活动中获取知识。教学中,我巧妙地把自己置于幕后,把学生推到台前,把课堂真正地还给学生。例如:在讲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的体积比较时,学生4人一组,每组有一对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还有一个大一些与一个小一些的圆柱和一盆带红颜色的水。每一组同学都拿起圆锥和那3个圆柱,比一比高和底面的圆直径的大小。然后,学生把圆锥装满水倒在自己选择的圆柱里,只许倒3次,看看有怎样的情况。通过实验,学生自己得出的结论是:当圆柱和圆锥等底等高时,圆锥倒3次刚好倒满圆柱。这堂课,我自始至终引导学生自己在活动中发现规律,探索知识,同学们都感到很愉快、很自豪。我想:只有把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才是有效的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学生的学习不是简单地接受知识,应在体验、领悟和创造中学习。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知识、解决问题至关重要是方法。教师要找准新旧知识之间的连接点,以知识的魅力激发学生,满足他们好胜、好奇、好表现的心理,让每个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都有表现自己才能的机会。...  相似文献   

7.
教材简析与教法指要 本单元是小学阶段学习几何知识的最后一部分内容,包括圆柱和圆锥的认识、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和圆锥的体积,球的初步认识。与原通用教材相比,编排上有以下特点: 一、增加了球的认识,作为选学内容。球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物体形状,向学生介绍一些球的数  相似文献   

8.
一、教材分析学习圆的知识之后,本单元安排了圆柱和圆锥两种立体图形。从平面到立体是学生空间观念的一次飞跃,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材没有给出定义,而是通过实  相似文献   

9.
在学习了圆锥的体积后,有的学生在解如“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的体积相等,高也相等,圆锥的底面积是9平方厘米,圆柱的底面积是多少”和“一个圆柱与一个圆锥体积相等,底面积也相等,圆柱的高是3厘米,圆锥的高是多少厘米”这一类题时,对题意  相似文献   

10.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二单元“圆柱、圆锥”的内容,是长方形的面积,圆的周长、面积等知识的综合应用与延伸。通过教学,既要使学生理解掌握圆柱的高、侧面、底面,圆锥的高、底面等知识,进行圆柱(表面积、体积)、圆锥(体积)的有关计算,还要自觉实践新的数学课程理念,引  相似文献   

11.
一、激趣导入1.出示圆柱状铅笔。师:“它是我们曾学过的哪种几何形体?”再拿出钻笔刀。师:“下面请同学们观察,这个圆柱体发生了什么变化?”开始削铅笔。师:“圆柱的一个底面怎样了?”现在老师把这个尖的笔头切下来,看看它是什么形状呢?2.出示三角形铁架。师:“下面请同学们再来观察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用语言描述一下。现在老师把这个三角形沿着高所在的直线进行旋转,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到了什么?”“谁能说说这个圆锥是怎样得来的呢?”师:好,这两个几何形体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知识“圆锥的认识”(师板书)二、自主…  相似文献   

12.
李友淦 《文教资料》2005,(30):149-150
教材分析:《圆》这一章引领学生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通过对圆的有关知识的学习,不仅加深学生对周围事物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为以后学习圆柱、圆锥等知识打好基础。教学中我们教师要有机渗透转化这种数学思想方法,引导学生了解用这种数学思想方法来解决新的较复杂的问题策略。教学方法:注重与新课改结合,通过“创设情境”、“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应用成果”“知识深化”几个教学环节,激发学习兴趣。学法设计:动手实践,加强操作。小组交流,合作探讨。教学内容:苏教版第十一册P124 ̄P125及“练一练”、练习二十六第1-4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3.
一、说教材本课是在学习了圆柱的体积计算和圆锥的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安排了用实验的方法推导出圆锥的体积公式,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能运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动手操作、概括推理和创新能力,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情感目标:学生能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探索与创造,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养成质疑和独立思考一、说教材本课是在学习了圆柱的体积计算和圆锥的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14.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二单元“圆柱、圆锥”的内容,是长方形的面积,圆的周长、面积等知识的综合应用与延伸。通过教学,既要使学生理解掌握圆柱的高、侧面、底面,圆锥的高、底面等知识,进行圆柱(表面积、体积)、圆锥(体积)的有关计算,还要自觉实践新的数学课程理念,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相似文献   

15.
同学们,上个学期我们认识了“圆”,下面我给大家介绍圆柱和圆锥。  相似文献   

16.
1 在操作中获知  传统教学是重结论而轻过程。在教学中加强操作 ,就能促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最终获取知识。比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时 ,把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 ,把课前准备好的等底等高的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拿出来 ,然后把准备的沙土、大米、水等装入圆锥中 ,进行实验 ,认真观察 ,并把每次实验的结果记录下来。小组讨论 ,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谁的体积大 ?大多少 ?能否根据已学的圆柱的体积推导出圆锥的体积 ?学生通过反复操作 ,归纳出公式 ,自己获得了新的知识。2 在操作中明理  在教学中 ,教师往往只注重教学生“怎样做” ,而…  相似文献   

17.
<正>教学内容:青岛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9~10页。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知道圆柱和圆锥各部分的名称,了解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进行圆柱和圆锥知识的结构化建构、系统化认知。2.经历“做”圆柱和圆锥的活动,体会面和体之间的转化关系、数量关系,发展数学思维能力,增强空间观念,为后续学习圆柱和圆锥的表面积和体积做好铺垫。3.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体会圆柱和圆锥与生产、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18.
正一、课前分析与思考"圆锥的体积"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教材首先出示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让学生直观估计圆锥的体积是圆柱的几分之几,然后通过实验验证猜测,探索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关系,最后用数学式子表示实验结论,得出圆锥的体积公式。这样的编排,意在引导学生经历"猜测—验证"的过程,从而在学到知识的同时,积累探索的经验,培养学习的能力。但在  相似文献   

19.
一、教材分析 1.本单元前后知识联系 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直观地认识了圆,并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以及它们的周长、面积计算。本单元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圆的,也是学生研究曲线图形的开始,是学生认识发展的又一次飞跃。这部分知识又是后续学习圆柱、圆锥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初中《几何》第三册“7.21 圆柱和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基于同学们在小学对圆柱和圆锥有直观的认识后,通过旋转矩形和直角三角形,从而得到严格数学意义的认识.圆柱和圆锥的侧面沿母线剪开,展在平面上分别成矩形和扇形.于是可以通过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