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农村学校新课程的教学与教研,遇到了很多问题。比如,对教师的培训理论多、口号多,但缺乏操作式的实效活动。“磨课”模式从关注教师的课堂操作开始,研究自身,研究学生,研究课堂,研究教材,研究教师间的合作探究等,着眼的是“教师操作”。所以,“磨课”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锻炼了教师的“临床”经验,为教师在新课程下的专业成长提供了一个抓手,给教师搭建了一个实施新课程的工作平台。“磨课”要求教师在规定时间内,和其他老师合作,把某一节课的教学当做研究课题,采取多种形式的学习、实践、研究,最终使教师某门课的教学成为水平较高的精品…  相似文献   

2.
磨课是集体备课、教研的一种方式方法,也是新课程教学提倡的一种校本研讨方式.“磨课”有助于促进教师专业快速成长,充满着集体的智慧。磨课的主要内容有磨目标、磨教材、磨环节、磨学生、磨细节等五个环节,其中磨教材是关键.从磨课的意义、内容和过程对“两角差的余弦公式”一课进行全程总结,深刻领悟教材的编排意图,力争在课堂渗透新课程立意,既要遵循教材、又要超越教材,在磨课中强化教学反思,才能快速提升教育教学、教研水平,“磨”出更理性的数学课堂.  相似文献   

3.
周云凤 《山东教育》2013,(17):27-28
"磨课",是教师用集体协作的方式,通过对一节课进行多轮的打磨,从而达到教师实践新课程理念、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集学习、实践、研究为一体的校本教研活动。凡是涉及课堂教学的内容都可以纳入磨课的范围,如磨目标——这节课究竟要干什么,磨教材——课堂需要怎样的教材,磨环节——哪些是课堂必备的环节,磨幼儿——幼儿可能出现哪些  相似文献   

4.
在实施新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尤其是在一些观摩课、公开课、研究课中,许多教师不能正确把握新课标的要求,想方设法出奇招,讲究表面形式,把语课上成了“课堂秀”。笔总结语教师“作秀”的现象,大致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5.
“磨课”对一线教师而言是常事。但凡参加公开课展示或者教学竞赛,教师都少不了一番辛苦的磨课。通过一而再再而三地试教、修改,执教教师最终都能在听课教师面前呈现出一堂比常态课精彩得多的课。可惜的是,许多教师在公开课落幕之后,就为磨课活动画上了一个“句号”,这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和浪费。笔者认为,“磨课”不仅“磨”出了好课,也“磨”出了写文章的好素材。  相似文献   

6.
江苏教育2005年第3期争鸣栏目刊登了《好课,怎一个“试上”了得!》一文。在作者看来好课不应多磨,磨课在课前,反对教者“试上”。读后颇受启发,也引起了一些思考。我们也反对“彩排”课、作假课,但对于教者“试上”,我的想法书录于后,仅作一孔之见——课堂,无疑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好课,理应是教师和学校永恒的追求。关于好课标准的界定、表述尽可见  相似文献   

7.
磨课狭义上指教师在公开课前对上课内容进行反复推敲、试讲的过程;广义t指教师用集体协作的方式通过对一节课进行多轮的打磨,从而达到教师实践新课程理念、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集学习、实践、研究、合作为一体的校本教研活动。磨课不仅是对“课”进行打磨,更是人的磨练-执教者自身的能力、素质得到了历练和提升:  相似文献   

8.
一、“课例”教研模式的研究要素 以“课例”为本的教研模式,是指教师通过课堂这一媒介,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研究点,对课堂行为或课堂中的行为进行剖析、反思、展开各自的研究,展现出一个完全不同的教师研究与发展的模式。强调师生双方的共同提高,并评价各自发展的、实践的、个人的、教育的和社会的意义。其核心研究要素,是开展“课例”研究的行动指南,笔者归纳为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9.
为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日前,瑞昌市实验小学组织开展了"打造精品课堂"的语文"磨课"活动,该校8名优秀青年教师在多媒体教室展示了精彩的语文课堂教学。"磨课"活动是瑞昌市实验小学开展校本教研的一种有效方式。活动以新课程研究为载体,以课堂教  相似文献   

10.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愈来愈认识到:课改的重心在课堂,课改成败的关键在教师。为此,我们在校本教研巾,不断地寻找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有效途径,探索出“一人四课”和“四人一课”两种校本教研模式,简称“双四”横式。“双四”模式从校本教研的意义、解决问题的方式、途径及其操作流程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以螺旋式“研课”为主导,带动校本教研走向常态化、制度化,对引领教师自我反思和专业成长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上海于1997年开始第二次课程改革.在新课程的指导下,课堂的教学趋向多元化.同样的教学内容,在不同的教师的课堂上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同一内容,不同教法,可谓“同课异构”.通过“同课异构”这一形式来进行课堂教学研究,不失为一种探究有效教学方法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过程中,我们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新课改的重心在课堂.课改成败的关键在教师。英山县孔坊中学不断探索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有效途径,形成了“同题异构”和“同题研讨”两种校本教研模式。从校本教研的意义、解决问题的方式途径及操作流程等方面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以螺旋式研课为主导,带动校本教研走向常态化、制度化.对引领教师自我反思和专业成长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韩智景 《辅导员》2014,(14):60-61
语文教师韩智景执教展示课 展示课虽然结束了,但备课、磨课直至公开课上的点点滴滴依然回荡在我的脑海中,促我深思。思考1:如何“让儿童站在课堂中央” “让儿童站在课堂中央”,这是偶然间看到的一句话,我特别喜欢,因为它体现了新课程下学生才是主体的教育理念。为此在这次备课、磨课的过程中,我也在一直思索着如何在这节课上凸显“让儿童站在最中央”这一理念。  相似文献   

14.
教师专业发展已经成为目前提升学校内涵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为此,应针对性实施“三磨”教学,即“磨题”“磨课”“磨人”,落实因材施教、分层教学,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实效,加强以“把握学科能力强”“课堂施教能力强”和“教育科研能力强”为内容的“三强”教师队伍建设。通过“三磨”教学,打造“三强”教师,大力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创新教师专业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15.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数学教研活动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尤其在内容和形式上有了很大的变化,不再是昔日的“课堂教学”的教研,呈现在大家面前的是“同课异构”、“多次备课”、“磨课”、“说课”和“说题”教研活动等等,注重小中见大的教研理念,从而加快了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有利于推动新课程的进一步实施.  相似文献   

16.
磨课是集体备课、教研的一种方式方法,也是新课程教学提倡的一种校本研讨方式."磨课"有助于促进教师专业快速成长,充满着集体的智慧.磨课的主要内容有磨目标、磨教材、磨环节、磨学生、磨细节等五个环节,其中磨教材是关键.从磨课的意义、内容和过程对"两角差的余弦公式"一课进行全程总结,深刻领悟教材的编排意图,力争在课堂渗透新课程立意,既要遵循教材、又要超越教材,在磨课中强化教学反思,才能快速提升教育教学、教研水平,"磨"出更理性的数学课堂.  相似文献   

17.
“磨课”就是教师从自身的实践出发,在一定时期内,通过同伴互助。把某课教学当作科研课题,采取多种形式,运用科研方法,反复、深入地学习、研究与实践,使教师某课成为该教学水平较高的精品课。我县开展“磨课”实验以来,取得系列研究成果,提高教师教学、教研和科研能力,教师养成了良好的研究习惯。  相似文献   

18.
文章对“三段六环导学”教学模式进行了简单的介绍与阐述,并提出“三段六环导学”模式下高中化学课堂有效性提升存在的问题,最后结合教学实践经验,就“三段六环导学”模式下研课磨课活动对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有效性的路径进行了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19.
王王晶晶 《天津教育》2014,(23):117-117
一、“翻转课堂”的定义和特点 “翻转课堂”是一种创新教学模式,近些年来在美国广为流行。所谓“翻转”,就是重新建构学习的流程。乔纳森·伯尔曼和亚伦·萨姆斯指出,“翻转课堂”不仅仅是在线视频学习,除了教学视频之外,还包括师生间面对面的互动时间,还有学生与教师一起进行实践操作学习及师生间的互动式评价。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课前,学生先观看视频进行自学,包括教师课前录制的微课及相关内容的视频,在课堂上,教师并不讲授知识点,而是组织学生进行实践与练习。  相似文献   

20.
由于工作的需要,笔者进课堂听课多。听的课多了,也便发现了一个问题:在目前课堂教学中,老师们使用“集体回答”问题的多,而用“个别回答”问题的少;素质差的教师,质量差的课,学生“集体回答”的多,“个别回答”的少;素质高的教师,质量高的课,学生“个别回答”问题的多,“集体回答”的少。可见,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以何种方式回答问题大有探究的必要。[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