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韩延明 《教师博览》2010,(10):56-57
《礼记·檀弓上》记载:"幼名,冠字。"说的是周代的习俗:婴儿出生三个月后由父亲先取名,男子二十岁成年举行冠礼(结发加冠)时取字,女子十五岁许嫁举行笄礼(结发加笄)时取字。  相似文献   

2.
有些古代名人的名字很有讲究。这里笔者试解几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
许多同学在学习古文时很纳闷,古人怎么有那么多称呼?什么陆游字务观号放翁,什么文天祥字宋瑞号文山,等等。其实,我们的祖先在命名、取字时可有一套讲究了。上古时期,婴儿在出生三个月的时候由父亲取名,这就是"名"的由来。事实上,在我国民间,部分地区至今保留着婴儿满月时才命名的习俗,不过命名的权利不再由父亲  相似文献   

4.
每个人都有一个名字,这并不新鲜。可是你曾想过古代人名字的复杂情况吗?《礼记·檀弓上》记载:"幼名,冠字"。是说周代的习俗为:婴儿出生三个月后由父亲先取名,男  相似文献   

5.
古人的名字,是“名”和“字”的合称,古人有“名”有“字”,“名”一般指人的姓名,或单指名;“字”又称为表字。二者既有区别,不可混为一谈,同时又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是,人们在古书阅读中,对于遇到的大量古人的“名”和“字”,往往容易忽略。如果我们对古人“名”、“字”进行认真分析、研究,不难发现其中有许多值得提  相似文献   

6.
古人少时取“名”,成年取“字”,包含了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本文从取“字的意义和方法的角度对此进行了初步的阐释。  相似文献   

7.
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的故事,在中国早成千古佳话。一个青年寡居的富家女子,躲在帘后偷听父亲与客人们的宴会音乐,当久慕的青年才俊轻拨琴弦,音流缓缓而出,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  相似文献   

8.
名字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采用引证文献、列举典型事例等研究方法,侧重从古人名字的文化内涵的角度出发,通过探讨“名”与“字”的来源,就典型事例分析中国古代著名人物的“名”与“字”的真正寓意,浅析中国人的审美取向、价值观念和社会心理等以及对现代人名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名字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采用引证文献、列举典型事例等研究方法,侧重从古人名字的文化内涵的角度出发,通过探讨"名"与"字"的来源,就典型事例分析中国古代著名人物的"名"与"字"的真正寓意,浅析中国人的审美取向、价值观念和社会心理等以及对现代人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廉颇蔺相如列传》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对这句中的"间"字,课本的注解是"间道,小路。这里用作‘至’的状语,‘从小路’的意思。"教师教学参考书也将此句翻译为:"我实在怕受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国,所以派人拿着璧玉回去,已经从小路到达赵国了。  相似文献   

11.
“妻”字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本世纪以来,我国学者受麦克伦南人类古有掠夺婚习俗之说的影响,于语言文字等领域搜寻例证发明中国古有掠夺婚习俗之说。徐中舒主编的《甲骨文字典》承“新说”,认定“妻”字是中国古代掠夺婚习俗之反映。本文对此提出数点疑义;并简述中国古无掠夺婚习俗的原因,从根本上否定了《字典》等对“妻”字的解释。遂又参考汉儒之说,提出“妻”字本义是“与夫齐等的女主人”  相似文献   

12.
顾建平 《小读者》2011,(3):51-51
我国历史有关稿酬这方面的记载比较长远。 据说最早的稿酬起源于晋代。不过,至少在西汉,已有过出钱请人写文章的事。汉武帝时,陈皇后阿娇被冷落遗弃,住在长门宫。她为了能重新获得宠爱,便花了一大笔钱请当时文笔最好的司马相如写了一篇《长门赋》,想用这篇倾诉衷情的文赋打动汉武帝,  相似文献   

13.
《父母必读》2009,(5):30-32
胎儿→婴儿→幼儿,宝宝的小脑袋正在慢慢形成一个广阔的世界。他的发育、学习和适应能力都取决于这个脑袋。现在,我们就来探索它的小秘密吧。从受孕初期到出生,宝宝的大脑会发生一系列奇妙的变化。出生后,宝宝的大脑还没有发育成熟,具有非常大的可塑性!现在,让我们一一与你道来。  相似文献   

14.
辛弃疾,南宋词人。号稼轩,历城人,即今天的山东济南人。辛弃疾出生时,山东已为金兵所占。他在沦陷区度过了青少年时代。他在二十一岁时,参加抗金义军,图谋收复失地,但这支部队被金兵打败。他率领剩下的又军投奔南宋朝廷,后来曾在湖北、湖南、江西等地担任安抚使等职。为官期间,  相似文献   

15.
周代冠礼中取“字”仪节的文化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代是中国礼乐文明的奠基和勃兴时期,冠礼因为“礼之始”,而被当时士大夫阶层以上社会群体普遍重视,成为重要的社会制度和人生礼仪.作为成人礼的冠礼,实际上是一种“过渡礼仪”,而取“字”仪节也正体现了明显的过渡和象征含义,象征冠者被聚合入贵族群体和身份角色的转换,从此他们进入成人行列,开始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  相似文献   

16.
《文通》对词的界定自有其内在的理据,人们对“字无定类”“字有定类”争论不休,这些暂且不议。本文单从“名字用如静字”以及“静字用如名字”这一现象进行描述,并对“名字为何用作静字”和“静字为何用作名字”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7.
现在,飞碟可是个热门话题。谈论的人越来越多,而且还有许多目击者描述其所见情景。这些飞碟是现代才造访地球吗?其实不然,在很久很久以前,我国古人就记录下了许多有关飞碟的魅影信息。  相似文献   

18.
《尚书·周书》及《诗经》中经常出现类似"天棐忱(谌)"的语句,前辈学者大多认为"棐"是"匪"的假借,而"忱(谌)"的意思则为"信",因此"天棐忱"的意思就是天不可信。按从"甚"、从"冘"之字常有"极"、"盛"之义,还有"因超出一定限度从而导致过度"之义;故"谌"、"忱"二字皆有"因过度相信从而导致迷信"的意思,则所谓"天棐忱"可以理解为天不可迷信。同时,周人还将对天的不可迷信与天命所归乃在民心结合在一起,二者共同构成周人天命观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9.
现代人的“名字”是一个词,“名”“字”一家,意义相同。但是,对于古代中国人而言,名是名,字是字,不可混淆。  相似文献   

20.
林然 《老年教育》2008,(2):47-47
春节贴“福”字,是我国由来已久的传统节日习俗,盛行于全国各地。据《梦梁录》记载:岁旦在迩……士庶家不论大小,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馗,钉桃符,贴春牌,祭祀祖宗。“春牌”即写在红纸上的“福”字。仅“福”一字,民间流传至今,就集有历代仓颉文、重篆文、钟鼎文等各种异体写法一百余种,俗称“百福”。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春节贴“福”字,都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