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主要研究多频涡流无损检测干扰抑制方法与缺陷检测方案,介绍了涡流检测技术与多频涡流无损检测技术的发展概况,并对其干扰抑制技术和缺陷检测算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国民经济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人们对于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上升,无损检测在航空、航天、深海石油等领域质量控制方面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超声检测也是工件内部缺陷控制的手段之一,由于其可靠性,灵活性被得到广泛的应用。锻件在超声波检测时,由于仪器,探头等因素的影响,而导致锻件近表面缺陷容易漏检,而在航空航天、深海石油应用中,往往对锻件有较高的要求,因此,本文着重介绍了三种不同类型探头对近表面缺陷的检出。  相似文献   

3.
无损探伤是十分常见的物件缺陷检测方法。通过该技术可以确保物件完整、性能不便,并且仍能进行检测,找到质量存在的缺陷。首先介绍了无损探伤的应用特点,接着分析了常见的几种无损探伤方法,然后探讨了X射线探伤对缺陷的检测与识别。  相似文献   

4.
综述了管壳式换热器定期检验中采用的各种无损检测方法,包括射线、超声、磁粉、渗透、涡流等检测技术,并分别介绍了这些无损检测方法在定期检验过程中的应用情况和特点.  相似文献   

5.
作为现阶段常用的五大无损检测技术中的一种,超声波检测技术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是控制工件质量、设备维护、改进生产工艺及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已在工业生产中被广泛运用。因此相关人员必须加强重视,现就针对超声波检测技术在压力容器检测中应用的相关问题进行具体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无损检测是一门综合性科学技术,无损探伤技术是检测压力容器焊缝以及各类金属结构焊缝内部缺陷的主要手段.工业生产中常用的无损检测方法有:超声波检测(UT),射线检测(RT),磁粉检测(MT),液体渗透检测(PT),电磁声检测,涡流检测等五十余种方法.我们现在的工作中广泛应用的是:超声波检测,射线检测,磁粉检测,液体渗透检测.  相似文献   

7.
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趋势比较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保障。作为交通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桥梁建设缩短了各地区的往来距离,加强了彼此沟通交流,推动了周边区域迅速发展。因此,为保障桥梁能够充分发挥作用,需要重视桥梁质量检查工作,做好桥梁工程质量控制,就无损检测技术在桥梁质量控制中的应用展开研究,介绍了桥梁工程质量控制作用和无损检测技术,对无损检测技术在其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对其应用方法和对象展开了探究。  相似文献   

8.
磁粉检测作为无损检测中工件表面及近表面缺陷检测灵敏度较高的一种检测方法,广泛应用于铁路车辆系统轮轴、制动梁、车钩缓冲装置、传动齿轮等重要零部件的表面及进表面缺陷探伤。尤其在对在役车轴疲劳缺陷探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应用磁粉探伤过程中应注意磁化方法、磁化规范的选取,必须进行综合灵敏度试验。  相似文献   

9.
锅炉检测是关系到锅炉使用安全的重要问题,数字超声波探伤扫描技术是探测锅炉缺陷和保证锅炉检测质量的重要技术手段。随着科技发展,数字超声波探伤扫描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数字超声波探伤扫描技术可以观测到断面上的二维信息及被检测物体缺陷三维空闻结构,这些断层图像的三维重建在工业无损探伤的领域有着极其重要的实用价值和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0.
电磁无损探伤技术在机车车轴上应用,能够准确检测出车轴内外部缺陷。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电磁无损探伤技术的机车车轴检测方法,并对该检测方法进行了理论研究,实验表明该检测方法稳定可靠,准确度高,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入侵检测技术在网络安全领域的应用越来越重要,它是网络安全防护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将贝叶斯原理应用于入侵检测,把AI领域中的概念引入入侵检测,建立入侵检测的规划识别模型,尝试预测攻击者的下一步行为或攻击意图,从而起到提前预警的作用。用一实例说明了贝叶斯原理在入侵检测领域内的一些应用,提出了一个基于改进贝叶斯算法的新模型。该模型提高了入侵检测系统的完备性和准确性,能有效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  相似文献   

12.
在分析基于图像处理的人数统计方法基础上,提出基于图像边缘检测的人数统计新方法。分别采集室内彩色背景图像和目标图像,分别计算灰度图像的边缘检测结果,求出二者的差值图像后,连接边缘、填充为连通区域,计算目标图像中的人数。实验证明:该方法能满足室内人数比较多的人数统计要求,具有速度快和准确率较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13.
黄萍  张鹏  张强 《大众科技》2013,(5):121-123
雷电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放电现象.雷电释放能量很大,它在短时间内可以释放数百兆焦耳的巨大能量;除了直接雷击带来的危害之外,同时引发强烈的雷电电磁脉冲,对雷电附近的电力系统以及通讯设备等都会造成极大的危害。要控制雷电的发展方向,影响雷电形成的初级阶段是一个重要的突破口。为了进一步了解雷电初级阶段产生的电磁场分布以及将来设计新型抗雷电电磁干扰系统打下基础,文章总结了近年来电磁场的检测方法与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许多新的技术被引入信息安全领域。本文针对图书馆网络的特点及保护信息的实际需要,设计了应用于高校图书馆网络入侵检测系统的结构,并对涉及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实验分析。  相似文献   

15.
把分形维数理论应用到数字水印中,提出了基于Chebysher混沌置乱和分形维数的自适应数字图像水印算法。首先将载体图像分块,计算每个小块的分形维数。然后将载体图像进行分块DCT变换,使用改进的邻域平均法,将经过混沌置乱后的水印信息嵌入到图像的DCT域中,并根据该小块的分形维数调节嵌入强度,实现了水印信息的自适应嵌入。提取水印时,实现了完全盲提取。MATLAB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较好的不可见性,对常见的图像处理攻击具有较好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入侵检测系统的概念,分析了入侵检测系统的模型,对现有的入侵检测系统进行了分类,并讨论了入侵检测系统的评价标准,最后对入侵检测系统的发展趋势作了有意义的预测。  相似文献   

17.
运动检测技术在现代的视频监控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相关的技术背景和用户需求,得出了运动检测应该达到的基本目标。基于此分析,设计了一个完整的运动检测系统并给出了部分实现。系统采用MPEG4编解码技术和DirectDraw显示技术,完成显示更新和报警联动功能,可以达到监控系统中运动检测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终端区航空器的异常轨迹检测是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异常轨迹检测常使用基于全局特征、轨迹片段、分类器的检测方法,后续又出现了基于划分、蚁群算法、轨迹模型、人工免疫等一系列的改进方法,各具特点。但是以上的方法在准确性、复杂度、评价方法等方面依然存在不足,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创新。此领域具有良好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刘晶  贾玉文 《现代情报》2014,34(12):172-176
本文利用《中国知网》检索系统对我国嵌入式图书馆服务相关研究论文进行了统计分析。就嵌入式馆员服务、嵌入式学科服务等本领域主要内容进行了研究述评。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嵌入式图书馆服务的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用户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提供更加深入的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applies the lattice Boltzmann method (LBM) to a 3D simulation of micro flows in an expansion-contraction microchannel. We investigate the flow field under various inlet flow rates and cavity structures, and then systematically study the flow features of the vortex and Dean flow in this channel. Vortex formation analysis demonstrates that there is no observable vortex generated when the inlet flow rate is low enough. As the inlet flow rate increases, a small vortex first appears near the inlet, and then this vortex region will keep expanding until it fully occupies the cavity. A smaller cavity width may result in a larger vortex but the vortex is less influenced by cavity length. The Dean flow features at the outlet become more apparent with increasing inlet flow rate and more recirculation regions can be observed in the cross-section under over high inlet flow rate. In order to support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ome experimental processes are conducted successfully. It validates that the applied model can accurately characterize the flow in the microchannel. Results of simulations and experiments in this paper provide insights into the design and operation of microfluidic systems for particle/cell manipul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