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已经成为广大语文教师的共识.在语文教师看来.语文与生活确实密不可分,“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生活处处是语文。但很多教师觉得大部分学生对生活视而不见.学语文主要是为了应付考试。尤其让教师头疼的是无论作文题多么贴近生活.无论学生自己的生活多么精彩,他们写作文时仍然搜索枯肠,无话可说。  相似文献   

2.
语文源于生活,又广泛地运用于生活。课标指出:要加强语文学习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在生活中提高。由此可见,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运用语文的意识和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评价方式之一的考试,其根本目的就是让教师更加有效地教,让学生更加有效地学,所以,语文考试的命题既要有语文味,也要有生活味。综观2011年小学毕业试卷,可以欣喜地发现,很多地区的试卷体现出语文学习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散发出浓浓的生活气息,使学生感受到语文就在身边,从而增强学、用语文的意识,养成在生活中学、用语文的习惯。  相似文献   

3.
“语文味”这个词,在程少堂先生第一次提出时,便得到了许多人的赞同。在提倡回归语文本色的今天,“语文味”已成为教师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评价教学效果的标准。但是在语文考试中,却常常出现没有“语文味”的试题,如:  相似文献   

4.
“语文味”指语文课要突出语文教学自身的特点.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要让学生通过语文实践.在把握语文这一最为重要的交际工具的同时.不断丰富自己的人文精神。那么,如何让“语文味”的清香弥漫课堂呢?陈钟梁教授说得好:语文课是美的.它潜伏在语言的深处。”“语文课要上得朴素、自然,向学生传递的是语言深处的美。”可见,我们应加强语言学习,回归语文教学本位,充分运用语言抓手.“抓”出课堂的“语文味”.  相似文献   

5.
南通市小学语文特级教师王爱华提出,小学语文课堂要达到“三味”,也就是“语文味”“儿童味”“家常味”。这句话引起了我的反思:初中语文如何践行“三味”呢?在聆听了较多的专家的课,在与同行探讨一番后,我觉得初中语文也应该践行“三味”,即“语文味”“生活味”“成长味”。  相似文献   

6.
关于“九义”语文考试的一点思考[栏目约稿]要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真正使得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划上等号,真正体现出“九义”教材的意图,使语文教改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景象,以“九义”教材为内容的考试改革是势在必行的。考改若先行,教改必风行。据“九义”新大...  相似文献   

7.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语文课堂教学已逐渐趋向于理性的回归,课堂教学正“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味”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应有的体现。实践表明,要想让语文课堂彰显出浓厚的语文味.教者必须不折不扣地让学生在课堂中“读味”,“言味”“析味”。  相似文献   

8.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是丰富的,是教学的源泉。课堂教学要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认识、学习,激发兴趣,激活情感,从而加强学生对生活的关注和体验.语文只有根植于生活的土壤才会枝繁叶茂.鉴于此,语文教学要努力营造“大语文”环境,面向学生广泛的现实生活世界,让语文教学“生活化”。语文教学“生活化”,就是强调教师在传授语文知识和训练语文能力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与“时代的活水”,巧妙地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进到语文学习中来.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习生活并磨砺人生.  相似文献   

9.
特级教师王爱华提出,小学语文常态课堂应具有“语文味、儿童味、家常味”。“语文味”“儿童味”“家常味”三位一体、三“味”共生,是对前阶段“乱花渐欲迷人眼”的语文课堂的彻底反思,是以所有儿童的名义向语文课堂要效率的响亮呼唤。  相似文献   

10.
一、依据语文综合性学习内涵确定主题 语文综合性学习在内容选择上强调“综合”.这里的“综合”应包含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语文自身各部分之间的融会贯通。即听说读写的综合等:二是指打破学科界限.例如语文与历史的综合、语文与艺术的综合.将语文与其他学科知识进行沟通和融合:三是置语文于广阔的生活背景中.强调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强调在生活中学语文.无论是哪一方面的“综合”都不能放弃也不应放弃“语文味”.  相似文献   

11.
《中国教师报》编辑部主任李炳亭在《李镇西大战“李镇西”——简答关于“语文味”》一文中说:1.语文课有没有语文味,首先要看学生是否发现和找到了对语文的兴趣;2.语文课有没有语文味,要看学生有着怎样的基础知识积累和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2.
我们称赞一堂语文好课,常常说这课真铲语文味”。“语文味”究竟是什么“味”?什么样的语文课称得上有“语文味”?特级教师王崧舟说:“语文味”表现在‘‘动情诵读、静心默读”的“读味”,“品词品句、咬文嚼字”的“品味”。化用朱光潜先生的话:慢慢读,欣赏啊!语文味:始于咬文嚼字,就是在语言文字中“出生入死”!.阅读教学中就应该由...  相似文献   

13.
追求阅读教学的“语文味”,就是要通过“动情诵读、静心默读”,“圈点批注、摘抄书作”,“品词品句、咬文嚼字”让语文阅读教学充满词味、句味、读味、品味、.书写味。让学生在扎扎实实的语言实践中获得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习得语文学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如何让语文课有滋有味 ,让学生爱上语文课 ,这是每个语文老师孜孜以求的境界 ,也是一直困扰着语文老师的一大难题。笔者尝试着给语文课添入生活味、幽默味、人文味 ,让语文课三味俱全。一、在课堂教学中融入生活味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的确如此 ,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学科 ,上至天文地理 ,下至草木虫鱼 ,大至立身处世 ,小至人情物理 ,尽在其中。语文教学要鲜活 ,就必须把课内与课外、语文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为此 ,我在任教的班级做了以…  相似文献   

15.
小学语文考试在现在的基础教育中还是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层次上。对小学语文考试进行改革,要突出以育人为目的,要注重对学生的综合测查,而且在内容和方法上,要更加彰显人文色彩,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堂应走向简约朴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简单单教语文”是很多人的共识。如何立足语文学科的个性,把课上得简约、朴实,是语文老师思索的问题。语文教学要唤起情感体验,要引入生活活水、要追求浓浓语文味。这是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简约、朴实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7.
创造充满语文味的课堂,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使人文性与工具性和谐统一,是我们每个语文教师的不懈追求。什么是“语文味”?怎样让我们的课堂焕发出“语文味”?雕塑家说,要把石头雕成人像,就要把石头上不是人像的地方去掉。  相似文献   

18.
朗读既是语文教学的有效方法,也是阅读教学的必要途径,更是发展语言的重要手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学习语文,朗读是出发点,亦是归宿地。无数教学实践表明,成功的语文教学应该读出“语文味”,读出“生活味”,读出“人文味”。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应重视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学要遵循自身的规律,摒弃“串味”现象,上出语文的特点,也就是上出“语文味”——体味语文味、读出语文味、品出语文味。  相似文献   

20.
小学语文试卷中试题设置体现情境性,既易于唤醒学生已有的经验储备,又有利于激发他们答题的积极性,使他们认识到,考试实际就是把自己的语文积淀与能力用在生活实践之中。这里的“生活”与“实践”尽管是模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