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一单元 人口与环境图 1.1 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示意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口再生产类型沿着原始型→传统型→过渡型→现代型的方向转变。人口再生产类型由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决定。该图用“三率”的变化形象地表示了四种发展模式的特点 ,以及各模式是如何发生转变的 ,用图形印证了课本的文字表述。芬兰堪称为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的典型例子 (见表 1.1) ,四个时间段“三率”的变化明显表示出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四种模式。图 1.2 按受教育程度统计的我国35岁到 4 5岁妇女生育的子女数 ( 1981年 )从图中可看出农村妇女…  相似文献   

2.
第十一单元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以西气东输为例 一、单项选择题 图1是我国2000年石油、天然气、煤炭、水电消费构成图,读后完成l~2题。1.图中数码代表石油的是 ( ) A.①B.②C.③D.④2.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今后在能源消费构成中可能有较大增长的是 ( )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图1 世界能源发展的总趋势是使用高效清洁的能源。回答3~4题。3.下列能源相比较属高效清洁的矿物能源是 ( ) A.煤炭 B.天然气 C.地热 D.水能4.该种能源分布极不平衡,在我国短缺的地区是 ( ) A.陕甘宁地区、柴达木盆地 B.东北平原、华北平原 C.长江…  相似文献   

3.
4.
高中地理选修(第二册)教材,主要阐述了中国在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方面的区域差异,并以案例为主体的研究阐述形式,介绍了中国在区域国土整治和区域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解决的原则和措施等。更加突显出“人地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这一贯穿于高中地理教材的主线,并且在高中地理必修和选修(第一册)教材基础上,又丰富了这一主线的思想内涵,具体可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人为因素起主导作用的思想在社会经济、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接踵而至,可持续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主题和我国2 1世纪的发展战略。但我国区域差异显著,不同的…  相似文献   

5.
黄土高原的范围和黄土分布区黄土的分布较广,范围比黄土高原大,北起阴山山麓,东北到松辽平原和大兴安岭,西北至天山、昆仑山山麓,南达长江中下游流域,面积约60多万平方千米,其中以黄土高原最为集中。黄土高原位于太行山以西,乌鞘岭以东,秦岭以北,长城以南,面积约为30多万平方千米。  相似文献   

6.
一、单项选择题1.流经三大自然区,流域跨三个经济地带的河流是A.长江  B.黄河  C.海河  D.珠江2.下列关于东部季风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指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以东地区B.雨季主要集中在7~8月份,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C.夏季普遍高温多雨,冬季大部分地区寒冷干燥D.河流大部分为外流河,无冰期,长汛期3.有关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表水的补给以雨水为主B.人类对自然界的影响极其微弱C.自东而西植被为森林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荒漠D.影响人类生产活动的主要因素是植被稀少4.下列地理事物由大到…  相似文献   

7.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文化扩散的概念及分类,了解文化传播的两种基本形式。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利用个案分析地理规律的能力,迁移知识解释事例的能力。德育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古今中外文化扩散的重要意义;教育学生接受文化传播时要有鉴别的意识。●教学思路师生共同参与收集政史地教材中的重大事例作为素材,或者收集学生身边的实例作为素材,以科学探究学习活动为主线,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按照“知地—明理—析事”的程序设计教学,特别注重案例教学。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和创新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团体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学科…  相似文献   

8.
【课标要求】一、学习目的1.知识与能力本节从文化扩散的概念入手,既介绍了较为抽象的知识,同时,还从多数中学生已有的背景知识出发,引导他们观察自己较为熟悉的日常生活区域和生活环境。结合身边的生活实例,归纳出文化扩散的特点与扩散方式。2.过程与方法  相似文献   

9.
设计思想“文化景观与环境”是对人类文化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的具体探究,对学生正确理解人地关系有重要意义。本课教学采取案例分析法,以加强学生对二者关系的深刻认识。案例教学是在教师提供丰富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学生亲历的旅游活动、关注的社会环境,以及与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相结合,深入分析文化景观与环境的关系,同时引导学生运用辩证的、历史的方法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来分析、看待事物,让学生懂得在文化景观的建设中遵循自然规律,思考促进人类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的途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案例分析,了解文化景观与自然环境、人文…  相似文献   

10.
这是第七册第一单元安排的写作训练。要训练的体裁是日记;内容是写暑假生活中一件有趣的事,比如参观、游览、钓鱼、游泳、回乡探亲、参加夏令营等;要求是先把这件事的开始、经过、结果想一想,说一说,再写下来,写得具体些,语句要通顺、连贯;重点应放在从建构日记骨架过渡到日记内容写具体  相似文献   

11.
“图画”应用题是在“7的认识”和有关的加减法教学中首次出现的,本节课是学生第二次学习此类应用题。教材在“7的认识”里编排的“图画”应用题,不管是已知部分,还是要求的问题部分,学生都能通过图画清楚地数出其数量,因此题中的数量关系也就一目了然。而本课时教学的“图画”应用题,已知部分的数量采用数字注明,不能用数的方法得到,这就需要学生通过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后,才能确定计算的方法。显然,这是对前面“图画”应用题的发展。因此在导学设计时,教师必须把握此类“图画”应  相似文献   

12.
现行高中地理选修部分 ,以人文地理和国土整治为主要内容 ,拓展了中学地理教学的内容 ,加深了学生的地理视野 ,体现了地理学实用价值。同时 ,成为高考地理科的重要考核内容之一。本刊从 6期开始将连载选修教材的综合训练题 ,以满足读者的教学需求  相似文献   

13.
一、设计思路这节内容主要讲述了三个问题 :一是两次世界大战对世界政治地图演变的影响 ;二是当前“一超多强”的世界政治格局和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 ;三是国际政治的地缘合作与冲突的特点及其表现。内容上时空跨度大 ,和历史、政治联系比较密切 ,如两次世界大战的发生、发展和影响 ,学生已经在历史课中有了较多的了解 ,所以教师如何巧妙地设计一些跨学科的相关问题 ,引导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历史及政治知识 ,采取灵活的教和学的策略 ,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和主动性 ,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 ,则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为此 ,笔者从学习目标、学法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一、教材组织结构特点高中地理选修 (二 )以中国国土整治和区域规划的相关知识作为其主要内容 ,以个案分析的形式组织教材内容 ,将相关原理、规律和方法融于具体的案例之中 ,材料来源于地理科学研究的实践成果。本册教材的内容是将初中中国地理和高中地理必修本下册(含部分上册  相似文献   

15.
一、教材分析和处理1.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在第五单元中是一个主体,它主要介绍修建三峡工程的理由,正是因为三峡工程有防洪、发电、航运等方面的价值,并且其价值远大于投入,才使三峡工程得以实施。从学生学习本单元内容的角度看,这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对于后两节内容的学习,具有重大影响。2 .教学目标( 1)知识要求:熟练掌握长江流域的主要支流名称及位置,长江洪涝灾害产生的原因及危害,三峡水能丰富的原因及三峡段船舶航行困难的原因,从而掌握三峡建设的意义和作用。( 2 )能力要求:掌握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如分析长江洪涝…  相似文献   

16.
在教材"一标多本"的背景下,为了促使教师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的结构体系,并能借鉴不同版本教材的长处,进而提高专业素养、提升教学效果,对高中地理新教材必修第一册的内容体系和知识结构进行了综合分析,同时对各版本教材的目录体系和框架结构进行了比较研究,并提出了相关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7.
余凡 《地理教育》2001,(5):62-62
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地理社会室和中国地图出版社教学地图编制中心联合编著,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的<高中地理图册(试验修订本·选修第1册)>,已于2001年6月出版,9月将与新教材试用区的广大师生见面.  相似文献   

18.
要推行素质教育,必须抓住关键问题、关键人物。这个关键问题,就是教学;这个关键人物,就是校长。在新学年教育工作会上,有关领导明确指出:一把手(即校长、教办主任)为“领导组织教学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其重大责任,就是抓好教学工作。教学工作搞好了,也就抓住了...  相似文献   

19.
【教学目标】1 了解经济全球化的过程、表现和意义 ;2 理解科学技术和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全球化中的作用 ;3 培养学生利用图表分析地理规律的能力、迁移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用历史的、空间的和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教学重点、难点】重点 :全球化的趋势及地理意义难点 :南北差距的扩大【教学课时、方法】教学课时 :1课时 (课余时间学生搜集资料 )教学方法 :网络化教学【教学媒体选择与应用设计】网络课堂教学工作室是一个包括备课、授课、课后三个教学环节 ,分别体现以课堂为中心 ,以教师为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的综合设计思…  相似文献   

20.
大学英语(全新版)第一册第七单元课文A“Kids On The Track”是一篇非常生动的记叙文,它详略得当,生动再现了事故前、事故中和事故后的种种情形。在教授这篇课文时有一语言现象特别引起了笔者的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